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吕静 《山西科技》2011,(3):32-33
无论是在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之下进入官场,还是在现代公务员制度之下进入公务员行列,都必须首先通过不同的录用程序。通过论述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录用原则,指出了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实践证明 ,公务员制度是一套科学的政府官员管理制度。在公务员的范围划分、录用考核以及培训等方面 ,我国和西方各国明显不同 ;从权利和义务以及公务员与政府的关系来看 ,我国和西方各国既有相同之处 ,也有显著区别。应正确地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中的科学成份 ,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  相似文献   

3.
选官制度,是一个国家或政权选拔官吏的规程,又叫仕进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自三代到明清,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有一些基本原理可供今人借鉴,亦可从中吸取不少有益的历史教训。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可供借鉴的基本原理;三、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应吸取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4.
选官制度,是一个国家或政权选拔官吏的规程,又叫仕进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自三代到明清,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有一些基本原理可供今人借鉴,亦可从中吸取不少有益的历史教训。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可供借鉴的基本原理:三、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应吸取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5.
浅论公务员考试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治中国长达2000年的科举制度蕴涵着公平竞争、择优选才的文化精神。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就可以看作是吸收,借鉴古代科举文明的典型。但同时,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必然存在一些弊端。从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历史渊源出发,通过分析近年公务员报考热门的原因,提出改进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的公务员管理机构存在很多问题,地位职权不明确,给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建设带来很多问题。西方公务员管理机构总体趋势由部外制向部内制转变,我国公务员管理机构建设与完善将在借鉴西方国家公务员管理机构的经验基础上,寻求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管理机构之路。  相似文献   

7.
探寻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与西方公务员制的共性及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两者个性的差异,研究了两者对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影响,以求为公务员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官僚制的固有弊端,20世纪末的西方国家行政改革风潮,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不尽人意,如此复杂的现状让人产生疑问,如今中国到底应该是进一步完善官僚制化还是效仿西方国家进行行政改革。文本将韦伯官僚制理论与中国实情相结合,指出中国现阶段,既要避免官僚制的固有弊端,又要结合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实际问题,同时借鉴西方改革经验精华,明确进一步官僚制度化的目标,改革和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  相似文献   

9.
科举制度下的近代政治、社会与文化赵慧峰科举制度是一种用考试的办法选官取士的制度,是中国古代使用最久,同时也是最主要的一项官员选拔制度,是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过深远影响。作为官员选拔录用办法,从隋以前的荐举到陌以...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争对科举制度的撞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表明,科举制度不能御敌保国,已失去其育才造士、任官御悔的作用.康有为严厉批判科举制度,提出改革主张.时代前进的潮流终将淘汰腐朽的科举制度,进而创建新的育人选官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科举制废除前后,士绅阶层的转变,来观察科举制的废除对士绅阶层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结构的变迁所产生的作用。通过查证史料及相关书籍,本文得出以下三种观点:(1)科举制的废除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但是废除的方法值得商榷;(2)科举制的废除使得绅士阶层发生了大的转变;(3)科举的废除,使中国社会结构存在的士绅参与的"双轨形式"管理体系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的科举制度,到明清两代,弊端已经充分暴露.黄宗羲对科举制度的批判集中在败坏人才与禁锢思想自由上,即"破坏天下之人才"与"限以一先生之言".他的结论是"举业盛而圣学亡".经世致用与学术民主是黄宗羲心目中"圣学"的核心.他对科举制度的批判,是为了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与倡导学术民主,期望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黄宗羲强调"道非一家之私",以为通过不同意见的争论,可以达到较为正确的、全面的认识.他期望能出现"各持一说,以争鸣天下"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宋代的科举制度承袭唐制,但相比又有所发展,有自已鲜明的特点。宋代的科举制度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实施了重文轻武等各项措施紧密相关,宋代对知识分子的宽容政策及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等各级各类考试中存在的腐败现象,是各种腐败问题中最为民众关注、也最令人痛心疾首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形式选拔官吏的国家,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正是肇端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对古代科举制的得失利弊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反思,继承和发扬科举文化的"至公"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末新政之教育改革,在学习西方先进教育制度基础上,伴随着对中国以科举制为核心的传统教育制度的解构,促成了许多新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积极教育制度因素的大量出现。这次教育改革从教育立法、教育结构、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角度推动着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完成了中国的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的历史更替,实现了中国之教育制度由无系统向系统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中华组织制度的变革由来已久,历代行政体系和职官建制的特色。官吏选用制度不断完善,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官吏叙用铨选实现了正规化。  相似文献   

17.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是一部批判现实的杰作。它通过众多的人物形象抨击了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罪恶,科举制度所造成的“功名富贵“热像病毒一样在整个社会流传扩散,毒化了人们的灵魂,浸染了社会风气。作品中的小人物胡屠户的身上表现了时代的折光,透露出强烈的时代气息,作者以敏锐的艺术眼光捕捉人物最富有个性特征和典型意义的语言行动,刻划了一个自私至极、势利透顶、庸俗愚昧的小市民形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存在多种理论框架,而科举制的产生和实际运作对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士人群体乃至平民百姓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科举制度的存在导致中国古代社会各个阶层处于一种良性流动之中,保证了古代社会架构的基本稳定,该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废科举前后关于旧有举贡生员出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大量以科举为业的举贡生员面临着寻求出路的问题。清政府对此有长期的考虑,前后政策发生过较大的变化,使空大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得规范、具体。但实际执行中,除了学堂政策得到执行和取得效果外,其余政策起的作用甚微。随着封建王朝主导局面的被打破,举贡生员开始摆脱功名的限制,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甚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表明中国原有的社会阶层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社会进入到了新旧交替、充满矛盾与斗争的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