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刘国家的各项社会事业有监督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突发新闻事件中。如何发挥新闻媒体在突发新闻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功能,是新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近年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结此次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发现,科技在多个领域、多个方面起到了支撑作用,但也暴露出弱项和短板。“十四五”时期,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和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将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更大的机遇和新的更高要求,如何进一步发挥科技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支撑作用,发扬科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是在价值导向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科学普及上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在科技体制机制上加大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在人人皆可自媒体的时代,突发公共事件在传播机制上发生着变化,如何有效控制网络舆论发酵、防止舆情传播、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显得至关重要。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引发出的舆论中,主流媒体在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然而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信息化、智能化的网络舆情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窗口。新媒体传播因去中心化、跨区域性的特征,呈现平台管理和审查力度不足、舆论引导偏离、信息资源过剩等方面的不足。因此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传播过程中经常出现信息来源虚假、舆论矛头不断转向、舆情多次反转等异常情况,需从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传播新闻的真实性、加强政府与新媒体的协同引导作用三个方面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4.
邵成 《科技资讯》2022,(1):225-22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接威胁公众健康,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科学的应急管理,能够有效地对公众进行积极的引导,促进公众主动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较好地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难度。该文首先分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特点,并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特点及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转型时期,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从这次"抢盐事件"反映出:在大众传播时代,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本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包括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需及时提供真实新闻信息;通过提高自己的公信力,加强社会舆论引导能力;另外,面对各类突发事件,媒体亟需建立权威的信息发布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时期,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从这次"抢盐事件"反映出:在大众传播时代,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本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包括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需及时提供真实新闻信息;通过提高自己的公信力,加强社会舆论引导能力;另外,面对各类突发事件,媒体亟需建立权威的信息发布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社会造成全方位影响。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科普是应对事件的基本策略和重要手段之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多层次、高密度发布权威信息,正视存在的问题,回应群众的关切,增强及时性、针对性、专业性,引导群众增强信心、坚定信心",并明确要求科普工作应具备"专业性、针对性、及时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27万余条新闻报道数据,利用语义分析、社会网络分析与聚类分析等方法,借助新兴可视化工具,从时间、空间维度展开新闻舆情主题和情感研究.研究发现,新闻主题起初以疫情信息为主,中期政府举措与社会影响占比上升,后期各类主题呈现平衡态势,反映了新闻主题从集中到发散的过程;新闻情感呈现随时间推演逐渐好转的总体趋势,显示出我国在抗击疫情中及时有效的调控能力;新闻空间方面,新闻报道的情绪表现及热点主题以湖北省为中心向周边扩散,体现了公共卫生事件的地域关联特征.该研究能为今后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闻报道提供借鉴,使相关管理部门更科学地引导新闻舆论.  相似文献   

9.
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不仅具有突发公共事件的一般特征,还具有事故发生的经常性、人为活动的直接影响性和影响范围的局部性等特点。在信息社会,出现事故灾难时,网络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可以构建政府主导、网络媒体推动、网民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引导模式,在事故灾难的网络舆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区块链作为前沿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弥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中现存的缺憾.当前,区块链技术赋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中公共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是阻碍区块链技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文章从区块链技术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契合逻辑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层面提出区块链技术赋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创新路径,通过形成统一的数据治理模型、构建完善的数据监管体系、建立科学的数据评估机制,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甲型H1N1流感、三聚氰胺事件、汶川地震……作为科学传播的重要途径,科技新闻报道在应对这些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新闻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传播效果,需要不断总结经验。着重探讨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科技新闻报道的四大原则——及时性原则、准确性原则、通俗性原则、持续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公共信息发布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保障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通过系统梳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内外公共信息发布领域的研究成果,总结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共信息发布科学设计的核心要素、事件发展多阶段演化路径。通过分析指出目前该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公共信息发布研究中,应重视新媒体环境下公共信息发布与舆情演化的平衡问题、公共信息发布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微博短文本提出一种将微博主题与微博情感进行协同分析的方法,利用云南省主流微博媒体数据,研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的民众情感极性特征,有助于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利用高频词分析研究时间窗口内微博热点主题词,然后训练基于SnowNLP的情感分类模型预测微博情感极性,综合微博信息影响力强度利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DA)主题模型建模,结合每日疫情实时通报,分析微博情感随时间序列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多数微博呈现极端正面情感,且微博情感分类结果具有一定的时间聚集性,舆情情感会随公众聚焦事件出现反转,须加以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内容的分析,旨在提出各级政府通过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控制事件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的卫生信息化事业一直走在我国前列。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办法》,成立了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协调小组,建立了应急处理工作程序和相关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为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快速、高效和预防控制的有效性,省卫生厅制定了《浙江省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初步建立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架构的浙江省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特殊的气候条件引发的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容忽视.城市规划是政府确保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手段,从城市规划角度预防及控制气候变化带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作出一定的规划响应,对于提升寒地城市居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寒地城市为例,分析了地域气候特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结合城乡人口空间分布、土地...  相似文献   

17.
雷昊 《山西科技》2013,(6):18-20
阐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分析了我国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传统主流媒体在2003年非典之后有了长足发展,对其在汶川地震中的快速反应和公开报道津津乐道。然而,鲜有学者深入研究报道的架构问题。本文以《人民日报》为例,结合新闻框架理论,从新闻主题、新闻材料运用以及文字表达三个层面对该报纸的汶川地震报道进行了考察,并由此总结出我国传统主流媒体近年来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呈现出的新闻框架特色。  相似文献   

19.
各国媒体针对“马航”失联事件展开了激烈的新闻战,而我国媒体在此类灾难性报道话语权竞争中暴露出诸如舆论引导策略性不够、信息寻求主动性不高、分析解读专业性不强、新闻采编创新性不足等问题,要提升我国媒体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必须创新媒介体制机制、培育新闻专业精神、拓展媒介信息来源,不断增强我国新闻媒体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公众风险认知在突发新冠肺炎事件对大学生创伤后成长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以40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事件影响量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风险认知量表及创伤后成长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突发新冠肺炎事件、公众风险认知及创伤后成长两两呈正相关;突发新冠肺炎事件对大学生创伤后成长的直接效应显著;突发新冠肺炎事件通过公众风险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