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东半岛温泉地热属性为濒临板缘高温地热带的板内中低温地热系统,它以偏高的大地热流值为地热背景,以局部控热构造聚敛的大地热流为热源,以地形高差影响和相应的水力压差作用为动力,入渗的大气降水吸收岩石中的热量而被加热,并沿断裂出露形成温泉地热水。结合国内外地热开发利用途经及本地区地热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问题,提出了适合本地区进一步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始兴温泉受断裂和花岗岩的控制比较明显,从北到南可大致分为三个带:北带——以江口总浦温泉为代表;中带——刘家山温泉群为代表;南带——以司前、隘子温泉为代表。分析三带温泉在水温、流量、水质上的差异和特点,对温泉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且应用化学温标方法计算温泉的地下温度,计算温度明显尚于泉温出露温度,由于计算温度反映的是地下热储的最高温度,这说明,地下水经深循环上升后,水温会逐渐冷却下降,下降的幅度大约是最高温度的一半,这与地球动力学所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实践证明该方法在建立水质与水温关系上有着重要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漳州南联络线高速公路位于温泉地热区的桥梁桩基设计要点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温泉地热区桥梁桩基设计经验,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西藏青稞的营养成分、医药保健作用、资源状况以及分布特征(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西藏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利用样方法,2011年9~10月调查了安徽境内21个草地样地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含凋落物)变化幅度为75.73~3 729.07 g·m-2,平均值为987.48 g·m-2;地下生物量变化范围是129.88~8 134.18 g·m-2,平均值为2 115.50 g·m-2,不同土层中地下生物量所占的比例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总生物量在205.62~10 711.05 g·m-2之间,平均值为3 102.99 g·m-2;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从北向南皆呈增大趋势,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且皖南地区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P0.05)。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毅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1):86-91
研究了2000-2006年的整体服务业及金融保险、交通运输两大主要行业的时空演变,特别关注了现有三个经济区的服务业发展.结论表明,省会合肥在全省的服务业地位越来越高,皖江经济带的服务业集中在少数城市,沿淮城市群服务业均匀分布的局面基本没有改变;与东部的经济联系加强,使得长江的航运优势逐渐突出,与中部地区经济联系促进了皖北地区的运输业的发展;金融保险业则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安徽省有良好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应当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公路、铁路、水路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重点发展合肥省级金融中心和芜湖、蚌埠一南一北两个区域金融副中心,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参与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锂矿资源丰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巨大的锂资源潜力,全省锂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三位,已查明的锂矿的矿床成因类型均属与花岗岩有关的锂矿,不同地区的锂矿因成矿母岩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矿床类型。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受到锂资源的制约,锂资源将成为宝贵的稀缺资源。一方面,开发锂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取得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另一方面,锂资源量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加强锂矿成矿规律的研究,加大地质勘查力度,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山东半岛温泉的分布规律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山东半岛地热场特征,区域地质构造,岩浆活动与温泉分布关系的研究以及地热水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温泉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断裂构造的控制。温泉的形成机理为深循环-地热增温,即大气降水或第四系潜水断裂带深循环,在正常地温梯度下吸收地球内热增温形成热水,再沿断裂破碎带上涌至地表而形成温泉。 相似文献
9.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7)
利用ArcGIS 10.2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平台,采用集聚度分析、均衡度分析、空间关联特征分析、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保山市110个温泉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58.18%的温泉旅游地分布在腾冲市和隆阳区,其次为龙陵县和昌宁县,施甸县最少;(2)保山市温泉旅游地空间分布整体呈现集聚特征,且集中程度高,但其空间分布不均衡,热点区较少;(3)温泉资源禀赋、坡度、周边旅游景区是保山市温泉旅游地的主要影响因素,交通路网、经济发展水平和海拔是保山市温泉旅游地分布的次要影响因素,影响力较弱的是河流.保山市应以腾冲市和隆阳区为核心区域,发挥其辐射和带动能力,形成点—轴—面的空间发展格局,使温泉旅游地空间布局由集中向均衡方向发展;通过增加温泉旅游地的数量,提升温泉旅游地与周边旅游景区的关联度,加大开发力度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0.
阜阳市、淮北市、宿州市、毫州市是安徽省北部4个重点城市,由于地表水体受到严重污染,这些城市全部依赖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以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详细论述了这些城市的地下水资源特征.通过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与现状需水量及未来需水量的统计分析,获得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北部4个重点城市地下水严重超采现象以及由此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产生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如果变城区水源地高密度集中开采为大范围的分散开采.变单纯开采中深层、深层承压水为潜水和承压水联合开采。这些城市地下水资源完全能够满足需要.还就此对“引江济淮”工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林东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580-585
温泉资源对城市温泉酒店客房价格有着积极的贡献,但是对贡献作用的定量分析,目前国内学术界尚无相关的研究.分析影响酒店客房价格的主要因素,对影响酒店客房价格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统一标准化处理.对影响酒店客房价格的内部因素进行综合与归并,设置了顾客评价修正系数、酒店星级修正系数、酒店区位修正系数、价格决策修正系数.在此基础上,构建温泉资源对温泉酒店客房价格贡献率的数学模型.同时,以福州为例,收集、获取研究对象和比较对象的相关数据,通过对福州市5家温泉酒店和11家非温泉酒店客房价格共55对比较数据的计算,得出福州市温泉资源对温泉酒店客房价格的平均贡献率为7.699%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休闲品质和身体健康.充分开发温泉资源。不仅可以使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业增加一个新亮点.更可以培养出新的假日休闲旅游经济增长点。现在。“温泉”已经成为全国不少城市的金名片。例如,陕西临潼在唐华清官故址建成综合性温泉区,成为“中国温泉之市”:湖北成宁正在开发建设一个占地54.6平方公里、投资200亿元的“中国温泉之都”:广东恩平市开创了温泉开发的全新模式.从贫困县进入全省前列……如今.随着厦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海西先行先试机遇的来临,厦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良好的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3.
14.
四川省甘孜州温泉资源分布、成因及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充分利用四川省甘孜州温泉旅游资源的观光和康体休疗价值.方法 运用旅游学、构造地质学理论以及野外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对四川省甘孜州温泉资源的区位特点、交通空间分布、旅游区划分布、温泉出露的构造部位和地层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碰撞接触带内高温温泉及沸泉和碰撞接触影响地带中低温温泉有着不同的形成机理.结论 地质构造对温泉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而温泉所处的交通区位、旅游区位则制约其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杨祖祥;李萌萌;钱磊;张娇;朱红芳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525-533
使用安徽省1979—2015年国家级站点小时降水量资料,对安徽省小时极端降水的气候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安徽省极端降水阈值由东北向西南呈现出\"+-+\"三极分布,淮北北部地区的极端降水阈值较大,但发生概率稍低;而大别山区和江南西部山区极端降水频次和极端降水量均较强;②安徽省各站年均极端降水频次为4.25次/a,单站年均极端降水量为127 mm/a,极端降水频次、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比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③将安徽省站点分为山地区域、山地北部过渡区以及平原和丘陵区域.其中,极端降水频次在山区最高,平原和丘陵地区最少;而小时极端降水量在平原和丘陵地区最高,日变化幅度大;④安徽省极端降水大多发生于午后至晚间,过渡带地区极端降水频次集中度最高,日变化最显著.不同地形区域内,极端降水较少的时段差异较大,自南向北极端降水减弱且单日内的时段逐渐后移. 相似文献
16.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
地质灾害发生在我国渐呈常态化趋势,灾害防治已逐渐步入常规性工作任务范畴,进行防治成效评估对于大众灾害适应和后期工作开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以安徽省2004~2017年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模型对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和产出进行量化评估。研究结果显示:(1)2004-2017年间,安徽省地质灾害以2005年最为严重;(2)安徽省地质灾害主要集中于西南部山地-丘陵区,北部平原区相对危险性较低;(3)基于DEA的地质灾害防治成效评价结果将安徽省16市分为4个层级。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1984—2009年安徽省75个县(市)强对流天气灾害的出现次数和灾情情况等资料,以受灾人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倒塌房屋、损伤房屋、农作物受灾面积、电力倒杆、直接经济损伤、农业经济损失等9个灾情要素,通过线性组合法构建了强对流天气灾害的综合灾损指数,并依据灾损指数确定了强对流灾害的危害程度,分为一般、较重、严重、特重4个等级。结果表明:1984—2009年安徽地区的强对流天气灾害的年出现次数和年灾损指数总体呈线性上升趋势,较重、严重、特重等级灾害表现出增长趋势;安徽省强对流天气灾害频发的月份是6—7月,夏季是灾害最频发的季节;皖北地区的灵璧县、砀山县、萧县是强对流天气灾害最严重的地区。该研究可为安徽省的强对流天气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理标志农产品因具有独特品牌价值而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重要抓手,探析安徽省地理标志农产品空间分布及成因,有利于推动安徽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以安徽省11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种类、分布信息等为样本,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方法探析其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显示:安徽省地理标志农产品空间分布上呈现南多北少的格局;登记保护面积上(不含养殖家禽类),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态势;地理标志农产品呈现皖南山区县域范围内较为集中,在南陵县附近形成聚集核心,皖北地区地理标志农产品分布呈现出相对分散的格局;安徽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地域分布主要受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政府参与等因素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温地热水中含有丰富的锂资源,世界各国对其中锂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越来越多。对青藏高原丰富的地热资源中富锂地热资源进行了综述,得出其具有以下特点:(1)构造控制强烈,地热型锂资源主要分布在雅江缝合带两侧及其南部地区强烈活动的高温地热田中,受到沿近NS向正断层发育的裂谷或地堑盆地的强烈控制;(2)品质好,锂含量可高达239 mg/L;Mg/Li非常低,多数富锂地热系统Mg/Li介于0.03~1.48;Li/TDS相对较高且介于0.25%~1.14%(扎布耶富锂盐湖为0.19%;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湖为0.08%~0.31%);持续稳定排放数十年,部分达到工业品位(32.74 mg/L);伴生可以综合利用的B、Cs和Rb元素等;(3)规模大:据不完全统计,当前锂含量达到或超过19 mg/L的富锂温泉至少有19处,年排出金属锂约4281 t,折合碳酸锂25686 t,并且最新钻孔数据表明地热田深部潜力巨大;(4)属于非火山型,火山岩缺失;(5)深部来源成因,富锂地热系统的形成与印度和欧亚大陆碰撞引起的地壳深部部分熔融密切相关,深部熔融岩浆为富锂地热系统提供了稳定的热源,富锂的母地热流体沿着青藏高... 相似文献
20.
袁书琪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3):349-351
福建省是生态大省,对全省生态旅游资源作总体特征与空间分布的分析评价是突破以单体为单位的旅游资源评价的尝试,也是突破旅游资源发生学分类及评价并代之以诊断分类及评价的尝试,对省级生态旅游资源的宏观评价应以定性为主,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具有典型性,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是:总量较多,规模较大;种类较多,为沿海亚热带型;环境质量较好,环境容量较大;功能较多,与人互动性较好;品位较高,品牌知名度偏低;开发不足,保护难度较大,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组合较好,功能多样;重点突显,分布较均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