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以垃圾分类回收为背景,基于设施布局现状及运作能力对垃圾收运物流网络进行优化。【方法】建立了以最大化系统总收益为优化目标的“垃圾收运—多级转运”模型,提出了两阶段算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采用不同规模的算例对建立的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进行检验。为验证模型的先进性,对采用“多级转运”及“就近转运”两种不同转运模式进行收益和成本方面的对比分析,并对部分关键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多级转运”模式在垃圾分类回收及处理需求下,相较于“就近转运”而言,可以提高8.59%至57.44%的系统总收益,更具经济效益。【结论】所得的结果对垃圾收运企业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细粒度图像分类是对传统图像分类的子类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实现对物体更为精细的识别,它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极具挑战的研究方向。通过对现有的细粒度图像分类算法和Xception模型的分析,提出将Xception模型应用于细粒度图像分类任务。用ImageNet分类的预训练模型参数作为卷积层的初始化,然后对图像进行缩放、数据类型转换、数值归一化处理,以及对分类器参数随机初始化,最后对网络进行微调。在公开的细粒度图像库CUB200-2011、Flower102和Stanford Dogs上进行实验验证,得到的平均分类正确率为71.0%、89.9%和91.4%。实验结果表明Xception模型在细粒度图像分类上有很好的泛化能力。由于不需要物体标注框和部位标注点等额外人工标注信息,Xception模型用在细粒度图像分类上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并提高可回收垃圾的经济价值,针对现有的垃圾识别方法面临的分类背景复杂、垃圾目标形态变化多样等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垃圾图像分类的残差语义强化网络,能从复杂背景中剥离前景语义目标。该网络以骨干残差网络为基础,利用视觉概念采样、推理以及调制模块实现视觉语义的提取,并通过注意力模块消除语义层次和空间分辨率与视觉概念特征的差距,从而对垃圾目标形态变化更加具有鲁棒性。通过在Kaggle开源的12分类垃圾数据集及TrashNet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骨干网络ResNeXt-50和其他深层网络,该算法均取得了性能的提升,在垃圾图像分类任务上有较好表现。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深度学习在掌纹识别领域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利用残差网络技术自动提取掌纹特征的方法,该方法根据掌纹的几何特征对掌纹图像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掌纹图像进行归一化得到一个二维图像矩阵,作为残差网络的输入,再利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对网络进行迭代训练,获取最优的网络参数,最后使用分类器Softmax对掌纹进行分类识别.模型在香港理工大学的掌纹数据库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实了利用残差网络对掌纹进行分类的可行性,并取得了不错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5.
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生活的新风尚.本论述针对当前垃圾分类工作环境差和容易分类出错的问题,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垃圾自动分类方法,并设计基于深度残差卷积神经网络ResNet50的垃圾识别方法.为避免垃圾图像数据集中训练数据量的不足,采用对使用ImageNet训练好的ResNet50模型进行迁移微调的方法来优化网络参数.在...  相似文献   

6.
细微的类间差异和显著的类内变化使得细粒度图像分类极具挑战性。为了对鸟类图像进行细粒度识别,提出一种基于跨层精简双线性池化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首先,根据Tensor Sketch算法计算出多组来自不同卷积层的精简双线性特征向量;其次,将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级联送至softmax分类器;最后,引入成对混淆对交叉熵损失函数进行正则化以优化网络。提出的模型无需额外的部件标注,可进行端到端的训练。结果表明,在公开的CUB-200—2011鸟类数据集上,该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性能,识别正确率为86. 6%,较BCNN提高2. 5%。与多个先进细粒度分类算法的对比,验证了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的大部分细粒度图像分类算法都忽略了局部定位和局部特征学习是相互关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迁移学习的细粒度图像分类算法。该算法的分类网络由区域检测分类和多尺度特征组合组成。区域检测分类网络通过类别激活映射(class activation mapping,CAM)方法获得局部区域,以相互强化学习的方式,从定位的局部区域中学习图像的细微特征,组合各局部区域特征作为最终的特征表示进行分类。该细粒度图像分类网络在训练过程中结合提出的集成迁移学习方法,基于迁移学习,通过随机加权平均方法集成局部训练模型,从而获得更好的最终分类模型。使用该算法在数据集CUB-200-2011和Stanford Cars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与原有大部分算法对比,该算法具有更优的细粒度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实生活中垃圾分类知识普及不够,许多城市和学校都面临着垃圾分类困难的问题,利用神经网络对分类问题的高效性和准确性,通过一种基于ResNet网络和SENet网络的深度残差收缩网络实现垃圾图像分类。通过对Garbage数据集进行筛选得到实验所需数据集,并对ResNet进行改进,将SENet和软阈值化操作加入ResNet结构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网络训练和超参数调整,得到了较好的识别率,在校园垃圾分类中获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传统图像处理方法将航拍图片旋转后进行前景分割、计算轮廓和生成标识框的方法增加训练样本中不同拍摄视角下样本的数量,使得训练样本具有更全的代表性。算法方面针对小目标检测,通过在原有YOLO目标检测算法的基础上加入图像超分辨率功能形成SR-YOLO网络模型,并对原网络模型中的归一化层和残差层层数进行调整。应用SR-YOLO网络模型使用经过旋转扩充后的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人"的目标检测模型。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此模型在航拍场景下目标的识别率较原网络结构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0.
电容层析成像的成像数据采用不同的归一化模型,对重建图像的质量有重要影响.针对两相流的典型流型,研究了采用不同的归一化模型时,Tikhonov正则化算法性能与流型及相含率的相关性.仿真采用新的归一化模型与常规的模型处理电容测量值,重建原图像.结果表明,基于单一的归一化模型,不能在各流型分布下都有最好的成像效果.提出了基于流型识别、自动适应流型的归一化方法,新方法提高了Tikhonov正则化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近几十年人们对于垃圾分类处理越来越重视,针对目前人工垃圾分类工作量大,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机器学用BRISK特征提取算法,实现图像检测,以JQ8400语音模块实现语音播报功能。经测试,本系统进行垃圾分类的准确度达到习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以STM32F103ZET6单片机作为主控模块,以OpenMv4H7作为摄像头采集模块,采集垃圾图片,采98%,可以按照目前的垃圾分类方案播报为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系统操作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完成了垃圾识别与检测功能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固体垃圾焚烧技术原理,结合垃圾焚烧炉运行特点,分析了垃圾焚烧过程与影响焚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基本模糊BP神经网络算法的垃圾焚烧炉控制方法.建立了垃圾焚烧炉炉温双端输入模糊神经网络(DIFNN)控制模型,并使用模糊BP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对系统进行控制.仿真实验表明,该模糊BP神经网络控制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焚烧过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神经网络的扎龙湿地土地覆盖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研究神经网络在土地覆盖分类方面的应用问题.采用四层神经网络结构,对扎龙湿地的TM影像进行了分类研究,并提出一种基于鲁棒误差函数的自适应反向传播学习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扎龙湿地TM影像进行分类.所采用的四层网络结构可减轻存储量大的负担,鲁棒误差函数有效地抑制了大误差,自适应反向传播算法使误差下降更快,而且最终得到的分类精度高于三层神经网络和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分类算法的优势是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卷积神经网络利用其设计好的网络结构和权值共享的特点,能够从数量庞大的训练数据中学习图像底层到高级语义的抽象特征,而且端到端的学习省去了在每一个独立学习任务执行之前所做的数据标注。多年来,卷积神经网络经过科研人员的探索和尝试,从最开始的多层神经网络模型,演变出多种优化结构,性能不断提高。本文介绍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算法的研究进展,叙述了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分类中的经典模型和近年来的改进方法,并对各个模型进行分析,展示各种方法在ImageNet公共数据集上的性能表现,最后对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分类算法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细粒度图像分类任务比一般图像分类任务更具有挑战性,其通常需要对类间差异小、类内差异大的样本进行分类.现有细粒度分类方法主要依赖视觉特征进行分类,而人类可以根据文本描述等属性描述来辅助识别图像类别.该文提出了一种通过预测属性引导的通道注意力模块,该模块可以插入到任意的卷积神经网络中,从而让模型学习到更高级的特征表示.最后,该算法在CUB-200-2011数据集上测试,在使用Resnet-50、VGG-19、Bilinear-CNN作为主干网络训练时的精度分别达到87.1%、82.1%、85.5%,精度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6.
高原山区遥感植被制图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制图是植被生态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之一.在环境复杂、异质性高的高原山区,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给该区域的遥感植被制图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作者重点介绍在复杂山区环境中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植被制图的基本过程.为了提高山区遥感植被图的精度,建议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提取训练样本阶段,应将同一地物或者植被类型根据其不同的光谱特征分成不同亚类型进行选取训练样本;②现有许多地形校正模型不能有效地提高遥感分类精度;③分类器选择时,建议选择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分类法、决策树、基于专家知识分类法等先进的非参数分类器;其次如果选择使用中低分辨率影像数据,可以考虑使用亚像元或软分类法;当使用高分辨率影像时,选择基于对象分类法要优于基于像元分类法;④结合辅助数据,尤其是DEM数据能显著提高山区遥感植被或森林制图精度.将来高级地形校正模型和分类算法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发展.GIS技术与遥感数据结合也是未来遥感植被制图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未来研究还需要将群落和植被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与遥感技术相结合来提高山区植被制图精度,并促进遥感科学和空间植被生态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晓芳  张俊娜 《科技信息》2012,(35):216-217
针对酿酒葡萄分类问题,在没有明确分类情况下,提出模糊C均值聚类和自主神经网络算法,在已知葡萄酒质量评分结果的前提下,首先对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和葡萄酒质量的数据进行极差归一化处理;运用模糊C均值聚算法得到分类隶属度矩阵和分类中心,并用自主神经网络无监督的学习方式成功地将酿酒葡萄分为三个等级.可以作为葡萄酒生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sparse representation-based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has been used for human face recognition.But an image database was restricted to human frontal faces with only slight illumination and expression changes.Cropping and normalization of the face needs to be done beforehand.This paper uses a sparse representation-based algorithm for generic image classification with some intra-class variations and background clutter.A hierarchical framework based on the sparse representation is developed which flexibly combines different global and local features.Experiments with the hierarchical framework on 25 object categories selected from the Caltech101 dataset show that exploiting the advantage of local features with the hierarchical framework improves the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and that the framework is robust to image occlusions,background clutter,and viewpoint changes.  相似文献   

19.
张膑  张运杰  白明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6):11253-11262
卷积稀疏编码网络模型(convolutional sparse coding network, CSCNet)虽然能够有效解决去噪问题,但是该算法并没有考虑到迭代求解近似编码向量过程中卷积层、反卷积层之间的叠加会改变原始数据分布方式。为解决该问题,借鉴深度学习领域常用方法对原始模型进行改进。讨论了在CSCNet模型中加入以及不加入批处理标准化(batch normalization, BN)、非线性激活函数、残差学习(residual learning, RL)对模型图像去噪效果的影响,然后再此基础上分别设计了两个不同的网络模型结构。为使输入数据分布方式不因模型层与层之间传播而改变,模型1是在原始CSCNet网络的每一层加入非线性激活函数以及BN层。CSCNet模型中所训练的卷积核都是同样大小,为增加图像特征的多样性,模型2在模型1基础之上加入了简单残差块结构改变了原始模型参数传播方式,并将其通过Shortcut Connections结构与原始输入联结起来。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不降低原始模型计算效率的前提下,使用文中设计的模型所得去噪后的结果相比原卷积稀疏编码网络略有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