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贵州不同区域典型茶园进行野外调查,在每个茶叶主产区选择代表性的茶园进行土壤剖面样品采集,探讨贵州富锌硒茶产区地质环境条件与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贵州茶叶主产区成土母岩及土壤中主要元素含量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富锌硒茶产区成土母岩中S、Ca、Fe、P、Mo含量均明显高于非富锌硒茶产区,其次是Zn、Se、Cu;而对应土壤中Mo、Cu、Mn、Zn、Fe、Ca含量均显著大于非富锌硒茶产区,其次是Se、Mg、P、S、Al。成土母岩的Zn、Se含量直接影响茶园土壤中Zn、Se的含量水平,土壤Zn、Se含量还受其他元素含量的影响,土壤Zn含量与Al、Fe、Ca、Mg、Mn、Mo含量之间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而土壤Se含量与Al、Fe、Cu、Mg、P、S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贵州境内富锌硒茶产区地质环境条件与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茶园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福建省闽东、闽南、闽北、闽中四大茶区107个土壤样本,监测了土壤营养元素,无机元素,重金属污染物,有机氯、多环芳烃、酞酸酯等有机污染物共39项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茶园土壤有机质和氮素供应较充足,硒总体水平较高;土壤酸化严重,缺钾、锰、铜元素;金属最大超标率排序结果:铅(9.3%)、有效铅(7.5%)、钒(4.7%)、有效镉(3.8%)、钴=硒=镉(2.8%)、汞=锌=镍(0.9%);金属最大超标倍数为硒1.89倍,汞1.83倍,铅1.15倍,镉1.13倍,有效铅1.06倍,有效镉1.09倍;六六六、滴滴涕残留合格率100%;多环芳烃(PAHs)合格率97.8%;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nBP)合格率97%,其余的5个组分合格率100%;83.18%的茶园土壤为污染程度为安全,污染水平为清洁。  相似文献   

3.
盆栽烤烟土壤硒的形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烤烟盆栽试验表明,天然含硒土种烟后,NH3.H2O-Se和HCI-Se及土壤总硒量明显减少,NH3.H2O-Se和HCI-Se是有效硒和固定态硒的来源,土壤施硒种烟后,土壤各形态硒及全硒含量均与施硒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无效态硒占一半以上,有效硒只占20%左右,说明土壤具有很强的固硒能力,土壤施硒具有一定的后效。  相似文献   

4.
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兰州新区部分农用地土壤中铜、铅、锌、镉、铬、镍、汞、砷等8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被调查的10个农用地地块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所有被调查地块中铜、铅、锌...  相似文献   

5.
腐殖土对活性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投加0,0.5,1,2,3和5g腐殖土(HS)于1000mL活性污泥中充分搅拌20d,采用Tessier五步提取法对其中锌、镍、铜、铅元素的形态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投加腐殖土能明显改变活性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对锌元素,可交换离子态(F1)锌,碳酸盐结合态(F2)锌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F3)锌含量与HS投加量有显著负相关性(0.9266,0.9310,0.9144,置信度P0.01),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F4)含量与HS的投加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0.9304,P0.01);对镍元素,F1镍和F2镍含量与HS的投加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0.9027,0.9724,P0.01),F4镍和残渣态(F5)镍含量与HS的投加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0.9188,0.9123,P0.01);对铜元素,F2铜含量与HS的投加量呈负相关性(0.7145,P0.05);对铅元素,F3铅和F4铅含量与HS投加量具有负相关性(0.7027,0.7635,P0.05),F5铅含量与HS投加量具有正相关性(0.7668,P0.05).投加腐殖土能明显降低活性污泥中锌,镍元素的潜在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6.
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对重金属可利用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昆明市内28个作物种植点为例,对土壤重金属镉(Cd)、铜(Cu)、锰(Mn)、镍(Ni)、铅(Pb)及锌(Zn)6种元素全量、有效态含量和相关土壤因子进行了测定.统计分析表明:土壤pH与Cd、Cu、Ni、Pb及Zn有效态含量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当pH值在6.5左右时,重金属有效态含量较高,而随着土壤pH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桂林毛村石灰土和红壤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桂林毛村作为研究对象,对石灰土和红壤背景条件下的植物根区土的元素全量、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pH值、有机质、全钙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石灰土的全钙含量较高并为红壤的3倍多,土壤pH值比红壤的高2.16个单位,尽管石灰土K、N a、B、M o和I含量比红壤的相应元素含量低,但石灰土其它元素的含量都比红壤的相应元素的含量高;植物体的大量元素,除K元素之外,生长在石灰土上的植物体内的元素含量都比生长在红壤上的高,至于微量元素,除了Cu、M o,生长在石灰土上的植物体含量较高之外,其它元素含量均是生长在石灰土上的植物比红壤上的低;石灰土的微量元素有效态的含量一般都比红壤的低,石灰土的pH值与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则主要呈负相关(负相关比例为62.5%),红壤的pH值与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关系以正相关为主(正相关比例为62.5%);所以由于石灰土的偏碱富钙制约了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导致石灰土的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8.
水稻富硒基因型品种遴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239份水稻精米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稻米中硒含量在1.15~43.84μg/kg之间,不同的水稻基因型稻米中硒含量差异极为显著,稻米中硒含量与砷、锌、镍、钴、钼、铬等元素的含量相关性显著,其中与砷的相关系数为0.9743,硒与氨基酸的相关性极小.实验显示,通过遴选富硒的水稻品种来改善人类硒营养状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微波消解技术在土壤重金属元素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阐述了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铜、锌、铅、镉、铬、砷、汞.通过多种消解酸体系实验,摸索出硝酸-盐酸-氢氟酸-过氧化氢(硝酸-盐酸-过氧化氢)最佳土样消解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分析土壤标准样品中铜、锌、铅、镉、铬、砷、汞时测定结果与保证值基本符合,且重复性较好,是一种用酸量少,简便快捷,环境污染少、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高的消解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重庆地区紫色土中十种微量元素(铜、铅、锌、铬、镍、钴、锰、硼、砷、汞)含量的测定与研究,认为其微量元素概率分布类型大体上服从正态律,即为对数正态分布和正态分布。其地球化学背景值应分别以几何平均值与几何标准差(M/D~2至MD~2),均值与标准差((?)—2S至(?)+2S)表示。此文并对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土壤中重金属环境污染元素的来源及作物效应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主要介绍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含量的8种重金属环境污染元素(汞、镉、铅、铬、砷、锌、铜、镍)的污染来源及作物效应。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是成土母质,矿山开采的三废污染,大气中重金属的沉降,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的使用等。重金属在作物中的分布规律一般是根>茎>叶>籽实。  相似文献   

12.
重庆紫色土区硒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重庆紫色土区硒环境,在17个区县共采集140个剖面共420个岩石和土壤样品,用硫酸-硝酸湿灰化-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母岩和土壤中总硒含量,结果认为:重庆地区紫色地层岩石中硒含量在0.036~0.053mg/kg,在地质上属极缺硒区;由于富集作用,紫色土壤全硒含量可达0.077~0.566mg/kg,达全国土壤硒平均含量低~中等水平;随紫色土壤风化度加深,硒含量提高,土壤pH值与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03 1**,n=139);重庆地区极度缺硒的情况主要发生在地形起伏大、土壤粗骨性强、风化度低、土壤侵蚀严重的紫色砂、泥岩出露面积较大的山区.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莆田市畜禽养殖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选取城厢区灵川镇桂山村、涵江江口镇园顶村、秀屿区东峤镇东兴村3个规模化养殖场周边农田土壤作为调查对象,测试镉、汞、砷、铅、铬、铜、锌和镍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对照标准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4.
成都经济区土壤及经济植物硒含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四川省成都经济区内3种代表性土壤生长的水稻、小麦、玉米及其根系土进行了硒含量的采样分析.根据成土母质的不同,布置45个不同类型土壤的垂直剖面,采集不同深度(0~200 cm)的土壤样品267件.对土壤样品和农作物样品分别以原子荧光法和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了全硒质量分数分析.结果表明:根系土(0~20 cm)硒的质量分数为(0.055~19.76)×10-6,平均值为0.34×10-6,高于全国表层土壤硒的质量分数平均值(0.246×10-6).各种土壤类型中硒均有在表层(0~20 cm)土壤中富集的特征.由于成土母质的不同,表层土壤硒质量分数有较大差异:黄壤分布区各类作物根系土硒质量分数平均值最高,其次是水稻土,紫色土最低.根据谭见安等硒生态景观界限值的划分,研究区内主要粮食作物的根系土样品中49.7%属于硒含量适中的,富硒土壤占20.7%;硒不足或者潜在不足的土壤占29.4%.农作物籽实样品中的硒质量分数分析表明:大米样品中有19.9%属于富硒大米,小麦样品中有29.8%属于富硒小麦;但同时存在硒缺乏或潜在缺乏的样品,玉米样品中90%以上缺硒或潜在缺硒.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中的硒含量与其生长环境中的硒含量密切相关,但是,研究发现,产品中的硒含量往往不与土壤中的总硒含量出现关系,而是与土壤中的有效态硒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而土壤中有效态硒的含量又与土壤的类型,理化性质及其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兰州市土壤的大地质区域背景及其所处地理条件有利于土壤中的硒向有效形态的转化,这也是虽然兰州市的表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仅为0.177 mg/kg,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但是还有少数品种的蔬菜达到富硒标准,具备成为该市天然的富硒农产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样品经微波消解后,以锗(Ge)、铟(In)、铋(Bi)、钪(Sc)作为内标元素,采用ICP-MS法对350批、11种中药材中铅、镉、砷、汞、铜、铬、镍、钡、锰、钼、锡、硒、锑和铊等14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进行含量测定,并对样品中铬、镍、钡、锰、钼、锡、硒、锑和铊等9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考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品种14种元素测定值与来源及产地无明显相关性。350批样品中,1批样本中铜元素超出限量范围,35批样本中镉元素超出限量范围,超标率10%。有必要对中药材中部分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加以监管,以确保中药材的品质和用药安全。该方法作为中药材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有效检测方法,简单快捷、灵敏可靠。  相似文献   

17.
闽东南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Arc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闽东南区域土壤砷、镉、铜、汞、铅、锌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同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内罗梅综合污染指数进行区域土壤污染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铜、铅元素块金效应介于25%~75%之间,其空间变异是由随机因素与结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砷、镉、汞、锌元素的块金效应均大于75%,其空间变异主要是人为等随机因素引起.以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为参考,汞、铜、镉元素超标率分别为8.2%、4.19%、3.16%,为主要污染物,而砷、铅、锌的超标率均低于1%,单项污染程度依次为:汞>铜>镉>砷>锌>铅;土壤中属于清洁与尚清洁的点位占该区域的91.36%,轻度污染的占8.11%,中度污染的占0.53%,没有出现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莆田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2014年在东圳水库一级保护区采集了5个土壤样品,对土壤中p H、镉、汞、砷、铅、铬、铜、锌、镍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环境状况进行相关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莆田市东圳水库一级保护区土壤p H值范围在4.82~6.28之间,全部偏酸性。土壤p H低的原因与大气沉降、土壤本底值为酸性和土壤风化淋溶强烈有关。镉、汞、砷、铬、锌、镍均达到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表1的一级标准限值,铅超标,但未超出二级标准限值。铅超标可能是由于库周土壤中铅的背景值较高。2014年东圳水库水质监测均未检出铅,说明库水体未受到污染,因此作为饮用水水源是安全的。根据单项污染指数比较,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重到轻排序为:PbZnHgAsCdNiCr。  相似文献   

19.
贵阳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之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主要介绍贵州省贵阳市0~20 cm表层土壤中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含量的8种重金属环境污染元素(汞、镉、铅、铬、砷、锌、铜、镍)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本文得出达到极相关显著水平(P<0.01)的元素对有:As—Pb、Cd—Cr、N i—Cd、Cu—Cr、Cr—N i、Cr—Zn、Cu—N i、Cu—Pb、Cu—Zn、N i—Zn、Pb—Zn,达到相关显著水平(P<0.05)的元素对有:As—Zn、Cd—Hg、Cd—Zn、Pb—N i。并对相关原因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0.
林小兵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6):6973-6979
为研究南方典型区域稻田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含量,系统采集了江西省进贤县、金溪县、渝水区、高安市、安福县和兴国县等6个水稻主产区典型田块土壤、水稻和灌溉水,重点分析了土壤和水稻铅、镉、砷和汞含量及其土壤养分,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指数对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土壤pH、有机质、总氮、总磷、总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总均值分别为5.48、32.99 g/kg、2.06 g/kg、0.54 g/kg、16.04 g/kg、156.71 mg/kg、14.00 mg/kg和94.98 mg/kg。研究区土壤铅、镉、砷和汞含量总均值分别为35.46、0.18、7.21和0.17 mg/kg,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56,土壤环境质量等级为清洁;但渝水土壤镉含量为0.37 mg/kg,超过限量标准(0.30 mg/kg),土壤环境质量属于警戒状态。研究区糙米铅、镉、砷和汞的含量总均值分别为0.06、0.17、0.24和0.0086 mg/kg,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77,糙米环境质量等级为警戒限;但兴国和渝水糙米镉含量分别为0.22和0.35mg/kg,均超过限量标准(0.20 mg/kg),环境质量等级分别为警戒限和轻度污染。相关性表明,糙米镉与土壤镉和铅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砷呈显著负相关;糙米砷与土壤砷和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总之,重金属镉是调查区域水稻安全性最主要的潜在污染元素,需重点关注兴国和渝水两地水稻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