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分布是人口发展在空间上的综合体现,也是区域发展格局和协调性的重要表征。本文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选取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人口、人均GDP、河流和道路数据,运用人口收缩指数、核密度、空间相关性分析、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了2013—2019年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收缩格局的特征,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从整体来看,黄土高原人口收缩趋势明显,且空间的关联性较强,其格局基本稳定;2)从局部来看,人口集聚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河谷平原地区和省会城市是人口集聚的主要区域;3)黄土高原人口在不同高程与坡度上的分布差异明显,尤其在海拔0~1 500 m、坡度0°~15°的地势低平区域,人口密度较高,空间集聚趋势明显;4)人口分布受到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的综合影响,且一般会朝着社会经济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区流动。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7-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男同性恋网络社交数据和中国大陆地区城市人口数据,利用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重心迁移、标准差椭圆方法对比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城市人口与男同性恋人口的空间分布与演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解释了影响男同性恋人口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男同性恋人口空间分布不平衡,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男同性恋人口重心向南移动,主要分布方向为东北-西南,空间聚集模式以分布于中国大陆西北和西南地区的低-低聚集模式为主,其他聚集模式零星分布;交通、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是影响男同性恋人口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各因素相互作用增强了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6)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上市公司作为优秀企业的典型代表,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是不容忽视.本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标准离差椭圆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研究上市公司总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总部分布呈现出以北京为核心的单极格局,地域分布极不平衡;近20年来,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总部分布整体上一直保持"东北-西南"的模式,重心无明显变化,空间分布趋于集聚.(2)制造业上市公司总部分布比较分散,呈"东北-西南"分布模式;房地产业上市公司总部相对集聚于北京和天津,呈"西北-东南"分布模式;信息业上市公司总部高度集聚于北京,呈"东-西"分布模式.(3)上市公司总部倾向于分布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高、金融业发展水平高、交通状况好、科技创新水平先进、行政级别高以及城市规模大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
基于福建省各县(市、区)2005年和2014年的人口和GDP数据,运用地理集中度指数、不一致性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省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均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地理格局,并有围绕沿海中心城市集聚的趋势;县域人口与经济分布关系空间分异明显,总体上不断趋向于协调,表现为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不一致的县域逐渐向人口经济协调发展型转变;从人口与经济的动态关联上看,Moran’s I由2005年的0.422降为2014年0.374,表明不一致性指数较高(较低)县域在空间上集聚程度减弱,但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性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以"高-高"型集聚区域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5.
预测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有利于城市规划建设。基于皖南六市2011—2020年的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及其影响因素基础数据,通过相关系数计算确定了各城市垃圾产生量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合影响因子估计和应用回归方程对皖南六市2021—2022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皖南六市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影响因素按相关系数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建成区面积、地区生产总值以及人口数量。2021—2022年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22年马鞍山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增长率为3.24%,芜湖和宣城为4.88%,铜陵为7.49%,黄山为4.63%,池州为-0.93%。各地应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垃圾产生量。 相似文献
6.
县域是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和空间要素配置的基本单元。通过构建县域旅游竞争力评
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晋中市县域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借助最优参数地理探
测器模型(OPGD)分析县域旅游竞争力空间分异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晋中市县域旅游竞争
力整体水平较高,各县域空间分异特征显著,高值区集中在西部呈带状分布,低值区在东部片状分
布;(2)晋中市县域旅游竞争力空间分异的主导影响因素分别是旅游公共设施资源、旅游业发展实
力、旅游资源、经济发展实力、社会经济支持力,各影响因素对县域旅游竞争力的交互作用呈现出
双因子增强的效果;(3)经济发展实力、社会经济支持力和生态环境支持力对县域旅游竞争力的影
响并不是简单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影响人口增长的非经济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怀亮 《渭南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3(3):23-25
本文认为人类本能、生育道德、文化教育等几方面非经济因素对人口的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
以江苏省县域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年、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出老龄化系数(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表征老龄化的情况,利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法,研究江苏省老龄化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解释.结果表明:在总体空间格局上,江苏省县域老龄化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即老龄化系数相似的地区呈集聚分布,2000年-2010年空间集聚性有所减弱,空间异质性增强,但是集聚的空间格局并没发生太大的改变;冷热点发生了一定的迁移,2010年在苏南地区出现了冷点区域分支,这与经济热点的迁移有关;集聚格局由"南高北低"向"中间高两边低"转变;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人口社会基本发展因素以及出生率与老龄化呈现负相关,死亡率、受教育程度以及医疗卫生水平对老龄化起正向的积极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对老龄化的影响在两次人口普查中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
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趋势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PCA-GWR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重庆市人口半城镇化的时序特征、空间差异和空间关联特征,并揭示其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1)重庆市人口半城镇化分为快速增长阶段和波动降低阶段,内部差异较大,形成了主城和渝西片区较高、渝东南和渝东北片区较低的二元空间结构,前者表现为"高中心—低外围"的圈层结构,空间差异较大,后者表现为"岛型—面状"的空间结构,空间差异较小;(2)人口半城镇化总体空间格局较为稳定,高/低值空间趋同、聚集分布,热点区、次热点区连片分布于主城和渝西片区,冷点区、次冷点区多位于渝东南和渝东北片区;(3)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与人口半城镇化率均呈现正相关关系,推动效应显著,影响程度在空间上大致沿"西南—东北"方向梯次递减。最后提出优化城镇、产业空间结构,破除城乡二元的户籍约束,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差异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空间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1993—2013年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和路径设计提供依据。得到以下结论。1)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快速增长,县域间的差异扩大;县域人均GDP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性,"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趋同性在增强。2)京津唐地区一直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河北省大部分县域的人均GDP处于较低水平,"涞源县–高阳县–武邑县–枣强县–邱县"经济冷点带逐渐形成;县域人均GDP呈现"东北–西南"的走向分布,并且整体上呈现强化趋势;经济发展重心以文安县为核心,呈现"先西南、后东北"的"V"形变动,东北方向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强化。3)与OLS模型相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明显改善。人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均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以及城镇化水平等显著促进了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深圳的人口增长速度是惊人的,30年时间人口增加了约27倍。在人口快速增长背后,主要推动力是非户籍人口的高速增长,本文重点分析深圳市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政策制度等方面对非户籍人口增长的积极促进作用,希望对其它城市在人口的增长与发展方面有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从人口、经济、社会与空间等维度构建系统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分析、核密度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分别从单维度和多维度对2008-2018年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收缩水平进行测度,进而探讨中部地区城市收缩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单维度收缩识别可知,山西省和江西省未出现城市收缩现象,河南省和湖北省收缩幅度较小,不足半数,而湖南省与安徽省的各地级市在单维度识别下收缩比较明显.(2)多维度收缩测度可知,中部地区城市收缩的地级市共有14个,安徽省各城市收缩较为集中.(3)从空间分布形态分析,单维度城市收缩的空间分布主趋势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多分布于河南省和安徽省;多维度城市收缩的空间分布主趋势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分布较为分散.(4)通过灰色关联度对14个影响城市收缩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中人口结构变化对城市收缩的影响力最大;区域投资与产出对城市收缩有突出贡献;劳动力与就业结构对城市收缩有次要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可为中部地区城市发展的规划布局提供重要的案例证据. 相似文献
13.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顺应全域旅游与文旅深度融合新趋势,开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资源格局的研究,能够为示范区后续开发建设提供思路与导向。借助平均最近邻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解析示范区内A级景区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示范区A级景区整体分布不均衡,呈现集中分布特征。②示范区内A级景区显现“两主、四次”的空间格局,呈现“Y”字型分布态势。③遗产点密度因子驱动力最强,经济发展因素对A级景区空间分布影响程度较大,自然环境因素驱动力较弱;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多数因子聚类特征表现明显;交互探测结果表明两种因子共同作用强于单因子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8年度重庆市的博物馆名录,采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地理联系率等方法,分析了重庆市博物馆的结构类型、空间分布、演变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重庆市博物馆类型丰富,以名人类、专题类和综合类为主,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沿主要公路干线分布; 1930—2018年,重庆市博物馆由随机点状向集聚式扩散分布发展,平衡趋势显著,渝西地区呈圈层式扩张,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博物馆呈放射状增长;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和政策条件是影响重庆市博物馆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结合公安、京山和仙桃三县市的实地调研数据,以乡村地域功能演变刻画乡村转型发展特征,以外源驱动和内生响应的6个因子辨析乡村转型主要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对比分析江汉平原典型县域乡村转型的阶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案例研究表明:1)研究区域乡村转型具有时空差异,研究期内三县市乡村地域综合功能稳定上升,综合功能异质性有所增强. 2)公安县乡村转型发展速度最慢,主要为空间重构、经济重构驱动;京山市乡村转型发展速率较快,主要为工业化、市场化驱动;仙桃市一直保持最高的乡村转型度,主要为城镇化、市场化驱动转型.在城乡差距日益扩大、乡村地域渐趋衰落的背景下,本研究为乡村转型的地理研究提供理论启示,为案例地区的乡村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软件,采用人口密度、人口结构指数、空间自相关等研究方法,以黄山市为研究对象,定量测度案例地人口空间格局演变,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黄山市人口总体上呈现出"东南部密集,西北部稀疏"的分布特征,其中屯溪区是黄山市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黄山市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呈正的空间相关性,具有"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的分布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山市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日趋明显.海拔、城镇化率、交通、旅游发展、政策等是影响黄山市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为测度目标,利用ESDA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对1995-2008年甘肃省县域经济的时空格局特征及空间作用类型进行了初步探析.结果表明,1995-2008年,甘肃省经济差异不断变大,陇中、河西、陇南、陇东4地区间的差异以及陇中、河西内部的差异是甘肃省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高水平县集... 相似文献
18.
川东北毛坝地区海相地层主要目的层为飞仙关组。通过对毛坝地区飞仙关组取心井岩心的细致观察和详细研究,结合薄片等手段,对毛坝503—2H井、毛坝4井、毛坝6井展开了裂缝描述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裂缝主要发育在飞仙关组一、二段台缘滩亚相鲕粒滩微相中,飞三段次之,飞四段最少。裂缝类型以低角度裂缝为主,开启程度较低,多被方解石、黑色沥青质完全充填。裂缝发育受构造、沉积因素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9.
20.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351个国家级、省(直辖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运用平均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Ripley’s K函数、全局自相关等方法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缓冲区分析、地理联系率等方法揭示重点村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 乡村旅游重点村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呈现集聚型分布,且集聚程度逐渐增强;在集聚尺度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旅游重点村集聚强度的峰值由83 km变化至100 km;2) 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各个城市之间分布不均匀、分层明显,数量上川多渝少,等级上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中心点的高密度区居多;3) 乡村旅游重点村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集群效应,核密度分布以成都市、重庆市中心城区为双核心点,向外延伸形成多个密集区和次密集轴带;4) 自然环境、交通区位、社会经济、资源禀赋和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其中政策和高A级景区是影响重点村分布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