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使用相对论赝势从头计算方法和成键能判据研究了模型化合物MCO和MCONa+(M=Fe,Ni)分子的电子结构,讨论了M对CO分子的活化作用及Na+的助活化作用.由分子轨道成键能分析指出CO的次最高占据分子轨道1的消弱是使CO活化的关键,得出在模型化合物MCONa+(M=Fe,Ni)中Na+的引人消弱了CO的1轨道的成键强度,Na+的助催化作用是通过电荷而非通过化学键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使用相对论赝势从头计算方法和成键能判据研究了模型化合物MCO和MCONa^+分子的电子结构,讨论了M对CO分子的活化作用及Na^+的助活化作用,由分子轨道成键能分析指出CO的次最高占据分子轨道1π的消弱是使CO活化的关键,得出在模型化合物MCONa^+中Na^+的引入消弱了CO的1π轨道成键强度,Na^+的助催化作用是通过电荷而非通过化学键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scc—DV—x。法计算了Fe_3(CO)_9(μ_3─CO)(μ_3─S),Ru_3(CO)_9(μ_3─CO)(μ_3─S)和Os_3(CO)_9(μ_3─CO)(μ_3─S)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三个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分布明显分成若干组,费米能级的高低为Ⅱ>Ⅲ>Ⅰ,三分子的HOMO和LUMO能级组主要为M─Cb,M─S和M─M特征键,金属参与成键和反键轨道的主要成份是d轨道,并有比例较小的P轨道。三分子所带正电荷Ⅱ<Ⅲ<Ⅰ,与分子的电负性数据相一致,反馈π键的强度Ⅱ<Ⅲ<Ⅰ.在亲核反应中,亲核试剂首先与金属原子或端羰基的碳原子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分子轨道法研究了镧-菸酸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化学键性质.配合物的HOMO(最高占据分子轨道)主要由C、O、N原子的2p轨道组成;LUMO(最低非占据分子轨道)主要由La3+离子的6s、5d、4f轨道组成.在配位过程中有配体向金属离子的电荷转移.配体共转移1.017个电子到金属离子上,与La3+离子带1.983个正电荷相符合.La—O键具有一定的共价性,由C原子、两个O原子与金属离子形成的共价键有一定的流动性.其中5d轨道对形成La—O配位键贡献最大,4f轨道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在HF/4-31G水平上对氟氯甲烷(CFCmn)分子作了计算,从分子结构参数及前沿分子轨道组合上做了详细分析。说明了随着F原子取代CC14中C1原子的增多,分子的各化学健均增强,稳定性增加,HOMO能级降低,LUMO能级升高;HOMO对C-F和C-C1键都无甚键合作用,LUMO对C-C1起反键作用,当HOMO上电子被激发到LUMO上时,分子发生解离。造成大气平流层臭氧消耗的分子光解出来的C1原子,εLUMO与εHOMO差值越大,光解需要的紫外光波长越短,发生光解时在大气中的高度越高,大气滞留时间越长,解离出的C1原子消耗的臭氧分子越多。  相似文献   

6.
用DV-Xα法计算了系列簇合物分子Co3(CO)9(μ3-PR),R分别为Li,H,OH和F.计算结果表明,簇合物分子轨道大体可分为四个占据轨道能级组.随着三桥合磷原子所带R基接受电子能力的增大,整体分子能级谱呈规律性降低.Co-Co特征键分子轨道的能级组较Co-P键轨道能级组的能量高,且相对集中.当R拉电子的能力增加到如F原子时,两能级间隔为1.04eV.作为催化剂,这种电子结构特征是较为有利的.另外,分子内三钴原子面上羰基的C-O键较面下三羰基键合要弱.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光谱数据出发,用参量化的d轨道理论确定了LiF:Co2+和NaF:Co2+晶体中的Co2+-F-键长.结果表明:LiF:Co2+中,Co2+-F-键长基本与未掺杂LiF晶体中的Li+-F-距离相同;而NaF:Co2+中的Co2+-F-键长则有很大收缩,完全不同于未掺杂NaF晶格中的Na+-F-键长.从杂质离子半径与被取代离子半径的差别引起的局域畸变及静电平衡机制引起局域畸变出发进行的讨论表明,所得结果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推导了3d5离子在Oh对称强场图象下包括Trees和Racah修正的全晶体场和自旋-轨道作用矩阵,并将该矩阵应用于KMgF3:Mn2+和KZnF3:Mn2+.计算结果支持用吸收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测量数据确定局部结构,也支持一个近似等价的SCF-MO模型计算.另外,作为一种予测,由CsCaF3:Mn2+的光谱算得电子顺磁共振参量为a=4.47×104cm-1.  相似文献   

9.
假设在Na2ZnCl4·3H2O:Mn2+晶体中,处于C3轴上与Mn2+发生作用的是H2O配体而非Cl-;用对角化能量矩阵的方法计算D、a和g,以及单轴压力效应dD/dp和da/dp,结果与实验相当一致,表明:H2O取代Cl-的假设是合理的,晶体场理论对Na2ZnCl4·3H2O:M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0.
具有生物活性的杂氮硅三环类化合物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量子化学MNDO方法研究了杂氮硅三环类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化学健以及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偶极矩与毒性的关系以及LUMO是定域于R-Si键的反键a轨道,R-Si是一个弱键,它的断裂速度与杂氮硅三环类化合物的毒性相关联。  相似文献   

11.
用取代法制备了十二钼锗(硅)酸的Pd,Ir,Ru取代化合物,由IR,UV及EPR方法测定表明,产物仍保持了其母体化合物的Keggin结构,同时Pd,Ir,Ru等贵金属阳离子确定取代了Keggin结构中的一个Mo原子,电化学研究表明Ru,Ir取代了母体化合物中的1个Mo后,多酸母体上的氧化-还原可逆性增强,而Pd取代化合物由于在电极上的吸附作用使其电化学行为不能被清晰观察到,对上述化合物初步的催化研  相似文献   

12.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 to organic compounds was reduction in semiconductor suspension system under simulated solar in laboratory. TiO2 load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in different ways, and they were used in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 .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can be improve by dressing Pd, Ru on TiO2 Surface and is obvious different when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in different ways. The photocatalytic mechanism of dressing Pd on TiO2 Surface; dressing Pd and Ru on TiO2 Surface we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3.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 to organic compounds was reduction in semiconductor suspension system under simulated solar in laboratory. TiO2 load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in different ways, and they were used in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 .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can be improve by dressing Pd, Ru on TiO2 Surface and is obvious different when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in different ways. The photocatalytic mechanism of dressing Pd on TiO2 Surface; dressing Pd and Ru on TiO2 Surface we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4.
采用DFT方法对CO吸附在PtRu(100)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分析了键参数及电子结构.结果表明Ru的加入确实能削弱CO在合金上的吸附并且活化CO分子.当Ru的含量达50%时,PtRu催化剂抗CO中毒能力最强.另外CO分子在合金表面的吸附还和其吸附位及表面原子排布有关,CO吸附在Pt上较吸附于Ru上更强,吸附位周围分布Ru较分布Pt更促进CO分子的活化.  相似文献   

15.
系统研究了3类金属,包括碱金属(M=Li、Na、K)、碱土金属(M=Be、Mg、Ca)及部分过渡金属(M=Ni、Pd、Pt、Cu、Ag、Au)修饰的B40的结构与稳定性,发现除Na和Ca是内嵌结构稳定以外,其余金属原子都倾向于形成外挂结构.随着金属原子数目的增多,Li,Na,K,Ag的平均结合能变化不大;而Be、Mg、Ca、Ni、Pd、Cu则与B40腰上的4个七元环作用能量上更有利,故当原子数目大于4时,平均结合能有所升高.Pt的原子数目升高到6时,B40笼子的主体已经严重变形.此外,随着金属原子数目增多,Ag原子有可能会团聚成金属团簇,Au不仅会形成小的Au团簇,还会改变B40的主体结构,从而形成更复杂的相结构.Bader电荷分析表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与B40笼子的离子作用更强,而过渡金属原子则主要以共价作用或配位作用与B40相结合.该研究结果表明Ni有可能是稳定B40笼子的较好选择,其次是Pd.Ni、Pd的掺杂有可能帮助实验实现这一特殊硼球烯结构的制备.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提高玉米芯活性炭对CO2气体吸附性能的方法和途径,对自制的玉米芯活性炭进行了氧化改性和还原改性.改性后C元素质量分数都减少了10%左右.经硝酸和硝酸盐氧化改性后其表面含氧官能团明显增多;经碳酸盐碱性还原改性后引入了CO2-3根;经氨水碱性还原改性后引入了大量氨基基团,表明成功地对制备的玉米芯活性炭进行了氧化和还原改性.其中,利用Ca(NO3)2改性后样品对CO2的吸附量比改性前提高了21.2%;经过Na2CO3改性后样品对CO2的吸附量提高了28.5%.因此,制备的玉米芯活性炭经过Na2CO3改性后更有利于其应用于CO2吸附分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Sulston等人发展的一维紧束缚半无限二元无序合金模型(DBA)和格林函数方法,在相关势近似(CPA)下利用Einstein-Schriefer(ES)化学吸附理论,通过CO分别在CoRu、RuNi及RuCu合金表面吸附能的计算,讨论了CO在以上3种合金表面化学吸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CO在CoRu合金表面化学吸附稳定性随Ru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近似呈线性变化;(2)CO在RuNi表面的化学吸附,在Ru含量小于20%情况下,吸附稳定性随R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Ru含量大于20%而继续增加时,吸附稳定性呈减弱趋势;在Ru与Ni含量比例为28处,吸附最为稳定.(3)CO在RuCu表面化学吸附时,对应Ru与Cu含量比例为64化学吸附能有一最大负值,表明此时CO化学吸附最稳定.  相似文献   

18.
应用网络理论研究地幔流体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地幔的不均一性尤其表现在挥发性组分(CO2,H2O,H2,CO,S,Cl,F,CH4等)和碱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上。地幔中存在过富含碱金属和其它轻元素的独立流体,它是以挥发性组分为主的富含Si的碱质流体。我们应用网络理论通过对地幔熔体结构的分析来讨论地幔流体的形成机制。熔体是由以[SiO4]为核心的聚合体构成的。挥发性组分填充在聚合体空隙中,或者挥发性组分以及它们的离子、K、Na等元素通过离子键或范德华力与[SiO4],Mg,Fe等聚合而形成聚合体。这种聚合体通过主价键形成一种立体网状排列的结构——网络结构。在原始地幔中网络是各向等强的,即结构中的离子或分子团的分布呈随机无序状态,当有剪切力作用时,网络中最弱的键会遭到破坏,从而使网络结构发生调整并在新的环境下寻求新的结构上的平衡状态。地幔熔体网络中最弱的键是范德华键和Na,K与[SiO4]之间的离子键,这些键首先被破坏。网络结构的调整导致熔体粘度的变化,使网络中杂乱分布的各种离子和挥发性组分重新分配。这个过程是散布于网络中的挥发性组分和K,Na,以及不能进入[SiO4]或与之形成主价键的不相容元素、成矿元素从网络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流体相。  相似文献   

19.
采用BP86和MPW1PW91两种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双核金属钌羰基-亚硝基配位化合物Ru2(NO)2(CO)n(n=8,7,6,5)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计算,优化后得到了19个单态和三态异构体,讨论了它们的结构和键的性质。得到的Ru2(NO)2(CO)8,Ru2(NO)2(CO)7,Ru2(NO)2(CO)6和Ru2(NO)2(CO)5的基态分别是C2v,C1,C2v和C1构型的单态。将Ru2(NO)2(CO)n(n=7,6,5)与同族铁的配合物Fe2(NO)2(CO)n(n=7,6,5)进行比较,发现二者的稳定构型特点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