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脸汗”与“一碗烩面”属于不同的结构形式,二者在句法、语义、语用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脸汗”比较接近主谓结构;“一”不是基数词,意思相当于“满”或“全”,功能上相当于形容词,“脸”不是计量单位,语义特征记为[一量度][+处所];在句子中表示主观大量,具有夸张的意味。  相似文献   

2.
“肾炎”在祖国医学中称为“水肿”,分阴水和阳水两大类,阳水相当于急性肾炎,具有表症,实症,热症的特点,其病因为三方面,一、风邪外袭,郁闭肺气,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致内遇水阻,内水相搏,流溢于肌肤,发为水肿。二、水湿内侵,由于水湿之气内侵,脾失健  相似文献   

3.
4.
在几个月的临床实践中,通过门诊病房观察治疗急性黄疸肝炎数例,按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经过半个月至一个月治疗即能治愈,打破了西医的常规输液疗法,举例如下:王××男 9岁主诉:发热恶寒,恶心欲呕,小便黄赤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成瘾症”(IAD)在全球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当中迅速蔓延,社会危害性极强,备受社会学和心理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网络成瘾概念的界定出发,介绍了网络成瘾的临床鉴定和基本类型,剖析了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建议网民们要解除网瘾,进行信息“节食”,最后对青少年沉缅于网络游戏这一社会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杨强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12(2):103-106,114
林丹汗的败亡对17世纪中期东亚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制度因素、政策因素、宗教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方面论证了林丹汗败亡的各种原因。林丹汗的败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蒙古族为清朝所绥服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太谷话里的动态助词“来”“呀”“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谷方言与整个汉语一样,动词没有自身的时的形态和形态变化。汉语中的时态主要是通过用时间词对动词加以限制来表示的}而太谷话里却少见普通话中的时间词,它的时态是靠“来”、“呀”、“的”等助词表示的。太谷语中“来”表示过去时,“呀”表示将来的,“的”表示现在时。  相似文献   

8.
太谷方言与整个汉语一样 ,动词没有自身的时的形态和形态变化。汉语中的时态主要是通过用时间词对动词加以限制来表示的 ;而太谷话里却少见普通话中的时间词 ,它的时态是靠“来”、“呀”、“的”等助词表示的。太谷语中“来”表示过去时 ,“呀”表示将来的 ,“的”表示现在时  相似文献   

9.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努力渗透道德认识和情感教育,质“知”、“行”统一,从三方面着手:1、在情感熏陶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基础和情感,奠定道德行为的基础;2、在道德评价中提高认识,指导行为;3、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思想,检验行为。  相似文献   

10.
“以德治国”的提出 ,引发了人们对“法治”建设中的“德治”与历史上的“人治”、“礼治”关系的思考。本文将从当今“德治”与古代“礼治”二者的区别来阐释“以德治国”并非是提倡“人治” ,而是“法治”建设中一项富有弹性 ,但又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治国政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实际出发阐述了灵活地运用中成药对慢性咽喉炎进行辨证施治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本稿比较分析了“にしたガつて”“につれて”“にともなつて”“とともに”的意义、用法。四个复合助词的意义是不同的,但也有其共通的地方。其差别根据语法、文脉逻辑及语言习惯各有不同。如此以来,这便成为了日语学习者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西方哲学某些哲学流派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打出“哲学终结”的口号下,哲学应如何为自己名正?哲学是否真的面临着“终结”?从哲学观和哲学的思维方式入手,具体从“科学”、“人文”、“生活”哲学思考的三个维度分析,“哲学终结”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在日语课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相近意义的副助词 ,例如“さえ”、“でも”、“まで”在实际运用时 ,无论从其接续法 ,还是所含有的用法、意义 ,如果不经过详细的对比 ,往往会混淆使用。因此 ,对这三个词的用法、意义、接续法的异同做了较详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徐正东 《科技信息》2010,(30):239-239
为了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省的高职高专院校先后开始实施"访问工程师"项目。"访问工程师"制度是提高双师素质增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态度"出发,提出了对"访问工程师"制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荀子的人性论不能很好地说明礼义法度的来源问题。荀子在《解蔽》篇中系统阐述了“心”与“道”的关系,他认为,心达到一种特殊的状态---“虚壹而静”之后就可以对道有发现和把握的能力。虽然“心”与“道”关系确立的前提是“心”的“大清明”状态,但是,这不代表人人都可以见道,只有圣人对道才有所理解。但是,这至少可以在理论上为礼仪法度的来源提供说明。同时,荀子承认“心”对于道有学习和接受能力。由此开始,圣人施教,后天之“伪”就建立起来了。  相似文献   

17.
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只有将\"真\"\"善\"\"美\"都纳入到价值思维的框架中,即在这三种思维方式的价值旨归意义上,才能达到三者的统一。\"真\"\"美\"的思维在本质上亦即是价值意义的\"善\"思维,三者统一于\"善\"的思维。  相似文献   

18.
西蒙提出有限理性学说是西方管理理论的一大创新。其决策理论的两大基本命题—有限理性和令人满意原则,是对前人管理理论中完全理性和最优原则的重大改进,该决策理论在企业组织、政府组织等中具有普遍的适用性。管理人假设前提下的有限理性的满意决策模式引导着现代决策方式的不断完善,对我国各种组织的决策活动也起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提出的"马恩对立论"在20世纪初开始兴起,后来经过了三次发展,在70、80年代达到高潮。这些西方学者认为:恩格斯关于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思想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是不同的,并对恩格斯的思想进行了歪曲的批评。对这些错误观点予以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籭""簁"与"篩"三个字之间关系,古今诸家或以为"簁"与"篩"是异体字(或古今字、正俗字),或以为"籭"与"篩"是异体字,或以为"籭"与"簁"是异体字。这种情况是杂糅古今字义造成的。我们认为"籭"与"篩"是异体字;"簁"本指筐篓一类的东西,后世借用来表示"籭"(或"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