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煤密度特性的差异,探讨煤中主要有害元素硫的结构和赋存形态,有利于煤精细加工新技术的开发。采用XPS分析方法研究我国炼焦煤主产地山西不同密度煤样中有机硫的赋存形态及相对含量。结果显示,煤样中有机硫形态主要有硫醇(醚)、噻吩、(亚)砜三类,有机硫形态随煤密度不发生变化,噻吩硫相对含量随煤密度增大而降低,其它两类有机硫总量随煤密度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沈阳红阳三矿煤中各种硫分、灰分和不同密度级的全硫,并研究了硫分与粒度、硫分与密度、硫分与灰分及硫分布率与密度等的关系·指出无机硫占煤中全硫质量分数的7739%,是该煤中硫的主要形态;煤中硫的分布是均匀的,不随粒度、密度、灰分的变化而变化;煤样中黄铁矿呈细小颗粒浸染于煤有机质中,用常规方法脱除比较困难;有机硫的质量分数约为20%,且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脱除方法,故暂不考虑其脱除问题·  相似文献   

3.
研究煤中硫的结构、赋存形态对有效脱除煤中硫的影响,节约回收稀缺炼焦煤资源,为建立煤中硫的高效脱除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水平,节约稀缺煤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XPS测试方法对汾西高硫炼焦煤中硫的赋存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中无机硫含量较低,以有机硫为主。有机硫的赋存状态共有3类,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硫醇(醚)类、亚砜类、噻吩类。  相似文献   

4.
对陕西韩城等矿区现主采的石炭 -二叠系煤层——— 2 # ,3# ,5# ,1 1 # 煤的全硫、无机硫、有机硫和硫酸盐硫的含量、分布进行了研究。 2 # (下二叠统 )煤的平均含硫量为 0 .47% ;3# 煤(下二叠统 )的平均含硫量为 0 .63% ;5# 煤 (上石炭统 )的全硫平均含量为 2 .2 1 % ,煤中的硫主要为无机硫 ;1 1 # 煤 (上石炭统 )的全硫平均含量为 3.99% ,主要为有机硫 ,有机硫的含量占全硫含硫的 55%~ 90 % .同时 ,对煤的含硫量与煤中灰成分等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山西新峪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辐照时间、NaOH质量分数以及液固质量比等参数对煤中有机硫脱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微波处理前后煤样的表面官能团和不同形态硫的含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波与NaOH共处理与两者分别单独处理相比,对煤中有机硫有更明显的脱硫作用,较优的共处理脱硫条件为:微波功率385 W,微波辐照30min,NaOH质量分数10%以及液固质量比10∶1,此时脱硫率高达62.66%。微波处理后煤样中不同形态硫的衍射峰强度明显减弱,与此同时煤中脂肪结构的衍射峰强度也有所减弱。煤中不同形态硫通过微波脱除由易到难的顺序为:硫醇和硫醚,砜类,亚砜,噻吩。在上述较优的工艺条件下新峪煤中硫醇和硫醚的脱除率可达89.87%,砜类的脱除率为79.74%,亚砜类脱除率为44.30%,而噻吩类的脱除率仅为14.07%。微波辐照脱除煤中的有机硫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热效应促进NaOH与煤中的有机硫化物发生反应,同时也能促进煤中键能较小的C—S键直接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6.
对陕西韩城等矿区现主采的石炭-二叠系煤层-2^#,3^#,11^#煤的全硫、无机硫、有机硫和硫酸盐硫的含量、分布进行了研究。2^#(下二叠统)煤的平均含硫量为0.47%;3^#煤(下二叠统)的平均含硫量为0.63%;5^#(上石炭统)的全硫平均含量为2.21%,煤中的硫主要为无机硫;11^#(上石炭统)的全硫平均含量为3.99%,主要为有机硫,有机硫的含量占全态含硫的55%-90%,同时,对煤的含硫量与煤中灰成分等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脱硫、降硫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选择了内蒙古乌达矿务局9号煤层和10号煤层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煤中硫的形成及其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煤中硫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泥炭聚积期沉积环境的变化,乌达矿区9号煤层和10号煤层是在海侵的背景下形成的,在泥炭聚积期,由于不同水系的发育,控制了煤层间距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控制了煤中硫含量的分布,在海水影响下聚积的泥炭比在淡水环境聚积的泥炭含更多的硫。中硫煤和高硫煤中硫的来源主要是侵入泥炭沼泽的海水中的硫酸盐。另外,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乌达矿区煤中黄铁矿和有机硫化合物的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8.
对煤炭坝矿区硫的成因、硫在煤中的赋存状态及赋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坝2煤中的硫以有机硫占绝对优势,次为硫化铁硫;有机硫主要以硫醇、硫化物与二硫化物、噻吩及其衍生物等形式存在;有机硫的成因与成煤植物中菌藻类的参与、海水中硫酸盐的不断供给、介质具弱碱性、还原性和微生物活动及活性铁离子受限有关.在此基础上,对2煤中硫的可选性作出了评价.表2,参6.  相似文献   

9.
古交矿区8号煤中有机硫含量较高,占全硫的一半左右。首次对8号煤层进行了煤中有机硫的光电子能谱(XPS)测试,采用带能谱和波谱的扫描电镜对2号、7号、8号煤层中不同显微组分的有机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8号煤中有机硫以多环含硫化合物或噻吩型硫为主;在不同煤层的显微组分中其有机硫含量有差异,但差异不大;同一煤层的显微组分中,不同亚组分的有机硫含量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有机硫的脱除与褐煤的提质是低品质煤清洁有效利用的关键。以富含有机硫的锡盟褐煤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机械混合和改进的浸渍法负载FeCl3,对其进行固定床热解提质实验研究,以期获得该过程中有机硫的变迁行为及其释放规律。实验结果显示:FeCl3的负载方式及负载量对锡盟褐煤热解提质过程中硫的迁移转化具有较大的影响,机械混合法负载的FeCl3主要负载于煤样表面,抑制了H2S在气相中的释放,以Fe1-xS的形式滞留于焦中;改进的浸渍法负载的FeCl3不仅能够均匀分布于煤中,而且能与煤中有机官能团发生离子交换,负载量较低时铁以催化热解促进硫在气相中释放的作用为主,负载量较高时则主要与煤中的有机硫及气相中的H2S反应生成Fe1-xS而滞留于焦中;不同方式负载的FeCl3对COS的生成基本上呈现出促进作用,但因不同方法引入的FeCl3在煤中分布的均匀性不同,其作用的大小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研究煤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还原聚煤环境以及探究元素对生态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织金县以那矿区龙潭组多煤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灰成分分析法和富集系数法研究了不同层段煤中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各煤层总体为中灰分、特低挥发分、中高~高硫煤;各煤层硫以黄铁矿硫为主,黄铁矿硫与全硫显著正相关,黄铁矿呈聚集团块状和分散颗粒状分布,表明煤层中硫的富集可能受泥炭堆积时期海水的影响;大部分煤层灰成分指数大于0.22,27号煤层小于0.22,说明该矿区大多数煤层形成于海相环境,仅个别煤层为陆相沼泽成因;可采煤层中As的富集系数达6.02,属高砷煤,6、7、10号煤层F含量明显高于中国煤和世界煤中均值,属高氟煤,建议在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重视As、F等有害元素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燃煤过程中硫析出特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为具体深入的研究燃煤过程中硫的析出规律,使燃煤过程中硫的排放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利用管式炉燃烧实验,分别考察了包括煤种、停留时间、粒度、温度等不同因素对燃煤硫析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硫的析出影响最为显著,停留时间次之,粒度和煤种对硫的析出影响较小.燃煤过程中硫析出影响因素的研究为硫的污染排放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完善煤系烃源岩的理论研究,总结了煤系烃源岩的分布、发育影响因素以及发育模式的研究现状,并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为例,对该地区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发育机理以及有机质来源进行了分析。煤系烃源岩包括煤、煤系泥岩以及碳质泥岩,在中国及全球各地广泛分布。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沉积环境多为湖沼相,有机质来源主要是高等植物。不同盆地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不同,跨度范围较大,从未成熟到过成熟都有分布。由于煤系烃源岩母源输入主要为陆生高等植物,所以镜质组、惰质组和类脂组是煤系源岩的3种常见组分。影响烃源岩的发育因素应该从有机质供给、有机质的保存以及有机质的稀释3个方面来考虑,古气候条件、古地形特征、母质来源、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以及水平面频繁升降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有机质供给、保存和稀释,从而对煤系烃源岩发育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目前对煤系烃源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烃机理,而对煤系烃源岩发育机理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4.
选用了两种催化剂进行催化转化热煤气中有机硫化合物的研究,实验表明,硫化态的Ni基催化剂是一种高活性的有机硫转化催化剂,其转化活性可达80^以上。当气相含硫太低时,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会失硫,转化活性下降。然而在实际的热煤气含硫的情况下,它显示出相当高的催化转化反应活性,适于在热煤气净化的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贵州省金沙县化觉南段高石坝-压竹坪煤矿龙潭组煤系地层、可采煤层及煤岩特征等,并对煤的化学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该矿区C8煤层为低灰、低硫、高热值无烟煤,C12为中灰、中高硫、高热值无烟煤,对该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硫煤(山东兖州煤与重庆南桐煤)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解离(-200目以下),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电子能谱仪、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对两种煤中煤和黄铁矿硫的物理性质、矿物成分及解离面的表面化学组成、界面物理化学特性差异进行分析。研究揭示高硫煤在高解离度下煤与煤系黄铁矿硫的物理特性、表面特性、煤与煤系黄铁矿硫表面特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贵州高硫煤的微生物浮选脱硫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贵州高硫煤洁净利用新途径,分析了贵州高硫煤样的煤岩学特征、煤化学工艺特性、煤中硫含量及形态,并通过微生物浮选实验研究,探讨了不同高硫煤对于实验条件的适应性以及影响脱硫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微生物对于黄铁矿表面性质的改变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不同高硫煤对于预处理时间、粒径等实验条件具有不同的适应性,脱硫率变化趋势也较复杂;除了脱硫实验条件,煤样本身性质对于高硫煤脱硫率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影响因素包括:煤中各种形态硫的含量与分布状态、煤中黄铁矿硫占全硫的比例、黄铁矿与黏土矿物伴生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18.
煤中有机硫的氧弹燃烧-铬酸钡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氧弹燃烧法将煤中有机硫氧化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再将其转化成硫酸盐硫,建立铬酸钡光度法测定硫酸根的方法,从而间接得到有机硫的含量.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9.
韩城矿区高硫煤主要是指 1 1 # 煤。 1 1 # 煤平均全硫含量为 4.36% ,平均有机硫含量为2 .1 8%。对 1 1 # 煤分别进行了燃前脱硫、燃后烟气净化脱硫及燃中固硫可行性研究 ,从脱硫率、经济价值及实用性方面综合考虑 ,结合韩城矿区地层的实际情况 ,得出结论认为 1 1 # 煤适合于采用添加碳酸盐岩固硫剂进行燃中固硫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