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RAPD标记对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技术对甘薯近其近缘野生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使用15种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对17个甘薯品种及其近缘野生种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共产生了105条DNA带,其中91条为多态性带,通过聚类分析将17个甘薯品种及其近缘野生种聚类成3个类群:A类群由三裂叶野牵牛(Ipomoeatriloba)单个野生种组成,C类群由海滨野牵牛(I.littoralis)和二倍体三浅裂野牵牛(I.frifida2x)组成,B类群则由四倍体和六倍体三浅裂野牵牛以及12个甘薯品种组成。  相似文献   

2.
对2个甘薯野生种和4个甘薯种间体细胞杂交种的开花性及其特征特性进行总结:甘薯种间体细胞杂种“北农5501”、“北农5521”、“北农5522”、“北农5502”和6倍体野生种(I.trifida)在重庆容易开花,日单株开花数分别为10.7,9.1,7.0,4.9,5.4朵,而4倍体野生种(I.littoralis)不易开花,开花数仅为1.4朵.表明4个种间体细胞杂种和6倍体野生种的形态特征更接近于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3.
甘薯茎线虫病病原线虫的订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薯茎线虫病的病原线虫,以往一直错误地沿用Ditylenchus dipsaci(Kühn) Filipjev,1936,国外称它为起绒草茎线虫,国内称为甘薯茎线虫。近几年来,我们对其病原线虫的形态作了较详细的观察和研究,按照de Man和Cobb公式对虫体进行了测量和计算,进行了一系列接种试验。结果认为导致甘薯茎线虫病的病原线虫不是D.dipsaci而是D.destructor Thorne,1945。在我国D.destructor首先在甘薯上找到,它不仅侵染茎部而且侵染根部和块根,造成腐烂。因此建议其中文名称为甘薯腐烂线虫或马铃薯腐烂线虫;由该虫种在甘薯上引起的病害称为甘薯腐烂线虫病。  相似文献   

4.
1992年从农贸市场购回的食用甘薯中,发现一糠心薯块,经过室内分离鉴定和室外接种试验,确定为甘薯茎线虫病,薯块内线虫为DitylenchusdestructorThorne,1945  相似文献   

5.
新疆甘薯茎线虫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甘薯茎线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茎线虫在30℃存活率为98%,完全致死温度为45℃。对盐、酸碱的适应性较广,0.2%-3.5%NaCl溶液中其均有存活,1.6%浓度时其存活率迅速下降,浓度高于3.5%时基本不能存活;低盐、酸性环境较有利于甘薯茎线虫的生活,最适pH为7.2。  相似文献   

6.
以5个吉林省主栽甘薯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了盐碱胁迫下甘薯的生理响应机制,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5个甘薯品种的耐盐碱性进行了比较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利用隶属函数法分析植物的抗逆性,可以避免单一因素对结果带来的不准确性,可以综合地分析植物抗逆性;盐碱胁迫抑制了甘薯的正常生长,且品种不同影响不同,吉1114的耐盐碱性表现较强,吉徐薯1号表现较弱.  相似文献   

7.
葡萄气孔、花粉等与倍性的关系及倍性判别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俊龙 《甘肃科技》2005,21(5):103-104
测定了二倍体和四倍体葡萄的气孔、花粉、枝叶等11个外部性状,结果表明,染色体倍性与其中8个性状呈极显著相关,其中气孔密度与倍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将这些相关性状作二倍体与四倍体显著性测定表明差异显著,可用二倍体与四倍体的各性状建立判别公式进行未知品种的倍性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8.
2002年6月在西班牙的特内里费岛(Tenerife)举行了规模最大的“第四届国际线虫学大会”,有500多位代表参加。此次会议分为23个分会场,与会特邀代表交流了近年在线虫学研究的进展,特别是在植物线虫致病性基因、线虫寄主信号识别的分子机制、巴氏杆菌的人工培养、线虫的分子诊断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本书是这次会议的论文集。内容涵盖线虫流行和检疫、利用线虫多样性作为指示生物、利用抗性和育种防治植物线虫病害、集约化和精准农业中的线虫治理方法、有机改良剂和线虫生防因子的市场开发等所有线虫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染色体倍性的滇韭和多星韭为材料,对其抗逆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滇韭和多星韭的二倍体SOD酶与POD酶活性均比四倍体的高,MDA的含量比四倍体的低,而四倍体叶中脯氨酸的含量比二倍体的高.就叶中总氨基酸的组成而言,二倍体和四倍体均以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为主要组分,但各氨基酸的含量也有一定的差异.这表明不同染色体倍性的滇韭和多星韭可能存在不同的抗逆性机制.  相似文献   

10.
离子束生物技术改良同源四倍体水稻的设想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利用离子束注入技术对同源四倍体水稻进行遗传改良,有可能为进一步利用水稻强大的杂种优势效应和深入研究水稻无融合生殖现象寻找到新的突破口。对同源四倍体水稻进行遗传改良的技术思路是,瞄准2个总体目标(挖掘水稻的产量潜力和简化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确定);采用3种有效技术(离子束生物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和多倍体诱导技术);确定4个研究方向(直接利用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增产潜力、利用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强大杂种优势效应、固定其杂种优势效应和深入研究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生殖发育特性);达到5个预期目标(探索物种形成的途径、研究生物学特性、寻找遗传变异规律、挖掘潜在利用价值、建立新的育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国外对马铃薯野生种和原始栽培种起源及育种利用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野生种Solanumdemissum、S.acaule、S.chacoense、S.spegazzinii、S.stoloniferum、S.vernei和原始栽培种S.phureja、S.stenotomum、S.×chaucha均分离出极端抗线虫(Globoderapallida)、抗干腐病(Fusarium)、抗青枯病(Pseu-domonassolanacearum)、抗晚疫病(Phytophthorainfestans)及抗X、Y、L病毒的类型.目前,世界上50%马铃薯品种含有S.demissum血缘.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同源多倍体植物往往在形态上表现巨型现象,許多作者曾企图在植物育种上利用这个特点。近年来,在丰产的同源四倍体燕菁(Josefsson,1955,)、合糖量高的四倍体甜菜等,1959)、高产抗逆的四倍体黑麦草(Wit,1958)、抗病虫害的四倍体属鲐薯  相似文献   

13.
克线丹颗粒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了室内、室外不同剂量的克线丹颗粒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中以药土比1∶1200处理防治效果最佳,对甘薯茎线虫的致死率最高,校正死亡率达10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中以45.0 kg/hm2和37.5 kg/hm2克线丹颗粒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97.68%和91.64%。  相似文献   

14.
首先证明2个非平凡完全图强乘积是完全图且具有强定向性,然后确定了完全图强乘积的最小强半径和最小强直径的精确值,给出了最大强直径和最大强半径的范围.最后通过利用强乘积的结合性,将上述结论推广到多个完全图的强乘积.  相似文献   

15.
甘薯营养研究及食品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是西部地区尤其是四川省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块根和茎叶均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目前对甘薯的加工多集中于甘薯淀粉的利用,而对其多种功能成分利用还很不够.综述了甘薯的营养价值及其中保健成分的研究现状,对其进一步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两个菜薹品种的二倍体、四倍体和八倍体材料的花粉进行了观察,并依据G.Erdtman的方法对花粉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比较。结果表明:菜薹花粉为长椭圆形,具三沟,沟长几乎达两极。倍性间花粉大小差异明显,随倍性提高,花粉变大,P/E值减小,这一特征可作为快速鉴定植物倍性的一个可靠指标。花粉外壁均为典型的网状雕纹,网眼密度具品种特征,紫菜薹显著高于绿菜薹,但两者均以四倍体的密度最低,二倍体和八倍体间无明显差异。花粉活力以四倍体最高,但花粉的整齐度随倍性的提高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2017,(6)
正谈起线虫,可能很多人并没有直观的印象,大众最熟悉也最为臭名昭著的线虫非蛔虫莫属了。其实线虫并不是人们认为的那样无用和恶心,南麂列岛最漂亮、数量最多、齿最多和最凶猛的线虫长什么样?线虫又有什么作用呢?庞大的线虫家族线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多细胞动物大家族,可以说自然界中每5个多细胞动物就有4个属于线虫。线虫的物种多样性极高,保守估计至  相似文献   

18.
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RAPD检测技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RAPD技术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进行了检测研究,从1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引物OPK09与引物组合OPC18 OPN18。引物OPK09对12个松材线虫株系扩增出一条约2400bp左右的特异片段,引物组合OPC18 OPN18对10个拟松材线虫株系扩增出一条970bp左右的特异片段。实验表明,引物OPK09与引物组合OPC18 OPN18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优点。用这两组引物可以快速、准确鉴定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稻虱多索线虫的发生与稻田的不同施肥和施药水平的关系,并对稻虱多索线虫的发生与寄主的关系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发现稻虱多索线虫对稻飞虱不同种类及同一种类不同龄期的寄生具有选择作用,同时为保护和有效利用稻虱多索线虫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繁殖力及其超氧自由基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不同毒力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毒力线虫的繁殖力及虫体自身超氧自由基(O·2)释放能力差异与各虫株致病力之间的关系。对强、弱毒松材线虫和无毒拟松材线虫在单异活体培养下的繁殖力进行测定,发现三者的繁殖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无毒拟松材线虫、强毒松材线虫、弱毒松材线虫。单异活体培养下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虫体、水培滤液的超氧自由基测定表明,两组分中的超氧自由基含量与供试线虫的毒力呈负相关,从高到低依次为:无毒拟松材线虫、弱毒松材线虫、强毒松材线虫。结果表明:供试的不同毒力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致病力与其繁殖力无显著相关性,但与其虫体超氧自由基含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