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合成了Ca8Zn(SiO4)4Cl2;Eu^2+,Mn^2+荧光体,对荧光体进行了结构和光谱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Mn^2+优先占据四面体配位的Zn格位,Eu^2+-Mn^2+之间存在着有效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和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和大颗粒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MnO3+λ,并对其催化甲烷完全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样品显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可以大幅度降低反应温度.XPS,TPR和非计量氧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纳米氧化物含有较多的Mn(4-σ)+离子,其邻近晶格氧可能导致甲烷完全氧化;甲烷在LaMnO3+λ低温区的活化中心可能为Mn(4-σ)+-O2-  相似文献   

3.
采用浸债和混炼等方法制备了Na-MgO,KOH-MgO和Na-KOH-MgO系列固体超强碱催化剂.微反脉冲法考察了各催化剂对乙醇脱氢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金属Na的掺入明显改善脱氢活性.各系列催化剂的脱氢活性顺序为Na-KOH-MgO>Na-MgO>KOH-MgO>MgO,催化剂的预处理温度高于723K时,脱氢活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应用Mobius群的Clifford矩阵表示证明了一个高维Jorgersen类不等式:若f、g∈M(Rn),f和fgfg-1都是双曲的,<f,g>是离散非初等群,那么|tr2(f)-4|+|tr(fgfg-1)-2|≥1.  相似文献   

5.
共掺杂痕量B能使Sr2SiO4:Eu3+.SrSiO3:Eu3+发光强度明显增强.使用高温灼烧、高温高压及溶胶—凝胶共沉淀三种方法制备了样品,研究了此发光体中共掺杂痕量B对EU3+离子的能量传递机理.发现与大多数稀土离子能量传输方式—共振方式不同,B对EU3+的能量传递是通过再吸收的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镧氨羧络合物I-LaDCTA、I-LaNTA和I-LaEDTA对荷S180肿瘤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红细胞内SOD酶活及不同器官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发现I-LaDCTA能促进中附肿瘤细胞的能力,而I-LaEDTA、I-LaNTA则起抑制作用;对SOD酶活及MDA含量也因络合物化学结构的不同结果各异。  相似文献   

7.
描述钨柠檬酸化合物的合成及羧基配位形式,并着重讨论扭曲配位对C-O和M-O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详细研究了各种离子取代La2CuO4中的Cu2+、La3+和O2-后对La2CuO4结构的影响.La2CuO4在常温下具有正交结构.当La3+被Sr2+或Cu2+被Ni2+取代后,正交结构便转变为四方结构.Mg2+取代Cu2+使La2CuO4存在着向四方结构转变的趋势;其它离子取代La3+或Cu2+都使La2CuO4保持正交结构.利用XRD(X-射线粉末衍射)和IR(红外光谱)对取代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杂多阴离子柱撑水滑石类层柱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酸根型水滑石做交换前驱体,采用离子交换法合成了过滤金属离子三元取代硅钨杂多阴离子柱撑水滑石M2Al(OH)6-SiW9Z3(H2O)3O37(M=Mg^2, Zn^2+,Ni^2+,Z=Cu^2+,Co^2+)。用元素分析,XRD,IR,UV-DRS和DTA等手段对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杂多阴离子引入水滑石层间后,水滑石的层间距从0.92nm增大到1.47nm;提高了支撑材料的热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磺化酞菁在不同醇、水泥合溶液中的二聚现象。结果表明:三磺化酞菁,四磺化酞菁钴的二聚常数KD与溶液中O-H浓度MO-H之间满足关系lgKD=a.MO-H+b式中a,b是与磺化酞菁配合物有关的参数。  相似文献   

11.
IEEE802.11a WLAN中DCF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二维马尔科夫模型,对DCF的两种传输方式:基本接入方式和RTS/CTS方式,在IEEE802.11a WLAN中的饱和吞吐量和传输时延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低速IEEE802.11WLAN中的情况相反,在IEEE802.11a WLAN中,基本接入方式在多数情况下比RTS/CTS方式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采用高分子复合的方法,深入地研究了稀土离子的微观化学环境对它的荧光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具有含氧官能团的高分子和具有含氮官能团高分子形成的复合物中,嵌在两条分子链之间的稀土离子可同时和两种官能团配位,这样的杂配位比单一官能团配位更能提高稀土离子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2006—2015年的数据资料,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双维时空耦合协调模型,运用熵值法进行指标赋权,测算出2006—2015年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各省(区、市)的对比类型。结果表明:全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东高西低的态势,10年间各省(区、市)耦合协调度均有提升,但差异逐年拉大。最后提出加强调控、规划,合理配置有效资源,通过法律约束和绿色生态文化构建共同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阿霉素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增强其抗肿瘤活性,延长其在人体内的作用时间。以壳聚糖为药物载体、叶酸为肿瘤靶向配体,在水相中采用离子交联法一步合成载阿霉素的叶酸-壳聚糖微球。利用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对微球的结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形态特征、对药物的包封率及载药量、体外释放等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微球平均粒径为32.85μm。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圆整,大小均匀,无粘连。对阿霉素包封率为(89.8±0.1)%,载药量为(20.5±0.1)%。在人工胃液pH=1.2及人工小肠液pH=6.8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缓控释作用且无突释现象。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建设生态文明,就要继承和发展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儒家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基础是“仁学”思想,解释人和自然相协调的方式是神道设教。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方法是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6.
为能高效除浊又能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将无机絮凝剂聚合硫酸铁与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壳聚糖协同使用,用于自来水厂的给水絮凝处理。考察了助凝剂壳聚糖投加量、壳聚糖分子量等因素对浊度和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电子显微镜和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对絮体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以黄河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的给水絮凝处理中,以壳聚糖(CTS)作为聚合硫酸铁(PFS)的助凝剂,PFS投加35 mg·L-1,CTS投加0.15 mg·L-1时,混凝效果最好。絮体的形态分析表明,单加无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壳聚糖协同絮凝处理水样后絮体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491 3和1.559 3,絮体大小和密实度,可以从形态学方面进行量化。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用求量大重量拟阵交算法来求定形拟阵交2-分划问题的最优解的一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物流和运输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一个区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为了研究分析三系统协调发展和影响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把经济、物流和综合运输构成一个整体,以主成分分析为主要方法,创新型地对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以成都市为实证,分析了成都市经济、物流和综合运输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发现三者之间的发展基本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通过对三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分析发现,2005年以前系统的协调度呈现下降趋势,之后呈现了稳步上升的趋势,说明之后的政策措施促进了系统协调性的发展,并且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找到了影响成都市三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合成双分子膜的传统两亲分子设计是基于疏水尾链间相互作用的考虑.一般认为,单链两亲分子必须引入刚性片断增强疏水聚集才能形成双分子膜.因此,从两亲分子的亲水头基间相互作用的新思路出发,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相互作用亲水头基(无刚性片断)的新单链两亲分子,其分散体系经聚集形态,凝胶/液晶相变,侧向流动性,双层结构和分子光谱等检测,提出无刚性片断的单链两亲分子,通过亲水头基间氢键、离子键、配位键等相互作用诱导疏水尾链平行聚集,使亲水与疏水作用互动加强达到平衡的成膜新机制,并利用介质体系控制膜堆积结构以调变其性能.应用新机制在水相中实现聚集形态转变的生物膜功能.新机制推广到有机相,成功地进行反双分子膜组装,形成新粘弹材料. 设计、合成的单链双头基含双刚性片断的新两亲分子、广义两亲分子等,分别在纯水、类水(乙醇)或弱极性有机溶剂中,形成不同形态、性能的有序液晶单层,表明分子组装可在任何介质中以不同驱动力进行.  相似文献   

20.
依托大连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基岩海岸侵蚀地貌,通过对基岩海岸岩石和实验室石灰岩进行采样、称重、打磨并结合岩石产状、盐度、岸坡倾角的测量,分析了基岩海岸带岩石的剥蚀差异是由风化和侵蚀作用共同影响的.依据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平台、海蚀洞穴五种海岸侵蚀-溶蚀地貌,定性分析了基岩海岸剥蚀差异是由岩性、岩石产床、构造节理的差异而产生;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定量分析了影响剥蚀差异的主要控制因素:盐度变化和岸坡倾角与岩石失重的相关性.两者与岩石失重相关度分别为R1=0.644,R2=0.835.将野外采样岩石样本和实验室石灰石样本失重量进行比对,讨论了不同采样区岩石失重差异的原因是岩性与产状;实验室石灰石失重差异的原因是岩层产状、盐度变化、岸坡倾角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