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元出生于1963年,1985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他在1990年代初期拍摄完成的《妈妈》被认为是当代国内第一部“独立电影”。张元称得上是中国新生代导演群体中少有的“高产者”。在“浮出地表”之前,电影《北京杂种》《儿子》和《东宫.西宫》为他赢得了众多的国际声誉;而在1998年取得国际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解禁令”之后,他又相继执导了影片《过年回家》《疯狂英语》《我爱你》《绿茶》《江姐》和《看上去很美》,也因此成为较早涉足国内电影商业化运作的一位新生代导演。作为新生代导演群体中的一类代表,张元的典型意义不仅在于他往返游走于“先锋”与“主旋律”之间的那份从容,而且“张元现象”也成为考量中国新生代导演十余年间辗转于电影美学与市场运作之间独特体验的生动样本。别有深意的是,这些细节都在某种特定的“全球化语境”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放大和渲染。本期邀约的四篇论文中,孙绍谊博士与李迅研究员提供的导演访谈尽可能地保留了许多现场交流的细节,使我们得以直接了解张元本人对于国内电影市场不无真诚又略显偏激的态度。这不仅是对读者反应式批评的有益补充,而且也正是本栏目所期冀的多元文体与多元研究路向的一次探索实践。刘福泉教授的《张元:在寻找中站立》秉承了传统美学批评的理路,以反叛、寻找、皈依为关键词,梳理张元从“小众”到“大众”乃至“主旋律”创作的心路历程。Adam Lam博士的《“第六代”:后现代文化的符码“仿真”》则通过对张元与另一位新生代导演管虎作品的比较研究,试图说明在“国际化”的巨型“能指”背后隐藏的权力运作机制。关于此问题,钱春莲、邱宝林二位博士合作完成的论文《论新生代电影导演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提供出另外一种思路。论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入手,探讨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双重维度上,新生代导演如何在直面市场的经济策略与以民族认同为基点的文化策略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并且将两岸三地青年导演的区域性合作纳入新生代电影的产业实践。这无疑开辟出一个新的研究路向,同时也呈现出一种新的合作发展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张元出生于1963年,1985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他在1990年代初期拍摄完成的《妈妈》被认为是当代国内第一部“独立电影”。张元称得上是中国新生代导演群体中少有的“高产者”。在“浮出地表”之前,电影《北京杂种》《儿子》和《东宫.西宫》为他赢得了众多的国际声誉;而在1998年取得国际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解禁令”之后,他又相继执导了影片《过年回家》《疯狂英语》《我爱你》《绿茶》《江姐》和《看上去很美》,也因此成为较早涉足国内电影商业化运作的一位新生代导演。作为新生代导演群体中的一类代表,张元的典型意义不仅在于他往返游走于“先锋”与“主旋律”之间的那份从容,而且“张元现象”也成为考量中国新生代导演十余年间辗转于电影美学与市场运作之间独特体验的生动样本。别有深意的是,这些细节都在某种特定的“全球化语境”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放大和渲染。本期邀约的四篇论文中,孙绍谊博士与李迅研究员提供的导演访谈尽可能地保留了许多现场交流的细节,使我们得以直接了解张元本人对于国内电影市场不无真诚又略显偏激的态度。这不仅是对读者反应式批评的有益补充,而且也正是本栏目所期冀的多元文体与多元研究路向的一次探索实践。刘福泉教授的《张元:在寻找中站立》秉承了传统美学批评的理路,以反叛、寻找、皈依为关键词,梳理张元从“小众”到“大众”乃至“主旋律”创作的心路历程。Adam Lam博士的《“第六代”:后现代文化的符码“仿真”》则通过对张元与另一位新生代导演管虎作品的比较研究,试图说明在“国际化”的巨型“能指”背后隐藏的权力运作机制。关于此问题,钱春莲、邱宝林二位博士合作完成的论文《论新生代电影导演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提供出另外一种思路。论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入手,探讨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双重维度上,新生代导演如何在直面市场的经济策略与以民族认同为基点的文化策略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并且将两岸三地青年导演的区域性合作纳入新生代电影的产业实践。这无疑开辟出一个新的研究路向,同时也呈现出一种新的合作发展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张元出生于1963年,1985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他在1990年代初期拍摄完成的《妈妈》被认为是当代国内第一部“独立电影”。张元称得上是中国新生代导演群体中少有的“高产者”。在“浮出地表”之前,电影《北京杂种》《儿子》和《东宫.西宫》为他赢得了众多的国际声誉;而在1998年取得国际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解禁令”之后,他又相继执导了影片《过年回家》《疯狂英语》《我爱你》《绿茶》《江姐》和《看上去很美》,也因此成为较早涉足国内电影商业化运作的一位新生代导演。作为新生代导演群体中的一类代表,张元的典型意义不仅在于他往返游走于“先锋”与“主旋律”之间的那份从容,而且“张元现象”也成为考量中国新生代导演十余年间辗转于电影美学与市场运作之间独特体验的生动样本。别有深意的是,这些细节都在某种特定的“全球化语境”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放大和渲染。本期邀约的四篇论文中,孙绍谊博士与李迅研究员提供的导演访谈尽可能地保留了许多现场交流的细节,使我们得以直接了解张元本人对于国内电影市场不无真诚又略显偏激的态度。这不仅是对读者反应式批评的有益补充,而且也正是本栏目所期冀的多元文体与多元研究路向的一次探索实践。刘福泉教授的《张元:在寻找中站立》秉承了传统美学批评的理路,以反叛、寻找、皈依为关键词,梳理张元从“小众”到“大众”乃至“主旋律”创作的心路历程。Adam Lam博士的《“第六代”:后现代文化的符码“仿真”》则通过对张元与另一位新生代导演管虎作品的比较研究,试图说明在“国际化”的巨型“能指”背后隐藏的权力运作机制。关于此问题,钱春莲、邱宝林二位博士合作完成的论文《论新生代电影导演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提供出另外一种思路。论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入手,探讨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双重维度上,新生代导演如何在直面市场的经济策略与以民族认同为基点的文化策略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并且将两岸三地青年导演的区域性合作纳入新生代电影的产业实践。这无疑开辟出一个新的研究路向,同时也呈现出一种新的合作发展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张元出生于1963年,1985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他在1990年代初期拍摄完成的《妈妈》被认为是当代国内第一部“独立电影”。张元称得上是中国新生代导演群体中少有的“高产者”。在“浮出地表”之前,电影《北京杂种》《儿子》和《东宫.西宫》为他赢得了众多的国际声誉;而在1998年取得国际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解禁令”之后,他又相继执导了影片《过年回家》《疯狂英语》《我爱你》《绿茶》《江姐》和《看上去很美》,也因此成为较早涉足国内电影商业化运作的一位新生代导演。作为新生代导演群体中的一类代表,张元的典型意义不仅在于他往返游走于“先锋”与“主旋律”之间的那份从容,而且“张元现象”也成为考量中国新生代导演十余年间辗转于电影美学与市场运作之间独特体验的生动样本。别有深意的是,这些细节都在某种特定的“全球化语境”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放大和渲染。本期邀约的四篇论文中,孙绍谊博士与李迅研究员提供的导演访谈尽可能地保留了许多现场交流的细节,使我们得以直接了解张元本人对于国内电影市场不无真诚又略显偏激的态度。这不仅是对读者反应式批评的有益补充,而且也正是本栏目所期冀的多元文体与多元研究路向的一次探索实践。刘福泉教授的《张元:在寻找中站立》秉承了传统美学批评的理路,以反叛、寻找、皈依为关键词,梳理张元从“小众”到“大众”乃至“主旋律”创作的心路历程。Adam Lam博士的《“第六代”:后现代文化的符码“仿真”》则通过对张元与另一位新生代导演管虎作品的比较研究,试图说明在“国际化”的巨型“能指”背后隐藏的权力运作机制。关于此问题,钱春莲、邱宝林二位博士合作完成的论文《论新生代电影导演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提供出另外一种思路。论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入手,探讨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双重维度上,新生代导演如何在直面市场的经济策略与以民族认同为基点的文化策略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并且将两岸三地青年导演的区域性合作纳入新生代电影的产业实践。这无疑开辟出一个新的研究路向,同时也呈现出一种新的合作发展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法国《电影手册》将西班牙导演霍纳斯·特鲁埃瓦的电影《八月处子》列入了年度十佳,同年6月,霍纳斯在疫情期间接受了《电影手册》的电话采访。这一切,标志着一个年轻的创作者进入了全世界艺术片影迷的世界。霍纳斯·特鲁埃瓦出生于1981年,是一名电影编剧、导演和小说家。他来自一个庞大的电影世家:父亲费尔南多·特鲁埃瓦曾是《国家报》影评人、前西班牙电影协会主席,其指导的电影《觉醒之年》在1986年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相似文献   

6.
刘平 《世界博览》2011,(7):86-86
一口气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德国导演弗洛里安的《致命伴侣》,一部是中国导演张一白的《将爱》。两部电影的差距如此之大,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以来,韩国电影中反映朝韩之间间谍类题材的作品比较丰富,本文以金宰洪导演《丰山犬》为文本,回顾了韩国间谍电影创作的转化原因,详细分析了《丰山犬》电影中对间谍"丰山犬"人物的塑造手法。通过对剧中"丰山犬"人物形象的分析,透视韩国间谍电影创作的新型叙述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水浒传》在1972年被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以情节"节选"的方式改编拍摄成为电影《快活林》。该片导演张彻在相对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武松这一小说中极富传奇性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改编式重塑,通过对其侠义性格的着意彰显与小说中男性情谊的有意张扬令这一艺术形象更显丰满、立体,体现出改编者对于小说原著思想内涵的特殊理解及当时香港电影对于《水浒传》的独特诠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瑞典导演伯格曼的电影《假面》所进行的电影美学方面的文本分析,探讨存在于人类的言语与沉默之间的哲学与美学关系,并进而探讨电影作为一种语言的形式的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章家瑞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一位导演,《红河》、《花腰新娘》、《芳香之旅》等影片,不仅奠定了他在导演界的地位,更让影视界耳目一新。章家瑞电影尽管投资低,但却独树一帜,有着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沈健 《世界知识》2020,(6):75-76
2月9日,韩国电影《寄生虫》摘得第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在奥斯卡的历史上,代表最高荣誉的最佳导演奖、最佳影片奖曾有几次被美国以外国家的电影摘得,如1988年意大利导演贝特鲁奇因执导的《末代皇帝》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九项奖,2001年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获最佳外语片、最佳艺术指导等四项奖。非英语的美国以外电影获最佳影片奖,《寄生虫》是首例。  相似文献   

12.
艾尚乐 《创新科技》2007,(12):42-43
<正>黑泽明堪称日本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享有"日本电影之父"的美誉,对世界影坛也有着无比巨大和深远的影响。1950年,他完成了对电影《罗生门》的创作。这部电影改编自日本著名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两部短篇小说《罗生门》和《竹林中》。  相似文献   

13.
正他是韩国著名的文艺电影导演,被国民誉为"南韩之光",然而其拍摄题材、手法以及私生活又招致多方的质疑和指责……2020年12月11日,"韩国最具争议导演"金基德因新冠肺炎在拉脱维亚去世,距离他60岁生日还差几天时间。在韩国影坛,金基德就是文艺电影的招牌,从《春夏秋冬又一春》到《撒玛利亚女孩》再到《空房间》,  相似文献   

14.
资讯     
《世界博览》2014,(11):12-13
正1印度导演欲拍MH370题材电影据BBC中文网消息,印度电影导演卢佩西·保罗披露,他正在拍摄一部关于失踪的马航MH370航班的电影,预计将于今年秋天拍摄完成。据悉,保罗的电影名为《消失行动》,宣传标语是"失踪马航班机的未曾披露的故事",电影拍摄的预算是3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245万元)。英国《镜报》报道称,保罗拍摄此电影的灵感来源于一  相似文献   

15.
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汾阳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理论专业。他是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群体的中坚,“故乡三部曲”之《小武》《站台》和《任逍遥》成为新生代电影的重要代表。同时他身体力行,参与并引导了中国新兴的青年DV电影创作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贾樟柯现象”其实就是对中国新生代电影研究关键词的一种梳理,如边缘化、平民视角、现实主义、都市化、新DV运动和美学转型等等。本期的四篇论文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JasonMcGrath教授的论文《我对贾樟柯电影的一些看法》从比较电影研究的视角,强调贾樟柯早期影片创作在新纪实运动的影响下逐渐显露出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种“如其所是”的现实影像不同于政治现实主义和第五代的寓言式电影,从而表现出国际艺术片普遍具有的世界性美学特征。林少雄教授《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从身份认同观念、视像书写意识、时间感悟体验与空间建构意识等方面,探讨中国新生代导演全新的“影像本体”美学的建构过程。刘志荣博士《漫谈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从切实的感性实感出发,指出贾樟柯电影是从日常生活中升腾起来的“无邪”之诗,这源于导演本人对于生活世界保持的开放态度以及对文化之根的溯求。王卓慈副教授《修复失忆的影像表达》则以贾樟  相似文献   

16.
电影《最好的时光》通过三段式结构呈现了淡化、面对、忘却三种不同的对待殖民历史和后殖民现状的态度。这部电影的导演侯孝贤是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他拍摄的电影具有深厚的历史意识和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7.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汾阳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理论专业。他是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群体的中坚,“故乡三部曲”之《小武》《站台》和《任逍遥》成为新生代电影的重要代表。同时他身体力行,参与并引导了中国新兴的青年DV电影创作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贾樟柯现象”其实就是对中国新生代电影研究关键词的一种梳理,如边缘化、平民视角、现实主义、都市化、新DV运动和美学转型等等。本期的四篇论文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JasonMcGrath教授的论文《我对贾樟柯电影的一些看法》从比较电影研究的视角,强调贾樟柯早期影片创作在新纪实运动的影响下逐渐显露出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种“如其所是”的现实影像不同于政治现实主义和第五代的寓言式电影,从而表现出国际艺术片普遍具有的世界性美学特征。林少雄教授《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从身份认同观念、视像书写意识、时间感悟体验与空间建构意识等方面,探讨中国新生代导演全新的“影像本体”美学的建构过程。刘志荣博士《漫谈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从切实的感性实感出发,指出贾樟柯电影是从日常生活中升腾起来的“无邪”之诗,这源于导演本人对于生活世界保持的开放态度以及对文化之根的溯求。王卓慈副教授《修复失忆的影像表达》则以贾樟  相似文献   

18.
柚由  南迪 《世界博览》2023,(18):58-61
<正>《奥本海默》这部影片对于诺兰导演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不仅是影片长度,包括故事题材也从他更为擅长的悬疑和动作类型,变成了更为贴近现实风格的人物传记。作为本世纪最伟大的电影巨匠之一,克里斯托弗·诺兰多年来始终在影迷心中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在好莱坞,他是少有的每部作品都能在票房与口碑上都能取得成功的导演。如果说《记忆碎片》和《蝙蝠侠:黑暗骑士》为他的封神之路打上一剂强心针,那么《盗梦空间》《星际穿越》《信条》则让诺兰的脑洞思维与顶尖的科技结合,让他开拓了电影的新边界。  相似文献   

19.
漫谈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汾阳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理论专业。他是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群体的中坚,“故乡三部曲”之《小武》《站台》和《任逍遥》成为新生代电影的重要代表。同时他身体力行,参与并引导了中国新兴的青年DV电影创作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贾樟柯现象”其实就是对中国新生代电影研究关键词的一种梳理,如边缘化、平民视角、现实主义、都市化、新DV运动和美学转型等等。本期的四篇论文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JasonMcGrath教授的论文《我对贾樟柯电影的一些看法》从比较电影研究的视角,强调贾樟柯早期影片创作在新纪实运动的影响下逐渐显露出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种“如其所是”的现实影像不同于政治现实主义和第五代的寓言式电影,从而表现出国际艺术片普遍具有的世界性美学特征。林少雄教授《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从身份认同观念、视像书写意识、时间感悟体验与空间建构意识等方面,探讨中国新生代导演全新的“影像本体”美学的建构过程。刘志荣博士《漫谈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从切实的感性实感出发,指出贾樟柯电影是从日常生活中升腾起来的“无邪”之诗,这源于导演本人对于生活世界保持的开放态度以及对文化之根的溯求。王卓慈副教授《修复失忆的影像表达》则以贾樟  相似文献   

20.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汾阳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理论专业。他是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群体的中坚,“故乡三部曲”之《小武》《站台》和《任逍遥》成为新生代电影的重要代表。同时他身体力行,参与并引导了中国新兴的青年DV电影创作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贾樟柯现象”其实就是对中国新生代电影研究关键词的一种梳理,如边缘化、平民视角、现实主义、都市化、新DV运动和美学转型等等。本期的四篇论文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JasonMcGrath教授的论文《我对贾樟柯电影的一些看法》从比较电影研究的视角,强调贾樟柯早期影片创作在新纪实运动的影响下逐渐显露出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种“如其所是”的现实影像不同于政治现实主义和第五代的寓言式电影,从而表现出国际艺术片普遍具有的世界性美学特征。林少雄教授《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从身份认同观念、视像书写意识、时间感悟体验与空间建构意识等方面,探讨中国新生代导演全新的“影像本体”美学的建构过程。刘志荣博士《漫谈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从切实的感性实感出发,指出贾樟柯电影是从日常生活中升腾起来的“无邪”之诗,这源于导演本人对于生活世界保持的开放态度以及对文化之根的溯求。王卓慈副教授《修复失忆的影像表达》则以贾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