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利用单宁酸—铁体系的普适粘附特性,对氢氧化镁材料进行表面改性,降低材料表面的极性,促进氢氧化镁在基体材料中的分散。同时,利用单宁酸与EVA材料的相互作用,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使用电镜分析和拉伸等方法对单宁酸—铁改性氢氧化镁在材料中的分散及力学性能进行表征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材料阻燃级别可以达到V0级,而未改性样品只能是V1级。同时,改性使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15%,使用锥形量热测试热释放量结果表明:改性样品的热释放总量只有未改性样品的60%。  相似文献   

2.
阻燃剂是高分子材料助剂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阻燃材料的环境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环境保护和人类安全的角度出发 ,指出目前常用的卤系阻燃剂不具备环境安全性 ,无机氢氧化铝阻燃效率低。通过分析、举例探讨了几种无卤、高效、低烟、低毒的阻燃剂 ,为解决高分子阻燃材料的绿色化问题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沥青作为一种优良的道路粘结材料应用于公路建设已有多年历史,但沥青的易燃、燃烧难以扑灭、释放大量有毒有害浓烟等问题,需要进行阻燃处理才能在隧道路面工程得到安全应用。主要介绍国内外阻燃沥青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分别介绍阻燃沥青阻燃机理以及阻燃剂和助剂的应用概况,简述有关沥青阻燃性能的测试方法及其存在问题,论述了未来沥青阻燃剂正朝着无卤化、低烟化、低毒性和耐水性的方向发展。鉴于路用沥青材料的使用特点,对沥青阻燃剂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热稳定性好和工艺简便,不能严重影响沥青及其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南地区存在大量传统竹木民居建筑,极具民族特色及历史文化价值. 然而,木材易燃且易被真菌腐蚀,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使用防火涂料和防腐剂对木材进行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木材的阻燃及防腐性能,但防火防腐双重处理对木材阻燃及抑烟行为的影响仍有待揭示. 本文使用铜/硼复合防腐剂(CBCP)和防火涂料对木材进行两步处理,并研究了防火防腐木材的阻燃及抑烟行为. 结果表明,CBCP 可以通过促进炭化反应发生在木材表面形成物理屏障,从而抑制热量和烟释放. 值得注意的是,与单一防火处理的木材相比,防火防腐双重处理的木材具有更好的阻燃、隔热性能以及更少的烟排放量,表明 CBCP 和防火涂料在提高木材火安全性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无机阻燃添加剂在无卤阻燃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阻燃剂是高分子材料助剂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阻燃材料的环境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常用的卤系阻燃剂不具备环境安全性,而无机阻燃剂作为卤系阻燃剂的换代产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简单概述了无机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饰面材料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天然木质装饰材料走俏于市场,步人千家万户,各种大型商场、餐厅、娱乐场所等。但木质材料本身易燃,由此给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为克服易燃的缺点,我们研制出一种新涂料,并将之涂敷于木质饰面材料的表面,使其在木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透明阻燃膜,该膜不仅具有良好的阻燃作用,同时能保持木材的天然纹理,耐一定高温、光照,还具有美化作用。l成膜液的制备成膜液由甲、乙两组份组成。川甲组份的制备将甲醛214,3g、尿素四.电组成的混合液,边搅拌边缓慢升温至gy℃,用盐酸调州值到4…  相似文献   

7.
通用聚合物具有易燃性,遇火迅速燃烧并释放大量有毒烟气,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绿色火安全材料的研发是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重要课题之一.运用多元素杂化改性、超分子自组装等前沿新方法、新技术,从不同尺度对无卤阻燃剂的结构进行设计,可以实现对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阻燃改性,构筑绿色火安全材料.本文主要介绍厦门大学及其合作单位在防火阻燃材料领域的研究工作,包括分子水平上的P/N阻燃体系与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基多元素阻燃体系设计、纳米尺度的无机材料表面有机功能化阻燃剂体系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在环氧树脂、聚氨酯发泡材料、防火涂料的应用研究,并提出防火阻燃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近来,由于电缆火灾的教训,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技术也应运而生,采用高分子阻燃材料的阻燃电缆技术取得了巨大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阻燃电缆已成为电缆发展的必然趋势。阻燃型电力电缆按其阻燃的效果不同,可分为三个等级:A级阻燃,B级阻燃,C级阻燃。  相似文献   

9.
居室装修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显岗 《科技信息》2009,(16):315-315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房地产市场欣欣向荣,大众对创造一个舒适、优美和安全的居住环境要求更高,对居室装修的规模和档次不断推新。但绝大多数居民对结构安全性和装饰材料中有毒和易燃的认识还很缺乏,在改造和装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容易出现一些不正确的操作,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高分子材料由于重量轻、均匀性好、耐腐蚀,已大量应用于电气、电子、汽车、飞机、建材、包装、化工、农业、日用品、轻纺业等部门中.为了获得各种性能的高分子材料,需要在高分子材料中加入不同的添加剂,这类添加剂包括增塑剂、交联剂、阻燃  相似文献   

11.
章忻  任增茂  胡永权  罗天祥 《甘肃科技》2012,28(10):100-102
通过对甘肃省建筑中使用阻燃材料的必要性分析,找出了影响阻燃材料使用的客观因素,提出了比较适宜在甘肃省推广应用的阻燃型聚氨酯(PU)、改性酚醛(PF)、岩棉和其他几种阻燃材料,以及推广应用建筑外墙保温阻燃材料的相关对策,对规范使用阻燃材料,有效地减少火灾的发生,减少财产和人员的伤亡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院校新闻     
东北林业大学高效无卤阻燃高分子材料研制成功近日,东北林业大学研制成功可在电子电器中使用的高效无卤阻燃高分子材料。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欧盟《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对中国的电子电器产品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有数据显示受直接影响的出口额将达  相似文献   

13.
和涛 《太原科技》2007,164(9):17-18
ABS属于易燃材料,通过添加阻燃剂,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阻燃性,简述了不同阻燃剂对ABS阻燃效果和其他性能的改善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阻燃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史,说明高分子材料的阻燃研究在高分子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缩核模型在缓控释制剂药物释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化学反应缩核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球形缓控释制剂药物释放的缩核模型,重点分析了高分子层起控释作用时的药物传递情况,推导了累计药物释放率的表达式及药物释放的最长时间,结论是制剂存在"突释"现象.改性的途径是:根据制剂的种类及使用场合,设计或选择易降解或溶胀的高分子材料,使其有关的释放参数随时间而作特定的变化.作为数学模型的处理方式,将高分子层释放参数的变化归纳为其扩散系数与时间的函数,得到了相应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高分子材料具有绿色、环境友好、可再生和生物可降解的特性,可替代传统的不可降解塑料,缓解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在塑料业、包装业、制造业和医药行业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并且不少生物质高分子都是天然的炭源,可作为阻燃成炭剂应用于膨胀型阻燃体系.本文综述了木质素、壳聚糖、淀粉、环糊精、衣康酸等天然可降解生物质高分子材料作为阻燃剂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展望了生物质阻燃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改善生物质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绿色环保的同时提高阻燃效率是生物质高分子材料走向应用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姚芳 《广东科技》2013,22(2):186-18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地提高,木材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用于建筑和室内装饰。木材是传统的工业材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建筑工程及生活用品材料。然而,由于木材是一种可燃性的材料,其广泛使用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这对建筑物以及所有木材制品的使用都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但通过阻燃技术的使用,使得木材的应用领域更加广阔,同时又使得建筑装饰用木材的防火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主要介绍了木材的阻燃理论,研究了木质材料的阻燃技术,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较系统地综述了高分子材料燃烧机■、阻燃途径、消烟措施以及高分子材料燃烧性能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微流体技术合成的阻燃微胶囊应用到硅胶泡沫(Si F)材料中,利用拉伸试验、氧指数测试、垂直燃烧测试、锥量测试和烟密度测试评估了Si F材料的力学及阻燃抑烟性能.结果表明,微胶囊可以在不降低Si F材料力学性能的同时,有效提高Si F的阻燃抑烟性能,微胶囊添加量越多,Si F的阻燃抑烟性能越好.与纯Si F相比,添加15 wt%阻燃微胶囊时,Si F的阻燃等级可达到UL-94-V0等级,热释放速率峰值与总热释放量分别下降19.20%和15.81%,火灾安全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琼脂(AG)气凝胶是一种高度易燃的高分子聚合物,为了提高其阻燃性能,用具有阻燃抑烟功能的Mg(OH) 2(MH)作为阻燃剂,通过冷冻干燥方法制备具有阻燃功能的MH-AG复合气凝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气凝胶的微观结构,采用热分析仪、氧指数仪、垂直燃烧测试仪、导热系数仪分析其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结果 表明:MH与AG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