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厂直径 95 0mm轧机推拉床推杆使用一个半月后发生断裂 .本文通过对其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定及微观检验分析 ,获取了推杆断裂的失效原因 ,主要是其内在质量不良引起的早期失效所致  相似文献   

2.
对在氟橡胶F275裂解环境下进行腐蚀失效试验的某钛合金试验套筒断口进行了失效分析,确定了套筒的断裂性质,分析了断裂原因.套筒的断裂性质为应力腐蚀断裂,试验温度下氟橡胶的裂解是套筒发生应力腐蚀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Lode其对Q345B材料断裂损伤的影响,本文开展了多类试件的拉伸破坏力学性能试验,通过综合运用数值仿真手段,分析了Lode参数对试件失效应变影响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比较光滑圆棒试件、缺口圆棒试件、平板试件的断裂应变,可发现,Lode参数对材料的失效应变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齿轮轴失效的形式以及改进的措施.通过对失效零件的受力分析、断口分析,以及断裂位置的分析,总结齿轮轴断裂的原因,从而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延长了齿轮轴的使用时间,同时对类似零件的修复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JW ES—2805的COD设计公式作为断裂失效概率模型,并引用Paris公式估算裂纹的疲劳扩展量,估算了球罐逐年的断裂失效概率.提出先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选定较少的随机变量.再用蒙特卡洛法计算的办法.还采用直接蒙特卡洛法.对偶变量加速收敛的蒙特卡洛法,可靠性指标法计算断裂失效概率,与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型号减速机在使用初期出现的大批量输入轴断裂问题,逐一探讨了材料力学与理化性质、断裂轴金相组织、装配工艺、热处理工艺等对其断裂失效的影响,发现热处理工艺流程产生的硬度梯度过大是齿轮轴断裂失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对纯钛(TA1)和铝锂合金(AL1420)异质单搭自冲铆接头进行静力学实验和疲劳实验研究,通过三参数经验公式采用S-N曲线拟合法绘制接头的S-N曲线,分析接头的疲劳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头疲劳断口进行观测,研究接头的微观疲劳失效机理.结果表明:接头的静力学性能与疲劳性能不具有一致性,TA1-AL1420(TA)接头静力学性能更优,但其疲劳性能比AL1420-TA1 (AT)接头差;TA接头疲劳失效形式为下板断裂,疲劳裂纹萌生于靠近铆钉脚处的板材区域,随后沿着板宽方向扩展,最终导致下板完全断裂.AT接头在短寿命区因铆钉断裂失效,铆钉的断口属于脆性疲劳断裂;在中长寿命区出现铆钉断裂和下板断裂的混合失效形式,疲劳裂纹从下板一端萌生,沿着板宽向另一端方向扩展,导致下板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推杆针轮活齿传动的扭转刚度及其影响因素,应用变形协调方法推导了推杆针轮活齿传动的啮合力及扭转刚度的计算公式.应用实例分析了推杆针轮活齿传动的啮合力变化规律及扭转刚度变化规律,讨论了推杆针轮活齿传动的结构参数对其扭转刚度的影响.实例分析表明:推杆活齿在齿顶和齿根处所受啮合力最小,在齿廓中部受啮合力最大;推杆针轮活齿传动的扭转刚度波动较很小;激波器偏心距和针齿数对扭转刚度的影响大;针齿半径和针轮半径对扭转刚度的影响较小;激波器半径对扭转刚度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研究成果可为推杆针轮活齿传动的齿廓修形和参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故障树分析方法在油气管线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故障树分析法 (Fault Tree Analysis)是分析大型复杂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文中利用该方法对油气管线进行了失效分析 .通过考虑引起管线失效的主要原因 :泄漏、断裂以及其他造成泄漏和断裂的主要因素 ,建立了管线失效的故障树 .结合 VB编程并采用下行法(Fussell)求出了系统的全部 42个最小割集 ,并求出了管线的失效概率和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 .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探讨了引起管线失效的基本原因 .通过对系统的故障树分析发现 ,引起管线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第三方破坏、腐蚀、误操作和材料缺陷等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研究高速侵彻下35CrMnSi钢弹体的失效行为. 对油、水二次淬火低温回火的35CrMnSi钢材进行静态拉伸,动态压缩力学性能测试及金相分析,通过高速侵彻低碳钢板实验掌握不同侵彻速度下35CrMnSi钢弹体的失效特征,对35CrMnSi钢弹体断裂失效处进行断口形貌的扫描电镜(SEM)微观观测,分析了不同侵彻速度下圆柱形35CrMnSi钢弹体的失效行为,依据一维冲击理论分析获得了高速侵彻下35CrMnSi钢弹体断裂失效行为发生的阈值条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了找出某数控机床轮齿的断裂失效原因,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硬度计等手段,对断裂齿轮进行了理化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数控机床轮齿的化学成分符合材料的规定要求;金相组织未见异常,渗碳层深度满足要求;数控机床齿轮的失效方式为疲劳断裂,裂纹起始于轮齿内部的大尺寸的非金属夹杂物.在齿轮的生产工艺改良过程中,应充分重视避免夹杂物的残留.  相似文献   

12.
大型全纤维曲轴TR镦锻装置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型全纤维曲轴TR镦锻装置中的模座进行了断裂失效分析,该装置在修改曲轴大法兰成形方式为全封闭成型后的第一次使用中,上、下模座均断裂.采用DEFORM一3D软件对该全纤维钢曲轴镦锻成形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获得锻件成形力和模具充填效果.采用I-Dears软件对曲轴TR镦锻装置进行结构强度计算,获得了镦锻装置的应力和变形状态,分析了模座发生断裂失效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模座实际的断裂部位和裂纹方向与强度分析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3.
首先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选定随机变量 ,再用蒙特卡洛法计算焊接结构断裂失效概率 ;又采用了对偶变量蒙特卡洛法、JC方法、蒙特卡洛方法计算焊接结构断裂失效概率 ,并比较和讨论了这些结果 .由计算结果可看出 ,进行敏感性指标分析后再进行蒙特卡洛法计算 ,既具有足够的精度 ,又可以节省大量的计算时间 .  相似文献   

14.
针对螺检失效的现象,从受力分析角度出发,提出了其失效的原因:(1)当工作载荷加大或装配预应力超过螺栓的强度极限时,螺栓发生失效,表现为螺栓断裂;(2)当装配预应力裕量太小时,而螺栓经常过载工作,导致接触面松动,同样会导致螺栓或接触面磨损.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主要国产设备的螺栓设计强度是足够的,且还有一定潜力可挖,而螺栓失效的原因是使用不当.  相似文献   

15.
压力容器的失效大多为弹塑性断裂失效,CEGBR6、PD6493、SAPV95等规范都采用J积分参量进行断裂评价.开展了裂纹尺寸为随机变量时的弹塑性断裂分析,讨论了弹塑性的随机平衡微分方程和J积分随机分析方法,推导了裂纹尺寸对[B]矩阵和[Dep]矩阵的影响.编制了弹塑性随机有限元程序,并采用数值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Morte-carlo方法相比误差为1.05%.  相似文献   

16.
常规井下牵引器设计基于固井套管,其仅适用于光滑井眼,针对凹凸不平的裸眼井则适应性较差,甚至出现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基于此,提出了双推杆-双弹簧支撑调节机构,以期提高轮式牵引器越障性能,扩大轮式牵引器应用范围;并运用运动仿真软件,分别建立了常规支撑调节机构和双推杆-双弹簧支撑调节机构运动学仿真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障碍形式对两种支撑调节机构的越障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双推杆-双弹簧支撑调节机构比单推杆支撑调节机构的越障性能更好.可见提出的双推杆-双弹簧支撑调节机构可有效促进牵引器在裸眼井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连结构的剪切失效位置和失效模式,分析了两种不同应力条件下互连结构失效形貌间的差异,研究并确定了高电流应力导致的电迁移对Al/SnAgCu/Cu互连结构剪切强度及断裂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老化实验后,倒装凸点互连结构中出现Al金属/焊料界面的脆性开裂和凸点焊料的延展性断裂两种剪切断裂模式;高温高电流应力条件下老化后,...  相似文献   

18.
以1.5mm热成形钢为例,建立超高强度钢点焊拉剪接头有限元模型,定义了热影响区几何尺寸及其材料属性,分析了熔核尺寸对点焊接头断裂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界面断裂模式在软化区发生并在焊核内沿板厚方向失效;而焊核剥离模式则在焊核外沿板厚方向失效;获得了不同断裂模式(界面断裂,部分界面断裂和焊核剥离断裂)下的临界熔核尺寸.为超高强度钢点焊拉剪接头断裂模式评价与预测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多级泵轴断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化工企业引进的国外多级高压烃泵主轴发生断裂事故,结合该轴材料和断口形貌,运用机械可靠性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以探寻其断裂的主要原因.计算分析结果与实际运行表明,该泵选型扬程过高,使泵轴的综合工作应力大,又存在局部应力集中,加之氯离子的腐蚀,因而轴的可靠性较低,导致发生疲劳失效而断裂.据此,文中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失效分析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材料服役安全工程学的概念及其内涵.材料服役安全工程学致力于"安全科学及工程"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有机结合,其学科领域涵盖失效学与失效诊断技术、材料服役行为与失效控制(如断裂控制、变形控制、腐蚀控制等)、失效的预测预防(如材料与设备的检测与监测、风险分析、适用性评价、完整性管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