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3月6日10时49分44秒.河北省唐山市滦县、唐山市市辖区交界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11分钟后,11点0分47秒.该地再次发生4.2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9.7°,东经118.5°,震源深度为15千米。唐山市有明显震感.北京东部地区有轻微震感。  相似文献   

2.
利用布设在南迦巴瓦构造结及其周边地区流动地震台的观测数据,测定了2017年11月18日西藏米林M6.9级地震的主震位置,主震震中位于29.87°N,95.05°E,震源深度12 km.采用Geiger法和双差定位法对余震序列进行了地震定位.定位结果表明余震沿着主震的北西和南东向两侧扩展分布,其展布长度约40 km,宽度约10 km.米林地震发生在西兴拉断裂带最南侧的一条次级断裂上,震源深度剖面和主震震源机制研究结果揭示发震断层以高角度、北东倾向为主要特征,米林地震触发了靠近主震发震断层北东侧一条近平行断层的地震活动.米林地震表明,南迦巴瓦构造结顶部目前仍处于较高的构造挤压状态,南迦巴瓦变质体持续向北东方向推进,导致构造结内部块体缩短变形,其东西两侧的墨脱断裂和米林断裂存在未来发生大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面波振幅谱确定四川九寨沟M7.0地震震源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的震源深度对理解板块构造过程,地震断层结构,非天然地震识别等有重要意义.地震面波远场振幅公式显示面波振幅谱与震源机制、观测方位和震源深度有密切关系.当震源机制与观测方位确定后,可以利用面波振幅谱与震源深度唯一依赖关系,确定震源深度.浅源地震面波振幅谱在0.01~0.08 Hz之间的某个很窄的频段会出现陷波现象即振幅能量衰减,陷波位置与震源深度和频率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分析了不同震源机制解的理论地震图陷波现象出现的位置与震源深度的关系.通过理论地震图计算,得到不同震源深度的远场面波振幅谱,与实际观测波形对比,并进行深度定位.理论地震图面波振幅谱显示,震源深度的微小变化会引起面波振幅谱的变化,因此可以精确确定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震源机制解与震源深度具有耦合现象,为了分析震源机制的扰动对震源深度定位的影响,反演了九寨沟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对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增加±10°的扰动,结果显示震源机制解的较小扰动对深度定位影响不大.为了消除低频噪声、剪切波、短周期面波等对面波振幅谱的影响,利用AK135速度模型对地震波形进行去频散处理.本研究利用瑞利(Rayleigh)面波振幅谱能量衰减特征对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7.0地震震源深度进行确定,得到本次地震震源深度为8.2 km.  相似文献   

4.
采用基于三维速度模型的定位方法,测定了九寨沟M_s7.0级地震的主震位置,震中为103.806°E,33.201°N,震源深度为20.4 km.使用最近一个强震台(51JZB)的S-P到时差,估算了主震初始破裂点的深度不浅于14.3 km.利用流动观测获得定位精度较高的余震,对早期余震位置进行校正,并采用双差方法对震后一个月的余震进行了重定位,获得了3030个地震的位置.余震呈北西西向的条带状分布,长约42 km,余震北临塔藏断裂,南接虎牙断裂北端.主震位于余震带的中央,其两侧各有长约20 km的余震带,西北侧有一长约5 km的余震稀疏段.西北段余震深度较浅,余震带宽度约6 km;东南段余震深度较深,余震带较窄,约4 km.余震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范围在4~20 km之间.发震断层倾角较陡,平均值约为84°.断层倾向和倾角沿走向方向有明显变化,断层在浅部向西南倾斜,深部略向北东倾斜.主震初始破裂点深度大于矩心深度和余震平均深度,地震破裂由深向浅传播.余震沿断层走向有明显的时空扩展特征,震源区可能存在余滑.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万宁地区的辉长岩体及穿插其中的辉绿岩脉均为印支期近时基性侵入体.我们对辉长岩和辉绿岩脉进行了磁组构研究.万宁辉长岩体获得61个定向岩芯样品,边杜村辉长岩获得7个定向岩芯样品.横跨7条辉绿岩脉共系统钻取53个定向岩芯样品.岩石磁学分析表明,辉绿岩和辉长岩主要的磁性矿物分别是多畴贫钛磁铁矿和假单畴-多畴贫钛磁铁矿,它们为基性岩中的原生磁性矿物.辉长岩和辉绿岩均具有较低的磁各向异性度(Pj<1.2),它们保留着原生的流动磁组构特征.辉长岩的最大磁化率主轴(K1,磁线理方向)分布相对集中,平均方向为1.9°∠15.7°,绝大多数样品倾角小于30°,显示低倾角正北方向倾伏;7条辉绿岩脉各自的K1主轴集中,且一致性良好,分布在NNW-SSE方向,倾角大致在30°左右.K1分布表明:万宁辉长岩体的侵位方式为以低仰角由北向南侧向侵位,而辉绿岩脉则以中至低仰角从NNW向SSE侧向侵位.它们可能是位于更北部的同源岩浆脉动式侵位的结果,这意味着在万宁北部的印支期花岗岩之下可能隐伏有该期的基性岩体.  相似文献   

6.
距今约2亿年的中生代早期,地球大致由南北两大古陆构成,喜马拉雅山脉是一片浩瀚的海洋,今珠穆朗玛峰所在处那时属古地中海海湾。到了早第三纪末,印度板块以小的倾角俯冲于亚洲大陆之下,造成地壳重叠加厚和地表的大面积大幅度抬升;至始新世末期,该地区海水退尽,隆起为海拔2500米的大陆。  相似文献   

7.
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白鹿镇段的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汶川8.0级地震在彭县-灌县断裂上形成的地表破裂带主要位于彭州磁峰与安县睢水之间,全长约90 km,白鹿镇位于该断裂地表破裂带的南段。应用全站仪和GPS对地表破裂带的垂直位错量、水平位错量、构造缩短率进行精确测量,结果显示,沿彭县-灌县断裂,白鹿镇地表破裂的垂直位错量和水平位错量都是最大的,其中最大垂直位错量位于白鹿老街,为(2.7±0.2) m,最大水平位错量位于白鹿河堤岸,为(0.7±0.2) m。究其原因,可能是沿彭县-灌县断裂,白鹿地区煤层含量最为丰富,煤层厚度最大,因而该地区软弱岩层的屈服强度相对最低,从而导致该地区断层两侧岩体的滑动量最大。另外,通过白鹿中学附近垂直于断层走向的探槽,甄别出两条呈叠瓦状排列的分支断层,该探槽所揭示的地表破裂面倾角度数及倾角随深度的变化趋势与通过震源机制解推断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8.
海大多是大洋的边缘部分,都与大陆或其他陆地毗连.然而,北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海(也叫萨加索,葡萄牙语"葡萄果"的意思)却是一个"洋中之海",它的西边与北美大陆隔着宽阔的海域,其他三面都是广阔的洋面.所以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海岸的海,因此也没有明确的海区划分界线.马尾藻海的位置大致介于北纬20°~35°、西经30°~75°之间,面积约有几百万平方千米,由墨西哥暖流、北赤道暖流和加那利寒流围绕而成.  相似文献   

9.
马尾藻海又称萨加索海,是大西洋中一个没有岸的海,大致在北纬20°~35°、西经35°~70°之间,覆盖大约500~600万k㎡的水域.马尾藻海围绕着百慕大群岛,与大陆毫无瓜葛,所以它虽名为"海",但实际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海,只能说是大西洋中一个特殊的水域.  相似文献   

10.
皖南许村晚元古代复合岩墙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红峰 《科学通报》1997,42(1):64-66
皖南伏川晚元古代蛇绿岩套和休宁、许村、歙县晚元古代碰撞型花岗岩的发育,标志着该区晚元古代强烈的弧后造山构造-岩浆事件.本文所述复合岩墙群是该事件的最后一幕岩浆岩,由辉绿岩和花岗斑岩构成.对其组成和成因的研究,将有助于全面揭示该区晚元古代的岩浆活动规律.1 岩墙群的地质特征许村复合岩墙群出露于歙县许村镇至白蛇坑村一带(图1),平面上呈北东向展布,宽1.5~3km,延长约20km,它由近于平行排列的20余条岩墙组成.单个岩墙出露宽度2~7m,倾向135°~150°,倾角50°~70°.岩墙群切穿上元古界环沙组(Pt_3~h)的砂质  相似文献   

11.
临近强震发生前,震源区变得极不稳定,在震中附近地区的中小地震活动或许会对微小的应力变化敏感.为了考察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Ms7.8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是否存在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显著相关的地震活动,利用舒斯特(Schuster)统计检验方法,根据1970年1月~1976年6月期间发生的ML≥2.0级地震,研究了地球自转与唐山Ms7.8级地震前发生在其破裂区及其附近地区中小地震之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用P值来评估,P值越低表示相关性越显著.就不同震级范围内的地震分析了P值随时间的变化,发现唐山Ms7.8级地震前ML≥2.5级地震存在低于1%的P值,80%的地震发生时地球自转速率季节性变化处于加速状态.进一步分析了较大空间范围(33°~44°N,113°~122°E)内,在研究区内P值处于最低值期间的空间分布,发现低于2%的P值集中分布在唐山Ms7.8级地震破裂区的东北端部.另外,唐山Ms7.8级地震发生时,地球自转速率刚经历了1次季节性变化的加速过程,处于极大值附近.因此,地球自转加速对唐山Ms7.8级地震的发生可能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SAR差分干涉测量的张北-尚义地震震源参数反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红  王超  单新建  马瑾  汤益先  郭子祺 《科学通报》2001,46(21):1837-1840
基于欧洲遥感卫星(ERS)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获取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地震形变图,通过弹性半空间位移模型模拟形变场,由最佳参数解得到张北-尚义地震的震源参数.模拟结果表明,张北-尚义地震的发震构造为走向95°,倾向西南,倾角30°的具右族性质逆断层,断层面长12 km,宽14 km,震源(断层面中心)深度7.5km,震中位置为北纬40°58',东经114°21'.断层滑动角105.95°,滑动方向为北西I3.26°,位移量为0.728m,地震矩M0为2.69×1018N·m.根据震源参数和区域构造背景分析,断裂活动可能与张家口-蓬莱断裂北西端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3.
<正>依据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1960~2009年0.5°×0.5°网格点的月均降水量序列及NCEP/NCAR 1948~2009年2.5°×2.5°网格点再分析逐月资料,分析了中纬度亚洲近50年来的降水变化的空间差异及其可能机制.结果发现,大致以100°E为界限,西风环流控制的亚洲中部干旱区与季风环流主导的中国西北东部-华北地区降水在年代际、特别是年际尺度上存在相反的变化,即中纬度亚洲在年际尺度上亦存在降水变化的"西风模态".针对不同区域的主要降水季节  相似文献   

14.
郑欣平  曹平  蒲成志 《科学通报》2012,(13):1106-1111
应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2D)软件,考虑岩石的非均匀性,对含不同裂隙倾角和分布密度的试件在单轴压缩下的破坏模式进行研究,探索了不同裂隙倾角和分布密度对多裂隙类岩石材料断裂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数值分析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试样破坏是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总体破坏过程可大致分为弹性变形阶段、裂纹萌生和稳定扩展阶段、裂纹不稳定扩展至失稳阶段3个阶段;声发射事件也可对应分为线性阶段、增长阶段、突变阶段3个阶段.对比不同试件组发现,含多预制裂隙体的裂纹贯通方式和整体破坏方式由裂隙倾角起主导影响作用;裂隙分布密度对裂隙体整体破坏形式的影响因裂隙倾角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用数值模拟格林函数方法合成近源地面运动地震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数值模拟计算所得小地震波形代替经验格林函数法中的观测小地震波形, 合成1995神户地震震源附近强地面运动理论地震图. 数值模拟计算的小地震波形, 称为计算格林函数地震波形或计算小地震波形. 数值模拟小地震波形计算是在两维适当高精度速度结构条件下用拟傅里叶变换微分求解波动方程进行的. 拟傅里叶数值模拟中使用了快速, 高精度, 高稳定性的错格实数傅里叶变换微分算子. 在合成神户大地震的综合理论地震图的计算中, 首先根据震源谱的拐角频率与地震断层长度的关系确定出的数值模拟所得格林函数地震波形的地震矩和相当震级. 再将这些计算的小地震波形用经验格林函数的方法合成神户地区地震断层附近部分台站的理论地震图. 合成近源地面运动地震图时使用了多重震源破裂过程模式. 结果表明综合理论地震图与作为目标地震的1995年神户M7.2地震的观测波形吻合得很好. 它意味着该方法对于在缺少地震观测的地区进行地震学研究和强地面运动预测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计算云南及周边地区48个宽频地震台记录的8600个远震P波接收函数,并根据参考地球模型将接收函数从时间域转换到深度域.在转换深度550 km处,将1°×1°面元内的接收函数叠加成一道信号,共获得了沿纬度28°,27°,26°,25°,24°和23°N的6个共转换面元叠加剖面,其叠加深度在0~800 km之间.结果表明:(1)在26°N以北的地区,410和660 km间断面的平均深度分别为407~408和663~667 km,地幔过渡带的平均厚度处于255~259 km之间,过渡带的厚度接近全球平均厚度250 km;(2)在26°N以南的地区,410和660 km间断面的平均深度分别为412~426和675~703 km,地幔过渡带的平均厚度处于262~279 km之间,明显大于全球平均厚度250 km.云南地区410和660km间断面的加深显然与印度板块在缅甸弧下方的俯冲有关,然而,从云南地区地幔过渡带的结构来分析,本文认为印度板块沿缅甸弧向东俯冲主要发生在26°N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17.
据路透社3月8日电,欧洲空间局第一枚新一代运载火箭阿里安-5将于5月15日首次发射。这项计划是9年前开始的,原定去年升空,但因主发动机试验多次失败(去年5月的一次事故造成法属圭亚那发射场的两名军官死亡),直至今年1月6日才通过最后的试验。 按照设计,阿里安-5能把一颗6.8吨的卫星送入倾角5°~12°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或把总重5.9吨的两颗卫星射到同样的轨道,也可以把总重5.5吨的三颗卫星推到该轨道上。因此称得上是商业火箭家族中的“大腕”。 到2001年,这种火箭的发射能力将再增加一吨,可以同时发射两颗3.5吨重的卫星,可谓前途无量。  相似文献   

18.
魏梦华 《科学通报》1985,30(23):1809-1809
美国中部最强烈的地震活动集中在密西西比湾北部的New Madrid地震带.从1811到1812年,在这个地震带上接连发生了三个强烈地震,据估计,其震级分别为7.2、7.1和7.4级。这一地区的地震活动一直持续到现在,其微震在空间上的分布明显地呈两个线性带(图1)。其中,主要地震带的走向为北东,与密西西比湾的轴部相平行;另外一个的走向为北西,大致与Pascola背斜的峰线相一致。这两个地震带在New Madrid附近相交叉,据推测,其位置可能与地震活动断层相对应。  相似文献   

19.
《科学通报》2021,66(19):2476-2485
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应用数量在我国南方地区日益增长,但人们对如何设定适宜的地板温度范围存在一定的疑惑.本文通过标准解读、文献调研和实地人体实验,对舒适性地板温度范围进行了研究.文献总结表明,东亚地区人群偏好的地板温度普遍高于现有标准推荐值(约25~29°C).在重庆某住宅中,招募了45名当地受试者,对25~35°C的6个不同地板温度进行了问卷投票人体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夏热冬冷地区人们偏好较高的地板温度.长期停留时,中性地板温度约为28°C,但热舒适性地板温度约为29~32°C,期望的地板温度在32°C左右;而短暂停留时,期望的地板温度在33~35°C.因此,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分散式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建议将经常停留和短暂停留区域的地板设计温度上限值分别提高到32和34°C.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冰芯积累量的近期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侯书贵  秦大河  姚檀栋  张东启  陈拓 《科学通报》2002,47(20):1588-1591
研究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中段(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川和远东绒布冰川,希夏邦马峰达索普冰川)的冰芯积累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急剧减小,与北半球低纬地区(5°~35°N)和印度降水的变化趋势一致;而青藏高原中部和北部地区(唐古拉山小冬克玛底冰川,西昆仑古里雅冰帽和祁连山敦德冰帽)的冰芯积累量在相同时段内有增加的趋势,与北半球中、高纬地区(35°~70°N)降水变化趋势一致.相比而言,冰芯积累量变化幅度更为显著,表明高海拔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异常敏感性.20世纪60年代北半球气候系统和亚非夏季风系统的突变可能是造成青藏高原冰芯积累量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