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喧哗与骚动》中的神话原型历来为研究者所关注。福克纳在小说中巧妙融入神话原型,大量引用神话模式,以神话人物来反衬康普生家子孙,揭示他对现实社会的病状和人类的未来所作的思考。神话的力量使《喧哗与骚动》超越了特定时空的限制而升华为一部探讨人类命运的现代寓言。  相似文献   

2.
《四世同堂》的家族景观和胡同世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中,老舍先生携带他浓郁的文化意识,通过解剖沦陷区的一个小胡同,并刻划以祁家为中心的一系列胡同居民,来展现八年抗战时期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小说中"家族"生活与"小胡同"的世情民生,是作家进行文化思考的窗口和载体。认真解析小说的文化讯息,从中可以窥见老舍对传统民族文化、国民性弱点进行反省批判,探索民族生存方式改造重建之路的深层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3.
弗罗斯特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浅显易懂,易于理解,但其中却饱含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类困境的深切关怀。他的诗《修墙》正是这一真切关注、深切关怀的代表作。研读分析《修墙》,我们能深刻理解诗人是如何寓深刻于朴素的语言之间,把自然作为一种隐喻来阐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的。摘要:弗罗斯特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浅显易懂,易于理解,但其中却饱含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类困境的深切关怀。他的诗《修墙》正是这一真切关注、深切关怀的代表作。研读分析《修墙》,我们能深刻理解诗人是如何寓深刻于朴素的语言之间,把自然作为一种隐喻来阐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的。  相似文献   

4.
顾秋红 《科技信息》2011,(5):I0175-I0175,I0185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他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开辟了美国"迷惘的一代"道路,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喜爱。在此将对海明威的作品《永别了,武器》与《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分析这两个硬汉形象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来探讨海明威本身与海明威小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阿特伍德是当代加拿大的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其小说《浮现》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女权主义意识和生态意识的作品。本文在考察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渊源的基础上,研究《浮现》中阿特伍德对男权社会的批判,探索她对女性与自然的推崇精神,从而进一步揭示阿特伍德对女性与自然的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诗人阿库乌雾的思想脉络一直在由关注本民族文化精神到关注世界文化精神的不断攀升中发展,即将出版的旅美诗集《密西西比河的倾诉》,更是接续了这样的精神:诗人观察了古印第安人的生命史,并以图腾、神话等切入点,在一个少数民族对另一少数民族的凝视中实现了跨文明的诗歌叙述,体现了他对不同民族共同的历史异化命运的关注以及贯注始终的文化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7.
鲁迅曾经说过:"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1]基于这样的启蒙立场,鲁迅始终关注病态社会里的人的精神病苦,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引发人们对国民性的深刻思考.本文力求从对<呐喊>与<彷徨>里的女性角色分析这一角度来探讨鲁迅是如何借用女性形象作为批判国民劣根性的载体,来表现小说深刻的思想主题的.  相似文献   

8.
张惠言是清朝时期的知名儒者,在其"意内言外""比兴寄托"的词学理念主导下,他常常将儒家经义融入词作当中,他的《茗柯词》中体现出存心养性的儒家修养、执着守道的儒家人格与自强不息的儒家精神;同时,他的词作还呈现出儒家文化的审美趋向,经常通过"比德为美"来选取意象,整体上呈现出温柔敦厚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作为诗话诗经学的重要成果,毛先舒在《诗辩坻》中对《诗经》多有阐释,他还以《诗经》为准的,从"诗之本源""诗之法""诗之用"等方面来构建其诗学大厦。毛先舒将诗歌的本源推溯至《诗经》,即所谓"归源《风》《雅》";他以《诗经》为标准论诗法,不但对《诗经》之章法韵律推崇备至,还以此作为作诗、评诗的准绳;他强调诗歌的社会伦理功用,倡导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观。  相似文献   

10.
<正> 关注许俊德,就如关注我自己的命运一样。九十年代初,许俊德在大庆成为一种现象,大小报刊总是有他的散文、随笔、诗歌出现,20年世纪90年代的最后一年,许俊德把他的部分散文、随笔作品结集成《梦里花落》,似乎是对自己一个时期的创作进行了一次小结。当他把这本书送到我手中时,是个初春的日子,我就在办公室里翻阅了整个下午。当时读了几篇,我哭了,《遥远的石榴花》,《被时间碰伤》,《梦里花落》、《夜凉如水》……这些篇章也碰疼了我怀  相似文献   

11.
国画大师傅抱石虽然在南昌出生长大,却一直把祖籍新余章塘当作他的故乡。父母艰苦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共有的性格倔强、豪爽大方、心地善良、勇于创新、敢于与命运抗争的个性,深深地影响着傅抱石的道德和为人。  相似文献   

12.
Charles Dickens was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of English realist in nineteenth century.He was one of the vast host of Victorian novelists.He saw astonishing changes:during his lifetime Britain was transformed from a predominantly rural economy to a major industrial power.Transport,mass communications,education,legal and parliamentary structures.He created fourteen novels in his life.Dickens's activities and creation in his lifetime always kept step with trend of the times.In his works he devoted himself to disclose bourgeoisie's greed and cruelty,and at the same he expressed the deep sympathy with workers and farmers,especially women and children.Dickens considered humanism as the main idea throughout all his works,he eulogized genuineness,goodness,and happiness of human nature.He also hankered a more rationalization society and a more wonderful life.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讽刺贯穿其创作始终.研究者除了发现其艺术来源之外,也应该关注其思想和精神来源.鲁迅不只是为国人译介摩罗精神,他选择的是精神界的启蒙、改造和战斗,讽刺是其武器.他有意识地读取的"摩罗精神"的本质是叛逆、反抗、战斗精神,这符合讽刺精神所需内核,也有功利性质的一致性,并且在自己反对旧文化的文学实践中转化为讽刺精神.从这一角度来看,鲁迅读取的摩罗精神与他的讽刺精神在文学上存在着相关、转化、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朱鸿是20世纪90年代涌现出的优秀散文家。其早期作品重在抒发个人的生命体验,表现出对自然、社会、人生敏锐而细致入微的感受能力和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他提出"作家的思想者化",提倡怀疑精神、独立人格、批判态度,并用丰厚的创作实绩对历史和文化夹缝中的人性和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了严肃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清代著名词人文廷式对苏辛的接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理论上倡导革新意识,树立“不尚苟同”的词学理念,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苏辛的“以诗为词”、“以文为词”的创作观,充分发挥词的抒情功能:其二,文廷式的个性胆识、精神内核和气度胸襟与苏辛相近,故有苏辛式的豪放选择,精神上直承苏辛,创作技法上踵武苏辛,但文廷式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与苏辛有所不同,因而对苏辛的接受具有承与变的双重特征,在词作中显现出有别于苏辛的独到词境和风格。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传奇而富有冒险精神的一生,直接影响了他的写作,尤其影响了他对待死亡的态度.在海明威的许多作品里,有着对死亡的不断的理性思考.从最初的恐惧到后来的超然,海明威最终把死亡看作是一种美丽,一种平静.在他的杰作<老人与海>里,他把自己对死亡的意识赋予了一条大马林鱼.大马林鱼与老渔夫Santiago进行了几日的殊死搏斗后,仍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在和老渔夫的搏斗以及被鲨鱼的蚕食之后,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骨架,但海明威对它悲壮的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因为他认为体现了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后的死,才是最美丽的死.  相似文献   

17.
人格蕴涵与家学渊源——初唐文杰王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勃是初唐文坛转变风气的代表性作家,为初唐四杰之一。其出身名门,幼举神童,但命运坎坷。一生虽然短暂,但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通过对王勃其人及创作文化心理的探究,挖掘出其理想人格的潜在内质。这种内质形成于唐初多种因素的整合,其中,家学思想的熏陶成为其最为近接的影响因素,王勃乐观、向上的生命情调也由此奠定。  相似文献   

18.
翁同在清末政治生活中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在其 4 3年的仕宦生涯中 ,为维护满清封建统治做出了不小贡献 ,尤其是在对待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变法维新运动上 ,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革新富国的精神。但他毕竟是一位封建旧式的官僚知识分子 ,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在所难免 ,故而其以遭开缺而终止政治生涯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9.
农家善恶义利观的素朴显现──张国宾杂剧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宾是元代前期集作家与演员于一身的通俗文艺家。与大多数沉迹市井间的书会才人有所不同,他出生于乡村,熟悉农家生活,体察百姓疾苦和他们的喜怒哀乐、褒贬爱憎。尽管他后来进入都市,做了教坊艺人,以编演杂剧为生计,但依然保持着淳厚朴实的农家品格,与劳苦大众的命运息息相通。他常常按照农民的意愿编演杂剧,用劳苦大众的眼光观察社会,评判善恶是非,恪守孝义廉节、惜孤怜贫、疾恶扬善等传统道德立场,讴歌不甘贫贱的奋发进取精神,赞美乐善好施的侠义行为,憎恶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的势利之徒,使其精心编排的杂剧更多地具有平民化色彩和浓郁醇厚的泥土气息。  相似文献   

20.
Aristotle structured his aesthetic theory in the western cultural history for the first time,that is,his Poetry.He abstracted the spirit of Greek literature from the view of philosophy and created the great works of western aesthetics.Among his Poetry theories,the tragic theory accounts for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life of poor Tess based on his tragic theory to see the significanc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f Aristotle's the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