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黄条跳甲类害虫在油菜不同播期与密度条件下的发生为害情况,从四个播种日期与五个播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黄条跳甲随播期推迟发生为害加重,播种量大,为害较严重,并且,在西宁地区为害小油菜的主要种类是黄宽条跳甲,其次为黄曲条跳甲,二者比例为3.3:1,适时早播,严格控制播种量是减轻黄条跳甲发生为害的重要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朱克超 《遵义科技》2003,31(3):26-28
为探索和摸清黄籽双低优质油菜“渝黄一号”在我县生态条件下,能充分发挥其丰产性的最适播期,优化我县油菜种植结构,为以后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设本试验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地膜栽培小麦冬前地温变化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冬小麦地膜覆盖播种有明显的增温保墒作用,经试验有利于小麦冬前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增加冬前分蘖,提高越冬性,同时可适当推迟播期。  相似文献   

4.
油菜不同播种期与密度条件对茎象甲危害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祁德富  马琪 《青海大学学报》1999,17(2):35-37,53
对油菜茎象甲在白菜型油菜不同播期密度下发生危害程度的调查结果:油菜播期晚,害虫平均虫口数大,被害严重。西宁地区4月上旬以后播种的油菜被害率较高,达28.0%以上,随种植密度增大,油菜被害率呈上升趋势,在高密度225万株/hm^2时被害最严重。  相似文献   

5.
卢天刚 《遵义科技》2007,35(3):21-23
油菜免耕栽是一种节本增效的栽培措施,特别是在目前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的情况下,探索其适宜我县的油菜节本增效的栽培方式更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特设本试验。  相似文献   

6.
孙晓莉 《遵义科技》2004,32(2):52-53
由于油菜苗床播量过大,易形成高脚苗导致油菜早花和倒伏,影响油菜单产水平的提高。为探索油菜喷施烯效油菜生长的调控及推广价值,为我县大面积油唑对菜应用烯效唑化学调控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1900—2000度进行了不同时期喷施烯效唑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和静县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寻找适合我县高产优质正播油菜品种,增加农民收入,今年从新疆种业公司引进PR51-0002、PR51—0012两个正播良种油菜,在和静县良种场进行了引种对比试验,面积为1亩.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研究我县海拔600--800m地区不同移栽密度对优质杂交油菜杂选l号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显著影响油菜产量,密度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以667m^2栽6000—7000株产量最高,产量分别为192.0—181.2kg/667m^2。  相似文献   

9.
针对绵阳市玉米低产原因,从品种,栽培,耕作三个方面着手,提出了“一准(选准品种)、两增(增加密度,增加攻苞肥),三扩(扩大杂交种,扩大播种面积、扩大育苗移栽面积,四栽(单育单栽、宽窄行套栽、深沟深栽、覆盖移栽),两个调整(高速播期、调整预留行大小)”的技术途径,经181.6hm^2生产示范,单产达60.68.0kg/hm^2。  相似文献   

10.
海藻糖对渗透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PEG-6000渗透胁迫显著抑制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使种子萌发推迟,发芽率降低22.67%,发芽指数降低112.8%,活力指数降低10.4倍,单株鲜质量、地上与地下部分鲜质量、地上和地下部分长度分别降低4.2,4.0g,4.82,4.19和1.42倍;25mmol/1。海藻糖(TH)处理能显著促进渗透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使种子发芽率提高14.67%,发芽指数提高33.12%,活力指数提高175.40%,单株鲜质量提高101.69%,地上、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地上、地下部分长度分别提高62.38%,335.29%,25%和11.11%.  相似文献   

11.
张雪梅  严明强  秋旭 《汉中科技》2013,(6):23-23,22
直播油菜播期及留苗密度是实现油菜高产、抗倒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通过4个播期3个密度水平试验,总结出秦优10号直播时间以9月20日-25日播种,密度以2.5—3.0万株每666.7m^2产量最高,抗倒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磁场处理土壤对油菜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室外盆载试验的方法,将土壤磁效应与生物磁效应相结合,研究了磁处理土壤对油菜苗期、生长中期和成熟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活性(CAT)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磁处理土壤提高油菜SOD、CAT的活性,而MDA的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播期唐菖蒲植株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期、三叶期、六叶期的持续时间会延长;②播期每推迟60d,种球出苗率显著下降;③年度最高温后播种会明显降低切花率,且播期每推迟30d,切花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Blackman生长分析的方法,研究两品种四播期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前积温和日均温度高,有利于冬小麦冬前干物质积累和返青后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的形成。播期对干物质积累速率(RGR)和群体生长率(CGR)及绿色面积系数(GAI)、叶日积(LAD)、叶面积相对生长率(LRGR)等均产生影响,而对净同化率(NAR)无大的影响;播期主要影响冬小麦绿色面积的生长,进而影响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适期早播有利于培育冬前壮苗和返青后干物质的积累及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吴金国 《遵义科技》2006,34(5):20-23
2005年度在我地市场上销售的杂交油菜组合多而杂,为了准确掌握这些杂交油菜组合、以及部分新组合在我地区的综合表现、经济性状以及田间纯度,为我县来年主推杂交油菜种子提供参考,特安排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油菜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病虫害种类多,为害重,是我县油菜生产主要的限制因素。作者根据油菜病虫害综合治理原理阐述了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综合治理油菜病虫害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基于卫星平台的油菜菌核病遥感监测方法,于2011-2012年在新疆伊犁第四师77团油菜生长季节,对选定的健康、病害油菜地块叶面积指数(LAD、花面积指数(FAI)和角果面积指数(PAI)及光谱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油菜与病害油菜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和差值植被指数(DVI)在发病前无明显著差异,但在发病之后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基于显著差异性光谱指数采用的4种病害与非病害油菜分类方法中,以最大似然法分类结果与田间调查结果最接近,其kappa系数为0.72,达到高度的一致性。结论:利用NDVI、RVI和DVI可区分病害油菜与健康油菜,最大似然法是病害油菜与健康油菜分类的最佳方法,利用环境卫星多光谱数据进行油菜病害监测是可行的,精度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8.
曹婧  李宗强 《汉中科技》2012,(2):35-35,28
油菜是宁强县骨干农作物之一,更是最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秋发栽培是提高油菜产量的重大技术改革,比冬发栽培增产35%。能有效增加地方经济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9.
对白菜型春油菜3个品种(系)角果生长特性进行了3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果身长度在开花后15d基本定型,果身宽度在开花后20d基本定型,果喙长度与果身长度定型时间相同。果壳鲜重和干重在开花后25d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20.
1990~1991年,在石河子农学院农学试验站进行了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冬小麦生长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适期早播有利于冬前叶面积的生长、干物质的积累,同时对返青时的叶面积增长和干物质生产也有利。不同播期的叶面积系数动态和光合势动态只有量上的差异过程相似。播期对叶片的厚薄、器官之间干重比例无大的影响;播期对籽粒灌浆的量有影响,对其基本过程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