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经常会在马戏团看到猴子两脚直立行走的表演,它们在台上摇摇晃晃走来走去的模样总能把观众逗乐。而现在,科学家们也在实验室里对半岁至两周岁大小的猴子进行直立行走的训练。他们已培养出了能像人一样完全直立行走的猴子,希望用它来研究直立行走对人脑进化的影响。科研人员发现猴子在直立行走时,其大脑功能表现出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在动物界中,直立行走是人类独有的特殊行为之一.按理说,用四肢支撑身体更为稳当,人类为何要用两个下肢进行直立行走?千百年来,不少科学家研究这个问题,然而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有关人类为何要直立行走的假说有很多,目前比较靠谱的假说有两个:觅食假说和节能假说.  相似文献   

3.
在动物界中,直立行走是人类独有的特殊行为之一.按理说,用四肢支撑身体更为稳当,人类为何要用两个下肢进行直立行走?千百年来,不少科学家研究这个问题,然而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有关人类为何要直立行走的假说有很多,目前比较靠谱的假说有两个:觅食假说和节能假说.其实,这两个假说都与早期人类食物的匮乏有关.  相似文献   

4.
奇云 《世界科学》2005,(4):37-40
在非洲埃塞俄比亚阿法尔盆地,科学家发现了距今有400万年历史的直立行走的古人类化石。这比第一个被确定为采用直立行走的原始人类“露西”还要早80万年。有趣的是,“露西”也是在这里被发现的。  相似文献   

5.
<正>科学家最近在研究发现于印尼爪哇的数百块贝壳化石时,赫然发现其中一块化石上雕刻着参差不齐的几何图案。使用两种测年方法,科学家测定这块化石的年代在54万年前到43万年前。这比此前认定的最古老雕刻(发现于非洲,其年代为10万年前)还早了三四十万年。这项研究表明,这些早期人类(直立人)对怎样打开淡水大贝壳很在行;他们使用某种尖利物体(很可能是  相似文献   

6.
<正>在土耳其南部一个偏僻的乡村里,有一个奇特的家族——乌拉斯家族。这个家族的19个子女里,有5个不会像正常人一样直立行走,只能靠四肢爬行!这个奇异的现象引起了世人的惊讶和科学家的关注,并引发了热议。直立行走是现代人类的特征之一,而对于现代人类来说,用手在地上爬行是很辛苦的。正因为难度较大,美国海军甚至将用四肢爬行前进作为军队里的耐力训练项目之一。那么乌拉斯家族的成员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认为是遗传基因缺陷所致,有人认为环境因素的影响多于基因因素,还  相似文献   

7.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我们的祖先会决定解放他们的双手并开始直立行走,也许他们仅仅是为了抬高身体重心;以便更好地眺望那些在遥远星空中不断闪烁的美丽繁星。当他们意识到那些点缀在黑夜的幕布上发光的亮片并不是上帝遗留的足迹,而是和地球一样的天体时,就开始了不断的遐想与思考:怎样才能摆脱地球  相似文献   

8.
奇云 《世界科学》2004,(12):18-20
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相信 ,16万年前从直立人进化而来的现代人或智人是人科灵长目动物唯一现存的种类。但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一个与世隔绝的热带岛屿上的发现是否推翻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家在分别比较了每天静坐不少于6小时和不超过3小时的人的死亡率,并综合考虑饮食等因素的影响后,得出惊人结论:前者中女性的死亡率较后者要高37%,前者中的男性高17%。这是为什么?迈克尔·詹森和大卫·邓斯坦都是从事运动研究的,他们致力于寻找久坐与早逝之间的相关性。他们一定是发现了什么,以至于现在他们自己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用于站立或者行走。不能坐太久詹森和邓斯坦在进行体重控制方面的研究时发现,有些人虽然过量饮食,也不常去健身房运动,却  相似文献   

10.
吴秀杰  潘雷 《科学通报》2011,56(16):1282-1287
探讨早期人类脑不对称性的主要研究材料是古人类颅内模, 即从颅骨内表面得到的脑的外部形态. 由于受研究材料和方法的限制, 对脑不对称性的研究一般只局限在左右半球向前、向后突出的程度, 或者对脑的前部、后部宽度的对比上. 本文利用3D 激光扫描技术, 对距今40~80 万年前的周口店直立人脑的不对称性进行了研究, 通过与现代人颅内模对比, 显示周口店直立人和现代人在左右半球的绝对脑量和表面积上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然而在脑量和表面积构成的相对脑量上表现出明显差异: 周口店直立人左右半球的相对脑量没有显著差异, 个体间差异较大; 现代人左半球的相对脑量明显大于右半球, 个体间变异范围较小. 提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的不对称性不是发生在左右半球的绝对脑量上, 而是起源于相对脑量的变化, 这种解剖结构的变化可能与脑一侧优势的演化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1.
<正>人类是从何时开始直立行走的?这块180万年前的头骨化石的出土,可能会再一次改变这个问题的答案。这块化石发现于格鲁吉亚高加索山区的德玛尼西考古遗址,被命名为"头骨5号",拥有最完整的下颚和头盖骨。它代表了早期人类历史中的一个转折点。目前,科学家在这块头骨  相似文献   

12.
人类学家已经肯定,直立行走是区别人类和猿猴之间最重要的分水岭,因为考古学的事实表明,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直立行走不但是最根本性的,而且也是最早发生的进化性变异。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为其它演化开阔道路。大家知道,分类学家把最早出现的人类祖先称之为"直立猿人",就是表明这个特征在分类学上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现在知道,有三方面性状  相似文献   

13.
大象消失很可能导致了现代人类的兴起. 大象是直立人的重要食物,占直立人肉食总量的50%.考古显示,大约40万年前大象的消失,这改变了直立人的食物结构,最终导致现代人类的出现. 和其他灵长类相比,人类从植物纤维中摄取能量,并将蛋白质转化为身体所需能量的本领一般.  相似文献   

14.
噩梦训练     
正神经学家认为,噩梦有时可能是现实中危险情况的一种预演,做噩梦可能帮助我们在应对危险时快速做出反应。在最近一项研究中,科学家让18名志愿者戴着脑电波监测设备入睡,并在他们睡着后数次叫醒他们,询问他们是否做噩梦。科学家对做噩梦和没做噩梦的人的脑电波图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实验中做噩梦的志愿者脑中的脑岛和扣  相似文献   

15.
翟巍巍 《科学》2013,65(4):13-15,4
正电影《侏罗纪公园》有一个场景: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加以修补、培育繁殖,使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电影生动地刻画了科学家对从化石中获取遗传物质DNA的渴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科学家的梦想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现代人的近亲我们从哪里来?在我们演化过程中有哪些"兄弟姐妹"?这些历来就是科学家和大众关注的问题。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最为熟悉可能就是90年前在北京附近的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了。作为直立人的一种,北京人是在化石记录中存在于190万年到30万年前,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16.
动物是否和人一样具有记忆力呢?这是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也是科学家正在进行研究的课题. 科学家们发现蚂蚁的记忆力较强.如果将蚂蚁行走的路线进行观测,可以看出有一种特殊的气味,是从它们腹部末端的腺体里排出的一种分泌物,过去认为蚂蚁主要是依靠它来认路行走.近来又有人进行试验,把气味完全抹去,蚂蚁仍能记住原来复杂的路线.这说明蚂蚁不光靠嗅觉,还有记忆力.  相似文献   

17.
有不止一位科学家曾为此感慨,认为诞生于我们地球上的生命是一个奇迹。尽管 他们并不排除其他世界也有产生生命的可能,但还是对地球生命的诞生和发展叹为观止。 地球生命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那些研究外星生命的科学家们认为,宇宙生命将以更多 的形态存在,为了适应环境它们将千姿百态,无奇不有,而由此进化出的文明形式也将不尽相同, 多种多样。比如,相对于我们由动物直接进化出的人类智慧来说,也可能会有以植物为基础发展起 来的智慧,或者以无机物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智慧,甚至有些科学家走得更远,探讨了晶体智慧和能量智慧的可能! 当然也有一些科学家持比较保守的观点,例如,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曾指出,不要说其他形式的生命形态,就连与人类同属动物的海豚(或类似的动物种类)都不可能发展出文明来,因为流线型的构造使它们难以进化出构造精巧的前肢,因而难以发展建构出一个宏大的技术文明来。 但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呢?当初的人类,不就是因为环境的恶化才不得不下地行走昂首直立的吗?假如有一天——仅仅是一种假设——海洋干涸了呢? 也许可以,也许不行;也许,《生命应该常青》只是一种幻想,但也许,它正是我们所要得到的答案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骨骼不仅是保持身体直立的支撑,而且是向身体各部位发送和接收信号,并保持沟通的一个动态器官。这一全新的视角为骨质疏松症和其他人体疾病问题,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方法。骨骼让我们能够直立行走,并保护我们的内脏不受损伤。同时,骨骼也让我们能够随意自如地活动四肢,强健的骨骼还能防止我们跌倒。年少时,骨骼与我们一起成长。年幼时,我们若不小心摔倒骨折,  相似文献   

19.
大约10年前,芬兰的几位科学家开始对哺乳动物细胞进行培养实验时,发现这些细胞生长得很慢,而且许多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泡沫或液泡。培养哺乳动物细胞一般是用牛胎儿的血清,这种血清被认为是无菌的,但是病毒和细菌有时却会感染这种血清。为此,科学家在显微镜下对这些患病的细胞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出乎他们的意料,这里并没有任何病毒或支原体微生物,而是看到了一些奇怪的微小细菌。于是科学家们把这些细菌分离  相似文献   

20.
<正>科学学位应该要求学生评估他们生产知识的过程。在科学家之中,有个奇怪的矛盾之处:按理说,科学的重点就是提出各种问题,但是有关科学家以及科学如何研究的问题是个例外。几十年来,关于科学的哲学、历史、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已经以正儿八经的形式进行,研究结果却很少被融入科学教育和科学实践中;即使有,也是寥寥无几。科学家也许不会明白社会学或者人类学的课题要怎样应用到他们的研究上,但科学并不是发生在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