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1984年开始试养非洲蜗牛的。在试养过程中,由于缺少经验和技术资料,在孵化、幼螺保养等方面吃了不少亏。现在,我已初步摸透了蜗牛的生活习性、孵化、幼螺保养等问题。现在,着重介绍我在养殖蜗牛时所发现的一个新的现象——蜗牛能长时期推迟产卵。为了观察蜗牛方便,我在一只小木箱里养了四只成螺,白天夜里观察蜗牛的吃食、交配和产卵等现象。去年9月25日傍晚,我  相似文献   

2.
我省蜗牛养殖是从1980年开始的。全省目前已有养殖户三千多家,蜗牛养殖量已经达到100多万只。它繁殖率高,生长快,大的长到每只三四两重。可是当前蜗牛养殖户也有一些忧虑:怕蜗牛养殖起来后到底有没有出路?有人想养又不敢养;有的人讲蜗牛是世界上四大名菜之一,养起来肯定有出路,用不着怕,养得越多越好。各说各有理,弄得有人决心不大,信心不足,养着也是三心两意。如富阳县有个养殖户就把一  相似文献   

3.
专利申请号:00115936.4蝎子在自然环境条件生长过程中,从幼蝎到成蝎要经过6次蜕皮。蝎子从幼龄蝎到成龄蝎阶段,其蜕皮后的成活率一般在50%~70%,提高蝎子蜕皮后的成活率是直接关系到蝎子产量和影响养蝎经济效益的关键。日前,人工养蝎中幼蝎快速蜕皮与生长技术获得突破。该技术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在幼蝎食料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微量元素等物质,能够促进蝎子生长,提高蜕皮质量,可使幼蝎蜕皮后的成活率达90%左右,并能加快蝎子生长,缩短饲养周期。该项技术的应用,可比传统养蝎经济效益提高一倍以上。该项技术是“人工养蝎无冬眠化饲养技术”取得成…  相似文献   

4.
本刊今年第三期函授与辅导专栏里刊登了孙正治写的《蜗牛推迟产卵,孵化率大大提高》一文以后,各地来信、来访很多,要求孙正治详细谈谈蜗牛的养殖技术问题,尤其是幼螺的养殖技术问题。现将孙正治根据读者的要求写的《蜗牛卵的孵化及幼螺的保养》一文以作回答。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现已知全世界玛瑙螺科共计有23属和亚属。玛瑙螺属有80种和亚种,在我国仅一种,即褐云玛瑙螺(AchatinafulicaBowdich)。褐云玛瑙螺又称非洲大蜗牛,原产于东非沿岸桑给巴尔、奔巴岛一带,由于战争或其他人为因素,于上个世纪初开始传入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褐云玛瑙螺在中国的传播和分布,是由一位华侨从新加坡运回国内的植物中,无意之中夹带了此种蜗牛的卵和幼螺而繁衍起来的。随后逐渐在闽南一带扩散,分布到福建省福州地区。褐云玛瑙螺在中国的传播,除台湾外,大约在1935年左右逐渐由福建扩散到珠江三角洲及雷州半岛…  相似文献   

6.
参加蜗牛养殖与加工函授班的同志来信询问:蜗牛品种很多,人工养殖蜗牛引什么品种合适?也有专业户来信问:怎样选种、留种?什么样的蜗牛才算是良种?开春了,气温渐渐转暖,是人工养殖蜗牛生长与繁殖的季节。选择优良的蜗牛作种螺,是人工养殖蜗牛的关键。1.什么品种适于人工养殖?根据目前国  相似文献   

7.
<正> 环口螺与蜗牛同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的腹足纲Gostropoda,都是陆生,均用肺呼吸,可是它们是属于血缘疏远的不同亚纲,相反,环口螺和以鳃呼吸的水栖螺是近亲。蜗牛隶属于有肺亚纲Pulmonata。环口螺是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古纽舌族  相似文献   

8.
以福寿螺的7个近交系为材料,按半双列杂交配制组合,观测了这些组织的幼螺成活率和成螺体重,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了7个近交系的α-酯酶和淀粉的酶谱,估算了同工酶基因座的Nei氏遗传距离以及幼螺成活和成螺体重的杂种优势率,讨论了Nei氏遗传距离与这2种杂种优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科技文摘     
养虾拾零牛粪养对虾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进行以牛粪养万氏对虾的试验,试验表明对虾生长良好,以11周试验为例,成活率达百分之八十二点六。他们在整个试验期间(11至14周)虾池中不投喂任何商品饵料,每周仅在虾池中投放30公斤牛粪。这种施牛粪的海水养虾池水质对对虾的生长无不良影响。炉渣养虾台湾研究试验用钢铁厂的炉渣铺在鱼池底邵,然后养虾,结果幼虾成活率达84%,并长到上市规格。而未铺炉渣的幼虾成活率仅50~60%。研究认为,由于炉渣中含有碱性元素,如锰、钙等,它能中和酸性很强的对虾排泄物,改善了幼虾生活条  相似文献   

10.
梭鱼仔苗的盐度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进行了梭鱼仔苗直接移养到不同盐度水体和经降盐过渡后移养到不同盐度水体适应性的试验。结果表明:梭鱼仔苗对海水的适应性最强,直接移养后的平均成活率达到97.O%~98.0%;对排淡河淡水的适应性次之,直接移养平均成活率为81.3%;对山塘淡水水库的适应性最差,直接移养平均成活率仅为17.0%。梭鱼仔苗经降盐过渡后,移养至排淡河淡水的平均成活率99.3%,比直接移养提高约18%;移养至山塘淡水水库的仔苗成活率为66.8%,比直接移养提高约50%。  相似文献   

11.
蜗牛真有趣     
我家院子里有块空地,妈妈工作之余种了好多种蔬菜。最近地里的小青菜长得可好啦!我天天放学都去看一看,还伸手摸一摸那光滑的菜叶。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有好多青菜叶子都成了网状。我惊讶了,蹲下来轻轻地把叶子翻开一看,呀,原来青菜叶上有了蜗牛。正好,上星期自然课上,老师还叫我们捉几只蜗牛边饲养边观察呢!我捉了几只蜗牛来观察。蜗牛的身体呈黄褐色,很柔软,背面有一个灰褐色螺  相似文献   

12.
璧砚 《科技潮》2005,(3):49-49
蜗牛是迟钝缓慢的代名词,但科学家发现,一种水生的毒蜗牛——芋螺在捕食鱼类时动作极快,从发现猎物到“投射”出充满毒液的牙齿、嵌入猎物体内使其麻痹,一切都在“电光石火”之间完成,连高速照相机都难以看清。芋螺是一种有着锥形壳的食肉软体动物,捕捉蠕虫、软体动物甚至鱼类,其毒牙是有效的武器。解剖学研究显示,它们可能用细长的管状嘴上的肌肉来移动牙齿。但还没有人研究过芋螺到底怎样将毒牙刺入猎物身体。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最近报道,美国科学家利用高速照相机,对一种嘴部透明的小芋螺进行观察,这种芋螺有着1.5毫米长的利齿。当嘴…  相似文献   

13.
用浮游植物(A)、鲫鱼(B)、河蚌(C)、蚯蚓(D)及以浮游植物与3种动物分别混合组成(E、F、G)的7种饲料喂养钉螺,观察其幼螺成活、生长及雌螺产卵量.结果表明,饲料G喂养的钉螺幼螺成活率(43%)明显高于其他饲料(0~33.3%,),B和C喂养钉螺,其幼螺在一个月内全部死亡;在25℃的条件下,饲料A和G喂养的幼螺发育最快,105d其体长分别为6.89mm和6.81mm,且显著长于(P<0.05)饲料D、E、F喂养的钉螺(其体长分别为3.05mm、4.51mm、5.11mm).在25℃的温度条件下饲料A饲养的钉螺产卵时间长、产卵量高(13.9%),与混合型饲料G喂养的钉螺产卵量(14.1%)相当,而明显高于(P<0.05)饲料D、E、F喂养的钉螺(分别为2.9%、10.1%、11.0%);动物型饲料B和C产卵时间短、产卵量最低(不到2%).因此,植物饲料A和混合饲料G适宜于喂养钉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报告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发展史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通过生活史研究,首次阐明第一中间宿主是陆地蜗牛——同型阔纹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人工感染成功的厦门蜗牛)、枝小丽螺(Ganesella virgo)(黑龙江扎赉特旗,天然感染)及华蜗牛(Cathaicafasciola)(山西安泽,天然感染);第二中间宿主是蚂蚁:(Camponotuscompressus(山西安泽人工感染及天然感染)、Formica truncicola(黑龙江扎赉特旗,天然感染)及Formica gagates(吉林、乌兰浩特)。 比较了中华双腔吸虫和矛形双腔吸虫发育各期的主要特点,由此将长期来一直被混淆在矛形双腔吸虫中的这一重要虫种分别出来。 阐述了山西安泽中华双腔吸虫病流行区病原在自然界散布情况,包括羊只感染成虫状况及病原幼虫期在第二阶段的两个中间宿主(蜗牛和蚂蚁)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5.
养蟾蜍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技术,其饲养方法简单、抗病力强、成活率高、投资低、收效快、经济效益好。凉山州的温度、湿度都很适应蟾蜍的生长,故特介绍以下几种方法给养殖户,以达到指导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立春也称开春。开春后气候逐渐开始缓和。开春了,蜗牛是否可以不需要防冻保温措施呢?不能。因为开春后的气候,忽冷忽热变化大,如果不注意蜗牛继续防冻保温措施,已安全越冬的蜗牛受到开春后的寒流,蜗牛成活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成批冻死,前功尽弃。因此,做好立春后的蜗牛防冻工作,仍是养殖好蜗牛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我们知道,非洲蜗牛(褐云玛瑙螺)在立冬之时就开始采取越冬措施,因为蜗牛在10℃度左右,活动就缓慢,10℃以下蜗牛就  相似文献   

17.
合征姬蛙蝌蚪栖息地和人工饲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的综合方法,对陕西省洋县北部合征姬蛙繁殖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合征姬蛙产卵、蝌蚪水中生活时期多与稻田相关,稻田是蛙类的最佳栖息地;蛙类从卵到幼蛙成活率约3%;合征姬蛙产卵期较长;影响繁殖成活率因子从大到小的顺序是水源>挖沙>农药>捞鱼>水质>天敌。人工饲养蛙卵,放归田间,实验数据支持这一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趣话蜗牛     
<正>"名字带了牛,其实不是牛,背着小房子,喜欢慢慢走。"这个谜语说的就是人们常见的蜗牛。怪异的体貌特征蜗牛,俗称水牛儿,从水中移居陆地已有3亿多年了。现在,地球上大约有2.5万多种蜗牛。最大的非洲大蜗牛,身长可达25厘米,体重约650克。  相似文献   

19.
以闽中海区野生方斑东风螺为亲螺开展室内育苗试验,结果认为:(1)池底无沙的室内虾苗池可将野生方斑东风螺驯养为有产卵能力的亲螺,且成活率可达81%以上;(2)闽中地区6-7月份是该螺人工育苗的适宜季节;(3)定期采用功率适宜的水泵冲池壁,可防稚贝爬出干死。  相似文献   

20.
3种陆生贝类不同组织酯酶(EST)同工酶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分析了陆生贝类扁平毛蜗牛(Trichochloritis submissa),宽盘大脐蜗牛(Aegistaplatyomphala),褐色圈螺(Plectopylis fimbriosa)3个种成体内肝脏、外套膜、足组织的酯酶同工酶,共得到17条基本谱带,其中有2条为3个种共有。3种陆生贝类相应的酶带有明显种属差异,且都表现出组织特异性。以酶谱为性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扁平毛蜗牛与宽盘大脐蜗牛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