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中国与日本之间没有正式的政府间的外交关系,以经济活动为中心的民间交往自然成为两国交往的核心。中日间经济活动主要有50年代的中日四次民间贸易协议,以及60年代的友好贸易和“LT贸易”。其中从1962年到1973年延续了11年的LT贸易被誉为“半官方”和“准政府”间的贸易,对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徐杉杉 《科技信息》2010,(35):I0117-I0117
二战后,中国和日本在正式邦交关系断绝的情况下,艰难地发展起了民间贸易。本文主要着墨于1962年到1972年之间的中日民间贸易关系,通过分析邦交正常化之前的最后十年间的中日民间贸易,探讨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经济对政治的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3.
徐杉杉 《科技信息》2010,(33):123-123,111
二战后,中国和日本在正式外交关系断绝的情况下,艰难地发展起了民间贸易。LT贸易就是这一时期民间贸易的高潮:被认为“不仅使日中两国经济贸易关系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而且是恢复中日邦交的巨大纽带”。  相似文献   

4.
LT贸易之前,中日间的贸易往来由于受到美国对华全面贸易禁运政策的影响,贸易关系陷入僵局。为打破僵局,新中国采取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半官半民"的外交思路,加强中日民间交往,并在50年代形成了中日间的4次民间贸易协定,为最终形成具有半民半官性质的LT贸易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经过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签订了具有半民间半官方性质的LT贸易协定,中日关系得到极大改善.这引起了台湾的极大担忧和不满,日本亲台势力也积极游说修复日台关系.在此背景下吉田茂访问台湾.促成第二次吉田书简,对LT贸易和中日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日邦交正常化前,中日经贸关系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路虽曲折,但是经过中日双方尤其是中国政府和中日双方民间人士的共同努力,中日经贸关系还是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这为邦交正常化以后中日经贸关系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由贸易到投资并发展为复合式投资,21世纪的中日经济交流应大有作为。日中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转眼已经过了1/4世纪。在此期间,世界正在探索着建立新秩序,出现剧烈动荡和重大变迁。日中关系的发展道路也是不平坦的。日中恢复邦交正常化的1972年还在中国的“文革”时期,经济交流受到严格限制。1979年,中国正式开始了对外开放,日中经济交流也逐渐步入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正>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外交关系,今年是45周年纪念。中日建立外交关系被称之为"两国邦交正常化",标志两国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这里的用语很特别——中日邦交。邦即邻,邦交便是邻国间的关系,但中国有很多邻国,为何唯独中日称之为邦交?我问了一些人,包括日本人,答案都不一样,不过大多认为,可能是由于中日有着特殊交往历史的缘故。在历史长河中,日本与中国有着割不断的思想文化情结,本应是友邦,但近代却成了恶邻,日本崛起后侵略中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两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关系的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民间往来渊远流长,自隋唐起就频繁交流互鉴。近代,日本更是成为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学习的地方。邦交正常化以来,即便在两国关系遭遇困难时,双方人民也没有中断往来,民间交流始终是中日关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经济、社会和文化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中日贸易开始起步,进入70年代后,中日开始建交,贸易关系稳定发展。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后,中日贸易步入全面合作阶段,日本开始对中国发放政府贷款和进行直接投资,90年代后,中日贸易迅猛发展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