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设生态文明是消减资源环境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东北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分析了东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了按照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要求,建立民族地区生态安全体系等发展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是一个特殊的经济地理单元,加强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事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的安稳致富,也事关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以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的理论共识为基础,论证了三峡库区实施错位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错位发展的四个基本路径:一是打造万州—开县—云阳生态产业集群;二是构筑垫江—梁平—丰都—忠县生态农业经济板块;三是构建万州—奉节—巫山—巫溪特色生态旅游经济带;四是建设三峡库区山水—移民—民俗生态特色城镇。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库区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实现库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百万移民的安稳致富,是库区"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文章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方向,以期有助于构建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库区。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和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又是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好中国的必由之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充分把握“生态”的本真内涵,而“生态”概念表达着生命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平等主体,体现出平等的价值内涵。这使得生态文明建设就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尊重自然观念的树立,而应是保障有力的制度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建设和实现人民福祉目标建设的统一体,是一伟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其核心价值在于精神层面。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国或一地区为实现生态文明新时代而开展的全部生态实践,其价值在于实践层面。基于此,对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从主体、客体和操作工具方面进行辨析,有助于加强认识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在互动实现生态文明新时代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文明是历史的使命,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是历史的必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影响人们生活、健康的主要因素。从创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对象等方面实施生态教育,是培养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意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马克思的生态观是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在哲学层面,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解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现实层面,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文明属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马克思生态观的当代发展是生态经济学的框架.在如何构建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关系问题上,从马克思生态观出发并辅以生态经济学的框架,我们可以获得重要启示并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大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分类施策推进精准扶贫,建立科学有效的生态补偿制度等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9.
阐述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意义,揭示现行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新问题,提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如何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为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相结合。结果表明,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探索研究土地规划如何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及规划转型发展的方向,以期提升土地规划的针对性、前瞻性、稳定性、协调性和有效性。国土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载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基础和自然主体地位。认真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充分认识以绿色发展引领国土资源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充分发挥国土资源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支撑作用,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辨识洛川区域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提出生态经济建设的内容和模式,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实地考察,结合相关资料分析,应用生态规划的方法,分析和评价洛川黄土塬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并进行了生态经济建设分区。结果 提出了区域生态经济建设中应遵循的5项基本原则,将洛川县划分为东北部土石丘陵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中部黄土塬果业经济区、县城及郊区综合生态经济区、交口镇石油化工污染防治生态区、南部破碎塬果、粮、经综合生态经济区等5个生态经济区,明确了各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方向。结论 洛川县生态经济建设应按照区域分异特点,突出生态农业、生态城镇、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的建设,以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存在是生态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它有自己独特的涵义、特点和构成要素,生态存在和生态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学术界存在着脱离生态存在而单纯研究生态意识的倾向,必须加以批判。不是人们的生态意识决定人们的生态存在,相反地.是人们的生态存在决定人们的生态意识,生态意识是生态存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生态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阐述了生态建筑的起源、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论述了生态建筑与生态图书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制度创新研究——生态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出发,提出了在西北地区各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认证的观点.将生态认证与现有的绿色认证和国际森林认证(FSC)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生态认证对于西北地区具有针对性.设计了生态认证的具体操作流程,列出进行生态认证的植被范围、检测实验室名单等.并将西北地区划分为四个生态功能区,具体论述了在不同生态功能区生态认证的主要内容,对不同植被在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等级进行评定,最后建立西北地区植被生态认证等级数据库系统.  相似文献   

14.
生态足迹是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模型.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11年的山西省生态足迹供需量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山西省的生态供需状况严重失衡,人均生态足迹需求量为5.677 7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755 8 hm2;山西省该年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人均生态赤字高达4.921 9 hm2;全省的生态需求结构以能源消费需求量为重心,特别是煤炭资源;生态供给结构则以耕地为主,林地、建设用地次之.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锡矿山锑矿开采的生态环境破坏及其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和监测,总结出锡矿山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地表水的污染大大超过了全国的背景值和国家二级标准.在地面沉降方面,锑矿沉陷区面积占全市采矿沉陷区面积的16.9%.同时水污染严重的地区砷的含量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的Ⅱ类标准的38.74倍,锑的含量超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的814.4倍.最后针对这些生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对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是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内容,以实践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逻辑起点的科学体系:它揭示了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然与历史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博大精深,应当成为人们从根本上、战略上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思想依据,对于启发当代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的思路,建立全新的生态伦理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态人类学的整体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生态场是生态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核心范畴,它的逻辑结构与历史结构的统一展开,构成生态人类学的理论体系;它走向审美生态场,洞开了生态人类学的理论新境。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2003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上海市2004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使用发展重定义组织最新编制的《Household Ecological Footprint Calculator》中的参数,对上海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人均生态足迹为2.64hm^2,生态承载力为0.26hm^2,生态赤字高达2.38hm^2,属于人均水平亏缺较高的区域.此外,上海市万元GDP生态足迹值相对较低,反映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转变.  相似文献   

19.
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及有关生态方面民俗研究成果积累的学科建设的视角出发 ,提出了中国生态民俗学的构想 ;并从生态民俗的视野 ,关于植物生态民俗 ,关于动物生态民俗 ,自然周期的生态民俗 ,人类在食物链中居统治地位的生态民俗等五个论题 ,阐述了中国生态民俗研究的重要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