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魏与后燕都是淝水之战后崛起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后燕与北魏并立的二十余年里,两国关系从友好到破裂,后燕在与北魏的对抗中,势力逐渐衰弱并最终走向灭亡之路。后燕对北魏的发展及初期汉化制度的确立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佛教从西汉传至中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前期,佛道并重、佛道并用,佛教成为一种政治上的需要,随着北魏社会封建化进程加快,佛教势力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就北魏前期佛教文化的发展作一初步探讨,以求对认识北魏的佛教文化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沮渠牧犍,北凉第三任凉王,沮渠蒙逊第三子.他曾任酒泉太守,后转任敦煌太守,433年继位凉王.他在位期间,遣使称臣北魏、刘宋,获封"河西王",并积极发展与柔然、吐谷浑的关系.由于牧犍荒于政务,加之北魏转略河西,439年北魏灭凉,牧犍被掠平城,卒于447年.沮渠牧犍统治北凉时期支持佛教发展,进行文化建设,北凉典籍、史著倍出,儒学和教育也得到发展.北凉的文化和宗教也对北魏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刘宋政权的建立,东晋士族门阀政治日趋衰落,皇权政治逐渐复兴。但门阀士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皇权依靠的重要势力,他们与新起的庶族、宗室等力量不可避免地展开了权力的争夺。细绎每一次刘宋宗室内乱,都可以发现门阀士族的身影活跃其间。可以说,在宗室内乱中,高门与寒庶、高门与皇权之间的斗争是一味重要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公元307年,王弥反晋起义失败后,决心依附匈奴汉国。他和刘渊“深有分契”,尽量利用汉国的名义,其势力逐渐达到“东王青州”的程度。他成为匈奴汉国地方武装势力后,始终以半独立的状态存在。将以王弥为例,寻找汉国地方武装势力的生存过程,并分析其地方统治模式是一件颇为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论秦代移民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统治,曾多次移民。这些移民活动程度不同地打击了六国旧贵族势力,巩固了秦政权,同时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地区经济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北魏与后燕都是淝水之战后崛起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后燕与北魏并立的二十余年里,两国关系从友好到破裂,后燕在与北魏的对抗中,势力逐渐衰弱并最终走向灭亡之路。后燕对北魏的发展及初期汉化制度的确立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陇南市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并通过灰色层次分析法评价了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得到陇南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值.结果表明,陇南市旅游资源体现了点多面广、分散布局的特点;旅游资源开发潜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万象洞、官鹅沟-大河坝风景区、阳坝梅园沟、西狭颂风景区、秦三国文化风景区、仇池国遗址等.由此科学地确定了陇南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和投资时序.  相似文献   

9.
东魏北齐的文士及其命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魏北齐时期,曾活跃着一个文士集团,它不仅使与之对峙的西魏北周士人相形失色,亦令以文学自诩的南朝文人刮目相看;其在政治舞台上的活动令人瞩目,而它的悲剧命运更令人深思Z隋唐人士对他们的评价甚高,而近现代人对他们的评价又远过分忽略。有鉴于此,本文将对东魏北齐文士集团的情况加以考察,并给予其客观的评价。-,东魏北齐文士集团的形成自北魏分裂后,北方形成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对峙的局面。东魏北齐地域辽阔,国力强盛,加以承袭北魏都城洛阳的典章文物,这是东魏北齐文士集团形成的沃土。基于对“人物流散,何以为国’的忧…  相似文献   

10.
汉族士人与北魏政权合作关系的建立经历了四个阶段:北魏建立之前汉族士人与鲜卑拓跋部的合作为其最初阶段,北魏建立之初汉族士人正式登上北魏的政治舞台,道武帝平定河北之后汉族士人与北魏的合作关系初步建立,而太武帝神[鹿加]四年征士则标志着汉族士人与北魏全面合作关系的建立。在鲜卑、汉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北魏王朝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前凉为十六国之一,疆域极盛时涵盖今甘肃、新疆及内蒙古、青海各一部分。前凉政权孕育于张轨时期,脱胎于西晋地方政府---凉州。前凉张氏政权对晋中央王朝的微妙关系,以西晋亡国前后而大相径庭。西晋存国之时,张氏政权极力拥护中央政权。西晋灭亡后,又鉴于领边复杂的民族关系,左右逢源其间,对东晋采取若即若离的策略。纵观前后之异,盖出于凉州本位性和自身利益性的考虑。  相似文献   

12.
清文刍议     
清是清人留下来的一份珍贵学遗产。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之广阔,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之强烈,对封建统治黑暗揭露之深广,渴望变革的呼声之高亢,对历朝历代古创作成就的总结、继承、创新和发展,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元明清三代在宁夏平原采取了加强行政管理、移民、水利建设、重农政策以及畜牧管理等的统治策略,虽然目的不尽相同,但三代经营策略都促进了宁夏平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唐宋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如科举制的演变、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宋代理学的产生等,而这些变化对唐宋时期学校的兴废,宋代学田制的产生,理学思想对书院兴盛的作用等产生广泛影响。所以,唐朝学校教育发展到宋朝,在学校教育的管理上、官学教育的内容上、蒙学教材的编写上、书院制度的发展上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南宋以来,温州地区经历了以闽籍徙温移民族群为主导的四次移民浪潮,分别是南宋时期因为“淳熙水患”而造成的补籍移民浪潮、明代初期卫所制度下的卫戍移民浪潮、明代中后期出于生存压力而出现的移民浪潮以及清代初期动乱所导致的移民浪潮,这四次移民浪潮使温州南部的平阳、苍南等地至今仍保留丰富的闽文化遗存和完整的闽文化社会形态,这四个时段成为南宋以来闽籍徙温移民的四个重要契机。对这四次移民契机形成原因及具体状况的探讨,有利于后人进一步研究南宋以来闽籍徙温移民宗族社会的发展与嬗变。  相似文献   

16.
作为道教女神之一的碧霞元君自明代起开始在北京扩展其力量,清代时成为京城中最重要的信仰神灵。她在皇朝提倡与鼓励下,成为各阶层人们共同的神祗。碧霞元君的庙会则成为京城民众的主要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7.
元朝与明朝灭亡后,朝鲜半岛上都曾出现中国的遗民群体。学界对朝鲜的明遗民群体作了较多深入细致的研究。相比之下,对元朝退出大都后高丽/朝鲜的元遗民群体关注较少。本文拟对此现象作一初步分析,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元明两代的朝鲜遗民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唐宋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如科举制的演变、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宋代理学的产生等,而这些变化对唐宋时期学校的兴废,宋代学田制的产生,理学思想对书院兴盛的作用等产生广泛影响。所以,唐朝学校教育发展到宋朝,在学校教育的管理上、官学教育的内容上、蒙学教材的编写上、书院制度的发展上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四对三峡地区先秦时期城市 (邑 )建筑方面资料情况的讨论众所周知 ,“城市”代表着文明 ,是文明社会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在长江三峡东部 (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 )地区发现有一批新石器时代的“城址群” ,最早的城址时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即大溪文化时期 ,距今年代约在6000年以前。另外在长江三峡西部 (成都平原 )地区也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即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群” ,距今年代约在4600一3700年的范围内。这些“城址群”可算是这一区域的人类最初的城市 ,上述东、西两地的城址一般都有城垣。夏商周时期 ,三峡以东的湖北…  相似文献   

20.
学界普遍注意到,秦王朝的短祚与它的暴政直接相关。但为什么秦王朝会毫无顾忌地实施暴政,这一深层的问题却一直未见讨论。该文认为,从秦汉思想转型的宏观背景看,导致秦暴政速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政治信仰建设的不完善,过分地宣扬个人集权主义和王权至上,导致了政治关系激化和政治局势的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