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记录空气中火花放电三维路径图像及其处理的方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火花放电路径及其发展过程的分形特征,计算了分形参数的数值范围,讨论了各个分形参数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记录空气中火花放电三维路径图像及其处理的方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火花放电路径及其发展过程的分形特征,计算了分形参数的数值范围,讨论了各个分形参数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火花放电的流注/先导机理建立了放电路径分形生长模型,模型描述了火花放电路径形成过程中局部电场强度,流注形状以及先导发展概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计算机上实现了火花放电路径分形生长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4.
根据火花放电的流注/先导机理建立了放电路径分形生长模型.模型描述了火花放电路径形成过程中局部电场强度、流注形状以及先导发展概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计算机上实现了火花放电路径分形生长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5.
伪火花放电开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设计了典型参数下的伪火花放电开关,进行了空气介质下的放电实验研究.测量了伪火花开关耐受电压与气压关系曲线,确定了产生伪火花放电的气压范围.研究表明,当间隙距离和孔径均为3mm时,开关的伪火花放电气压范围为4~29Pa.实验发现,在伪火花放电和普通辉光放电之间存在一气压阈值,在本文实验条件下,该点的气压为29Pa,此时开关放电电压为2kV.测得了单间隙伪火花开关耐受电压的上限值(40kV),并对此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了开关的放电电流密度和电流上升陡度,当导通电流为93kA时,其电流密度大于1 7×104A/cm2,电流上升陡度大于7 8×1010A/s,反峰系数为90%.最后,分析了伪火花开关的设计要点与性能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以半导体氧化锌和陶瓷为材料的伪火花开关的两种表面放电触发器,这两种触发器体积小,结构简单,可焙烧,大量实验(>10^5次)表明,其可靠性高,寿命长,用它们触发的伪火花开关在放电电压30-2kV的范围内具有稳定的放电时延(陶瓷触发为50-340ns,氧化锌触发为100-500ns)和地延抖动(陶瓷触发为15-40ns,氧化锌触发为30-50ns)。由于触发电流大,因此可在极低的开关电压下触发开关,对耐受电压30kV的伪火花开关,其最低可触发开关电压可小于1kV(陶瓷触发为600V,氧化锌触发为440V)。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路径规划算法大多以长度、时间或代价等为度量标准搜索起止点间的最优路径,不适于解决有位置限制的路径规划需求,如搜索有序或无序地经过全部或部分用户指定的位置点或位置点类别的最短路径.本文主要针对这类应用场景,利用正则表达式表示复杂的限制性路径规划需求,形式化定义了基于正则表达式的限制性路径规划问题并设计了通用的解决框架,在此框架基础上提出了基本的限制性路径规划算法BCRP(Basic Constrained Route Planning)以及加入剪枝策略的改进的限制性路径规划算法ICRP(Improved Constrained Route Planning),有效减少了搜索空间.最后通过在真实路网数据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方法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大型网络中两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常常不止一条,而且在带限制条件的路径选择等应用上,常常需要找出多条最优或近优的路径.一些经典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如Dijkstra算法,能找出一条从起始点到目的点的最短路径,但并不能求解两点之间的所有最短路径.本文给出了最短路径子图的概念,用于存储图中两节点之间所有最短路径信息,能够节约存储空间.并给出了最短路径子图构造算法SPSG,其时间复杂度为O(n e),比同类算法时间复杂度更低.随机网络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SPSG算法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在实际中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比如说,在交通网中,问A,B两地是否有道路可通?如果有通路且不止一条的话,那么最短的是哪条?所谓最短,可理解为里程数最少,也可理解为旅差费最省,还可理解为道路的建造成本最低等等。总之,这类问题都可归结为在一  相似文献   

10.
城市路径引导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动态预测车辆在某路段上的行驶时间,即动态的最短路径。在传统的最短路径预测方法中,往往不能体现出来动态的特点。通过对城市交通路网的建模,利用一种改进的Dijkstra算法可以较好地实现动态路径引导算法。  相似文献   

11.
提出用条状图形显示电火花放电加工过程间隙状态的新方法,并介绍这种装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采集的电流、电压进行积分计算的方法,设计了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火花放电能量的精确控制系统,通过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来控制电路中剩余能量的泄放,实现了放电能量相同但放电时间不同并且可控的目标,即实现了最小点火能量的放电能量和放电速率的控制.实验表明:该控制系统对于100 J与10 J能量的控制误差为5%,当能量为1 J时误差为10%;对于粒度为8~13μm的铝粉,当放电能量为1 J时,放电时间越短,粉尘云越容易被点燃,说明铝粉在能量输入速率较高时更加容易点燃.  相似文献   

13.
使用水电极装置,在氩气/空气介质阻挡放电中,通过对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u→B3∏g)的发射谱线进行分析,研究了氮分子(C3∏u)的振动温度随压强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氮分子(C3∏u)振动温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电火花放电状态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数字电路的电火花线切割(WEDM)放电间隙的实时检测方法。采用对单位时间内放电状态的统计,得到电火花线切割过程中各种状态的概率,为电火花线切割的智能控制提供控制依据。试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WEDM加工中放电间隙的状态,为进一步研究WEDM智能加工控制系统提供了可靠的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放电间隙状态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研究放电间隙电压特性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数字电路的电火花线切 割(WEDM)放电间隙检测模块。该模块对放电间隙电压和电流信号进行采样,通过给定的阈值和逻辑电路来识别不同间隙状态的脉冲,用高频计数器集成芯片对采样周期内的间隙状态进行计数,计数值传输给单片机完成有关计算,并送PC保存成文件以供分析,试验表明,该模块能胶儿检测WEDM加工中放电间隙的状态,为进一步研究WEDM智能加工控制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研究了两相体放电路径的预测问题,结果表明:放电路径中选择空气或两相体由被畸变的电场决定,而电场的畸变受两相体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为了解释实验现象,利用传统的流注理论和概论统计理论,以泊松方程求解的空间场强为流注发展的判据,并假设流注发展的击穿时间满足Weibull分布,将两相体空间电场畸变后电场值的变化决定流注的发展方向,建立了正极性的放电路径选择的物理模型。将直流电压下两相体放电路径发展问题的目标函数(即最短路径)与连续性Hopfield神经网络的能量函数相对应,将经过的节点顺序(局部电场值的影响大小)与网络的神经元状态相对应,此时对应的节点发展顺序就是待求的最佳路线。仿真和实验结果比较显示,基于该模型两相体直流放电路径选择概率分布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所得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7.
棉秆气化可以改变目前棉秆低效高耗的利用现状,气化过程中必须通入一定量的气化剂。通过控制风机转速研究了气化剂流量对棉秆气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HBG-Ⅰ型户用型生物质气化试验台,针对在不同气化剂流量下的棉秆气化产气情况,采用岛津GCSA型气相色谱仪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固定的气化剂流量下,可燃气成分基本稳定;气化剂流量不宜过高,风机转速为350—450r/min时,能保证可燃气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新型静电放电(ESD)模拟测试系统,在较宽范围的电压电平下,用数字存储示波器测量了放电电流的峰值、自制金属半圆环上的耦合电压峰-峰值,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在放电电压一定的情况下,放电电流峰值和耦合电压基本上随着电极接近速度的提高而增大,负极性放电时,没能呈现出很好的规律性;在各个不同的接近速度下,放电电流(耦合电压)与放电电压呈现的规律是一致的,放电电流(耦合电压)与放电电压不存在简单的单调递增或者递减的关系;不同极性的放电电压,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