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细胞表面Galα1-3Galβ1-4GluNAc-R 结构(称为αGal 表位)是引起异种器官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 被称为主要异种抗原, 由α1,3-半乳糖转移酶生成. α1,3-半乳糖苷酶特异性地水解αGal表位末端半乳糖, 可清除这种主要异种抗原; α1,2-岩藻糖转移酶与α1,3-半乳糖转移酶竞争底物的作用也可使Galα1,3-Gal 的生成量降低并阻止α1,3-半乳糖苷酶水解的产物重新生成Galα1,3-Gal, 也具有清除主要异种抗原的作用. 以猪胚胎成纤维细胞为靶细胞, 联合转导人α1,3-半乳糖苷酶和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 获得的转基因细胞异种抗原清除率达84%, 转基因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正常, 为进一步获得低αGal 抗原的体细胞克隆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α-半乳糖苷酶是进行B→O血型改造的工具酶. 采用RT-PCR方法, 从中国海南Catimor咖啡豆中克隆了全长1.1 kb的α-半乳糖苷酶cDNA, 并构建了其表达载体. 电穿孔法将载体导入毕赤酵母GS115细胞, 筛选出重组(-半乳糖苷酶菌株. 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出α-半乳糖苷酶, 酶比活性从15 U/mg 提高到28.14 U/mg. 进一步鉴定了酶的生物化学性质, 其Km = 0.275, Vmax = 0.014 mmol@L-1@min-1. 据此确定了B→O血型改造的条件: pH 5.5~5.6, 每毫升红细胞使用100 U α-半乳糖苷酶, 26℃, 4 h. 经动物输血实验初步证明, 酶解反应后的通用O型血(enzymatically converted group O red blood cells, ECORBC)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CpG DNA增强口蹄疫病毒DNA疫苗诱发豚鼠产生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pG DNA是一些具有免疫刺激作用的核苷酸序列,这些序列在DNA疫苗诱发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设计并化学合成了一段含CpG DNA的寡核苷酸,将其插入编码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及O型口蹄疫病毒抗原表位融合蛋白的表达质粒中,并观察了其对重组质粒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显示,插入的寡核苷酸能增强重组质粒诱发豚鼠产生的病毒中和抗体及T细胞增殖反应,并能提高豚鼠的抗病毒感染能力,证明将CpG DNA克隆进DNA疫苗中提高DNA疫苗免疫活性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构建的DNA疫苗为抗口蹄疫DNA疫羁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用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进行B→O血型改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章扬培 《科学通报》2003,48(1):43-47
α-半乳糖苷酶是进行B→O血型改造的工具酶. 采用RT-PCR方法, 从中国海南Catimor咖啡豆中克隆了全长1.1 kb的α-半乳糖苷酶cDNA, 并构建了其表达载体. 电穿孔法将载体导入毕赤酵母GS115细胞, 筛选出重组α-半乳糖苷酶菌株. 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出α-半乳糖苷酶, 酶比活性从15 U/mg 提高到28.14 U/mg. 进一步鉴定了酶的生物化学性质, 其Km = 0.275, Vmax = 0.014 mmol·L-1·min-1. 据此确定了B→O血型改造的条件: pH 5.5~5.6, 每毫升红细胞使用100 U α-半乳糖苷酶, 26℃, 4 h. 经动物输血实验初步证明, 酶解反应后的通用O型血(enzymatically converted group O red blood cells, ECORBC)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免疫是由多细胞克隆、多分子之间相互刺激和相互制约所决定的一种复杂的网络式反应,目的在于保持个体的纯一性,维持个体的个体性。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有效的功能合作依赖免疫系统的自我识别。免疫应答基因(Ir gene)及其产物Ia抗原在此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Ia是免疫系统识别的自身决定簇,存在于非T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表面。它不仅与免疫系统外来“非己”抗原有紧密的联系(如抗原反应性T细胞活化需要识别一般抗原所固有的决定簇,同时还须识别抗原呈  相似文献   

6.
猪血人源化改造—— 酶解清除猪红细胞α-Gal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红细胞(pRBC)是人红细胞的理想替代品, 但pR BC表面有异种抗原——α-Gal抗原(Galα1, 3Galβ1, 4GalNAc-Ra), 人血清中含有天然存在的抗α-Gal抗原的抗体, pRBC的α-Gal抗原会引起猪→人异种输血的急性临床输血反应. 因此要消除种间的免疫排斥, 首先要清除pRBC表面的α-Gal抗原. 实验使用基因重组的大豆α-半乳糖苷酶(rSα-GalE)切除α-Gal抗原的末端α-Gal残基, 对pRBC表面的α-Gal抗原进行人源化改造. 结果表明, rSα-GalE能清除pRBC表面的α-Gal抗原, 减缓种间的急性输血反应, 经适当浓度的rSα-GalE酶解后, pRBC的结构、功能和形态均正常.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抗原在小鼠与家兔中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中优选5个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高度保守T/B细胞表位,组合成一个HCV多表位抗原基因,并与β-并乳糖苷酶基因融合后在E.coli中高效表达了具有HCV免疫特异性的GZ-PCX抗原。  相似文献   

8.
曾宇成 《科学通报》1992,37(5):445-445
虽然β-D-岩藻糖苷酶(Fuc-ase)(β-D-Fucoside fucohydrolase EC 3·2·1·38)已经从多种动植物中分离出来,但专一性都不高,“酶学命名”所列的该酶均具有相当高的β-D-半乳糖苷酶(Gal-ase)和/或β-D-葡萄糖苷酶(Glc-ase)活力。已报道的猪肾β-D-岩藻  相似文献   

9.
抗原特异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基因修饰T细胞已被应用于肿瘤、病毒感染过继免疫治疗研究,取得了鼓舞人心的结果,但在结核上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结核分枝杆菌38kD抗原刺激人CD4+,CD8+T细胞,通过分析刺激前后T细胞TCR互补决定区3(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3,CDR3)谱型,从CD4+,CD8+T细胞中分别筛选出38kD抗原特异的TCR Vα11,Vβ8和Vα3,Vβ8基因家族T细胞,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获得其α,β链全长基因并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重组载体pMX-β8-IRES-α11-GFP(pβ8α11)和pMX-β8-IRES-α3-GFP(pβ8α3),分别转染初始CD4+,CD8+T细胞,检测其体外抗结核抗原活性.结果显示,TCR基因修饰的CD4+,CD8+T细胞均表达外源性TCR,不仅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且介导免疫效应功能,表明结核抗原特异TCR基因修饰的T细胞具有应用于多药耐药结核患者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α-N-乙酰半乳糖胺酶(α-N-acetylgalactosaminidase,αNAGA)是进行人红细胞(reblood cell,RBC)A→O血型改造的工具酶.采用PCR法从国内临床标本的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中克隆出新型αNAGA基因,应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纯化技术获得足量高纯度的重组酶.重组酶分子量为49.6kD,专一性强,比活力高,在25℃及pH6.8条件下,1h内完全酶解1UA1型浓缩RBC(约100mL/U)需1.5mg酶,而1h内完全酶解1UA2型浓缩RBC仅需0.4mg酶.酶解后的A型RBC与抗A单克隆抗体、人源O型血清反应均不凝集,与A,B,O,AB等各型血清的主侧配血实验成功,主要稀有血型不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酶解后A抗原和A1抗原消失,H抗原增加,证明A→O血型改造成功获得的酶解通用型RBC可以安全输给A,B,O,AB等各型受血者,不会因ABO血型不合发生输血反应.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来源的αNAGA是十分理想的A→O血型改造的工具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输血安全性、消除血液偏型、节约输血成本、增强应急输血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a-N-乙酰半乳糖胺酶(α-N-acetylgalactosaminidase, αNAGA)是进行人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 A→O血型改造的工具酶. 采用PCR法从国内临床标本的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中克隆出新型aNAGA基因, 应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纯化技术获得足量高纯度的重组酶. 重组酶分子量为49.6 kD, 专一性强, 比活力高, 在25℃及pH 6.8条件下, 1 h内完全酶解1 U A1型浓缩RBC (约100 mL/U)需1.5 mg酶, 而1 h内完全酶解1 U A2型浓缩RBC仅需0.4 mg酶. 酶解后的A型RBC与抗A单克隆抗体、人源O型血清反应均不凝集, 与A, B, O, AB等各型血清的主侧配血实验成功, 主要稀有血型不变.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 酶解后A抗原和A1抗原消失, H抗原增加, 证明A→O血型改造成功. 获得的酶解通用型RBC可以安全输给A, B, O, AB等各型受血者, 不会因ABO血型不合发生输血反应. 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来源的?NAGA是十分理想的A→O血型改造的工具酶,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对于提高输血安全性、消除血液偏型、节约输血成本、增强应急输血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带有preS抗原决定簇的乙肝表面抗原的DNA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了3种融合了preS抗原决定簇的乙肝表面抗原的表达质粒。在COS-M6细胞中暂时表达的结果显示,在CMV启动子转录调控下融合基因表达的蛋白可以有效地分泌至细胞外,并且同时具有HBsAg,preS1和preS2抗原性。带有preS抗原决定簇顺序的质粒DNA直接免疫BALB/c小鼠后,能诱发小鼠产生抗S抗体,抗体滴度高于仅带有S基因的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13.
利用修饰的T7 RNA聚合酶基因建立一种植物耦联表达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基因修饰,在T7RNA聚合酶基因的5′端添加了SV40大T抗原的核定位信号编码序列,利用CaMV35S启动子和修饰的T7RNA聚合酶基因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BT7。同时,利用T7启动子和β-葡糖醛酸酶基因(gusA)构建了另一个植物表达载体pBTG。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上述两个植物表达载体共转化烟草,共转化植株表现出较强的β-葡糖醛酸酶基因(β-glucuronidase,GUS)活性,上述结果表明T7RNA聚合酶-T7启动子耦联表达系统在植物中是有效的,说明已成功构建了一种植物耦联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14.
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中的一类特殊生物活性分子,其组分大多数为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大量实验证实,在受体的亚基上存在着抗原决定簇。在正常的生物体内,由于免疫自稳作用的存在,机体一般不产生受体的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15.
特异性抗体的成功制备是研究蛋白功能的重要环节,目前短肽抗体制备技术在动物中的应用日益成熟,然而该项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甚少.本研究通过分析水稻OsSH3P2蛋白的抗原表位、亲水性以及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时利用RoseTTAFold系统进行蛋白模型预测.选取了3条序列特异、亲水性高、具有抗原表位和不同肽链结构的氨基酸序列,通过人工合成短肽抗原、偶联KLH载体蛋白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得到相应多克隆抗体.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获得了3份Anti-OsSH3P2-1#、Anti-OsSH3P2-2#、Anti-OsSH3P2-3#高效价短肽多克隆抗体血清.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OsSH3P2原核重组蛋白和植株内源的OsSH3P2蛋白进行检测,以进一步确定短肽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显示,由不含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的肽段作为抗原,免疫制得的Anti-OsSH3P2-1#短肽多克隆抗体能有效识别OsSH3P2蛋白,且不受同源蛋白干扰,说明该抗体具有较高的免疫特异性. OsSH3P2短肽多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为进一步挖掘OsSH3P2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且为植物短肽抗体...  相似文献   

16.
刘志平 《科学通报》1985,30(8):625-625
一、引言 将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简称HBsAg),注射到哺乳动物体内,可以引起抗体的合成。这些抗体可以和HBsAg专一地结合。实验表明,蛋白质抗原的抗原专一性不仅取决于分子表面的局部构象及抗原决定簇的性质和数目,而且依赖于它们的空间分布,即整个分子的空间构象。因此,研究HBsAg的空间构象,分析、比较不同亚型的HBsAg在构象上的异同,对于了解HBsAg免疫的分子机制,寻找理想的抗原专一性较强的蛋白片段或区域为设计合成疫  相似文献   

17.
人肾癌TIL细胞抗原受体Vβ基因的优势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学义 《科学通报》1997,42(14):1552-1555
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的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对T细胞抗原受体谱(TCR reper- toire)的研究,已能够以此分析TCR α和β链编码基因V区和J区片段限制性取用(Re-stricted usage)的格局,确定抗原驱动下发生寡克隆扩增的T细胞及其特点,有可能为肿瘤特异性免疫干预开拓新的前景.有关尝试已在人体黑色素瘤、肝细胞癌中获得结果.由于T细胞识别的是抗原肽和MHC分子构成的复合物,以往的研究往往忽略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供者的HLA背景,致使结果不一致.本研究采用qPCR技术分析人体肾细胞癌取用TCR Vβ格局的同时,测定肿瘤细胞表面HLA Ⅰ类抗原表达状况,并作HLA分型.现报告对3例患者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洪孟民 《科学通报》1983,28(5):304-304
痢疾杆菌质粒DR233中存在有编码链霉素、磺胺与汞盐抗性的转座子Tn233(CH)。为了研究它的分子特性,Tn233(CH)被转座到质粒pBR322上,组建成质粒pBR322::Tn233(CH)。图1为pBR322::Tn233(CH)与pBR322 DNA的电镜照片。Tn233(CH)的限制性内切酶 EcoRI、BamHI、HindⅢ、PstⅠ、PvuⅡ、SalI与BglⅡ的物理图按下法建成.1.EcoRI与BamHI切点的制图 质粒pBR322::Tn233(CH)DNA分别经EcoRI、BamHI单酶消化或BamHI-EcoRI双酶消化。经消化后的DNA在1.0%的琼脂糖凝胶与5%  相似文献   

19.
刘志平 《科学通报》1986,31(1):62-62
在文献[1]里,我们报道了有关HBsAg的4种亚型(ADR、ADW、AYW和ADYW)的二级结构研究,我们曾指出,HBsAg的抗原专一性不仅取决于抗原决定簇的性质和数目,而且还决定于它们的空间分布。4种亚型的二级结构表明,抗原决定簇所在区域以及它附近的区域(120—150)的二级结构虽有一定特征,但都很相似,实验结果表明,这段区域在不同亚型  相似文献   

20.
郑桂玲  李长友  李国勋  Wang Ping 《科学通报》2005,50(20):2226-2230
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抗细胞凋亡p35基因导入黏虫细胞系Ms7311, 经Zeocin抗性筛选和细胞克隆, 获得了转基因细胞株TMs7311. PCR检测证明, 转基因细胞株基因组DNA中含有p35基因特异扩增谱带. 该转基因细胞株形态与原始细胞系不同, 生长速度快, 群体倍增时间为25.4 h, 对磷酸缓冲液(PBS)有较强的营养抗性, 能抑制放线菌素D诱导的细胞凋亡; 病毒产量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以及碱性磷酸酶(secreted alkaline phosphatase, SEA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始细胞系Ms7311, 是一株高表达重组蛋白和高产杆状病毒的优良细胞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