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是作者对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的系列论文之一。文中对诞生于本世纪初的中国现代修辞学作了历史的回顾,指出其得失。考察了提出修辞得体性原则的历史背景与人文内涵,并指出修辞的得体性原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古典修辞学的回归,是跨世纪的转向。在跨世纪转向之际,中国修辞学者应考虑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修辞学乃至语言学派或流派。  相似文献   

2.
修辞学的科学性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其主要原因在于语言是人们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约定俗成的一套经济的、用于交际的符号系统,而修辞研究就是语言的运用研究,因而使修辞学理论具有了科学性和价值性的双重属性。另外,人们忽视了语言的本质属性和修辞研究目的对其研究方法的制约,仅从自然科学的视角审视其科学性。其实,价值性也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和修辞学科学性的体现;修辞研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实证研究为主,客观地发现、归纳和解释修辞现象,进而帮助人们学习、构建和传递智慧,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初诞生的中国现代修辞学,过多地受西方修辞理论的影响。要提高修辞学的品位与社会功用,就必须继承中国修辞学传统。中国古代修辞学方法论有整合性、功能性、体悟性、意象性特点。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修辞学体系,必须重视中国古代修辞学学术传统,重新考虑修辞学的方法与方法论、内容与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区别于泛修辞观下的修辞学,我们将立足于语言运用的修辞学称之为核心修辞学。核心修辞学是在传统修辞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修辞学。它既研究修辞文本,也研究修辞行为;既研究语篇修辞,也研究会话修辞;既研究书面语修辞,也研究口语修辞;既研究有痕迹修辞,也研究无痕迹修辞;既研究积极修辞,也研究消极修辞。  相似文献   

5.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所尊崇的智慧象征和人格典范,他们不仅是语言大师,同时也是修辞大师。二者在相同时代不同语境里所传递的话语信息均为精湛的修辞表达,但其终极修辞接受结果却大相径庭。从接受修辞学的学科视域着眼,其原因在于这两种修辞活动在接受渠道、接受者、接受语境、接受效果这四方面存在诸多异同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汉语修辞学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在模糊修辞、变异修辞、接受修辞、社会心理修辞、修辞理据、阐释修辞、得体修辞、修辞心理、话语修辞、语用修辞等十个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文章对修辞学这十个研究新领域分别作了简要的阐述,对汉语修辞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的修辞学家,其修辞学论文是中国修辞学的宝贵史料。但现行的几部中国修辞学史和《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均未提及康有为的修辞论,也许这是一个疏忽或遗漏。  相似文献   

8.
一本成功的开拓性新著——读陈汝东《认知修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修辞学与认知科学的角度高度评价了陈汝东博士的新著《认知修辞学》,认为该书展示了新的修辞观,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揭示了新的修辞规律,是一本成功的、开拓性的学术专著。她的问世预示了中国修辞学研究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也为西方传统修辞学理论的复兴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9.
广义修辞学把狭义修辞学注重研究的修辞技巧延伸到了文本层面和认知层面,而狭义修辞学在理论上为广义修辞学提供了思想资源,并在实践上印证了广泛修辞学存在的合理性。事实上,当狭义修辞学拒绝修辞研究认知问题时,已经不自觉地陷入了广义修辞学强调的“语言建构我们的现实”的陷陆。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达修辞和接受修辞;区分语料修辞学和语用修辞学,将静态修辞研究和动态修辞研究分别论述;立足于修辞谈语体和风格,正确处理三者的交叉关系;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创新,这是有助于增强修辞学科学性和提高品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反思了以《修辞学发凡》为范式的现行汉语修辞学思想,认为现有的对修辞的原则、修辞的本质、修辞的目的及学科的任务等的认识存在着不足,不适合于用来解释动态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话语行事行为,提出汉语修辞学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论界说,全面加强自身的科学化建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鬼谷子》是先秦时期的鬼谷子或苏秦所作。它涵盖了本世纪未修辞学研究的诸多方面,因而是一部蕴涵丰富修辞理论的著作,也是我国古代三大修辞学著作之一。《鬼谷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比较,有惊人的巧合之处两书产生于同时代,同为说服术,同样有大量的心理分析,同属口语修辞范畴。  相似文献   

13.
童山东的《修辞学的理论与方法》明确提出了“修辞研究的现代化”问题,而且对“现代化的内涵及修辞研究现代化的途径作了具体阐述。童著运用新的方法研究修辞学,也表现出修辞学研究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4.
《语法修辞讲话》和《汉语修辞学》是修辞学史上继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后出现的两部里程碑式的著作,虽均为修辞类著作,但两书的理论体系和论述方法却大相径庭,修辞理念大不相同,体现出两种不同的修辞观点。  相似文献   

15.
反思了以《修辞学发凡》为范式的现行汉语修辞学思想,认为现有的对修辞的原则、修辞的 本质、修辞的目的及学科的任务等的认识存在着不足,不适合于用来解释动态言语交际活动 中的话语行事行为,提出汉语修辞学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论界说,全面加强自身的科学化 建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现代修辞学>区分了语言修辞和言语修辞,提出语境学是现代修辞学的基础,并把信息论、控制论和修辞研究结合起来,阐述了社会心理修辞学、语用修辞学两门新兴学科的概况等.<现代修辞学>从多角度开拓了现代修辞学研究的新视野,建立了颇具特色的现代修辞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修辞学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全文共三部分:一、修辞和修辞学,修辞史和修辞学史;二、修辞学的学科性质和修辞学史的研究;三、中国修辞学史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初诞生的中国现代修辞学,过多地受西方修辞理论的影响.要提高修辞学的品位与社会功用,就必须继承中国修辞学传统.中国古代修辞学方法论有整合性、功能性、体悟性、意象性特点.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修辞学体系,必须重视中国古代修辞学学术传统,重新考虑修辞学的方法与方法论、内容与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出强调中国文化修辞学的伦理性的重要性,重视修辞的得体性原则和合作精神,重视语言交际中的礼貌态度和礼貌语言,并对得体性原则等谈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汉语修辞学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在模糊修辞、变异修辞、接受修辞、社会心理修辞、修辞理据、阐释修辞、得体修辞、修辞心理、话语修辞、语用修辞等十个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文章对修辞学这十个研究新领域分别作了简要的阐述,对汉语修辞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