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红楼梦》中“宝玉挨打”一事,诸多红学家有不同的解读,但均忽视其法律意义。以《大清律例》为视角,时贾宝玉“违反教令”的行为予以法律考察,可以发现贾政杖责贾宝玉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而《清律》对家长权的规制是这一事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基石。由此可以管窥《红楼梦》塑造的法律世界。  相似文献   

2.
导致《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贾宝玉爱情悲剧的原因,学界有多种解释,但大多从社会和家庭角度入手。结合劳伦斯短篇小说《请买票》中安妮这一典型的西方女性形象来分析,可以看出东西方女性对爱情的不同态度以及她们不同的性格也导致她们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既可以用自己的观点、经验解释《红楼梦》,也可以用《红楼梦》的故事、见解来解读自己的经验、观点。我们如果只是谈自己的创作显得狭窄了一点。在这里说明一下,《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其实《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谈《红楼梦》就是谈中国文化,《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毛泽东主席曾经有一句名言:中国有什么呢?中国有悠久的历史,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众多的人口,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经历着“第二次社会转型期”的巨大变革。立足于这一整体背景,以农民工养老保险权的概念特征与现有制度渊源为基点,同时以农民工养老保险权的法理学价值为支撑点,可以全面揭示农民工养老保险权利不足的现实疮疤,即基点困境、定位困境、运行困境与保障困境。有鉴于此,农民工养老保险权的法律规制之完善应从厘定法律关系主体的责任、建立系统完备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法律体系、健全无缝对接的配套制度与政策多方面来达成。  相似文献   

5.
宝玉挨打这一重要事件足以显现《红楼梦》的叙事指向,它透示出《红楼梦》在否定贾府肮脏现实世界之后,建构太虚幻境、大观园世界和创造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存在论意义;而宝玉拒绝冲突,则足以驳正以往盛行的各种冲突论观点.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中国诗学的核心范畴,它同样适用于《红楼梦》。曹雪芹以其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对社会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在《红楼梦》中营造了一种博大、深沉而多层次的意境。《红楼梦》主要通过整体艺术构思、人物诗作、自然环境等来创造意境。  相似文献   

7.
女性性权是女性公民最基本的人权,也是一项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人权。现行有关保护女性性权的法律规定比较笼统,缺乏可操作性,难以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基于我国女性性权法律保护的现状,我们应从完善有关女性性权保护的实体法律制度和法律救济制度这两个方面来加强我国女性性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妾媵制度是男权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封建私有制和等级制度相结合下的畸形现象。清代对纳妾更趋于放任、自由,单是一部《红楼梦》我们就可以看出清代置妾之风的鼎盛。妾的身份卑贱低微,她们是封建家长和嫡妻奴役和驱使的对象;但妾的身份又高于一般的奴隶,处于一种“二层主子”的地位。《红楼梦》中的小妾虽处于相同的生活环境和半主半奴的地位,但她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生存方式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月之原型意象及衍生意象对《红楼梦》从内容上进行解构,认为《红楼梦》的主旨是为全人类的母亲唱一曲赞歌,为封建末世的不幸女性唱一曲颂歌和悲歌,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女性崇拜意识。有关小说内容的其他观点,都应在此之下,这是作者最主要的创作意图。又从月之运行规律对《红楼梦》的结构和情报进行了解构,认为小说仅写了月亮一月运行的四分之一周期,是用月亮的小循环推出社会和家族兴亡的大循环的,所以小说到八十回就是完整的,不存在所谓“遗稿”的“迷失”问题,高鹗续书恰恰是符合曹雪芹的愿意的。月之意象是解开《红楼梦》的一把钥匙,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王迪 《奇闻怪事》2010,(5):38-39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是一部对封建社会进行现实主义批判且艺术价值极高的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研究素材。《红楼梦》创作于清代,在政治法律方面,清代继承了汉唐宋明等历代封建制度的主干,并有所发展,其典章制度发达完备,堪称中国封建法制之集大成者。透过如此深刻的写作背景,我们可以通过对这部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的研读,来体味中国传统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11.
台湾杜世杰先生的《红楼梦考释》一书所遵循的学理、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其实是违背学理、六经注我的学理、方法,突出表现为对《红楼梦》中名词的任意猜想、谐韵添字的随意增添以及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任意解说。《红楼梦考释》的非科学性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代"《红楼梦》同人小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红楼同人小说产生的原因及作品类型,介绍了自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民间红学及同人小说的勃兴。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双项VP句中VP之间、NP之间以及VP与NP之间的关系呈现了纷繁复杂的态势,这是汉语历史语法发展的结果。“连动式”、“兼语式”等概念已经不能准确地反映双项VP句中的复杂关系。观察VP1施事与主语是否重合,两个VP的施事是否一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红楼不是用什么“主义”创作的,而是用灵性创造的,红楼是曹雪芹灵性的绝唱。从红楼看灵性,可以感悟到灵性的无穷奥秘;用灵性观红楼,可以发现红楼是灵性的海洋。  相似文献   

15.
在红学史上,王国维和俞平伯都有杰出的贡献,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红楼梦评论》和《红楼梦辨》二者的承继关系尤为明显,前者对后者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而后者不仅对前者有所继承,也有重要发展,因此可以说,新红学的产生与王国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饶道庆著《〈红楼梦〉的超前意识与现代阐释(增订本)》一书,在批评方法和思想内容方面都有所创新。该书对《红楼梦》的“超前意识”的研究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具有宏阔的理论视野,二是善于运用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对女性的关注及其显著的“女儿化”特征,自然容易使人把它跟西方现当代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联系起来,并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来考察曹雪芹的女性观。作为男性的曹雪芹无法完全摆脱传统文化中的男性中心意识,因此难免受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怀疑和批判,但曹雪芹确实在《红楼梦》中为女性说话,对“父权制”或“男性中心主义”进行批判。《红楼梦》中有关女性的话语具有“复合的双声性”。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之“金陵”不是指今天南京之金陵。沿红学“自叙传”开辟的门径: 曹雪芹及其父祖不是金陵人,曹家宅第不在金陵,曹家的姻亲也均不是金陵人;曹家败事后在金陵无片瓦。“红楼梦》中所说的金陵指的是奉天府盛京(今沈阳),个别地方对应着顺天府京都(今北京)。  相似文献   

19.
阿城的小说在语言技法上深得《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的神韵,具有古典小说的叙事风格,在思想内容上也体现出了阿城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独特而深刻的感悟与思考,因而在不断发展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阿城的小说作品仍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巴金的《家》与《红楼梦》有着很大的相似与相近之处,尤其是其中一些悲剧女性的经历与命运:鸳鸯与鸣凤,黛玉与梅芬,宝钗与瑞珏。历来人们都认为她们的悲剧命运是封建礼教与封建家族制度,男尊女卑与婚姻包办等结果。但从女性批评的角度来看,这只是一个外因,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她们自身缺乏自我意识和自我生存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