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浓香型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的PCR-SSCP分析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研究了浓香型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的PCR-SSCP分析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PCR产物100℃变性5 min后,在交联度为49:1,浓度为8%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中,无甘油,4℃条件下200 V电泳15 h,可得到较理想的图谱。  相似文献   

2.
针对厌氧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群落中相似基因序列较多等特点,对影响单链构像多态性(SSCP)图谱分辨率的电泳温度、甘油、交联度和影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的BSA等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细菌16SrDNAV3区(约200bp)PCR扩增片段,在凝胶浓度为12%、丙烯酰胺与双丙烯酰胺质量比为49:1、无甘油等条件下,恒压260V,4℃电泳17h,可获得较为理想的SSCP图谱;BSA的使用,有助于降低样品中残留腐殖酸和棕黄酸等杂质对PCR扩增的抑制作用,提高SSCP图谱的分辨率和可读性,为厌氧活性污泥细菌群落结构解析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采集天津渤海湾滩涂沉积物,以原油为唯一碳源富集原油降解菌群.采用三种不同细菌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原油降解菌总DNA,结果显示New Probe细菌基因组DNA小量提取试剂盒提取出的细菌总DNA质量和纯度最理想.通过对PCR体系中引物量、模板量和PCR程序中退火温度、循环数的优化,确定优化的PCR条件为:25μL Master、3μL DNA模板、1μL Primer-1、1μL Primer-2、20μLdd H_2O.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94℃变性1 min、55℃退火1 min、72℃延伸1 min,25个循环;72℃延伸6 min.原油降解菌的DGGE指纹图谱分析表明原油降解菌群的群落结构相对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3个新疆杏品种的叶片为试材,以其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对PCR扩增体系中的10×Buffer(含Mg2+)、dNTP、上下游引物、TaqDNA聚合酶和退火温度5个因素设计6个梯度,研究了新疆杏品种自交不亲和S-RNase基因PCR扩增条件,建立其优化的PCR扩增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其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45s,52℃退火45s,72℃延伸2min,35个循环后72℃延伸10min,25μL反应体系10×Buffer(含Mg2+)2.5μL,dNTP0.08mmol/L,上下引物0.16μmol/L,DNA80ng,DNA聚合酶1μL,此为最优的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N -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基础研制了①N -异丙基丙烯酰胺均聚凝胶 (非离子型 ) ;②N -异丙基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酸钠共聚的凝胶 (离子型 ) .研究了 2 5℃时它们在NaCl水溶液中 (浓度为 10 -3 ~ 5mol/kgH2 O)的溶胀行为 ,探讨了共聚单体浓度 ,交联剂浓度和单体总量对溶胀行为的影响 .同时测定了NaCl在胶体相和与之并存的液相中的分配 .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设计和单因子试验结合的方法,优化适合于草地早熟禾的ISSR体系。对影响ISSR-PCR的多个因素,包括MgCl2、dNTP、Primer、TaqE的浓度和用量进行优化,同时,对DNA模板浓度、引物退火温度进行筛选。确定草地早熟禾的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 s,Tm值退火45 s,72℃延伸90 s,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4℃保存;20μL反应体系包括2μL10×Buffer,0.96μL dNTP(2.5×10^-3mol.L^-1),1μL Primer(1.0×10^-5mol.L^-1),0.2μL Taq酶(5 U.μL^-1),1μL Template DNA,14.84μL H2O。  相似文献   

7.
可降解多糖基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及性能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可生物降解淀粉/聚(丙烯酰胺-co-乙烯基吡咯烷酮)杂混水凝胶;探讨了有关溶胀动力学,着重考察了合成反应条件包括淀粉用量、单体浓度、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对凝胶平衡溶胀比的影响.发现当淀粉用量为2.0g/dL、单体丙烯酰胺浓度为1.4mol/L、引发剂硝酸铈铵为2.0 mmol/L、交联剂BIS为10 mol/L时,所得凝胶有较高的平衡溶胀比.  相似文献   

8.
对影响三角梅ISSR-PCR扩增反应的各个参数进行优化,建立适合三角梅的ISSR反应体系:PCR反应体积为20μL,其中10×buffer(含Mg2+)2.0μL,dNTP250μmol/L,Taq酶1.0U,引物0.3μmol/L,模板DNA20ng。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51.6℃退火1min,72℃延伸2min,34个循环;最后72℃延伸7min。该反应体系标记点位清晰、稳定、重复性好,适宜三角梅ISSR分析,为应用ISSR技术鉴定三角梅种质资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浓度的Mg2+、模板DNA、dNTPs、Taq酶、引物、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的单因素试验,筛选海南普通野生稻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为:15μl反应体系中含2.0 mmol/L MgCl2,50 ng模板DNA,200μmol/L dNTPs,1.20 U Taq酶,1.5μmol/L ISSR引物,50 mmol/L KCl 10 mmol/L Tris-HCl(pH8.3).反应程序:94℃预变性5 min;94℃,1 min,52℃,1 min,72℃,2 min,35个循环;72℃延伸10min,4℃保存.  相似文献   

10.
日本沼虾基因片段PCR扩增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日本沼虾肌肉组织为材料,提取其基因组DNA,研究了该虾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的PCR反应条件.经对扩增反应体系中各因子和扩增程序的梯度实验,确定优化反应条件为: 在25μL反应体系中,10×Buffer 2.5 μL,DNA模板200~300 ng,4×dNTP 0.2 mmol/L,Mg2+1.5 mmol/L,引物0.4μmol/L,Taq DNA聚合酶1 U,95 ℃预变性5 min;接着35个循环包括95 ℃变性1 min,56 ℃复性50 s,72 ℃延伸1 min;最后72 ℃延伸10 min.应用此优化体系扩增日本沼虾18S rR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 COI),NADH脱氢酶亚基V (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 5, ND5)等基因片段均获得了稳定而理想的效果.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日本沼虾种群的遗传和变异,以及开展其种质鉴定和分子标记等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温度对A~2/O装置中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为工艺改进及优化调控提供依据.从A~2/O装置的泥水混合液中采集微生物样品并提取微生物总DNA,使用特定引物对从总DNA中扩增出目标DNA片段,然后对扩增的DNA片段进行DGGE,并对凝胶进行染色和条带统计分析,通过聚类分析构建不同温度下硝化菌群间的相似性关系.结果表明,AOB菌在温度>25℃时,群落结构比较稳定.此时NH_4~+-N去除率高达95%以上;Nitrobacter菌在温度>20℃时,群落结构则比较稳定,NH4+ -N去除率亦可达95%以上;Nitrospira群落结构发生变化较大,相比较而言,15~20℃时最稳定,NH_4~+-N去除率在75%~95%之间.  相似文献   

12.
PCR-DGGE法分析温度对A2/O系统硝化菌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度对A2/O装置中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为工艺改进及优化调控提供依据.从A2/O装置的泥水混合液中采集微生物样品并提取微生物总DNA,使用特定引物对从总DNA中扩增出目标DNA片段,然后对扩增的DNA片段进行DGGE,并对凝胶进行染色和条带统计分析,通过聚类分析构建不同温度下硝化菌群间的相似性关系.结果表明,AOB菌在温度>25 ℃时,群落结构比较稳定,此时NH4+-N去除率高达95%以上;Nitrobacter菌在温度>20 ℃时,群落结构则比较稳定,NH4+-N去除率亦可达95%以上;Nitrospira群落结构发生变化较大,相比较而言,15~20 ℃时最稳定,NH4+-N去除率在75%~95%之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植被覆盖下湿地土壤有机碳组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特征,为合理开发利用、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苏洪泽湖与淮河交汇区湿地自然植被类型(湖草滩、芦苇滩)和人工植被类型(杨树林、柳树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物理分组的方法研究土壤不同粒径(<2μm、≥2~63μm、≥63~200μm、≥20...  相似文献   

14.
欧洲甜樱桃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欧洲甜樱桃萨米托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并通过单因素多水平梯度试验,筛选了模板、Mg2+、TaqE、dNTPs和随机引物的浓度及用量,建立了欧洲甜樱桃RAPD技术扩增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25出反应体系中,各组分最佳的浓度分别为:10×Buffer2.5μl,2.5mmol·L^-1Mg2+2.5μl,Taq E0.06U·μl^-1,0.2mmol·L^-1dNTPs,0.2μmol·L^-1Primer,模板DNAl.2ng·μl^-1.PCR循环程序为:94℃预变性4min。94℃变性40s,36℃退火45s,72℃延伸1min,共36个循环,最后72℃延伸7min.  相似文献   

15.
从大港油田含油土样中,分离驯化出一组可在兼性厌氧条件下,产水不溶性聚合物的混合菌群Y4,它们分别是Y4-1(Paenibacillus sp.),Y4-2(Actinomadura sp.),Y4-3(Uncultured bacteri-um clone)和Y4-4(Brevibacillus sp.).菌群Y4的最适生长条件是:温度46℃,pH7.0,盐度20.0g/L.通过菌群和单菌的作用效果对比实验发现,菌群产聚合物产率比单菌株要高.应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对聚合物进行了观察,发现生物聚合物是一种水不溶性的相互缠绕的网状结构;利用纸层析分析其酸水解产物是葡萄糖,推断生物聚合物为纤维素类物质.一系列室内填砂模拟实验表明:菌群通过自身的生长和产生聚合物,能够降低高渗油藏的渗透率,提高水驱效率.提高采收率可以达到3.5%.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引入植物对生物净化槽处理黑臭河水的影响及机理,结合水质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采用了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来分析生物净化槽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在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特征,比较植物与填料不同工艺组合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引种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的生物净化槽对主要污染物CODCr,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9.8%~69.4%,18.2%~68%和23.9%~77.2%;微生物群落结构随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而变化,分蘖期优势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同期净化效果也最好;从三种工艺的运行效果来看,植物+组合填料搭配最合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研究大型海藻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态功能,探讨大气 CO2浓度升高和温度变化对石莼(Ulva lactuca)生长及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在4种条件(390μL/L CO2+15℃;700μL/L CO2+15℃;390μL/L CO2+25℃;700μL/L CO2+25℃)下培养石莼,10 d后测定藻体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生化组分。【结果】经10℃低温6 h处理,石莼受到光抑制;经35℃高温6 h处理,25℃正常空气条件下生长的石莼表现出较高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光能利用效率(α),非光化学淬灭(NPQ)和光化学淬灭(qP ),25℃高CO2浓度条件下生长的石莼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和饱和电子传递速率(Ek )大于其他生长条件下的石莼;经40℃高温处理6 h,15℃生长的石莼光合机构受损;相对于25℃与正常空气条件下生长的石莼,25℃与高CO2浓度条件下生长的石莼Fv/Fm、a、NPQ和qP 的下降程度较小,而且具有较高的rETRmax 和Ek。【结论】高CO2浓度促进石莼的生长,但其对石莼可溶性蛋白(SP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SC )、叶绿素 a (Chl a)和类胡萝卜素(Car )等生化组分含量影响具有温度依赖性。另外,CO2浓度升高使得石莼抗高温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8.
赤水金钗石斛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金钗石斛黑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培养性状及形态等研究表明,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35℃,最适温度为25℃.光照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无明显的影响.药效试验表明:10%苯醚甲环唑67μg/mL,64%恶霜灵1 607μg/mL对菌丝的抑菌率均为100%,90%乙磷铝的抑菌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Rhodotorula sp. NJ298 which could produce carotenoids was isolated from Antarctic sea ice. The major carotenoid was identified as astaxanthin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 and its content accounted for 87.62% of total carotenoids (1,786 μg/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ephy (HPL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urity of the astaxanthin reached about 96.16% through a simple purification. Maximum astaxanthin production (1,908 μg/g) was obtained when the yeast was grown at 10 ℃ in seawater medium containing 5 g/L sodium acetate, 5 g/L peptone, 0.5 g/L NaCl, 0.01 g/L KH2PO4; 0.01 g/L MgSO4·7H2O and 0.001 g/L FeSO4·7H2O at pH 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