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瓯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GIS软件等来研究建瓯市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并将分析结果用图表形式表示,直观显示了建瓯市从1998—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建瓯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差异的驱动力,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湖北土地利用区划与可持续利用区域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13个资源环境因子进行土地利用的资源环境区划,将湖北省划分为平原区、丘陵区、山地区等3类区域;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对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现状加以评价,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当前湖北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水旱灾害加重、水土流失与土地污染较严重、产出不太稳定、经济效益不高、土地利用结构太偏重种植业、耕地逐年减少等等,为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应从将区域土地利用作为一个大型复合系统的观点出发,根据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系统内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其关键是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3.
利用TM影像解译的2000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等,对福州市各乡镇和不同海拔带上土地利用程度进行分析,认为福州市土地利用程度水平分异格局明显,沿海地区、平原地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明显高于内陆地区和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和程度随海拔的上升呈现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100 m以上林地占绝对优势,0~50 m为福州市土地利用程度最大的高程带.还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对影响福州市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分异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地形特征、气候特点、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交通干线分布及社会政策等因素影响着土地利用空间分异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我们从霍山县土地奖状利用现状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是:加强土地管理,保护现有的土地资源;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切实保护耕地。积极协调用地矛盾,妥善解决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维持土地的生产能力,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柴达木盆地土地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获取了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后备资源方面的数据,以此为基础,讨论了柴达木盆地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土地开发潜力作了简要的评价,提出了土地持续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资源利用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十分密切,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需求及其人类对水土资源利用的共性出发,比较容易找到二者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关联性。本文在分析水土资源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资源利用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机制,指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效应上的正相关性,而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这种关系存在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土和总体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一项行动目标,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规则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应以能否保持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为评价标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是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保证,据此制定出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相适应的系列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评价方法,以安徽省86个开发区为例,研究了不同区域间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参照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综合考虑配置土地,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的总福利水平。整体上,皖南地区开发区的比较优势高于皖中地区,皖北开发区的比较优势度最低;而区域内部皖南地区的沿江城市带及皖中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开发区土地利用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根据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度计算结果,对开发区空间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对比较优势度较高的地区,根据实际需要,增设相应的开发区;撤销比较优势度较低地区的开发区,恢复其农业生产,以实现耕地保护与开发区建设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城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统计,分析了广州市区的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和问题,研究认为目前其主要问题是城区用地规模无序膨胀,“拼大饼式”发展,浪费土地资源,结构不合理,用地率低,环境问题较突出等.在此基础上,就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要深挖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要改造老城区,适当发展新城区,调整城市用地结构,节省土地,保护耕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熊晓峰 《河南科学》2023,(9):1382-1388
土地利用变化演变与探测归因对改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Landsat数据获取河南省土地利用信息,引入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分析河南省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分异特征,综合自然因素、人文因素联合因子回归与交互作用探索因素和人文因素对河南省土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体上对河南省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表现为自然环境因素>人类活动因素;(2)地形是限制河南省地区土地利用的主要驱动因子,高程解释度值为0.64;(3)因子交互发现:驱动解释力呈现双因子增强,且不同区域范围内各因子的驱动解释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表明从因子驱动角度分析河南省土地利用呈多因子协同作用,其中高程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最强;(4)随着区域、因子间相互作用等,各因子对不同区域内土地利用影响力具有明显空间分异性.  相似文献   

11.
以人均GDP、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为测度指标,基于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市域、县域、镇域三维空间尺度,分析信阳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变化.研究表明:1从时间特征来看,2003—2013年信阳市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差异在逐渐缩小,镇域经济差异在逐年增大.2从空间分布特征看,县域经济主要呈现东西"双核"的高值分布格局,中部为"凹形"的相对低值区;镇域经济高值区呈现收缩之势且集中分布于市区附近、固始县内,低值北部集中连片分布,并且呈"西扩南移"的扩张态势.3针对研究结果从区位条件、政府政策、经济发展基础、"核心-外围"模式影响四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剖析,进而提出信阳市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信阳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市域城镇化合理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完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意义重大。以四川梓潼县为例,采用景观结构指数与GIS空间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县级尺度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空间分异十分明显,土地利用多样化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整体水平较高,且平坝丘陵...  相似文献   

13.
张燕  张洪  彭补拙 《河南科学》2009,27(2):226-229
将土地利用和自然环境作为两个系统,选择一些可以用一定指标度量的有代表性的系统要素,并按一定标准将它们分作3类,分别称它们处于a,b,c状态;再通过对系统中处于不同状态的要素数量的比较,决定系统所处状态,然后赋予一定值,得到系统的“态势度’’;经对土地利用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的态势度进行函数运算,可获“协调度”.以态势度和协调度为工具,便可评价土地利用是否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及协调达到的程度.用此方法对通州市的评价表明,在当前缺乏有效手段的情况下,该法不失为一种可用之法.  相似文献   

14.
洪洞县甘亭镇工业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冲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土地供给紧缺的问题日益明显,土地征收成了工业化的必要环节.在土地征收的过程中,政府、土地开发商和农民三者之间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在土地用途调整、补偿金额分配方式和移民安置等方面出现了冲突,如果不能合理和及时地解决冲突,必然会给社会和谐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在征地过程中主要的冲突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闽清县农业用地变化驱动力的尺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闽中地区闽清县为例,采用统计方法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其主要的农业用地变化驱动力的尺度效应.选取18个候选驱动因子进行多尺度分析,通过分别构建不同空间尺度上的耕地改园地和林地改园地的变化驱动模型,探讨其驱动力因子的尺度效应.研究表明,不仅模型的解释能力会随研究尺度发生变化,驱动因子本身及其影响系数均随研究尺度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尺度依赖性规律.其中,模型的解释能力和主要驱动因子的制约作用,均随研究尺度增大而呈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土地级别的高低由多种因素决定,地貌和地质基础是其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分析了自然条件对土地级别的影响,简要地阐述了福建省同安县大同镇土地定级中地质基础作用分值的计算方法以及环境地貌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荒漠化地区县级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荒漠化、土地利用冲突典型的宁夏盐池县为案例, 采用改进的LUCIS冲突识别模型, 构建基于建设、农业和生态用地倾向的3层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评价指标体系, 借助冲突判别矩阵, 识别出4种潜在冲突类型区: 用地优势区、冲突微弱区、冲突一般区和冲突激烈区; 在此基础上, 又依据用地倾向强度级别组合, 细分为12种冲突类型。结果表明, 盐池县有58.90%的土地存在潜在土地利用冲突, 冲突等级以一般为主, 主要为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冲突、农业用地与生态用地冲突和三类用地的相互冲突; 有6.82%的区域发生冲突的风险性高, 主要为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间的冲突、农业用地与生态用地间的冲突; 另有40.88%的土地属于用地优势区。结合野外实际调研及近十年政策和制度研读, 对冲突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 并在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各类土地利用冲突的权衡策略。在生态脆弱地区建设、农业和生态3种类型用地潜在冲突识别及利益权衡方面进行了探索, 研究结果对维护荒漠化地区生态安全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霍山县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国领  耿亚东 《科技信息》2010,(23):I0387-I0388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与日俱增。国家在积极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极力强调保持现有耕地面积不减少,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利用。建设用地的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研究对霍山县这样山多地少的地区更为重要。本文依据霍山的土地利用现状和经济发展趋用两种方法研究了其未来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湖北省巴东县为研究区域,以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巴东县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巴东县建设用地总体上集约利用程度有所提高,但人均城镇用地和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都表现出上升趋势,其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0.
福州市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及其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适合福州市的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模型定量测算福州市的土地利用协调度,并结合空间自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其空间自相关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市土地利用协调度为0.677,处于"比较协调"区间的中间水平.Moran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显示福州市土地利用协调度的空间自相关显著,总体上呈现空间集聚格局.协调度理论与空间自相关方法的有机结合,为土地利用协调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