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植物多样性是河岸带的重要生态特征,是河岸带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为了解北京山区河岸带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布设调查样地和室内分析,探讨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怀九河河岸带划分为6种类型,分别命名为自然河岸带、近自然河岸带、人工岸坡乔灌草河岸带、人工岸坡观赏性乔灌草河岸带、人工岸坡疏乔灌草干砌石河岸带和人工岸坡浆砌石河岸带。随海拔高度升高,河岸带植物多样性指数增大。不同类型河岸带植物多样性有所差异,人工浆砌石河岸带植物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其他类型河岸带(n=50,P<0.05)。河岸带乔灌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低于草本(n=50,P<0.05),草本植物适应环境能力强、灵活性好的特点使得植物种类多样而丰富,而乔灌容易受到人类影响使得多样性、丰富度较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河岸带植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岸坡类型和硬化面积比例呈显著负相关(n=50,P<0.01),与海拔高度呈显著正相关(n=50,P<0.05)。  相似文献   

2.
以水生食物网中地位关键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8月在黄河口、大汶流管理站的淡水补给区(HR、DR)、潮汐区(HT、DT)和黄河故道及现行黄河区域(YR)设立28个水文节点进行定量采集,获取生物样本1 908个,共3门6纲18目38科,共计48个分类单元,以节肢动物(58.33%)为优势门类,丰度和生物量呈现潮汐区多于淡水补给区,区域各样地湿地的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基于环境因子和群落组成的样地等级聚类分析发现,3个生境类型与3个群落类型虽有重叠(重合度分别为44.44%,0%,53.33%)但不完全吻合.进一步冗余分析发现pH和电导率(EC)分别与中华蜾蠃蜚(Corophium sinense)、秀丽白虾(Palaemon modestus)、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等优势种的分布呈显著相关.证明黄河三角洲底栖动物群落分布呈现较大的空间异质性,环境物种变异系数高达80%以上,部分水文节点的底栖动物资源需要进行优先恢复.   相似文献   

3.
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了三个桃儿七生长的典型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重要值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环境因子对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群落中桃儿七重要值均较高,在草本层具有一定优势;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为群落C的最大,均匀度指数为群落A的最大;主成分分析表明环境因子中土壤肥沃和光照强度对桃儿七是有利的,而人为干扰为不利因素.林缘、林窗和灌木林均为桃儿七群落的适生环境,但需要肥沃的土壤和一定的光照条件,避免人为干扰.在林缘的半阳坡地带或较为平缓的林间空地,散射光丰富,空气湿度和土壤肥力较高,人为干扰少的区域是野生桃儿七的适生区,可通过建立保护区进行保护;人工种植时,应充分考虑土壤、光照和温度等环境因子,提高人工种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2006年7月对贵州省织金县城关镇紫烟洞的蜘蛛群落进行观察及标本的采集,共获标本149号,隶属1目7纲12科14属24种。经群落多样性分析,紫烟洞蜘蛛群落多样性、最大多样性、丰富度、优势度、均匀度指数最高的分别为有光带(1.783 0)、有光带(2.890 3)、有光带(3.397 3)、黑暗带(0.350 6)、弱光带(0.928 4)。通过主成分分析,研究环境因子对紫烟洞蜘蛛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和洞穴内CO2的浓度是影响蜘蛛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在野外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种类组成、数量特征、垂直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等方面对江西三清山浙江楠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与浙江杭州浙江楠群落区系和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种类组成较丰富,有56科、105属、121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1属、12种,被子植物46科、94属、109种;2生活型多样,有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一年生植物,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占50.83%;3浙江楠群落垂直结构分明,优势较明显,以幼树占优势,物种多样性指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4三清山与杭州云栖、九溪浙江楠群落乔木层优势物种多样性比较,与九溪理安寺浙江楠+毛竹-箬竹群落多样性比较接近.该群落属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群落,其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都较低,生态优势度较高,具有衰退趋势,应加以干预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浙江中部近海及其邻近海域春季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8年5月(春季)对东海区(27°00'~31°00'N,121°30'~126°30'E)主要渔场重要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浙江中部及其邻近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度、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485.5 kg,75 873尾,76种,隶属于14目48科.其中,暖水种(WW)最多,有46种,占总种类数的60.5%;暖温种(WT)次之,有27种,占35.5%;冷温种(CT)最少,仅3种,占4.0%.春季浙江中部及其邻近海域优势种有带鱼、鳄齿鱼、麦氏犀鳕,常见种是六斑刺鲀、七星底灯鱼、小黄鱼、竹荚鱼.通过对带鱼、鳄齿鱼、麦氏犀鳕和小黄鱼的生物量分布特点分析发现,带鱼在28°30'~29°30'N,125°00'E以西海域的生物量最为丰富;鳄齿鱼在29°00'N以南,125°00'E以西海域生物量最为丰富;麦氏犀鳕在28°00'N以南,123°00'E以西的近岸及舟山渔场以南海域生物量最为丰富;小黄鱼在30°00'~31°00'N,125°00'E以东的外海区生物量最为丰富.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种类丰富度指数(D)值在0.20~1.80之间,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值在0.05~0.85之间,种类均匀度指数(J')值在0.01~1.50之间.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种类均匀度指数(J')三种群落多样性指数与水深、底层水温、底层盐度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7.
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对和睦湿地浮游植物进行季度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优势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其结果为: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101种,隶属于8门20目36科61属,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以绿藻门种类数最多(34.65%),硅藻门其次(22.77%),裸藻门(21.78%)也占较大比例.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调查周年内变化范围为17.47×106~41.55×106个/L ,全年细胞丰度平均值为27.99×106个/L .全年 M argalef 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eaver 指数和 Simpson指数分别为0.60~1.68、0.59~0.81、1.21~2.51和0.62~0.86.Pearson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TN、COD、pH和温度是驱动和睦湿地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8.
以大尺度的植物分布信息为基础,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学分析,对西藏地区的种子植物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和多样性分化特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从种到科,植物多样性和区系分化强度的数据集离散度呈递减趋势.与科相比,种、属的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变异程度更为明显,这可能与种、属和科所代表的不同时期的地质历史有关.相对中部和北部而言,无论是在种、属水平,还是在科水平,西藏地形更为复杂的南部尤其是东南部拥有更高的植物多样性.种子植物的区系分化强度与表征地形复杂度的海拔高差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复杂的地形可能有利于区系的分化.区系分化强度对研究区域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存在明显的影响,这可能与西藏地质历史上地层的差异性抬升引起的气候变迁有关.  相似文献   

9.
西南桦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相似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南桦人工林多样性与相似性的比较,得出:(1)西双版纳13年生西南桦人工林植物物种多样性得到较好恢复,其中,在山地雨林采伐迹地上经火烧整地后直接营造的西南桦人工林,其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均超过山地雨林;(2)西南桦人工林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与更新迹地的原生植被及次生裸地状况密切相关;(3)利用先锋树种采用近自然的人工林经营方式可加速林分向地带性植被演替的进程;(4)适时地开展西南桦人工林抚育间伐将有利于促进西南桦的生长和人工林多样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10.
深圳次生林群落结构与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重建近自然的乡土植被景观,近些年深圳市大力推进退化人工林的美景诱导与近自然化绿化工程。笔者对深圳市保存较好的天然次生林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深圳现有次生林分为厚壳桂+假苹婆+铁榄林、鸭脚木+豺皮樟+黧蒴林、杉木+银柴+九节林和阴香+南洋楹+糖胶树林4种基本类型;与邻近香港、广州白云山相比植物组成有很大相似性;现有次生林的乔木层高度多在10 m以下,中小径级树木占明显优势;不同类型群落多度格局都遵循对数级数分布,不同类型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太明显,处于演替中期的鸭脚木+豺皮樟+黧蒴林物种多样性最高,针阔混交的杉木+银柴+九节林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11.
浙江朱家尖岛砾石海滩沉积物分布及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砾石海滩是波浪作用下形成的海岸地貌类型,在浙江朱家尖岛的大乌石塘和小乌石塘两处口袋状砾石滩,采集了砾石滩不同部位的沉积物样品.根据样品的粒度分析和颗粒形态分析,发现砾石滩沉积物粒度参数及砾石形态参数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分布特征为:横向上,砾石平均粒径由陆向海递减,分选变好,扁长度及杆状程度由砾石堤顶部向海递增,球度以潮间带为最低;纵向上,大乌石塘砾石粒径由湾顶向南北两个方向递减,分选变好,球度降低,杆状程度提高,而小乌石塘砾石粒径由海滩南部向北递减,分选先变好再变差,球度减小,扁长度及杆状程度提高.小乌石塘海滩顶部砾石对应的水深为5m、周期为10s临界起动轨迹流速和临界波高分别为3.28m/s和4.84m,大乌石塘的临界起动轨迹流速、临界波高分别为3.17m/s和4.69m.砾石形态参数和平均粒径的变率分析表明,小乌石塘在横向上的磨蚀作用的效应略强于搬运作用,而在纵向上却略弱于搬运作用;大乌石塘的海滩砾石主要发生磨蚀作用,在横向上的搬运作用非常微弱,而在纵向上其效应略弱于磨蚀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8年6-10月对浙江秀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1种,隶属于4门、7纲、33科、41属。其中,软体动物19种,占37.26%;甲壳动物28种,占54.90%;多毛类3种,占5.88%;其他无脊椎动物只有海葵1种,占1.96%。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大小比较:九子沙滩(47.99g/m2)滑泥公园(32.23g/m2)海岙码头(7.78g/m2)兰山码头(5.34g/m2),而物种多样性(H')大小依次为滑泥公园(2.98)、九子沙滩(2.78)、海岙码头(1.55)、兰山码头(1.34)。研究认为秀山岛潮间带湿地越来越多用于旅游开发和临港工业建设可能是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较低的主要原因,且临港工业建设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比用于旅游开发所产生的影响大,特别是物种数减少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以原生高寒嵩草草甸封育系统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对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检验了不同人工重建措施对植被的相对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高寒嵩草草甸草地退化导致植被稀疏、覆盖度下降、群落物种组成减少、群落中各功能群的比例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降低.退化草地封育自然恢复7年后,恢复最快的是一年生杂草,其次是禾草类;重度退化草地改建成人工草地7年后,禾本科植物仍然是群落中的优势类群,但原生植被中的优势功能群--莎草类在任何人工草地中没有出现;经相关分析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各群落之间种相似性系数的变化表明,退化草地经过多年的封育,或经松耙补播后逐步向原生植被方向演替;人工草地逐步向退化演替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广西涠洲岛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栖息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与布氏鲸季节性迁徙的关系,于2022年1月(冬季)、4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广西涠洲岛布氏鲸栖息海域的浮游植物进行系统调查。结果显示,全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54属115种,物种组成以硅藻(93种)和甲藻(19种)为主。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季节差异不明显,但优势种更替显著,优势类群也发生较大变化,其中冬、春季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为最具优势类群,优势种也均属硅藻门,而夏、秋季优势类群转变为硅藻、蓝藻和甲藻等多门类。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也具有较大差异,春季最高,冬季次之,夏、秋季最低。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RDA)表明,营养盐、水温(WT)和盐度(S)是影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优势种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布氏鲸冬春季迁徙进入、夏秋季迁徙退出涠洲岛与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季节变化吻合,作为初级生产者的浮游植物可能通过食物网的上行控制作用影响着顶级营养级海洋生物布氏鲸的迁徙。  相似文献   

15.
采集天然湿地中的狐尾藻、凤眼莲、睡莲3种水生植物,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3种水生植物表面附着细菌群落,探究其细菌群落结构的季节演替,并分析环境因子对群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a)3种水生植物附着细菌主要有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这3种植物表面附着的细菌群落结构在门水平上类似,在属水平上丰富度及演替特征存在差异,主要与植物茎叶面积、植物分泌物质及植物茎叶光合作用强度等因素有关;(b)在属水平上,这3种水生植物附着细菌群落季节演替是具有一定方向性的自发进行的过程,不受外在单一因子的限制,是宿主植物和外部水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通过聚类分析发现,环境变化对附着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程度高于植物种类,环境因子的CCA分析表明温度、pH、TN是水生植物附着细菌群落演替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喀斯特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选择贵州省惠水县的龙洞、牛洞、龙潭洞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现存量、生物多样性特征,并且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洞穴部分环境因子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关系,同时基于底栖动物生物学指数对洞穴水质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夏、冬两季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9种,隶属4门5纲10目31科,以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为主。洞穴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在季节上表现为夏季>冬季,在空间上表现为有光带>弱光带>黑暗带,生物量则无明显时空变化。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夏季影响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光照强度、沉积物有机质和浊度,冬季影响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光照强度、总氮和水温。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及科级水平生物指数(Family-Level Biotic Index, FBI) 3种生物指数评价洞穴水质状况有差异,FBI的评价结果与洞穴的实际水质情况更符合。  相似文献   

17.
18.
2008年8月对贵阳市的大水洞和贵定县的马狼洞内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动物标本3314号,其中大水洞1467号,隶属3门7纲11目20科26种(或类群);马狼洞1847号,隶属4门9纲16目35科55种(或类群)。两洞内由6个动物群落组成,经群落多样性分析,物种丰富度指数、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最高的分别是群落D(6.4811)、群落B(2.6364)、群落E(0.8793)和群落D(0.5420)。通过对群落多样性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群落最大多样性指数与湿度和氮气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57和-0.998,与磷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2;优势度指数与磷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3;CO2与物种数、物种丰富度、群落最大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2、-0.070、-0.570和-0.510,其相关性虽然都未达到显著以上水平,但说明对物种和群落多样性有负面影响,可以说是影响群落多样性变化的主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