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F-与硅原子具有极强的相互作用,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硼二吡咯亚甲基(BODIPY)含硅氧键染料的合成及其对氟离子专一性的荧光识别.  相似文献   

2.
利用F-与硅原子具有极强的相互作用,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硼二吡咯亚甲基(BODIPY)含硅氧键染料的合成及其对氟离子专一性的荧光识别.  相似文献   

3.
该文报道了2种荧光探针分子(丹酰谷氨酸(DEA)和丹酰谷氨酸二甲酯(DE)),在它们的水溶液中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荧光探针分子的荧光发射增强.在水溶液中,DEA/BSA和DE/BSA的复合体系都可以对Hg2+产生有效的识别,识别信号来自于复合体系荧光发射峰的蓝移以及荧光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光泵浦的方法研究苯基取代氟硼二吡咯类材料(PhBOD)的放大自发发射(ASE)性能.结果表明:当PhBOD的甲苯溶液浓度为0.006~0.04mol/L时,其ASE阈值随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浓度为0.008 mol/L样品的ASE阈值约为99kW/cm2;当浓度为0.013mol/L时,ASE的输出效率最高,为23.1%;在相同位置经紫外脉冲激光20万次泵浦,ASE的强度约衰减为初始强度的85.4%,表明PhBOD是一种光稳定性较高的激光材料.  相似文献   

5.
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近红外发射的荧光探针(L)并表征了其结构.在DMF/H_2O(1/1,v/v,PBS 20 mM,pH=9. 7)溶液中,探针L对氟离子(F~-)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识别作用,以及良好的抗其他阴离子干扰的能力.通过~1H NMR对照试验证实了探针L对F~-的识别机制,表明F~-触发了探针中Si-O键的裂解,释放出对应的近红外发射荧光团.此外,探针L可用于MCF-7细胞中F~-的荧光成像.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硼原子上引入大体积的芳香取代基合成稳定的含芘二米基硼化合物(Ⅰ)。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研究其光物理性质及对F-的识别性质。结果表明: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发射,在四氢呋喃(THF)中荧光峰位为428 nm;由弱极性溶剂正己烷(荧光峰位在413 nm处)到强极性溶剂乙腈(荧光峰位在435 nm处),化合物荧光光谱峰值红移22 nm,荧光量子产率由0.98降为0.68;将四丁基氟化铵逐渐滴加入化合物Ⅰ的THF溶液中,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均伴有旧峰消失和新峰出现的现象:吸收光谱的旧峰在383和399 nm处,新峰出现在324、338和353 nm处;荧光光谱的旧峰在429 nm处,新峰出现在385和403 nm处;继续滴加四丁基氰化铵,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溶性氟硼二吡咯类共轭聚合物PBF可与长波长区(> 600 nm)荧光染料产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结合引物延伸反应,发展了一种均相检测miRNA的新方法.方法首先通过引物延伸反应在目标miRNA分子上引入荧光染料Cy5,形成miRNA-Cy5. 然后,PBF与miRNA-Cy5/DNA杂合体通过静电力结合并发生从PBF到Cy5的有效FRET,实现了基于阳离子共轭聚合物(CCP)的长波长区miRNA的均相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测定miR-221的线性为15~6 000 pmol/L,检出限(3σ)为8.4 pmol/L.方法拓展了CCP的应用,为基于CCP的生物传感和生化分析提供了新的均相检测平台.  相似文献   

8.
合成一类以萘酰亚胺为荧光团的反应型氟离子荧光探针,并利用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作为识别基团来实现对氟离子的检测.首先对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然后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荧光性能进行研究,检测限能够达到6.167×10~(-8)mol/L,实验结果表明该分子是一类红移型荧光探针,并对氟离子的检测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
氟硼二吡咯(BODIPY)染料是一种新型的荧光染料,具备优良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能性质,是近来化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通过密度泛函理论B3LYP/genecp的方法优化计算3种卤化BODIPY染料的分子结构,探讨了其分子结构与前线轨道、能量的关系.运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它们在气相和溶液相中的吸收光谱.理论吸收光谱证实3种卤化BODIPY分子随着吸电子原子的增加及分子对称性的变化导致不同程度的红移,并且最大吸收峰均来自HOMO→LUMO(π→π*)跃迁.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基于二氟荧光素内酰胺开环反应的一氧化氮分子荧光探针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二氟荧光素内酰胺本身无荧光,当与NO反应后开环水解生成二氟荧光素,在λex=484nm光激发下产生荧光且最大发射波长λem=514nm。在PH〉4.8的体系中二氟荧光素内酰胺与NO反应后荧光强度达最大且稳定。在H2O2、·OH、O2-、NO2-、ONOO-存在下,荧光探针对NO表现出很高的选择性。以NOC13为NO释放剂,荧光强度随NOC13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可实现对NO的直接检测。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study, we hav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 new near-infrared (NIR) fluorescent probe (BODIPY-Se) to detect fluorine ions (F-) using a B-Se bond to connect the fluorescent dye BODIPY and benzotrifluoride. The probe exhibited a highly selective fluorescence response to F-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7.4×108 mol/L. The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spectra of the probe in the NIR region avoid background fluorescence interference present in biological systems. The fluorescent imaging of HepG2 cells demonstrated ...  相似文献   

12.
小分子生物硫醇半胱氨酸(Cys)、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谷胱甘肽(GSH)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荧光探针法对硫醇的检测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快、可实现生物体内硫醇的检测等优势,本文基于亲核加成反应机理,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选择性检测硫醇的荧光探针.该探针与硫醇作用后,荧光强度随硫醇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2 min内荧光强度可达到最大值.研究结果表明,该探针在生物成像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u2+exceeding what the required level for the cellular process can changes the properties of protein, affects the normal function of the body, but also affect the body’s metabolism, so that the body’s immunity appears to decline. Detection of Cu2+is important for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Here, a fluorescence probe that uses heavy metal-free and properties-superior CuInS2/ZnS was proposed for detection of Cu2+. The fluorescen...  相似文献   

14.
以2,6-吡啶二羰酰氯与罗丹明酰胺缩合反应的产物(BR)为荧光"关—开"型探针,研究了探针BR选择性识别Fe~(3+)的各种影响因素,建立了BR荧光检测分析痕量Fe~(3+)的方法.Job's Plot实验证明BR与Fe~(3+)的络合比为1∶2.且Fe~(3+)浓度在0~20μmol/L范围内与BR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检出限为1.8×10~(-8)mol/L.  相似文献   

15.
以N,N’-双-3-烯丙基水杨醛缩邻苯二胺(BASPDA)Schiff碱为荧光探针,研究了各种因素对BASPDA和Th(IV)配合物的荧光影响,建立了BASPDA荧光探针分析检测Th(IV)的方法,其线性范围为1.0×10^-7mol/L~2.9×10^-5mol/L,检出限为0.5×10^-7mol/L.  相似文献   

16.
Hg2+、DBS对浮萍的伤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Hg  相似文献   

17.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6):657-658
研究了碱性染料亚甲基蓝(MB)同KBr与Hg  相似文献   

18.
以邻羟基苯乙酮和苯甲醛为原料经过羟醛缩合反应、氧化反应以及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探针,其结构经过1H NMR、MS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探讨了该探针对双氧水响应的光谱性能、选择性、p H值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结果表明,该探针能很好地对双氧水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9.
Hg^2+、Cd^2+对鱼类嗅觉的毒性及Ca^2+的解毒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罗非鱼为实验对象,采用电生理不和组织学方法系统研究了4种不同浓度的Hg^2 、C^2 污染液对鱼类溴觉功能和嗅觉器官结构的损伤,以及Ca^2 对Hg^2 或Cd^2 的解毒作用,结果表明:1)Hg^2 、Cd^2 均可抑制罗非鱼嗅电图(electro-olfactogram,简称EOG)反应,抑制效应随离子浓度的升高和污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大,Hg^2 的IC50值为67.73μg/L,Cd^2 为33.91μg/L,Cd^2 的抑效应大于Hg^2 ,2)Ca^2 +Hg^2 、Ca^2 +Cd^2 混合液(含800mg/LCa^2 )对EOG的抑制作用均小于同浓度单一金属离子的抑制作用,表明Ca^2 对Hg^2 或Cd^2 均有一定的解毒效应,其中Ca^2 对Hg^2 的解毒效应大于Cd^2 ,3)光镜研究显示,分别浸浴在10、50μg/LHg^2 或Cd^2 4手足 15d后的罗非鱼嗅上皮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在低浓度组,损伤主要是非感觉区粘液细胞出现增生现象;高组的嗅上皮部出现空泡化,嗅上皮边缘出现缺口并有细胞溢出,在含80mg/LCa^2 的10μg/LHg^2 或Cd^2 混合组中,嗅上皮基本无损伤;在含同样浓度Ca^2 的50μg/LHg^2 或Cd^2 混合组中,未见嗅上皮空泡化,仅观察到嗅上皮细胞出现皱缩。  相似文献   

20.
镍渣表面理化特性及对Pb2+与Cu2+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对镍渣的组成和表面特性进行分析,证实了镍渣具备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的能力.实验所采用的水淬二次镍渣中含有含量较高的Si O2、Al2O3、Ca O、Mg O等活性成分,且具备由不同聚合度的Si-O四面体、Al-O四面体组成的骨架结构.此外,镍渣粉体表面的碱中心可以为金属阳离子提供有效的吸附位点,且表面在p H=4~12的范围内均带负电,这些都有利于金属阳离子的吸附.镍渣粉体对模拟废液中的Pb2+、Cu2+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其对废液中的Pb2+、Cu2+均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效果,且对Pb2+表现出更好的选择性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