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18根无腹筋部分预应力砼单筋梁的试验.研究了部分预应力砼受弯构件的延性,以及相对受压区高度和PPR对延性影响,并提出了一种计算延性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同样适用于计算普通钢筋砼和预应力砼构件。根据试验结果,建议部分预应力砼构件考虑地震作用时,其相对受压区高度不大于0.25。  相似文献   

2.
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弯矩调幅的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两榀近于足尺的预应力框架的试验研究,从塑性内力重分布入手分析了影响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弯矩调幅的主要因素有: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次弯矩、梁柱刚度比、柱顶裂缝的开展情况等,并认为次弯矩对预应力框架调幅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当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较大时,次弯矩调幅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柱强于梁”、“梁强于柱”和“梁柱等强”的3种情况在单层预应力框架或多层预应力框架的顶层中是可能出现的.通过4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竖向荷载下的试验,对三类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极限荷载、正常使用下的变形、位移延性、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了研究.试验分析结果证明,当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较小时,这三类预应力框架均能实现完全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具有较好的位移延性,在正常使用荷载下裂缝宽度和挠度均能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榀近于足尺的两跨预应力框架的试验研究,从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影响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弯矩调幅的相关因素--控制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次弯矩、柱梁线刚度比以及柱顶裂缝的开展情况.结果表明,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由一跨增加到多跨,其调幅特性仍然没有发生变化,即主要受控制截面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及次弯矩的影响,柱梁线刚度比也对弯矩调幅起一定作用;其次,多跨预应力框架的塑性铰只出现在加载跨上,最终结构破坏也是由于加载跨的破坏,对非加载跨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5.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延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研究了影响其延性的主要因素:非预应力筋配筋率、预应力筋配筋率、跨高比和荷载作用方式。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受拉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和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梁的延性逐渐减小;随着受压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梁的延性逐渐增大。荷载作用方式对梁的延性有一定影响,跨高比对延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依据试验结果建立了位移延性比与综合配筋指标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6.
延性设计的核心是用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能力消耗地震作用对结构的能量。框架结构设计准则是"强柱弱梁",所谓弱梁主要体现在梁即能满足承载力要求,又能达到延性变形的要求。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延性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梁塑性变形区剪压比控制、梁端混凝土的约束力及施工方法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的内力重分布及弯矩调幅规律,完成了2榀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竖向静力实验.结果表明: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能够实现内力重分布,梁端截面荷载曲率曲线近似为线性.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试验框架进行了仿真模拟,并对试验框架梁型钢截面尺寸、相对受压区高度的参数进行分析.基于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端塑性铰长度计算公式,并给出了以梁端控制截面在极限荷载下的弹性弯矩计算值与张拉引起的次弯矩之和为调幅对象、以相对受压区高度和塑性转角为自变量的调幅系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采用外贴碳纤维布材加固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时,由于碳纤维的应变很小,设计容许应变值只有0.01,这限制了预应力钢筋的应变,预应力筋的高强度由于应变的限制而不能发挥,降低了加固效率。通过计算分析发现相对受压区高度对降低加固效率影响最大,预应力筋消压水平影响次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因超载车辆引起变形裂缝的梁桥,采用外贴碳纤维布材加固方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结合设计中跨度较大、重荷载、耐久稳定、防腐、防火要求高等特点,对某会展馆楼面结构优化后,选取后张有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使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受力性能.从分析模型确立、裂缝控制、承载力验算3个宏观方向,详细阐述后张有黏结预应力框架设计中的预应力估算、线形确定、损失估算、次弯矩影响、非预应力筋计算、控制截面讨论等全过程,针对能够反映混凝土框架梁端延性的受压区高度、折算受拉钢筋配筋率、预应力度、非预应力钢筋面积比等几个问题,给出在设计过程中的处理办法及延性目标限值,最后确定合理的张拉施工方案,并对张拉核心区进行验算,达到设计施工的和谐统一,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延性的试验和计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是研究相对压区高度(或轴压比)、端部约束箍筋和高宽比与剪力墙延性的关系。介绍了10片相对压区高度为0.061至0.443的剪力墙试件的延性试验结果;建立了考虑端部混凝土约束的剪力墙曲率延性的计算方法。试验结果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用该计算方法对影响剪力墙延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试验和理论分析都表明,为保证剪力墙达到预定的延性要求,应限制剪力墙的相对压区高度(或轴压比)和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层两跨预应力框架,对竖向及水平加载下的塑性铰出铰模式,控制截面塑性铰所需转动能力以及其所能提供的塑性转动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考虑了相对受压区高度和预应力度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各塑性铰均具有足够转动能力时,竖向及水平加载下的塑性铰出铰模式存在很大差别.其中竖向加栽下,预应力框架梁能达到完全的塑性内力重分布,而水平加栽下则不能-此外,随相对受压区高度增加,竖向加栽下完成完全塑性内力重分布时所需塑性铰转动能力呈递增趋势;而水平加载下完成最大塑性内力重分布时所需塑性铰转动能力却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塑性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是理论界和工程界十分关注且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通过对比国内外混凝土设计规范和各研究机构对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弯矩调幅设计建议,讨论相对受压区高度ξ和塑性转角θp对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弯矩调幅设计建议的影响。提出合理安全的弯矩调幅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批预应力混凝土 (大部分为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P.C)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延性试验资料及试验结果 ,并将其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 ,进而推荐了关于预应力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截面转角延性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建立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延性进行预报,并且利用网络模型分析影响此种梁的延性因素,得到各种位移延性比曲线.结果表明:随着预应力筋配筋指标、非预应力筋配筋指标、跨高比和截面高度的增大,梁的位移延性比呈逐渐减小趋势.据此提出了计算梁位移延性比的公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碳纤维布加固后预应力空心板延性的变化,进行了7块碳纤维布加固预应力空心板试件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分析了碳纤维布粘贴量和粘贴方式对延性的影响,提出了碳纤维布加固预应力空心板曲率延性系数计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布粘贴量和粘贴方式对位移延性系数影响明显,随着碳纤维布粘贴量的增加,试件位移延性系数减小,单层双幅粘贴方式下,延性系数最大。曲率延性系数计算值与位移延性系数之比在0.82左右,所提出的曲率延性系数计算方法是偏于安全的,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6.
根据理论分析推导出了钢筋混凝土(R.C.)预应力混凝土(P.C.)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P.C.)大偏心受压构件截面转角(动)延性的计算公式,提出了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影响计算结果的因素及其取值。  相似文献   

17.
对某双坡折线形混凝土框架进行竖向静载实验,研究双坡折线形混凝土框架在竖向静载作用下的破坏机制、承载能力、竖向位移延性比及弯矩调幅规律;利用ABAQUS软件建立试件的有限元模型,以该模型进行参数分析,考察相对受压区高度、梁起坡角度对弯矩调幅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坡折线形混凝土框架为三铰破坏机制;框架梁发生类似适筋梁正截面受弯破坏,属于延性破坏,竖向位移延性比为2.53;试件弯矩调幅系数为37.66%,极限状态时,拱效应提高了其框架承载力,但是加大了框架柱的侧向位移;利用ABAQUS软件建立的试件有限元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钢纤维的掺入对砼受压本构关系的影响,确立了常用范围内简化的钢纤维砼受压力-应变关系数学表达式以及相应的等效应力图形,进一步分析了钢纤维的掺入对钢筋砼受弯构件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设计时,须首先进行大小偏心受压的判别.若为对称配筋,可将计算的相对受压区高度与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进行比较加以判断;若为非对称配筋,由于事先不能准确计算出相对受压区高度,有相当多的教材和专业书籍将偏心矩的大小作为大小偏心受压的判别依据,但在实际判断时常发生误判.本文提出了A_s和A_s~'均为未知、A_s已知而A_s~'为未知、A_s~'已知而A_s为未知这3种情况下的非对称配筋时的大小偏心受压的理论判断方法,通过算例证明该理论判断方法的判断结果是准确无误的.  相似文献   

20.
贺莹  黄慎江 《工程与建设》2007,21(5):721-722
预应力混凝土梁端锚固区的局部承载力设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该文通过对局部受压区应力状态的分析和计算理论阐述,论述了单束尤其是多束预应力筋作用下的受压承载力的计算,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