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河南科学》2016,(10):1771-1776
基于浙江省1990—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首先对其近25年来入境旅游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选取入境旅游收入、地区生产总值两个主要指标,通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浙江省入境旅游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比分析了二者之间的"推拉作用".结果显示:1浙江省的入境旅游和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浙江省入境旅游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经济每增长1%,推动入境旅游收入增加1.30%;入境旅游收入每增加1%,拉动地区经济增长0.76%.3浙江省经济增长对入境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著,但入境旅游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没有很好地显现.  相似文献   

2.
使用统计学方法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空间差异测度方法泰尔指数、赫芬达尔指数以及区域分离系数等指标,以2000—2014年浙江入境旅游经济数据为基础,从动态角度对地带间、地带内以及市际间的浙江省入境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引用Walsh J A的区域分离系数方法,定量比较了浙江省两大地带的分离收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地级市之间入境旅游的差异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入境旅游的差异变化速度逐渐趋于缓慢.相比地带间的差异,地带内的差异成为导致浙江省入境旅游差异的主导因素.最后分析了影响浙江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及其变化的几个因素,以期为相关研究或政策制定做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香玉  张辉  郑海博 《河南科学》2013,(11):2083-2088
根据1988-2012年安徽省入境旅游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安徽省入境旅游与当地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并建立两者间的“推拉效应”模型.结果表明:①安徽省入境旅游与当地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入境旅游就增长1.828个百分点;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推动安徽地区生产总值增加0.481个百分点,地区经济对入境旅游发展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②安徽省入境旅游消费水平偏低,消费结构高级化指数小于100,入境旅游发展对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因此刺激入境旅游发展仍是今后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2):117-122
以2011—2015年河南省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作为衡量指标,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等方法探讨河南省五大旅游区之间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性以及空间集聚.研究表明:河南省入境旅游虽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地市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呈持续增大的态势;五大旅游区在地带间差异和地带内差异上也呈现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区域差异明显;此外河南省入境旅游向热点旅游地集聚的态势较为显著,五大旅游区分离系数减小,核心城市旅游区聚集态势显著,空间集聚增强,而且洛阳市、郑州市、焦作市、开封市等地成为入境旅游经济的增长极.五大旅游区入境旅游经济的差异性主要与当地旅游资源、交通区位和旅游设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广西区1978-2011年经济增长与入境旅游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果如下:(1)经济增长与入境旅游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2)经济增长与入境旅游的回归方程显著;(3)经济增长与入境旅游均为二阶单整序列且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4)经济增长是入境旅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运用锡尔指数和区域分离系数综合测算了2000~2010年浙江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并提出了缩小区域差异的对策.结果表明:浙江省入境旅游总体差异明显,呈现逐步缩小的态势,地带内差异贡献程度较大,在区域入境旅游发展差异中占据主导,同时,浙东北地带内差异显著,明显大于浙西南地带内差异的贡献,区域分离系数的测算中,构成了以2003年为界线的划分区间,2000~2003年间,两大区域分离系数减小,趋同现象明显,2003~2010年间,区域分离系数增大,趋异现象显著,形成浙东北地区极化趋势明显的空间格局,最后给出了缩小区域入境旅游发展差异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用泰尔指数Theil定量评价2001—2011年新疆入境旅游经济时空尺度上的市际、地带间和地带内差异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11a新疆入境旅游经济市际差异TP、地带内差异Twr以及北疆地带内差异Twr演变趋势相同,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东疆地带内差异Twr、北疆地带间差异Tbr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南疆地带内差异Twr有微小幅度下降趋势;东疆地带间差异Tbr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南疆地带间差异Tbr演变趋势较平稳.在空间尺度上,新疆入境旅游经济发展存在非均衡性,市际差异TP主要来源于地带内差异Twr的贡献,地带内差异Twr主要来自于北疆地带内差异Twr的贡献;各地带间差异Tbr都较大,其中北疆与南疆地带间差距最大.根据上述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Theil指数对新疆入境旅游经济2001—2011年时空尺度上的总差异、地带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近11年新疆入境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市际差异以及北疆地带内差异演变趋势相同,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北疆地带间差异和东疆地带内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南疆地带内差异有较微小幅度下降趋势;东疆地带间差异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南疆地带间差异演变趋势较平稳.在空间尺度上,非均衡性是新疆入境旅游经济在此阶段的特征,地带内差异是市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北疆地带内差异是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各地带间差异都较大,其中北疆与南疆地带间差距最大.在此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2000年~2014年的入境旅游收入为基础,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位序规模理论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入境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及其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省际间入境旅游收入绝对差异呈上升趋势,相对差异呈缓慢缩小的趋势;东、中、西三大地带间差异明显大于地带内差异,是省际总差异的主要来源,而东部地带内差异是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符合位序规模分布,其中东部沪、苏、浙的入境旅游收入长期处于前3位,云南是西部四省市入境旅游的领头羊,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经济时空差异是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区域发展政策、特殊事件与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论文最后提出了协调长江经济带旅游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赵婧  刘丙泉 《河南科学》2014,(6):1115-1118
山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其产业结构的优劣对山东省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有显著影响.数据显示,目前山东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相差不大,并且产业内部也呈现不合理态势.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来研究山东省2002—2012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论表明,山东省第三产业与GDP增长的关联度最高,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度相差不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世界已进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安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着风险和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兴衰成败,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新的战略政策,构筑起我国强大的经济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网络经济概念,特征是网络经济宏,微观理论进行了探讨,分析,归纳和总结,研究了网络经济的理论,并根据网络经济的发展条件和对现实经济形态的影响,从3个方面分析了网络经济对我国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经济系统是个动态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经济信息在不断的调节着经济秩序的运转,实现经济系统的自我组织,由于有人为因素的干预,经济信息的产业,存储,加工,传递等诸多方面与其他信息不同,只有了解经济信息的特殊性,才能运用经济信息组织经济,本文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等现代系统科学理论,研究经济信息的特殊性,如果说没有国家宏观调控的自由市场经济只有自组织,有计划经济而无市场的经济体制只有他组织,那么,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市场和计划的紧密结合,才能实现自组织和他组织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4.
名牌产品以其自身的高品质、高信誉、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和高效益赢得市场和用户,随着实施名牌战略的深入和中国加入WTO,名牌产品战略正在向名牌经济战略引伸和拓展.这样,名牌的需求、竞争、辐射、扩张和带动效应不仅可以不断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给地方经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有利于加速推进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的调整,全面增强和提高我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法对奥运会影响下的中国经济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了奥运经济对中国体育产业、房地产、证券、就业、旅游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以抓住奥运契机,充分发挥奥运经济带动效应,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都是以保护、改善资源环境为目的,追求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将引起现代经济发展全方位变革。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大实施力度,形成整体优势,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实现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eatures of the new economy in America, and then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ew economy and Chinese economy with trade theories. At the last,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study of strategies for China to develop economic internationalization.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依托重庆空港、重庆寸滩港发展临空临港经济,充分认识现代临空临港区域发展的内在规律与趋势,利用空港—河港—城市互动发展的动力机制,把握机遇、积极引导,推动重庆市城市和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既是重庆城市发展面临的时代命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赵建凤 《太原科技》2006,(5):41-42,45
园区经济作为社会结构网络的结点,其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园区经济要想在较短时间内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建立和发展优势与特色,“引进总部”新思路是园区经济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20.
谈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介了信息经济的概念,分析了信息与知识的关系,阐述了知识在工业经济与信息经济中作用的异同,提出了迎接新经济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