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展示和交流中国工程史、科学社会史研究的新成果,推动相关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现由中国科学史学会工程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工程研究杂志社、上海东华大学共同发起举办第四届中国工程史暨第三届科学社会史学术研讨会。会议时间暂定为2017年5月,地点在上海,会议拟由东华大学承办。一、会议议题1.工程史、科学社会史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科学史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影响。在国际上,对科学社会史的研究是近20年来科学史界最活跃的领域。为了推动我国科学社会史研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在福建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厦门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协助下,于11月10日至15日在厦门市召开了科学社会史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3.
智识史与社会史是主流科学史中两大研究传统,这两大研究传统的历史演变构成了科学史学的历史。本文通过对智识史与社会史传统分离和纷争历史的系统疏理,指出两大传统的互补和融合是世纪之交科学史学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日本学者中山茂教授(1928.06.22~2014.05.10)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史家,他不仅研究中国科学史,更为中国科学史走向世界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中山茂接受了东西两种不同的教育,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在中国·日本的科学技术史、二战后的科学社会史、大学史等方面都有很多著述。著文追述,一方面,通过中山茂的思想与研究活动,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东西方科学交流与碰撞的历史过程及其特有的方式;另一方面,中山茂在近代日本科学的社会史研究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对于中国科学史未来的研究走向会产生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广重彻是日本著名的科学史家,对日本科学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翻译和撰写的书籍有20多部,发表的论文将近100篇。对他的继承和批判也是当今日本科学史界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广重彻在物理学史和科学社会史两个方面的研究都较为卓著。尤其在科学社会史方面,他从体制化的视角出发研究日本近代科学的发展,认为日本的科学体制与国家、产业的利益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6.
正为展示和交流中国工程史、科学社会史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相关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化,6月2日至4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中国科技史学会工程史专业委员会、东华大学联合举办的第4届中国工程史暨第3届科学社会史学术研讨会在东华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80余位专家学者、研究生就相关议题展开了交流。大会开幕式由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科学社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关于科学社会史科学,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理解。一是把它作为知识体系,二是把它作为研究活动,三是把它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此相应,科学史研究也应该在这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展开。把科学作为知识体系的历史研究,形成了所谓“内部史”。18世纪诞生的“学科史”和19世纪发展起来的“综合史”,都属于内部史。对综合史作出了宝贵贡献的大家们,如孔德(A.Comte,1798—1857,法)、  相似文献   

8.
旧唯物主义抽象自然观的主要错误在于割裂了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联系,以抽象孤立的思维模式审视两者的关系。马克思实现了自然观上的传大变革,提出了“实践的人化自然观”。在他看来,人与自然是交互作用的,自然史与社会史的演进是同步的,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是统一的。马克思现实的自然观是合情合理的,有助于人与自然关系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式技术官僚群体是传统封建官僚体系中的新元素,是近代西方科技向中国渗透的过程在制度上的反映。本文考察其类型、来源、培养方式等,以及新的实践与旧的官僚体制、官僚文化的冲突与调适,试图从科学(技术)社会史的角度呈现西学东渐的一段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0.
茅以升(1896—1989)是中国科学社会史的前驱。他在圆周率史研究中,早于“李约瑟难题”经典论述(1944年)1/4多世纪,提出近代中国“学术不振,逐渐沦丧”的问题。他的工程社会史研究探讨了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国工程的特点,提出发展我国工程必须自力更生等重要思想。在晚年,他研究中国古桥史,阐发了中央集权的封建政体、社会经济、桥工匠师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桥梁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史:走向新的综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科学史家们是否需要通过一场新的综合穿越内史与外史之间、思想史与社会史之间的种种壁垒,突破现行科学观与科学史观的限制,有意识地为二十一世纪科学史研究开拓出新的生存、发展空间?提出此一问题是本文之宗旨。作者还从(广义的)科学编史学(包括科学史史、科学史哲学与狭义的科学编史学)角度就此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希藉此敦促同仁更多地关注此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清初民族思潮的嬗变及其对清代天文—数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清代的科学社会史,必须正视清王朝系由一个少数民族所建立这一事实。诚然,中国历史上不乏异族入主中原的先例,但与北朝和元代的统治者们相比,清初的君主们似乎面临着汉族知识分子更强烈的精神反抗,此外他们还不得不提防西方科技文明对中国千年封建道统的冲击。为了表明自己移宅中土的合理性,满清的皇帝需要比他们的前朝统治者表现得  相似文献   

13.
宋代科学社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宋代科学社会史研究,首要工作是研究对象的确认与理论概念的选择、研究方法选择和历史文献的选择。针对研究课题,具体使用科学共同体概念、传记群体分析、内容分析与引证分析方法,是研究的基本途径。以宋代重大的、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事件以及参与事件的人物为线索,可以有效地选择、利用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著名科学社会学家、《科学的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杂志副主编、悉尼大学历史系美籍教授罗依·麦克劳德(Roy MacLeod)应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的邀请,于1987年10月31日至11月13日来京进行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R.麦克劳德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历史和科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和剑桥大学,1967年获剑桥大学经济和社会史博士。之后,他先后出任  相似文献   

15.
陈首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29(4):50-56,73
分析海外现代中国研究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角色,将有助于启迪现代中国科学史研究的思路,并检讨现代中国社会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进路。本文通过解读这一领域中的部分非科学史文献,指出海外中国学家在"科学-现代化"、"科学-文化"、"科学-政治"三种分析视角下,分别刻画出了作为现代化元素、异质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科学角色。但是,由于这许多研究仍将科学预设为理性、进步、正义的化身,并将其视作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单质性、不变性的动力,因此他们无法为我们呈现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建制与科学威权在中国遭遇的历时性建构过程,也无法讲述一个脱离了西方文化场景的科学,在中国本土化、地方化、情景化的复杂故事。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上半叶日本学者对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在东亚乃至世界科学史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代表性人物是:三上义夫、林鹤一、藤原松三郎和小仓金之助。他们从事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数学史研究;从文化史或者社会史的视角研究数学史,在编史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民主,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启蒙与革命,是回响在中国近代史上民族振兴救亡图存运动中的双重变奏。在中国现代化这一主题和历史进程中,科学传播与社会变革这两大思潮和运动从原初的并行、交织到最终的汇流,凸显出科学与社会的互动,而尤以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为节点。辛亥百年,科学伴行。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颠覆了绵延两千年的皇权专制王朝,建立了中华文明史上第一个共和国,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深刻地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以科学与辛亥革命为题,探讨辛亥革命前后不同时期科学与革命之间的互动,尤其是这种互动所导致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无疑既是科学社会史的重要话题,也开拓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空间;既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也可以温故知新,前瞻未来,更加明确学术界自身在新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担当。2010年1月本刊新一届编委会的第一次会议,就提出要把召开小型专题研讨会、开设研究专题专栏,作为本刊提升办刊质量、推进学术研究的重点举措。此次专栏开设,正是从本刊与武汉理工大学于六月中旬在百年前武昌首义之地联合举办的科学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基础上选辑而成,并且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呈现在...  相似文献   

18.
文章考察了库恩教科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此理论的影响和学界对它的批评。库恩试图揭示科学发展的真实形象,而对于科学教科书本质的认识,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库恩认为,科学教科书对于科学共同体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是培养新生代的重要工具。每当常规科学发生转变之时,或者说在科学革命发生之后,教科书就得全部或部分重写。一旦重写,这些书又不可避免地隐瞒革命的存在。库恩对科学教科书的关注,与其刚刚步入科学史研究时其所处学术氛围,以及当时美国教科书改革这一历史背景有一定关系,他对教科书的认识也随着对科学革命认识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库恩的教科书理论对科学史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引发学界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其理论所适用的范围之上。当前科学史界对科学教科书的考察,早已超越了革命史观的束缚,更多地从科学知识的建构和书籍的社会史等角度而进行。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     
"科学社会史"(所对应的英文应该是Social Historyof Science)这个概念,有可能是中国人的首创。因为就编者所见,国外的相关研究以这一概念作为正式书名的,都出现在21世纪,如日本人所著的ASocial HistoryofScience andTechnologyin Contemporary Japan:The Occupation Period,1945-1952(Trans Pacific Pr.,2001),和印度人所著的Social History ofScience in Colonial India  相似文献   

20.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无疑是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从科学技术史和科学社会史的角度看,则更是划时代的事件。对此,我们认为是大长我们的志气,极大地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的事件,对于这一极其有价值的科学史题材,我们的科学史工作者却束手无策,无法进行详实的历史研究,这的确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