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革工业废水水质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目前没有成熟的处理工艺能完全处理达标制革废水.为了能稳定、有效地降解制革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设计A/O变形工艺处理制革废水实验,并研究A/O变形工艺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处理效果.在本实验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废水CODcr去除率为92.52﹪~95.85﹪,BOD5去除率为96.93﹪~99.39﹪,NH3-N去除率为82.35﹪~99.42﹪,TN去除率为92.70﹪~98.03﹪,达到了制革废水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PSA絮凝剂和粉煤灰基混凝剂处理制革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粉煤灰制备混凝剂并与聚硅酸铝(PSA)絮凝剂配合处理制革废水. 结果表明,用酸浸粉煤灰混凝剂(HBFAC)处理的废水,COD、悬浮物(SS)、硫、铬值分别为153,47,6,4 mg/L,达到了二级水质的标准,说明HBFAC是性能优良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它具有混凝沉降速度快,污泥体积小,处理废水费用低的优点.还探讨了粉煤灰基混凝剂和PSA对制革废水的混凝沉降机理.  相似文献   

3.
制革废水治理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某制革企业水质和水量情况,分析了制革废水的特点,介绍了含铬废水、综合废水的处理工艺流程以及工程设施和主要参数。对含铬废水采用无压滤回收新工艺,对综合废水采用沉灰-预曝调节—初沉—一级气浮—生物接触氧化—二级气浮处理工艺。废水处理量为5000m3/d的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废水经处理后,最终出水达到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该技术适合于中小型制革企业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4.
刘林 《科技咨询导报》2010,(12):142-142
目前我国有制革企业2000多家,其制革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了各种助剂、鞣剂、加脂剂、涂饰剂等,废水含盐量大、碱性大、COD浓度高、色度高、悬浮物多,污泥量大,且含有较多的硫化物和铬等有毒物质,造成了废水处理的难度极大,而各个设计单位也是各自根据水质和企业投资大小的不同用的处理工艺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笔者觉得应该针对此类废水的特点合理采用处理工艺保证污水能达标排放,笔者以温州市腾蛟镇南溪制革基地污水处理工程为实例来介绍预处理+A/O工艺处理制革废水的过程和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5.
中度嗜盐菌的分离鉴定及对高盐制革废水处理的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中度嗜盐菌在高盐有机制革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解决高盐有机制革废水处理这一难题,从某晒盐池盐水中分离获得一株嗜盐菌株YS-1,对该菌株进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全细胞脂肪酸分析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研究表明,YS-1菌株16S rDNA序列与Halomonas sp.(AB167061)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合上述其它各项测定结果,确定该菌株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属中度嗜盐菌.在SBR反应器中对其进行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试验,同时结合生物活性碳技术,结果表明,含盐9.3%、CODCr为1 738 mg/L的高盐制革废水,经168 h的处理后CODCr去除率为86%,经216 h处理后CODCr去除率为98%,表明该菌株具有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的功能.将分离筛选的嗜盐微生物与生物活性碳技术相结合,可构建"嗜盐生物活性碳"技术,来强化高盐制革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制革废水工程实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由传统活性污泥法转换为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制革废水的工程实践、运行工序及运行结果。转换后废水处理能力由700m^3/d提高到1200m^3/d,处理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曝气生物滤池作为一种高效的水处理工艺,具有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模块化建设,可根据排放标准扩建,自动化程度高,管理简单等优势,日益受到重视.本试验中,运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某皮革厂生化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以研究此工艺对制革废水氨氮的去除效果,并探索工艺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8.
微电解-Fenton法预处理制革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实验,考察微电解-Fenton法预处理制革废水中各种工艺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优条件:微电解进水pH值为3,反应时间为1 h,Fe和C的体积比为1∶1,铁屑的投加量为200 g;Fenton反应的H2O2的投加量为3 mL,反应时间为50 min.在此条件下,制革废水经微电解-Fenton法预处理,化学需氧量去除率能达到80%左右,出水水质得到较大改善,为后继生物处理提供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季晓春 《科技资讯》2010,(32):126-126
阐述了制革行业特点及制革污染现状,对制革业水污染物排放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制革废水回用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制革企业提出了废水回用的科学方法,对生产企业节约生产成本,提升企业形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由于制革生产工艺复杂,使用化工原料繁多,所排放的废水色度浓,毒性强,酸碱度大,耗氧量高,是工矿企业中危害较严重的一种废水。为加强环境保护,防止污染,杭州皮革厂承担了轻工业部下达的“制革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课题,并由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等单位参加协作。试验小组根据综合利用,除害兴利,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精神,经参观学习,调查研究后,制订了治理制革工业废水的方案,原则是“工艺改革,设备革新;清污分流,分隔处理;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支援农业,造福人民。”目前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1.
 借助于实际工程的运行,比较了水解酸化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组合工艺(H-SBR)和接触氧化与SBR组合工艺(O-SBR)两套设施处理制革废水的效能。结果表明,接触氧化与SBR组合工艺能有效处理制革废水,在接触氧化HRT 24h、SBR曝气5-7h的条件下,COD和氨氮平均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3%和74%,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273和42mg/L。采用水解酸化与SBR的组合工艺对预处理后的制革废水进行处理,在水解酸化HRT 24h、SBR曝气5-7h的条件下,COD和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仅为70%和5%,虽然COD可降低到500mg/L以下,但氨氮高达163mg/L左右,且需配套臭气处理设施。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絮凝方法深度处理山东某制革厂二沉池出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铬,研究了反应电压、pH、反应时间、电流密度对COD去除效率的影响.实验过程中还计算了阳极消耗量,评估电絮凝反应的经济可行性,并研究了铬的去向.结果表明:实验选用铝钛阳极处理制革废水,反应电压2 V、pH6、反应30 min、电流密度为800 A/m2时,COD去除率可以达到83.4%,总铬去除率可以达到98.9%,Cr(Ⅵ)去除率达到89.1%,满足制革行业一级排放标准(GB30486—2013).这表明电絮凝技术可以去除化学沉淀法无法去除的铬组分.  相似文献   

13.
徐发凯 《甘肃科技》2012,28(3):55-56,21
玉米淀粉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等特点,采用膨胀颗粒污泥床( EGSB)处理玉米淀粉废水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介绍了采用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活性污泥法处理玉米淀粉废水工艺,并探讨了沼气利用对工艺运行成本的影响.EGSB+活性污泥工艺对废水中的COD、SS和氨氮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外排废水可以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 1996)中二级标准的要求,是玉米淀粉废水处理的适宜工艺.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制革行业主要分布在福州、泉州、漳州、莆田等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皮革工业迅速发展,皮革废水已成为有机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如何治理制革废水,减少水环境污染,从而促进制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皮革行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该文以福建省漳州市某皮革公司废水处理工程为例,从调查制革工艺流程及污染源入手,分析制革废水处理站处理工艺原理、污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后的出水指标,并着重探讨、论述了制革废水主要处理单元设计等技术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天然硫铁矿处理含铅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天然状态的硫铁矿处理模拟含Pb2+废水,探讨了废水酸度、吸附时间及废水中的Pb2+初始浓度对Pb2+吸附效果的影响,发现利用硫铁矿吸附处理含铅废水具有吸附量大、处理效果好的优点,经处理后的含Pb2+废水已达国家排放标准(Pb2+<1.0mg/L),并对其实验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Bi(NO_3)_3·5H_2O和Na_2WO_3·2H_2O为原料,EDTA为络合剂,辅助水热法合成Bi_2WO_6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拉曼光谱(Raman)、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等测试手段对产品进行表征。同时,在Bi_2WO_6光催化降解制革废水反应中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空气通入量、溶液pH值、双氧水用量及光照强度对制革废水COD_(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i_2WO_6光催化剂的结晶度良好,具有Bi_2WO_6特征峰,为规则方形花状Bi_2WO_6,其带隙能为2.696eV。Bi_2WO_6能有效降解制革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废水的COD_(cr)去除率显著提高。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降解制革废水最佳工艺条件为:Bi_2WO_6光催化剂的投加量为2.0g/L,自然pH值,体积分数2%H_2O_2,空气通入量为中档,灯液光照距离为11cm,可见光照射3.0h。该条件下,制革废水的脱色率和COD_(cr)去除率分别达到91.5%和92.6%,达到了国家相关排放标准。Bi_2WO_6晶体的可见光催化降解制革废水过程符合一级反应速率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7.
一株盐单胞菌及其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中度嗜盐菌在高盐有机制革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解决高盐有机制革废水处理这一难题,从山东省威海市路道口盐场晒盐池盐水中分离一株嗜盐菌株YS-1,对该菌株进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全细胞脂肪酸分析、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研究表明,YS-1菌株16S rDNA序列与Hdomonas sp.(AB167061)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合上述其它各项结果确定该菌株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属中度嗜盐菌;在SBR反应器中对其进行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试验,同时结合生物活性碳技术,结果表明,含盐9.3%、CODCr=1 738 mg/L的高盐制革废水,经168 h的CODCr去除率为86%,216 h的CODCr去除率为98%,该菌株具有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的功能,通过分离筛选嗜盐菌强化高盐制革工业废水处理具有可行性,分离筛选的嗜盐微生物与生物活性碳技术相结合构建"嗜盐生物活性碳"技术,在高盐制革废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图4,参17.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中度嗜盐菌在高盐有机制革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解决高盐有机制革废水处理这一难题,从山东省威海市路道口盐场晒盐池盐水中分离一株嗜盐菌株YS-1,对该菌株进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全细胞脂肪酸分析、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研究表明,YS-1菌株16S rDNA序列与Halomonas sp.(AB167061)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合上述其它各项结果确定该菌株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 ),属中度嗜盐菌;在SBR反应器中对其进行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试验,同时结合生物活性碳技术,结果表明,含盐9.3%、CODCr=1738mg/L的高盐制革废水,经168h 的CODCr去除率为86%,216 h 的CODCr去除率为98%,该菌株具有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的功能,通过分离筛选嗜盐菌强化高盐制革工业废水处理具有可行性,嗜盐微生物的强化作用与生物活性碳技术相结合构建“嗜盐生物活性碳”技术,在高盐制革废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沉淀-双氧水氧化法,对制革铬鞣废水中铬(Ⅲ)的治理和回收利用进行了研究,该法对铬(Ⅲ)的回收率达92%,处理后废水澄清,无色,无味,稳定,pH值8~8.5。  相似文献   

20.
为了高效去除制革废水中的Cr(Ⅵ),实验采用粉末活性炭包埋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制成固定化细胞颗粒,并探讨了该颗粒去除Cr(Ⅵ)的效果。结果表明,在pH值5.0、温度37℃、Cr(Ⅵ)初始浓度小于10mg/L、颗粒用量0.5g/mL左右时,Cr(Ⅵ)去除率较大;在最优条件下,固定化细胞颗粒处理Cr(Ⅵ)的效果比未加菌体的固定化颗粒和Bacillus cereus单独处理时的效果都好。研究表明,固定化Bacillus cereus细胞颗粒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材料,处理制革废水中的Cr(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