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科技创新既是一个地区具备竞争优势的关键条件,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选取2011年、2013年和2015年河南省各省辖市科技创新的相关指标数据,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河南省各省辖市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科技创新效率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有4个城市在研究期间均达到了DEA有效,分别为郑州市、洛阳市、鹤壁市和济源市. 2011—2013年和2013—2015年,大部分城市的科技创新效率有改善,且部分城市改善幅度较大,研究期间科技创新效率总体呈现递增趋势.城市发展水平对河南省科技创新的影响程度较大,高等教育水平和对外经济发展水平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2.
运用广东省1990-2009年能源消费的面板数据,采用广义费雪指数方法对广东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探讨产业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等因素对广东能源消费变动的影响和作用。为了进一步剖析各因素对能源消费变动的影响效果,构建回归分析模型,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人口发展与产业结构对广东能源消费增长起到推动作用,产业能源效率对广东能源消费增长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比较准确地测算了我国29个省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并根据人均排放和收入,构建省级二氧化碳排放异质型面板,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我国二氧化碳排放EKC曲线及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高收入和低排放低收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倒"U"型关系,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成立.经济和产业结构、能源消费、国际贸易和城市化水平等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4.
沈阳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综合环境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气污染物浓度年均值和排放总量等指标,简要分析了沈阳市大气质量,应用生态足迹方法量化了大气污染物的综合环境压力.结果表明:过去10年间,沈阳市SO2排放总量显著下降,但CO2排放量增长迅速.以生态足迹表征的大气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压力主要来自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1990~1994年二者足迹在大气污染总足迹中所占比例约为各50%;1995~2000年间,CO2足迹所占份额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2000年以后增加迅速,2005年达到90%.以单位GDP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生态足迹表征的沈阳市经济发展环境效率,在研究期有较显著的上升,说明经济系统创造单位GDP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和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数量增长,居民直接能源消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走高,雾霾影响人们生活.文章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中的计算公式和二氧化碳排放系数缺省值,建立了居民直接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模型,测算出2005-2013年安徽省居民直接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接着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二氧化碳减排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利用数据包络技术对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的经济发展效率进行分析,计算了30个民族自治州经济发展的相对效率值,并对非DEA有效的自治州进行投影分析,分析其效率差距的原因并对改进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区域创新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模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2006年全国30个省市的区域创新效率进行评价,从而间接实现对区域创新环境的评价.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2)区域创新效率高低与其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定呈正相关关系;(3)从区域创新环境方面来看,创新效率偏低主要是由于对创新环境利用不足所导致.最后对创新效率偏低的地区在创新环境投入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较为准确地对中国大陆地区29个省份(市、直辖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将其分为高排放高收入、低排放高收入、高排放低收入和低排放低收入四个不同区域,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EKC曲线及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除高排放低收入地区外,其余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存在倒"U"型关系,EKC曲线假说成立.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城市化和国际贸易水平等对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环境规制效率的指标体系,根据2004—2015年沿海1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评估各省(市)的环境规制效率,利用Malmquist指数对环境效率进行了动态研究,探讨中国环境规制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发现:(1)沿海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普遍较低,整体呈下降趋势.(2)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沿海地区的环境规制起到了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对沿海地区的环境规制起到了阻碍作用.(3)环境规制效率空间分布呈梯度分布格局,南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相对较高,东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次之,北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相对偏低.沿海地区的环境规制效率极不平衡并且空间差异显著,环境规制效率与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开发程度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运用DEA模型测度了2001—2008年间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的相对环境效率,并结合Malmquist指数对期间各地区环境效率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各区域的相对环境效率总体水平比较低,环境污染造成了较大程度的效率损失;西部地区的环境绩效具有较大的省际差异,且省际差异在研究年份内经历先逐年减小再逐年扩大的演变过程;西部各省市环境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在研究年份内的环境效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中、蒙、俄3国共同组成中蒙俄经济走廊带。以中、蒙、俄能源效率为主要研究内容,利用2000-2014年3国能源和环境数据,考察3国能源利用和环境状况,运用结合窗口模型的超效率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测算包含碳排放约束的三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能源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量均大于俄罗斯和蒙古国;中、蒙两国能源消费与CO2排放关系密切;2004-2009年俄罗斯的单要素和全要素能源效率均高于中国和蒙古国,而2010-2014年中国的单要素和全要素能源效率均高于俄罗斯和蒙古国。造成能效差异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发展、能源贸易增加对能源效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煤炭等高耗能能源的投入及工业在产业中占比的增加对能源效率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广西地区CO2排放量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考<广西统计年鉴>(1991~2010)中的社会经济指标和能源消费统计数据,采用能源消费耗总量及化石燃料系数估算法估算广西地区1991~2009年CO2排放量,归纳出CO2排放量变化趋势,并将因素分析法应用于Kaya恒等式定量分析广西的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能源强度及能源结构等驱动因素对CO2排放的影响.1991~...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碳驱油作为三次采油的重要技术手段,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的环保降排价值。但在二氧化碳驱油过程中,部分层位二氧化碳过早突破,一方面严重降低气驱的波及效率,另一方面油井气窜后,二氧化碳将对油井举升系统、地面工艺设备乃至井场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等问题。常规的注采及油气水性质监测方法,仅能简单地监测二氧化碳驱油的效果和二氧化碳采出情况,驱油过程的精细监测成为薄弱环节,制约着二氧化碳驱油的进一步发展。二氧化碳驱油前后储层的地球物理性质发生的变化能在地震资料上表现出差异性。为此,从二氧化碳驱油前后地震正演模拟、敏感属性分析和时移地震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开展基于地震资料的二氧化碳驱油精细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依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方法对2003—2008年江苏太仓市一次能源消耗产生的CO2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利用Kaya恒等式进行了分解分析,同时计算了2003—2008年当地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CO2排放量(来自一次能源消耗);结果表明2003—2008年当地一次能源消耗产生的CO2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而单位GDP CO2排放量呈现倒U型曲线;经济的发展和能源效率是影响排放量的主要因素,而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则是未来当地降低由能源消耗产生的CO2排放量、实现低碳生态发展模式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入手,构建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运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别建立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为自变量的协整方程,结果表明: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每提高1%,能源消费增长增加0.240%,同时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0.295%。这说明我国的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中,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自然代价。  相似文献   

16.
碳排放许可的初始分配直接产生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效应,关系到碳排放交易制度的政治可行性与经济效率,是碳排放交易制度设计和研究的核心问题.关于碳排放许可初始分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碳排放许可的分配、碳排放交易机制初始分配的效率如何、会产生何种收入调整效应和结构调整效应、如何构建成本控制机制以缓解初始分配带来的负面影响等.现有研究得出了一些共性的结论,可以为碳交易机制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当然现有研究也存在不足,尤其碳排放交易机制区域内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碳排放交易机制以及碳排放许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通过超临界CO2与甲醇共热催化栀子苷水解,并将水解产物栀子苷元与精氨酸钠合成栀子蓝色素.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色素的色价从而对超临界CO2的酸催化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20 MPa、140℃、反应4h得到的栀子苷水解产物可以与精氨酸钠缩合制得色价为248,纯度为98.2%的栀子蓝色素.该方法不仅为栀子苷水解制备栀子蓝色素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拓展了超临界CO2作为酸催化剂应用于糖苷的水解.  相似文献   

18.
全球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日益严重,二氧化碳控制与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种很具前景的减排方式,资源化利用技术不但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而且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转化、电化学还原、光催化还原以及催化氢化等。基于现阶段各种技术的研究进展,本文分析了各种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发展前景,为确保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被认为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可行的经济运行模式,但是由于区域的差异,低碳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因此对于低碳经济的有效评价成为必须。目前我国对于区域低碳经济的评价研究较少,对中国内蒙古地区近10年数据的利用数据包络法(DEA法),根据投入及产出的结果分析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效率,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内蒙古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平  周倩倩 《河南科学》2012,(10):1549-1553
通过建立协整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研究了碳排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人口、城镇化水平、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GDP)、产业结构和能源价格之间的协整关系和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影响的变动性特征.结果表明,碳排放与人口、城镇化水平等各因素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另外,碳排放弹性系数具有明显的波动性特征,说明各因素在具体年份对碳排放的影响带有制度变迁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痕迹.最后依据研究结果,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