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直以来都是道路交通安全系统研究的热点.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概念、评价过程以及评价结果的模糊性,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方法,对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在其基础上,通过一个实际算例说明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整个思路和具体步骤,并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增强了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该方法简单直观,既可以实现对多个客体之间的横向比较,也可以实现对单一客体的纵向比较.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评价的安全感知与车速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道路安全水平的主观认知对运行车速的影响,进行了实车试验,通过50份问卷调查确定了对安全影响权重较高的道路评价指标,随机选取719位驾驶人对试验路段的平曲线、竖曲线以及行车视距进行了主观评价,统计并建立了被试人员对行驶路段安全性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同时采集了驾驶人在各评价路段的运行车速值.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综合...  相似文献   

3.
选取路段的平均行程车速、时间占有率以及交叉口平均延误为特征参数设计道路交通状态判别分析模型,根据采集到的交通信息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判别道路交通的实时状态.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的方法对单个特征参数根据判别阈值得到的道路交通状态判别结果波动性大、精度不高,通过将其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后,判别结果有了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提高交通状态判别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企业安全评价中的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引入工业企业安全评价,结合企业的实际管理情况将企业的系统根据需要分成若干个单元,建立多层次的安全评价因素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并采用安全等级特征量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处理,得出企业的安全等级.应用实例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强、效果较好,可在一般工业企业的安全评价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运行车速理论,以实际的车辆运行速度和交通事故调查为基础,对三福高速公路运行车速和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实际的运行车速越高及运行车速变化量越大,交通事故率也越高.最后,运用车速变化量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对整个高速公路路段进行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6.
以城市道路网络的拥堵状况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层次分析以及神经网络理论构建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以层次分析为准则,从微观层、中观层、宏观层等方面建立道路交通拥堵三层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一致性判别矩阵界定道路交通拥堵评价因子综合权重,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了道路交通拥堵的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并对道路交通拥堵评价区间进行阈值确定,将道路交通拥堵评价集界定为严重拥堵、中度拥堵、轻度拥堵、较为畅通、畅通等5个等级.以2016年上海市20个交通小区的道路交通拥堵数据为样本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测中国高速公路车辆运行车速并分析其道路事故特征,提出了使用运行车速以及相邻路段运行车速差预测道路安全性的概念,并运用反向传输网络(BP网络)较强的非线性适应能力,采用多层BP网络,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运行车速与道路安全性关系模型.使用训练后模型测试部分实测路段安全性,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为高速公路的道路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车速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显著,分析车速对交通事故数量、事故严重程度以及驾驶员生理等方面的影响表明,车速越高及其离散性越大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事故率以及事故后果严重性越大,相邻路段车辆运行速度差异越大也会增加道路交通的危险性,基于此,提出了合理控制车速、减少车速离散性以及注重相邻路段车速协调性等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白路祥  邓凯  杨震  刘广祥 《科技信息》2011,(17):I0040-I0041
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是对现有或将建的道路工程项目或交通工程项目、任何与道路用户有关的其他项目的正式审查,并给出项目存在的或潜在的安全问题以及相应的改善建议措施等一系列连续工作的综合。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结合滨州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进行整体评价,并通过评价结果对基于模糊逻辑的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方法经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状况日趋恶化,针对此现状提出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状况以及交通工程设施等影响交通安全的道路因素进行定性及定量的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用模糊评价法建立基于道路因素的交通安全评价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对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运行车速的公路线形设计质量评价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速度因素在公路交通事故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而线形是决定车辆实际运行车速的基础 .通过对车辆运行特征的实地观察和运行车速的现场观测 ,标定了车辆运行车速和加速度与公路线形之间的关系模型 .从行车安全的角度出发 ,将线形单元间运行车速和加速度的变化量作为线形质量的评价标准 ,建立了线形质量评价模型 ,用以进行公路线形设计质量的定量评价 .  相似文献   

12.
灾害性天气对道路运营安全的影响分析与车速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灾害性气象因素对道路运营安全的影响,采用设计频率方法对气象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建立了不同运行状态下不同的可视距离、行车车距和运行车速间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试验,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以上海市高速公路局域网为例,提出了灾害性天气下道路安全运营车速建议值.  相似文献   

13.
区域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综合评价和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评价和预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提出了适合目前国内现阶段管理体制的以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为基础的评价和预测方法 .该方法采用模糊评价综合模式计算评价目标区各评价指标最大概率所对应的等级 ,通过层次分析计算各指标间的权重系数 ,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区域道路交通安全的综合评价指标———道路安全指数IRS.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合理可行 .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准确的得进行道路交通安全评价。在分析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重点评述了绝对数法、事故率法、事故强度分析法,概率一数理统计法、模型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和灰色评价方法等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的各种评价方法,指出了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结果对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山区高速公路受地理环境限制呈现地形高差大、线性组合多等特点,其复杂的线形使驾驶人的心生理发生变化,行车风险增大。为提高山区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性,选取16名驾驶员在典型山区高速公路纵坡路段、平曲线路段和弯坡路段进行驾驶试验,结合驾驶模拟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采集心率、速度等参数,探究心率增长率与坡度、平曲线半径、线形组合指标、速度差和交通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纵坡路段坡度>3%时,在下坡速度差大于17.6 km·h-1、上坡速度差大于18.5 km·h-1条件下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均超过舒适阈值,处于紧张状态;平曲线路段平曲线半径>0.65 km时,心率增长率处于舒适阈值范围内,平曲线半径<0.65 km时,心率增长率处于紧张阈值范围内;弯坡路段上坡方向线性组合指标大于6、速度差大于14.8 km·h-1,下坡方向线性组合指标大于4.7、速度差大于16 km·h-1时,驾驶员均处于紧张状态。建立道路线形安全评价模型,并通过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为山区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建设与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区农村道路线形和路侧危险系数高的问题,利用GPS定位技术采集道路中线、边线和路线地形地貌信息,结合现有的交通设施布置情况,评价各危险路段的安全等级,根据危险性质进行安全分类. 从安全角度提出了最优的路线改进方法和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方法,并基于GPS对山区农村道路的交通车辆进行定位和测速,对改进后的路况安全状况进行了整体评价. 结果显示,人与车的行车安全系数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的层次分析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道路交通安全系统的内部结构极为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各因素权重信息不能完全被确定.提出了对于属性值以模糊区间数这种不确定形式给出,着重以“人”、“车”、“路”中的“路”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行模糊区间综合评价,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判断矩阵,并利用模糊区间综合评判模型得到了一种交通安全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