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生在一起议论某些教师、尤其是某些班主任“偏心眼”是学校中常见的现象。实际上.所谓“偏心眼”是一种教师期望偏差,它是教师由于偏见、习惯等影响,不恰当地利用信息所造成的对不同学生期望上的偏见.它使教师不能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偏爱某些学生,而忽视另.部分学生。教师期望偏差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万茂 《科技信息》2010,(24):I0387-I0387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一核心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新课改已由理论步人了艰苦的实践中,与此同时,新课标中的一些理念已逐渐为大家认可与接受。诸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诊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或“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体验”已成为教师们耳熟能详的话语。对比传统的课堂,往往注重的是教师怎样教,教得怎么样;而新课程的实施则强调学生怎样学,学生学得怎样。新课程一反过去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余青云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18(3):100-100,102
从辨证的角度看,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的动态过程。横向可分为“教”和“学”两部分。“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纵向可分:“准备教”阶段,教师是主体,教材和学生是认识客体;“课堂教”阶段,主客体间相互交流;“教后学”阶段,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材与教师施加的影响.在教学全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地位相互依存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4.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重教轻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重视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阻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层层推进,生命课堂的诞生,唤醒了传统教育中沉睡的主体性。生命化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高师高等数学课堂教学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模式,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也不利于未来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此,笔者本着为转变教师的施教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出发.对高师高等数学课堂研究式教学做了总体构想.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6.
黄双燕 《科技信息》2009,(35):323-324
1.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整体思路 《机械制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及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如果光靠教师“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机械制图》提供了一个先进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而且,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正是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把《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形体分析法》作为一个项目进行教学的时候,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这,一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教育讲究诗性,在乎中庸,贵在仁和.而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的不良情绪将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学回避”现象是对当前教师群体的情绪管理的一项新措施,也是社会对教师人文关怀的典型,并且对当今师生关系的缓解有一定的意义,引起了更多专家学者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浅谈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角色在新形势中怎样重新定位,重点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一)教学要以学生主动建构过程为核心.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知识的“促进者”。(二)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传导者”。(三)教学过程重视师生平等对话.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的“探讨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思想的互动关系.知识的点拨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乐团的首席关系,和谐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作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声音和文字传递信息,对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了解都是依靠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空洞的讲解,内容枯燥乏味,形式单一,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也觉得写作文“苦”而无“趣”,没有学习写作的欲望,枯而乏材,没有写作的素材,贫而无话,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老而不新、虚而不实没有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网络的介入给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10.
过去的实验教学多数是实验教师准备好仪器设备情况下学生按实验教材和教师指导的程序一步一步完成,学生虽然有一定收获,但是也束缚了手脚。学生完全是被动的接受者.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实验不积极无兴趣或不敢做。实验教学应主要是为学生创造一种有利于思维能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完全抛弃由指导教师“包干”到底的做法.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来挖掘潜能,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一、引论1998年上半年我们对全院文科学生进行了一次名为“授课方法与学生意向”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文科不少科目的授课方式选择上,学生青睐以自学为主的方式,在被调查的所有科目中,几乎每一科目都有比例不同的学生要求自学。另一个问题的调查统计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一问题是“如果有的课不去听,你能否学好?”,回答“完全能够,而且效率很高”的有160人。占总人数的(610)的26.9%,回答“一般能够,但希望有教师指导”的280人,占45.9%,二者相加,高达72.8%。基于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一个A…  相似文献   

12.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ASP.NET的远程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随着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Web的远程教学系统蓬勃发展.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各自长处,寻求设计一种教学平台能将两种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我们的研究重心、介绍了基于ASP.NET技术的远程教学系统中的远程考试和评价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相似文献   

14.
高校师生关系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高校师生关系已不再是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认知中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唯我独尊”、“唯师是听”的关系.在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在民主平等的社会里,教师有必要重新认识自己在师生关系中的位置.教师首先要感谢学生给了一份高尚的职业,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拥有为学生服务的本领.其次,教师要把学生当朋友,尊重学生,平等地与学生分享经验,与学生真诚交往,与学生一起成长.最后,教师要坦然面对学生的评教活动,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互信、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教师不应该做教材的忠实传递者,而应该做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相较于其它传统学科教材,信息技术教材给了我们教师大得多的处理和发挥空间.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充实,可以做出一些对学生发展有利的电子教材.教学中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应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引用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的一段话:“信息技术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16.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为: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有鉴于此,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教师的发展应放在首要位置。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教师的个性化、特色化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真正的“以人为本”应该表述为“一切为了师生,为了一切师生,为了师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17.
黄瑛 《科技信息》2010,(21):I0356-I0356,I0352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了确保高分,通常不鼓励学生提出与教师或书本不同的看法。甚至反对和压制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造成学生亦步亦趋.人云亦云.依赖心理倾向严重,最终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正如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说:“孩子们入学时候像个‘问号’,而毕业时像个‘句号’。”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中最重要.也是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高中物理是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它更是“老大难”。作为一名普通高中的教师,更感教学中困难重重。有来自教学条件方面的,更多的是来自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传统物理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对学生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管教而不重自觉等。根据实践经验与教学积累,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至力于‘导’。”“应试教育”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重教而不重导,不仅扼杀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创造潜能,而且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过多,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段落,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讲,总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记不牢,而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机会几乎等于零。  相似文献   

20.
冯会侠 《科技信息》2009,(9):258-258
在全国新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学生的主体性愈发显得重要。尊重学生,倡导个性、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似乎成为每个教师的头等大事。所以不少新课程改革的专家提出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论。此理论一出,立即引来了教育界的大讨论,即:教师应怎样看待“教不好的学生”,怎样相信并在自身意识中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信念,怎样在教育生涯中实现这个信念.这个意识的树立于否直接关系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和做法,直接关系到孩子成长环境的优劣。为此,本文在结合为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的教育理论,从“怎样看待教不好的学生”、对“教不好的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教师素养三个方面来谈谈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