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络合白土脱氮联合工艺对兰炼减四线去蜡油进行了精制,以提高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能。分别考察了白土精制和络合脱氮对兰炼减四线去蜡油脱氮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络合白土脱氮联合工艺可作为脱除油品中的氮化物、提高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的有效方法,络合剂TTS是一种对氮化物尤其是碱性氮化物选择性较高的脱氮剂。对脱氮精制油的实验研究表明,经络合白土精制后的油品,其氮化物含量降低,氧化安定性提高,而其它物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
提高润滑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络合-白土脱氮工怪兰炼减四线去蜡油进行了精制,以提高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全性能。分别考察了白土精制和络合脱氮对兰炼减四线去蜡油氮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加氢裂化尾油具有性能优良、饱和烃含量高,芳香烃含量、硫含量和氮含量低等特点,不仅能做乙烯裂解原料,同时也是优质的润滑油基础油原料,可以生产变压器油、内燃机油和液压油等产品,同时还能得到柴油等副产品,综合利用价值显著。通过采用减压蒸馏、溶剂脱蜡和白土补充精制等工艺,对辽阳石化公司生产的两批不同性质的加氢裂化尾油进行实验室研究,考察了辽化加氢裂化尾油作为润滑油基础油适用情况。实验表明,两批加氢尾油经过加工分别可以得到收率为15.3%的HVI100基础油,34.5%的HVI150基础油和20.4%HVI400基础油,以及柴油和变压器油等产品,具有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贾文忠 《科技信息》2007,(16):46-47
叙述了脱氮油的两种补充精制方法:固定床粒状白土吸附法和加氢补充精制法.其中前一种方法由于精制倍数较低,精制油颜色差,工业上不宜单独采用.后一种采用催化剂对脱氮油进行加氢精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催化剂床顶加装保护剂并对原料采取预处理措施的前提下,可推荐在工业装置上使用。  相似文献   

5.
以重质润滑油基础油为原料,采用活性白土和自制的脱酸吸附剂WK-Ⅱ,考察了重质润滑油基础油吸附脱酸后的脱酸效果和氧化安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对重质油650SN进行脱酸精制,活性白土用量需5%才能满足中和值要求,而WK-Ⅱ脱酸吸附剂仅需1.5%.中和值越小,其氧化安定性越好,当中和值为0.030mgKOH·g-1时,氧化安定性可达到180分钟.用WK-Ⅱ对重质基础油进行脱酸精制,平均每个百分点吸附剂可脱除基础油酸值0.04-0.05mgKOH·g-1,且中间基基础油比石蜡基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明显要好.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铝箔轧制工艺润滑油的国内外发展,对组成工艺润滑油的基础油和添加剂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边界润滑条件下吸附膜的形成与作用机理,研制出CSA-B新型高性能铝箔轧制润滑油添加剂,并在铝箔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废油再生具有既保护环境、又节约资源的意义。基于这两方面日益苛刻的要求,废油再生加工已经朝着大型化和无酸精制工艺的方向发展。对废润滑油的再生工艺进行了研究,劣化程度不等的废油通过萃取-絮凝和活性白土精制,即可得到较好的再生。活性白土精制条件:白土用量为废油重量的40%;30℃下搅拌45min。  相似文献   

8.
吸附剂的再生直接影响吸附精制工艺的成败,决定了吸附过程能耗及吸附剂寿命.对吸附过程中已被轻质芳烃饱和的13X型分子筛的再生脱附剂进行了筛选、比较.结果表明,工厂中副产C5 馏分是合适的脱附剂.研究表明.温度、空速等因素对脱附效果有影响.脱附温度应高于300℃。脱附剂空速可随工艺要求在LHSV变化范围为0.8~1.25 h-1内选择.所得结果为6# 溶剂油吸附脱芳精制工艺中再生工序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利用蜡下油资源,开展了蜡下油异构脱蜡生产Ⅱ、Ⅲ类高档基础油的工艺研究。采用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PIC-802异构脱蜡催化剂对减二线蜡下油馏分进行加氢预处理—异构脱蜡—补充精制三段加氢工艺试验。在加氢预处理单元体积空速1.0 h~(-1)、反应温度375℃,异构脱蜡单元体积空速1.0 h~(-1)、反应温度365℃的工艺条件下,蜡下油原料经过加氢预处理—异构脱蜡—补充精制三段加工后可以得到6cStⅢ类高档润滑油基础油,基础的倾点-18℃、黏度指数122、收率58.36ω%,为蜡下油原料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将表面改性后的微米级二硫化钼添加至基础油中,利用MRS-10W型和M-2000型试验机,对所制备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基础油中添加含量为1.5%的微米级二硫化钼后,润滑油的最大无卡咬载荷提高了15.5%,摩擦副之间的摩擦系数降低了33.1%,磨损量减少了43.5%.  相似文献   

11.
鳀鱼油特性与精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鳀鱼油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鳀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高,EPA与DHA总量在20%~30%,DHA含量高于EPA,鳀鱼油脱色采用3%活性炭和3%酸性白土效果较优。脱臭采用减压法,便脱色脱具一步完成,减少了鳀鱼油的氧化。碱炼可明显脱除90%的游离脂肪酸(FFA)(p<0.05),采用的精制工艺对碘值(Ⅳ)及鱼油脂肪酸组成影响甚微,可明显(p<0.05)脱除过氧化物。精制处理改善了鱼油的感官指标。  相似文献   

12.
对国内中低档车用润滑油的市场现状以及近几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找出决定目前中低档车用润滑油市场特点的原因和未来几年的发展潜力;同时分析了生产中低档车用润滑油的现状并探讨用加氢基础油生产中低档基础油的技术性和经济性.得到以下结论中石化在现阶段应采取价格和多元化竞争策略来净化中低档车用润滑油的市场,保证其利润;同时选择合适的基础油加工工艺以提供优良的质量支持;并制定内部行业政策,联合地区经销大户组织和规范各地区的中低档车用润滑油市场.  相似文献   

13.
以合成气(CO+H2)为原料,采用钴基催化剂进行费托合成反应制取高端润滑油基础油。目前费托合成主要用于煤间接液化合成燃料油,相比之下,通过费托合成制取润滑油基础油等高端化学品表现出更为可观的市场前景。本文通过对比费托合成工艺,进一步说明制取高端润滑油基础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6^#溶剂油脱芳精制吸附剂再生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附剂的再生直接影响吸附精制工艺的成败,决定了吸附过程能耗及吸附剂寿命。对吸附过程中已被轻质芳烃饱和13X型分子筛的再生脱附剂进行了筛选,比较。结果表明,工厂中副产C5馏分是合适的脱附剂。研究表明,温度,空速等因素对脱附效果有影响,脱附温度应于高300℃,脱附剂空速可随工艺要求在LHSV变化范围0.8-1.25h^-1内选择。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萃取-絮凝法再生废机油的工艺条件。筛选出有效的萃取剂E和絮凝剂F,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常温下,萃取剂和絮凝剂比(E:F,体积比)为2:3~3:2,剂油比(S:O,体积比)为10:1~8:1,反应时间为10~15min。萃取-絮凝后所得一次净化油用活性白土补充精制,再生油质量接近润滑油基础油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低温氮吸附—两段脱附迎头色谱法测定多孔固体的比表面积.设计了实验程序,并探讨了计算方法.对硅胶、氧化钼和三种活性炭样品的测定结果,本方法准确度和重复性都比较好.方法兼有低温氮物理吸附的特点,以及迎头色谱法快速简便的长处.  相似文献   

17.
植物油精制过程产生大量含油废白土,如果不能有效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采用溶剂抽提法对植物油精炼废白土进行再生研究,选用石油醚(90~120℃)为非极性抽提溶剂,95%乙醇为极性抽提溶剂,首先用石油醚(90~120℃)对废白土进行抽提,得到废白土中的理想组分,然后用石油醚(90~120℃)和95%乙醇的混合溶剂对废白土进行抽提,得到废白土中的非理想组分。确定了废白土再生的最佳工艺条件:溶剂用量为100 m L溶剂/100 g废白土,石油醚和乙醇的体积比为4∶1,抽提温度50℃,抽提时间30~40 min,抽提次数以3~4次为宜。在上述条件下,废白土中总油分得率达到28%以上,再生白土比表面积达到150 m~2·g~(-1),再生白土的脱色率、活性度、游离酸、粒度、水分等质量指标基本符合要求,吸附性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绿色润滑油基础油、植物油改性、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情况,指出了植物油作为绿色润滑油基础油的广阔前景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植物油精制过程产生大量含油废白土,如果不能有效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本论文采用溶剂抽提法对植物油精炼废白土进行再生研究,选用石油醚(沸程90~120℃)为非极性抽提溶剂,95%乙醇为极性抽提溶剂,分别用非极性溶剂和两种溶剂的混合溶剂对废白土进行抽提,得到废白土再生的最佳工艺条件:溶剂用量为100mL溶剂/100g废白土,温度50℃,抽提时间30~40min,石油醚和乙醇的体积比为4:1,抽提次数以3~4次为宜。在上述条件下,废白土中总油分得率达到28%以上,再生白土比表面积达到150m2·g-1,再生白土的脱色率、活性度、游离酸、粒度、水分等质量指标基本符合要求,吸附性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石墨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高温工况下摩擦学性能和抗黏着性能,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添加石墨烯的基础油进行摩擦磨损实验。用XRD对石墨烯进行表征,用基础油和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石墨烯润滑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润滑油中添加石墨烯能显著提高摩擦副在高温工况下的摩擦学性能和抗黏着性能。在质量分数为0. 03%时,其摩擦系数约降低22. 5%,磨斑直径约减少48. 9%,抗黏着时间约增加44. 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