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食用菌菌种培养过程中,影响食用菌生长的最大因素是霉菌和细菌等杂菌污染.杂菌污染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菌种接种过程中,原料中由于灭菌没有达到要求携带了杂菌;二是在菌种培养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杂菌侵入培养基.防止杂菌污染的对策是,接种室必须无菌,定期更新菌种,净化培养食用菌原料,接种前整理好个人卫生,培养过程中要控制好培养室内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生产中微生物灾害的分类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原菌与污染杂菌的发生和生长已成为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重要问题。介绍了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灾害的来源,对其危害、预防和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保证食用菌的质量和产量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整稻(麦)草仿野生无污染栽培食用菌技术是我国农技人员针对农村利用率不高的稻草、麦秸等大量农作物秸杆而设计的。经多年栽培试验,彻底解决了利用秸杆野外大田种植食用菌保湿遮光难、杂菌污染率高、费工费时等诸多弊端和难题,不需任何专用设备,不用切断粉  相似文献   

4.
陈雷 《科技信息》2010,(22):I0371-I0372
本文基于柠檬酸发酵过程中常见的杂菌污染进行较为详尽的描述,从柠檬酸杂菌污染的基本途径入手,针对细菌、酵母菌、霉菌的染菌情形进行准确判断并提出具体对策,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柠檬酸发酵过程中杂菌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5.
平菇栽培中病原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治病虫害是搞好食用菌生产的重要环节。作者于1986~1988年在新乡市(县)范围内进行了平菇栽培中病原菌的调查研究。分离、鉴定出病原细菌3属:病原真菌13属。调查发现,平菇栽培中病原菌极易发生且具有规律性:在菌种培植和菌丝发育阶级最易污染杂菌,主要是真菌和细菌;在子实体形成和成熟采收阶段,除部分杂菌继续蔓延外,害虫逐渐盛行,给平菇生产造成极大危害。由于平菇特有的栽培方式和食用特点,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更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生料防污速生制种技术是根据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关系,让有益于食用菌生长的微生物优先占领培养基,分解利用基质中的营养生长(控制杂菌生长繁殖),以产生有助于食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取CTP-5和多菌灵两种消毒剂,设计了020 000 mg/L 7种浓度梯度组,对食用菌培养料进行处理后接种平菇菌种进行培养,通过观察食用菌菌丝的生长情况以及杂菌的生长情况,以研究CTP-5消毒灭菌效果。结果表明:CTP-5和多菌灵两种药剂处理培养料都具有明显的防污染效果,CTP-5和多菌灵的有效消毒灭菌浓度分别是10 000 mg/L、8 000 mg/L。但药物处理组与高温灭菌组对照比较,其菌丝生长较慢,CTP-5与多菌灵处理组比较,消毒效果和菌丝生长差异不明显。CTP-5是无毒\无残留的新型消毒剂,可代替多菌灵在食用菌培养料中进行辅助消毒,防治污染。  相似文献   

8.
袋栽黑木耳以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近年来发展较快。由于黑木耳生活力较弱、抗病害能力比平菇、香菇等食用菌差,杂菌污染较严重,直接影响了其效益和持续发展,污染使原料、人力、财力等造成了浪费和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根据其污染成因,筛选了具有防污、助长、快速发酵、广谱高效、无臭、无腐蚀、无刺激性气味,并有生物和化学防治双重作用的生化型防治添加剂“生料快速发酵防治助长剂”拌入培  相似文献   

9.
杨文雅 《科技资讯》2023,(4):97-100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开发科学控制组织培养中培养基杂菌污染的新配方。新型的配方研发实验需要对其原有的液体进行一定的还原处理工作,然后再将处理过后得到的新型粒子加入到内含植物组织的载体培养基中,进而得到一种对杂菌性质具备抗体能力的复合培养基。需要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培养基内的污染因子加以管理和控制,从而能够形成不用管控植物组织就可以自行成长的开放式培养模式。新配方实验结果表明,伴随硝酸银的溶液浓度变大,纳米银的粒子粒径尺寸随之变大,粒径的具体分布范围明显变宽。应用于控制组织培养中培养基杂菌污染中进行抗菌的测试结果说明,纳米银粒子复合的B5培养基明显具有抗杂菌污染的性能,组织培养材料被污染的风险被明显降低,该配方的制备方法对已经污染的组织培养材料的挽救和大田种质材料实验室保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杂菌污染是袋栽香菇生产中的一大害,预防和杜绝杂菌的污染是制袋期的一个关键环节,把握好这个环节对提高成品率、降低成本,达到优质高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沙溪水污染对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溪是闽江上游3大支流之一.近年来,随着三明市经济的发展,局部污染事件仍时有发生.对沙溪三明河段的细菌、真菌、大肠菌群以及降解污染物的主要微生物进行了数量跟踪.结合COD、总氮和总磷等污染物对沙溪水环境与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与主要的有机污染物值之间存在显的相关性。所有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表明微生物在降解与净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水环境的污染状况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降解有机物的主要微生物的数量于COD显相关.可作为该河段有机污染物水平的指标;研究结果还显示。三化总口和三农电化口是主要的有机污染点.应加强对这两个位点的监测和排污管理.  相似文献   

12.
部分黄曲霉菌会对农作物及产品造成严重污染。受相关基因的影响,黄曲霉会产生一种对人类健康与畜禽养殖构成重大威胁的真菌毒素,即黄曲霉毒素,在田间、储藏期或运输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均可能发生。防止黄曲霉毒素进入食物链的策略有很多,其中采用生物法防治黄曲霉污染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利用微生物对黄曲霉及毒素进行控制,可有效减轻黄曲霉菌及毒素对粮食作物及产品的污染,发挥功能的物质主要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包括多肽、小分子有机物、有机酸、抗生素和酶等。黄曲霉毒素污染对农作物产生的重大经济影响及其对人和动物的毒害作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介绍了对黄曲霉及毒素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链霉菌和一些海洋微生物等),分析了拮抗微生物中所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阐述了其对黄曲霉的抑制机制及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情况,希望为生物防治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污水处理厂典型气体污染物产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格栅间、曝气池、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脱水间四个不同功能区产生的典型恶臭和微生物气溶胶气体污染物浓度及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产生的硫化氢和氨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产生浓度最高的区域是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脱水间,其次是曝气池上空,最低的是格栅间。不同功能区产生的空气异养细菌和真菌浓度也存在差异,尤以曝气池产生的异养细菌和真菌浓度最高,其次是污泥脱水间和格栅间,浓度最低的区域为污泥浓缩池。依据相关恶臭和空气微生物评价标准,该污水厂不同功能区产生的恶臭物质、异养细菌和真菌微生物气溶胶气体污染物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不同功能区产生的可吸入人体上呼吸道和进入肺部的异养细菌和真菌粒子均占一定比例,存在一定的微生物风险。  相似文献   

14.
 从水环境微生物的种类出发,梳理了典型微生物的致病特征及其感染风险;比较了中国相关标准中指示性微生物种类与美国及欧盟的差异,并分析了中国7大流域中指示性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的相关性;基于污染微生物的来源明确了影响水环境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因素;对水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总体而言,中国各大流域均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完善和提高相关水质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控制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源,提高微生物的检出能力,对水环境中微生物污染的防治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数量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以及土壤中微生物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3大类群微生物的数量关系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各类群微生物的垂直分布均为0~10cm层多于10-20cm层.细菌、真菌、自生固氮菌以及微生物总数量的峰值出现在春季,而放线菌数量的峰值出现在秋季.  相似文献   

16.
园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园艺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设施栽培的推广应用,园艺植物及其产品在生产和贮藏中的病害问题日趋严重,园艺植物病害防治的方向是不断送还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大力研究的发展具有无污染,无公害的生物防治,笔概述了利用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机制,包括对植物的诱导抗性,利用拮抗微生物和菌根真菌等,介绍了抑病土的概念及其利用以及生物农药的开发及应用情况,包括天然植物产物的利用,抗生素农药和杀线植物利用等。另外,对园艺植物病害生的防治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以长江中下游区域的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纯化手段,对不同辐照剂量下长江水样中可培养微生物种类、数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辐照引起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大幅下降,但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得更加丰富.各菌属中,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受辐照影响最大,培养得到的菌落比例下降了28.98%,芽孢杆菌属(Bacillus)对辐照耐受性极强,菌落比例上升了15.78%.同时发现了长江水体中具有指示价值的微生物d(Flavobacterium nitratireducens strain N1),为放射性污染的生物监测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Knoll AH  Golubic S  Green J  Swett K 《Nature》1986,321(6073):856-857
Diverse microorganisms ranging from cyanobacteria to eukaryotic algae and fungi live endolithically within ooids, hardgrounds and invertebrate shells on the present-day sea floor. These organisms are involved in the mechanical destruction of carbonates, and are useful ecological indicators of water depth and pollution. The Phanerozoic history of microbial endoliths has been elucidated through the study of microborings (the trace fossils of endolithic microorganisms) and rare cellularly preserved individuals, but nothing was known of the possible Precambrian evolution of comparable microorganisms until Campbell documented the occurrence of microborings in late Proterozoic ooids from central East Greenland. We now report the discovery of large populations of organically preserved endolithic microorganisms in silicified pisolites from 700-800-Myr-old Limestone-Dolomite Series of East Greenland. This fossil assemblage is significant for three reasons: (1) It confirms the prediction that oolites, pisolites and hardgrounds--the substrates for pre-Phanerozoic endoliths--provide a hitherto poorly explored but rewarding set of environments into which the search for early microfossils must be broadened; (2) the assemblage is diverse, containing about 12 taxa of morphologically distinct and previously unknown endolithic cyanobacteria, plus associated epilithic and interstitial populations; and (3) at least six of the fossil populations are indistinguishable in morphology, pattern of development, 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inferred ecology from distinctive cyanobacterial species that bore ooids today in the Bahama Banks.  相似文献   

19.
溴代阻燃剂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溴代阻燃剂带来广泛应用的同时引入了对生态和人类健康有害的污染物质,这是我们不想看到。因此,我们放眼到寻找可以降解这些有害物质的微生物上。这种思路是对的,我们找到了一些微生物可以降解这些污染,包括厌氧降解、好氧降解以及基团化降解。每种污染降解方式都不同,这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对BFRs的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抑制作用最强;预先处理马铃薯块茎后,复配发酵液的防效(病情指数44.44%)也明显优于单独发酵液.复配发酵液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中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