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立了拜耳法生产砂状氧化铝分解过程中最佳分解温度Topt与溶液氧化铝浓度动的关系式。实验用附聚──粘结长大工艺,按最佳分解温度制度进行分解,所得产品砂状氧化铝强度高,AI:8.32~14.02%;溶液分解率η:45%左右。  相似文献   

2.
从铝酸钠溶液中析出一水软铝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热力学分析确定了铝酸钠溶液体系中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平衡固相与温度和苛性比之间的关系。以三水铝石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处理,制得蛄晶良好、纯度较高的一水软铝石;升高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减小前驱体粒度以及加入适量苛性碱都有利于三水铝石向一水软铝石的转变。以一水软铝石为晶种分解铝酸钠溶液的实验结果表明:分解原液浓度升高,分解率降低;晶种粒度减小,分解时间延长,分解率升高;在95℃,铝酸钠溶液只析出一水软铝石,且最大分解率可迭43.19%;而在85℃以下,分解产物为三水铝石。实验蛄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在高放废物处置库的运营过程中, 核废料的衰变热和混凝土老化产生的碱性孔隙水均会对缓冲回填材料的工作性能产生影响. 为了研究碱热耦合对缓冲回填材料膨胀特性的影响, 采用高庙子 (Gaomiaozi, GMZ) 膨润土和花岗岩岩屑混合材料, 选用 NaOH 溶液模拟碱性孔隙水, 利用水浴锅提供恒温溶液, 并将溶液在自主研制的耐腐蚀固结仪中不断循环, 分别开展 25 和 50 ${^\circ}$C 两种温度以及 0.1、0.5 和 1.0 mol/L 3 种碱性溶液浓度下的膨胀力试验, 获得了各试样的膨胀力时程曲线. 试验结果表明: 当温度相同时, 试样的最大膨胀力和稳定膨胀力均随碱性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当同一浓度碱性溶液入渗时, 试样的最大膨胀力和稳定膨胀力均随掺岩率的增大而降低; 相同掺岩率及入渗碱性溶液浓度的试样的最大膨胀力和稳定膨胀力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碱性溶液对膨胀力的衰减程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对于膨润土-花岗岩岩屑混合物, 在相同入渗溶液浓度和相同反应温度下, 膨胀力衰减率随掺岩率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连续式超临界水氧化装置处理苯酚溶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建的一套连续式装置,在高于水的临界点的温度和压力(673 ̄873K,26 ̄35MPa)下活性烯烃的总转化率为以氧气为氧化剂对苯酚溶液进行氧化处理,对苯酚的超临界水氧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氧气过量物条件下,停留时间是影响苯酚在超临界化分解的主要因素。提高反应温度和压力能增加苯酚的去除率,只要有足够氧气,增加苯酚初始浓度对苯酚转化率的影响就不明显。在试验条件下,溶液中苯酚的去除动力学对苯  相似文献   

5.
Fe(Ⅲ)与次氯酸钠碱性混合溶液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的最终产物除Fe(OH)3外,还有绿色Fe(Ⅳ)溶液生成.用分光光度法跟踪发现,绿色Fe(Ⅳ)是由中间产物Fe(Ⅵ)分解得到的.Fe(Ⅵ)在较高温度生成得更快、浓度更高,但也更易分解.结果表明,Fe(Ⅵ)、Fe(Ⅳ)溶液的最佳生成温度分别在50、80℃左右.  相似文献   

6.
Fe(Ⅲ)与次氯酸钠碱性混合溶液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的最终产物除Fe(OH)3外,还有绿色Fe(Ⅳ)溶液生成.用分光光度法跟踪发现,绿色Fe(Ⅳ)是由中间产物Fe(Ⅵ)分解得到的.Fe(Ⅵ)在较高温度生成得更快、浓度更高,但也更易分解.结果表明,Fe(Ⅵ)、Fe(Ⅳ)溶液的最佳生成温度分别在50、80℃左右.  相似文献   

7.
提高氧化铝种分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影响拜耳法种分分解率的各主要因素,精液苛性比αk溶液Al2O3浓度CA、晶种系数及加入方法,分解温度和降温制度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提出改善这些 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以氢氧化钠、乙醇和三乙醇胺为主的碱性溶液去除废镁合金表面涂层,并通过金相、SEM和XRD等研究去除机理。结果表明,镁合金基材通过氢键与表面涂层结合,氢键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下易被碱性溶液破坏,使涂层从基材上剥离;通过正交实验测定可证明,当NaOH溶液与乙醇体积比为1,NaOH摩尔浓度为10mol/L时,试样在温度为70℃的电热恒温水浴槽中处理70min,废镁合金表面涂层的起皱率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9.
硫代双乙醇的超临界水热分解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等温管式平推流反应器中研究了超临界水中硫代双乙醇 (TDG)的水热分解反应 ,反应温度为 42 5~ 5 2 5℃ ,压力为 2 2~ 30 MPa,反应停留时间为 0 .6~ 6 3.2 s。结果表明 ,TDG可在超临界水中快速、彻底分解。TDG分解产物为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乙烯、氢气、乙醇、乙醛、硫化氢和单质硫。 TDG转化率随停留时间增加而增大。随温度和压力升高 ,TDG分解速率加快。分析表明 ,TDG的水热分解过程是通过水解和热解两条反应路径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
陕南是驰名中外的石煤赋存区,石煤中伴生有多种元素。通过测试石煤中磷元素的含量,发现陕南石煤样品中磷元素含量普遍较高(139.1~2 946.8μg/g),远高于中国煤中磷均值,富集磷元素特征明显,并且石煤灰样普遍高于对应原石煤样中磷元素含量。利用浸泡实验模拟了四种条件下(超纯水、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矿井水)石煤及煤灰中磷元素的浸出(迁移)过程,实验周期长达12个月,计算了不同类型样品和浸泡条件下的磷元素浸出率。结果显示:酸性溶液对于石煤样品中磷元素有较高的浸出率,普遍高于其他三种类型溶液,矿井水溶液的磷浸出率次之,超纯水和碱性溶液的磷浸出率微弱,指示碱性条件有抑制石煤样中磷元素浸出的趋势。石煤灰样品在不同类型溶液条件下磷元素的浸出率特征也是在酸性溶液中比较高,矿井水溶液次之。与不同溶液石煤样磷元素浸出率相比,石煤灰样在碱性溶液和矿井水溶液中略有增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煤矸石酸法提取物硫酸铝的应用及氢氧化铝精细化生产过程,进行了二段种分法制备氢氧化铝微粉的工艺研究.用煤矸石酸法提取的硫酸铝和拜耳法精制的铝酸钠稀释后的溶液反应,生成的浆液经放置老化后即得活性晶种.用活性晶种进行铝酸钠溶液的一段种子分解和二段种子分解,制备氢氧化铝微粉.同时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种子浆pH、分解温度、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法,以氢氧化钠为分离剂,从含钛电炉熔分渣中成功制备出纳米片状结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并探讨了水热反应时间、水热温度以及碱液浓度对分离提取纳米片状结构二氧化钛的影响.随着水热反应时间的延长,水热温度以及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提高,从含钛电炉熔分渣中分离提取的二氧化钛结晶度越好,微观形貌更趋近于纳米片状结构.水热法处理含钛电炉熔分渣的最佳反应条件是:水热温度高于180℃,水热反应时间大于24h,碱液浓度达到12mol·L^-1.以制备得到的纳米片状结构二氧化钛为光催化剂,在氙灯光照90min后,甲基蓝降解率可达81.1%.  相似文献   

13.
以1997年为基期,2001年为末期,对重庆市第三产业十个行业进行偏离一份额分析,分析表明重庆直辖后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且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较大,第三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但有些部门的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应重视第三产业发展,并制定相应政策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4.
用差热—热重方法对甲酸钠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滴定分析技术分析了甲酸钠在不同条件下热分解产物的组成。研究发现:在甲酸钠脱氢制草酸钠的工艺中,加热速率和反应温度是影响草酸钠收率的重要因素。纯甲酸钠在253℃熔融,在330℃左右缓慢分解为碳酸钠、氢气、一氧化碳和少量草酸钠;高于400℃发生激烈的放热反应,甲酸钠脱氢转化为草酸钠;高于440℃,草酸钠分解生成碳酸钠。因此,为了高收率的获得目的产物草酸钠,需要快速升温,生成草酸钠的最佳温度为400~420℃,过度加热将导致草酸钠深度分解。  相似文献   

15.
周静  胡国勤  张素娟 《河南科学》2014,(10):1996-2000
以次氯酸钠、氢氧化钠、聚合硫酸铁为原料,制备了Fe(Ⅵ)溶液,并研究了8 mol/L NaOH溶液中Fe(Ⅵ)的分解动力学,建立了分解动力学模型.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Fe(Ⅵ)溶液浓度的影响,得到最适宜的工艺条件为:n(NaClO)∶n(Fe2(SO4)3)=3.4∶1,n(NaOH)∶n(Fe2(SO4)3)=26∶1,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50 min.此条件下,Fe(Ⅵ)溶液浓度为0.112 2 mol/L.该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分解活化能是51.71 kJ/mol,分解反应速率方程r=3.228×107exp(-6220/T)cFe(Ⅵ),并对其进行了验证,证实了该模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低品位钼精矿的钼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焙烧—氨浸—渣碱浸工艺对某低品位钼精矿进行钼提取的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钠的加入能有效分解钼酸钙,提高钼的提取率.焙烧—氨浸阶段最优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2 h,氨浸温度80℃,氨水过量系数1.4,碳酸钠用量467 kg/t,液固比4.浸出渣中的钼分别采用酸法(HCl)和碱法(Na2CO3+NaOH)进行提取.结果表明:酸法仅可回收渣中34.92%的钼,而且操作过程不易控制,不适合实际应用;碱法(Na2CO3+NaOH)处理工艺中碳酸钠用量533 kg/t,氢氧化钠用量433 kg/t.放大实验结果显示整个流程钼的回收率达到96.8%.  相似文献   

17.
碱液预处理法操作简便、木质素去除效果显著,是目前较为常用和有效的秸秆预处理方法。本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较低浓度碱液(1.2 %)预处理,分别测量预处理2 d、4 d、6 d、8 d、10 d后的原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变化水平,选择COD、产甲烷率、产气率等指标对比分析不同预处理时间对于发酵产气率的影响及物料平衡情况,为探求预处理和厌氧发酵过程中物料转化原理、碱液成分分析以及碱液回收利用等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预处理2 d的条件下,破坏木质素纤维结构所析出的半纤维素占比最高为11.93 %,半纤维素得到最大程度解离是高产气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该条件下COD浓度最高达到17.93 g/L,秸秆损耗率最低,仅占15.24 %。厌氧发酵实验中,预处理2 d后的原料产气率最高为49.43 %,能够满足在高产气率的前提下,实现缩短预处理时间和提高产气效率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采取动态半连续流中温厌氧消化试验,进行污泥减量化及资源化的中试研究。对系统进行每天定量投配生污泥,考察不同停留时间污泥系统中pH值、VFA、碱度、固相及液相COD的参数变化情况以及COD、VSS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锦州石化公司剩余活性污泥有较好的消化性能,消化周期为20~25d,COD去除率为70.3%,VSS去除率为55.6%,1kgCOD产气量为0.33m3。污泥混合物实现了剩余污泥的减量化与资源化。  相似文献   

19.
黑铜泥综合回收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黑铜泥为原料,分别以硫化钠浸出法、酸浸法、碱浸-硫浸联合法进行黑铜泥综合回收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硫化钠浸出法与酸浸法均不易实现黑铜泥中Cu、As、Sb的有效分离,而碱浸-硫浸联合法的分离效果较好,在NaOH物质的量浓度1mol/L、液固比为10∶1、反应时间为6h、温度80℃的条件下,黑铜泥中As的浸出率为92%,Cu、Sb的浸出率均低于3%.碱浸渣中的As、Sb采用硫化钠浸出,对硫浸液进行氧化处理可获得砷酸钠和锑酸钠产品.  相似文献   

20.
Hydrogen peroxide bleaching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high-yield pulp bleaching. Unfortunately,hydrogen peroxide can be decomposed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 especially when transition metal ions exit.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valence of transition metal ion is also responsible for the decomposi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Iron ions are present in two oxidation states, Fe2+ and Fe3+. They are both catalytically active to hydrogen peroxide decomposition. Because Fe3+ is brown, it can affect the brightness of pulp directly, it can also combine with phenol, forming complexes which not only are stable structures and are difficult to be removed from pulp, but also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brightness of pulp because of their color.Sodium silicate and magnesium sulfate, when used together, can greatly decrease hydrogen peroxide decomposition. The optimum dosage of sodium silicate is about 0.1% (on solution) for Fe2+ and 0.25% (on solution) for Fe3+. Adding chelants such as DTPA or EDTA with stabilizers simultaneously can obviously improve pulp brightness. For iron ions, the chelate effect of DTPA is better than that of EDTA.Under acidic conditions, sodium hyposulfite and cellulose can reduce Fe3+ to Fe2+ effectively, and pulp brightness is improved greatly. Adding sodium thiosulfate simultaneously with magnesium sulfate,sodium silicate, and DTPA to alkaline peroxide solution can result in higher brightness of pulp.pH is a key parameter during hydrogen peroxide bleaching, the optimum pH value should be 10.5-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