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细条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Xooc)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是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病害.为了探明水稻对细条病的应答机制,我们应用双向电泳联用质谱技术,研究了水稻品种明恢63在水稻细条病病菌侵染后不同时期的全蛋白变化,并对差异蛋白进行了鉴定以及分析归类.共鉴定出17种表达上调的蛋白和10种表达下调的蛋白,这些蛋白参与了水稻对细条病侵染的信号识别及防卫应答,其中包括信号转导类蛋白、防卫相关蛋白、代谢相关蛋白和参与蛋白质合成的蛋白等.  相似文献   

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细条病菌物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oc)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是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病害.为了探明水稻对细条病的应答机制,我们应用双向电泳联用质谱技术,研究了水稻品种明恢63在水稻细条病病菌侵染后不同时期的全蛋白变化,并对差异蛋白进行了鉴定以及分析归类.共鉴定出17种表达上调的蛋白和10种表达下调的蛋白,这些蛋白参与了水稻对细条病侵染的信号识别及防卫应答,其中包括信号转导类蛋白、防卫相关蛋白、代谢相关蛋白和参与蛋白质合成的蛋白等.  相似文献   

3.
作者于1989年至1991年调查了呼和浩特、包头二市郊区保护地和露地的番茄病害,并对番茄猝倒病(Pythurm aph■idermatum)、立枯病(Rhicocto■sola■ phytopnthora spp.),早疫病(Alterneria-sol■i)、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s),实腐病(Phoma dastructiva)、叶霉病(Cl■losporium fu■ Cooke)、白粉病(Lereil■ t■、Brysiphe polygoni)、无性世代(Oidiopsis tauric■)、溃疡病(corynebocterium michiga-■ pv.■(Smith)Jenen.)、疮■病(■(Doidge)Dye.)、角斑病(P■)、脐腐病(生理性病害)、日灼病(生理性病害)、裂果病(生理性病害)等13种主要病害症状的准确识别和有效防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新疆哈密瓜细菌性斑点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6-8月从新疆北部主要哈密瓜产区采集分离纯化11个哈密瓜细菌性斑点病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和细菌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及G Cmol%含量测定,确定采自叶片病斑上的9个供试菌为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o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而侵染果实的病原菌可能还包括果斑菌(Acidororax.arenae subsp citrulli)。  相似文献   

5.
查明危害呼和浩特地区地膜栽培中番茄的两种病害;番茄角斑病(Pseudomonas corrugota)和番茄溃疡病(Corynebocterium michigamens pv.michigganense)(Smith)Jensen.).国内文献没有见到对前者病害症状的描述.本文所提供的症状可用于诊断这两种细菌病害.  相似文献   

6.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是一种重要植物病原菌,其引发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导致水稻严重减产。Xoc一个假定的udgH基因的突变,导致Xoc产胞外多糖和致病力的严重减弱,并使胞外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也有一定的降低,互补菌株能恢复到野生型水平,但致病力仅能恢复到80%,而高表达菌株与野生型相比胞外多糖产量增加,但致病力降低。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水稻条斑病菌中胞外多糖代谢途径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并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高产黄原胶菌种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女贞细菌性叶斑病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深褐色斑点。根据生理生化特性等试验结果,认为病原细菌是丁香假单胞菌女贞致病变种,即Pseudomonas syringae pv.ligustri pv.nov.Yang & Ren,模式菌株Lig—14保存于南京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在石河子地区发生普遍,已成为当前冬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使叶片提早干枯死亡,穗形变小,籽粒干秕而减产,一般减产15-20%.该病传播快,防治难,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为此,笔者对小麦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对策做如下总结,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临沧科技》2007,(1):38-41
一、泡核桃树主要病虫害防治 (一)泡核桃主要病害及防治 危害我县核桃的病害主要有:核桃桑寄生、槲寄生、细菌性叶斑病、枝枯病、腐烂病、根腐病、膏药病等。  相似文献   

10.
瓜类细菌性斑点病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在世界许多国家造成危害,以引起各个国家的重视。瓜类细菌性斑点病可危害叶片,叶柄、茎和果实,对该病的防治以减少种子带菌为关键,结合消除植株病残体,合理选用药剂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野生动物细菌性疫病的现状,通过对结核病、布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的阐述,提出了野生动物细菌性疫病防控策略,依法建立长期有效的防控机制,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7-2009年,对演丰、三江、灵山、大致坡、红旗、长流、西秀、府城等重点养殖区的罗非鱼(Tilapia sp.)、对虾(Penaeus sp.)养殖水体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研究,初步摸清了近3年病害的种类、流行、发病特点及造成的损失情况.细菌性、病毒性疾病是罗非鱼、对虾的主要病害,特别是白斑病、红体病、链球菌病、底...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综述了细菌性鱼病的研究现状,包括致病性研究、致病性胞外产物及功能研究、致病菌的细菌学研究、组织和血液病理学研究以及免疫学研究;最后,分析了细菌性鱼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各种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和烂皮病的症状、病原菌作了系统阐述。并就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分别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对搞好当前的病虫害防治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盐酸左氧氟沙星用于细菌性结膜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对比性研究,将100眼细菌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LX)治疗组(50眼)及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对照组(50眼),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46眼治愈,占92%,4例好转,占8%;对照组有43眼治愈,占86%,7例好转,占14%.两种眼药无过敏及并发症发生.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眼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甜瓜细菌性斑点病种子带菌及种子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菌性斑点病是新疆甜瓜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1999~2000年从田间采集感染细菌性斑点病的哈密瓜病种进行种子带菌测定,查明该病可通过种子传播,其种子带菌在31.2%~96.3%之间,用同一病瓜种子进行药剂处理试验,结果查明1%~5%HCl、1%H2SO4、100倍40%甲醛、0.1%升汞以及1%~5%的次氯酸钙进行种子处理,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链霉素、氯霉素效果较差,故应选用前者作为种子处理的药剂.  相似文献   

17.
黄发强 《广东科技》2014,(6):116-117
水稻产区中,中国及东南亚国家重要细菌病害之一是水稻细菌性基腐病(Rice Bacterial Foot rot),在局部水稻产区不同年份起灾流行。针对该病害在中国的病原细菌的分类现状、发生危害情况、寄主范围、侵染特性、致病性致、病因子等相关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氧氟沙星滴眼液对外眼细菌性炎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3例外眼细菌性炎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给予0.3%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0.3%诺氟沙星眼药水治疗。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总痊愈率分别为90.4%及86.3%,总有效率分别为98.8%及96.3%。结论0.3%氧氟沙星滴眼液是治疗外眼细菌性炎症的有效药。  相似文献   

19.
2017年5月从校园内健康孝顺竹叶分离纯化得到1株具有生防潜力的细菌BME17菌株.为研究BME17菌株的生防潜力,对水稻白叶枯病菌PXO99和细菌性条斑病菌RS105的平板抑菌活性以及水稻盆栽的防治效果,以期为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材料.通过形态观察、理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测序对其进行鉴定.平板对峙法检测其对PXO99和RS105的拮抗作用,并对该菌的生防效果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ME17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平板上,内生菌BME17对PXO99的抑菌圈直径(D)/菌落直径(d)为2.18;而对RS105的抑菌效力比值为1.87.盆栽防治试验,内生菌BME17对PXO99引起的水稻白叶枯防治效果为43.06%;而对RS105引起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为24.32%.内生细菌BME17对水稻细菌病害表现出一定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20.
细菌性鱼病的免疫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毅  陈昌福  张元柱  曹岚 《江西科学》1999,17(2):121-130
概述了细菌性鱼病的免疫研究现状,主要介绍鱼用细菌性疫苗的研制、接种途径及免疫效果的评价,指出了鱼类免疫研究的发展前景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