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白细胞过滤过程中的质量守恒方程、白细胞浓度递减律,引入过滤系数,建立起血液中白细胞浓度关于过滤系数、滤材厚度、滤材面积、滤材最大捕获量及滤材过滤量的数学过滤模型。通过过滤模型计算得到的仿真值和实测的过滤效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所建立的过滤模型可在理论上指导白细胞过滤器的设计和优化。  相似文献   

2.
以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聚丙烯纺丝成网非织造布作为白细胞过滤器的滤材,根据不同纤维直径、不同产品密度和不同层数的组合变化,得到在本实验条件下具有良好白细胞过滤效果的最佳组合.并使白细胞去除率达到96.90%,红细胞回收率达90%以上.通过对组合滤材过滤性能的理论分析,提出进一步提高白细胞去除率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卷烟滤材分散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制备适宜的分散剂、乳化剂与增塑剂配伍。将纳米滤材均匀分散其中,能牢固地附着在滤嘴丝束上,过滤和吸附卷烟烟气中的焦油。  相似文献   

4.
以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膜作为过滤层,聚酯/聚丙烯(PET/PP)双组分熔喷材料作为支撑层,通过非织造热轧技术制备一种空气过滤器用PTFE微孔膜/(PET/PP)双组分熔喷材料复合滤材。讨论了复合滤材的制备工艺,并研究了过滤层(PTFE微孔膜)、支撑层(熔喷材料)和热轧工艺对复合滤材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滤材具有优良的过滤性能,随着双组分熔喷材料中聚丙烯(PP)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滤材的过滤阻力上升;复合滤材的过滤性能主要由PTFE微孔膜提供;热轧工艺对复合滤材的结构和过滤性能都有影响;当PET/PP双组分熔喷材料中PET纤维与PP纤维体积比为30/70、热辊温度为150℃、线速度为8 m/min、辊间压力为180N/cm2时,复合滤材的滤效达到99.95%,滤阻为350Pa。  相似文献   

5.
大气中生物粒子等效率直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大气中菌尘的相关关系,分析了纤维型滤料的菌尘效率曲线,提出了生物粒子“等效率直径”的概念。本文还依据空气过滤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计算,绘制了关于纤维型滤料的效率、阻力和各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选择专门用于滤除空气中生物粒子的滤材进行了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溶胶,对气-固分离低密度陶瓷进行表面修饰,研究修饰前后滤材过滤阻力、过滤效率和循环再生性能。对溶胶陈化时间和可镀膜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修饰表面的微观结构。模拟工业环境,研究滤材的循环再生性能。结果表明:酸含量为可镀膜时间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可镀膜时间在酸酯摩尔比为0.09左右时达到最大值。采用最佳参数制备的溶胶对低密度陶瓷表面修饰后,滤材过滤效率均大幅提高,其中FNA滤材对粒径≥0.3μm粉尘的过滤效率达到99.78%。且循环再生性能大幅提升,经200次循环再生使用后,滤材的过滤阻力低于133 Pa。  相似文献   

7.
以熔喷聚酯非织造布作为白细胞过滤器的滤材,根据不同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和丙烯酰胺接枝条件的组合变化,得到各因素对接枝改性效果的影响情况。并通过对材料表面润湿性能的分析,提出影响其临界润湿表面张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改性二氧化钛(TiO_2)纳米颗粒通过在线和离线法分别负载到聚丙烯熔喷和聚乙烯/聚酯皮芯型双组分纺黏非织造材料上,再将两种材料复合后可制备成高效抗菌的室内空气过滤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来表征其微观形貌和组成成分,并利用自动滤料仪、电子织物强力仪以及振荡法分别测试复合滤材的滤效和压降、力学性能以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改性TiO_2纳米颗粒被成功沉积在纤维表面,且不同TiO_2负载量会对纤维的形貌产生影响;复合滤材的纺黏层在强力拉伸中起主要作用;当纺黏材料和熔喷材料的TiO_2负载质量分数分别为20%和15%时,复合滤材的综合空气过滤性能较好,其在紫外光照条件下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菌率高达99.07%和99.27%。  相似文献   

9.
采用发泡涂层工艺制备聚四氟乙烯(PTFE)/玻纤多泡孔涂层高温复合滤材。在室温及90℃条件下测试不同增稠剂配方发泡液的黏度与泡沫稳定性,确定最佳增稠剂为热增稠型聚丙烯酰胺,通过多因子正交试验及透气性、过滤效率、表观形貌、孔径等测试,分析了功能性助剂对发泡涂层结构的影响规律,并将最优样品与国外样品及基布进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月桂酸钾皂的质量分数为滤材透气及过滤性能最大影响因素;最优样品透气量为34.4 mm/s,为基布透气量的2 6%,过滤效率为8 6%,为基布滤效的8.4倍,且最优样品性能与国外样品相当。  相似文献   

10.
新型固定床颗粒层过滤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颗粒层过滤过程中孔隙状况的变化,导出了固定床、新型固定床颗粒层内气流含尘质量浓度、灰尘沉积密度的变化规律和颗粒层除尘效率公式。导出公式表明:固定床颗粒层除尘效率与时间有关,过滤过程是一个非稳态的过程;新型固定床颗粒层除尘器采用单元格结构和组合流化床清灰的方式,实现了连续过滤,除尘效率与清灰周期有关,过滤过程是一个准稳态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分子筛在苏云金芽孢杆菌发酵液浓缩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观察了不同孔径分子筛对 B.t.发酵液的浓缩效果 ,结果表明 6 0 0 - 5 0万 Da这 9种规格孔径的分子筛膜的滤出液都检测不到晶体和细胞的存在 ,晶体和芽胞的回收率为 10 0 %。但超滤液通量随着膜孔径增大而增大。发酵液固形物含量越低 ,分离时间越短 ,浓缩比越高 ,当固形物含量在 1.5 %时 ,分离时间为2 0 min,浓缩比为 8.6 6 7;而固形物含量为 15 %时 ,分离时间延长到 6 9min,浓缩比降为 1.348。浓缩效果还受待浓缩液通过分子筛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外加电压和液晶盒厚度的不同配置,结合具体设计实例,对多级利奥型液晶可调谐滤光片设计参量的选取和优化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将液晶和方解石晶体相结合,采用宽视场的设计方法,设计了四级液晶利奥滤光片.这种滤光片设计自由度大,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光谱的连续调谐.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基于并联枝节线单元的超宽带滤波器.该滤波器由3种基本元件组成:短路枝节线、开路枝节线和连接线.其中,每个短路枝节线和开路枝节线组成一个枝节线对,在枝节线对间利用连接线实现强电磁耦合.在设计中,这3种基本元件的电长度是相同的.通过合理选择各元件的特征阻抗,就能实现带宽在100%左右的超宽带滤波器.此外,该超宽带滤波器还具有较宽的高端阻带.文中首先基于理想传输线模型对该滤波器进行了仿真研究;然后在全波仿真的基础上,利用微带线实现了一个三阶的超宽带滤波器;最后利用平面印制板技术对滤波器进行了实物加工.测试和仿真结果吻合良好.实验结果表明,该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1.775 GHz,相对带宽为97.5%.通带内匹配优于-15 dB,最小插入损耗为0.25 dB(在1.3 GHz处).第一个寄生通带的频率高于6 GHz,是通带中心频率的3.4倍左右.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新型动态过滤器,可以在封闭条件下完成常规的固液分离功能,还可以将分离得到的固体通过加热熔化,使固体物料以液体的形态排出过滤器;并将这种新型动态过滤器应用到香兰素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IIR滤波器和FIR滤波器的性能和优缺点的对比,选择了IIR滤波器进行设计,通过推导得到了多相IIR滤波器的数学公式,建立了实验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最后举例说明了线性相位的IIR滤波器实现。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性能和小型化宽带滤波器设计问题,利用微带线和共面波导之间的大面积重合以及介质基板所导致的强耦合效应,设计了一款CPW/微带线结构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分析了所设计带通滤波器的等效模型,讨论了耦合区域长度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CST软件仿真的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滤波器满足超宽带滤波器的设计指标,与其他同类滤波器相比,具有设计更简单、结构更紧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液晶可调谐滤光片(LCTF)因其在宽谱段上具有简单、高效的调谐滤光功能常作为微型光谱仪应用在多种测量领域.然而,滤光式光谱仪的光谱分辨能力受限于其系统的带宽,进行高分辨测量时的硬件成本和测量数据量都较大.将压缩感知理论引入LCTF的光谱测量中,通过将LCTF获取的测量数据与其对应的调谐波长处的透过率函数进行关联计算,得到光谱分辨率优于系统带宽的目标光谱曲线.分析表明,本文模型下的压缩感知测量矩阵具有良好的非相关性,同时对地物光谱进行的压缩感知重构结果表明,在仅进行32次测量的条件下,本文方法得到了珍珠石目标的128波段的光谱曲线,能分辨出传统方法不能分辨的光谱细节,且反射率的平均误差仅有0.75%,同时对噪声具有一定的抵抗性.   相似文献   

18.
抗差与自适应组合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在动态导航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观测信息不充足时,无法使用现有的一些抗差自适应滤波的问题,提出一种组合抗差滤波和自适应滤波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基于m估计实现的抗差滤波和基于新息向量马氏距离平方服从卡方分布而构造的自适应滤波,同时采用2次对检验统计量进行判别的方法,可以在单个历元实现在标准卡尔曼滤波、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和抗差卡尔曼滤波之间选择一种当前时刻的最优滤波,因此,采用该方法也能构成抗差自适应卡尔曼滤波.仿真结果表明,在观测信息不足且滤波模型出现异常时,该方法能有效控制动力学模型误差和观测异常对导航解的影响,使导航解更能反映导航系统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9.
壁流式过滤体捕集微细颗粒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降是评价过滤体性能的重要指标。针对壁流式过滤体捕集微细颗粒物的过程,建立了描述通道内流场和颗粒层分布的一维非稳态模型。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颗粒层滑移对颗粒层分布和过滤压降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过滤体结构参数与来流参数对过滤压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层分布直接影响过滤压降,随着颗粒层滑移效应的加强,颗粒层由平坦转向直线递增型分布,过滤压降则先增后降;增加过滤体长度有助于降低过滤压降;增加过滤体孔目数,增加了过滤体工作初始阶段的压降,但可降低高颗粒沉积量时的过滤压降;此外,随来流流量和颗粒浓度的增加,过滤压降增加。  相似文献   

20.
在液晶缺陷的光子晶体电调谐滤波器中,温度变化对滤波特性产生影响.用传输矩阵法给出了光子晶体的透过率公式,就温度对透射谱的影响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温度改变时,光子晶体的透射峰高度、透射峰的位置以及带宽都随之变化.通过镀上电阻对温度敏感的薄膜,可消除温度对滤波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