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汽、液两相流体的物理特性及两相混合流动时的动力学原理,设计了汽液自调型液位控制器,给出了其设计公式,并对其调节原理、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在工业实际中的应用表明,该控制器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因其无运动部件,克服了国内外同类产品易卡涩、磨损、腐蚀和泄漏等问题,使用寿命长;全密封装置无泄露、安全可靠;自调节能力强;液位稳定;不消耗电能和机械能.在电力、石油及化工等需要维持液位的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汽液两相流中的声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导出了汽液两相流系统中的波数K方程。假设在特定的空泡份额下发生流型转化,分别采用不同的表达式计算泡状流及环状流区域相间界面面积及界面摩擦切应力,并提出计算弹状流区域相间界面面积及界面摩擦切应力的经验方法,通过解傅里叶边界层导热主获得界面热负。作者们编制了计算程序,在压力P=0.07~16.0MPa,空泡份额a=0~1.0,角频率w=1~10^8Hz的参数范围内进行了计算。将低压声速a的部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3.
汽液两相流激波升压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对实现汽液两相流激波升压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利用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其升压性能的计算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定量计算了升压效果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实验对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汽液两相流激波升压效果随低压进口水 的增加而降低,随混合腔出口截面积的减少而增加,随高压蒸汽压力的增加和低压进口水流量的增加均有一个最佳值,本实验得到的升压比最高可达2.1:1。 相似文献
4.
针对蒸汽在过冷水中凝结时发生凝结振动,通过实验考察了汽泡的振动限及影响振动频率的有关因素,其结果对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6.
根据不同地区供暖系统对供回水温差的要求绘制出了最小供回水温差曲线,发现随着室外计算温度的升高,供回水最小温差由6 37℃逐渐增大至14 13℃;某一确定地区供暖系统供回水温差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现有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装置应用于供暖系统时,针对其存在不能满足整个供暖期供回水温差要求的问题,提出了采用两级进水对现有升压装置进行性能改进,根据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其升压、加热性能计算数学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其用于供暖系统的性能.研究与计算结果表明:当进汽压力在0 3~0 6MPa之间变化时,两级进水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装置的供水压力高于0 4MPa,供回水温差在14~25℃之间,满足供暖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利用热力学有关理论,在考虑相交驰豫现象的基础上,推导出汽液两相介质中音速的简便计算式,并在一定压力范围内进行了计算,获得了压力、汽隙率、相变系数等对音速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驰豫现象的存在对音速的大小有较大影响。同时,通过分析还发现,γ=0时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汽液两相流激波升压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在不同的混合腔喉部直径,喷嘴前蒸汽压力,进水流量下,实验研究了汽液两相流激波升压装置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汽液两相流激波升压的最大无量纲升压系数为2.4;混合腔喉部趱戏增大,其升压效果下降;引射率及蒸汽压力增加,其无量纲升压系数都将增大,这些结论对汽液两相流激波升压装置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液烃(NGL)的主要成分是乙烷、丙烷、丁烷等低碳烷烃。在压力瞬变工况下,储运设备中的NGL汽液相变过程很难在瞬间达到热力学平衡状态,由此引发非平衡、非稳态的汽液两相流动。综述了NGL非平衡汽液相变机理及传热传质速率计算方法、非平衡汽液两相管流数学模型与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应着重开展以下三方面的研究:第一是采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探究NGL非平衡汽液相变的微观机理,建立汽液相间非稳态传热传质模型;第二是考虑非稳态传热传质过程与管道压力、温度、流速等参数之间的耦合作用,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和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建立伴随非平衡汽液相变的NGL输送管道两相流动数学模型,研究模型的数值求解方法;第三是开发NGL输送管道仿真软件,揭示NGL汽液两相管流参数变化规律,为NGL输送管道的设计、运行和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变截面通道内超音速两相流极限升压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质量、动量、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变截面通道内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装置的极限升压能力计算数学模型.计算及研究表明:极限升压能力随变截面混合腔喉部直径、被升压的低压水流量和蒸汽喷嘴压比增加而降低,随环形水喷嘴间隙的变化出现了最小值;计算得出变截面超音速汽液两相流装置的极限升压能力可达26;在设计升压装置时应尽可能选取较大的蒸汽喷嘴压比和较小的环形水喷嘴间隙。同时给出了变截面混合腔喉部直径的设计原则。研究结果对变截面通道内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技术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气液两相流中液速的电化学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推导了扩散电流与液速的模型方程,得到了解析解。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气液两相中液速电化学测量仪的开发与研究,对电极的材料、形状进行了优选,对电极插入流场而引起的测量偏差进行了补偿,开消除了气相的干扰。应用该注速测量仪研究了下喷环流生物反应器中的液速分布,证实了该气液两相流中液速测量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汽液两相流升压装置利用经验模型计算的过程中,仅能对出口压力进行计算,且计算值与实验值有较大误差的弱点,提出了用直接接触凝结(DCC)的理论求解汽液两相流的一维理论模型。计算升压装置的最大出口压力,分析其他参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汽液两相流在凝结激波前为泡沫流,在凝结激波后完全凝结成单相水的情况下,升压装置的出口压力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以复杂变截面流道为压降元件,研究了汽-液两相凝结流动的压降规律、两相流摩擦压降的L-M模型的扩展问题、均相流动模型和分相流动模型的适用性问题。获得了用混合平均雷诺数表达与两相凝结流压降的关系、L-M模型可用于非绝热的两相等温流等结论,为复杂流道中汽—液两相凝结流阻力的分析及压降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固液两相流的动量方程,初步分析了固液两相流的特点,并简单介绍了应用固液两相流设计渣浆泵的有利之处。1 离心泵叶轮中固液两相流分析1.1 固液两相流的动量方程假设固相由均匀颗粒组成,忽略颗粒之间的作用力:液相作为理想流体处理。由于固液各相的速度场不同,采用两相流体模型,分别建立固液两相流体的动量方用Cv表示固液两相流体的体积浓度,则在任一体积为V的两相流体中,液相的体积为(1-Cv)V。因此液相的动量方程为:DVfDs=ff-△PPf+Fs(1-Cv)ρf(1)固相和液相在两相流场中… 相似文献
15.
固液两相流管道水力输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参阅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管道水力输送的基本原理,综述了管道固液两相流动中流动状态,浓度和速度分布,临界流速及摩阻损失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液幕状气液两相流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强化脱硫塔内气液两相流的传热与传质,建立了一种新的气液两相流型——液幕状气液两相流.根据该流型的特点,进行了气液两相传热实验,分析了气液两相流中的温度场分布,并研究了传热系数与液气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顺流或逆流,在空气流速一定时,传热系数都随着液气比的增大而减小,并且液幕顶部是传热效果最佳的位置,可以组织多层液幕来降低工业成本.得到的传热系数与液气比之间的关联式为工程设计和更深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两相流的辨识技术较为困难。用热膜测速仪测量得到气液两相流信号,提出用子波分析的方法从气液两相湍流瞬时脉动速度信号中识别气泡结构的条件采样方法。利用子波能谱分析的能量最大准则,得到了一种用子波分析自动识别气液两相流中气液两相的新方法,该方法避免了人为确定阂值对经验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集总数方法建立了沸腾系统中压力降低动的集总参数模型,通过将系统中各部件内部的单相和汽液两相流动的控制方程线性化及Laplace变换,导出了方程组的特矩阵和特征方程,建立了螺旋管内汽液两相流压力降不稳定性分析的数学模型,并充分考虑了管壁蓄热大小与上游可压缩容积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和大小对压力降低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商业软件,建立锥形管内部气液两相流模型,对制冷剂喷射现象进行仿真研究;考察湍流强度、压力和流速沿流动方向的变化情况及流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喷射流场在进入锥形管20 mm内呈现出较强的湍流现象,其后流场渐趋平稳,锥形管进口段流动呈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制冷剂在毛细管出口10 mm内压力稍上升,随后迅速下降;建立的计算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管内流动状况;由于管截面均匀变化,高速喷射流体冲刷管内低速流体没有引起涡流现象,表明锥形管具有稳定流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国内外气液两相瞬变流流固耦合的研究成果及现状 ,阐述了气液两相瞬变流的流动规律和流固耦合研究的各种方法。评述了气液两相瞬变流、流固耦合等方面的理论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 ,并对不同模型和数值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指出了目前两相瞬变流流固耦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预测了流固耦合研究的方向应为两相流体瞬态时的流固耦合实验研究和耦合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