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玉冰  方芳 《科技信息》2010,(35):289-289,291
杨树沟金矿区位于秦岭构造带北秦岭亚构造带加里东构造带的中段,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早古生代二郎坪群,矿区内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走向均为北西向,矿床类型为构造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围岩蚀变以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为主,矿体多呈舒缓波状,构造破碎带、韧性剪切变质带是找矿的直接标志,可用于知道本矿区和类似矿区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2.
马泉金矿床定位于礼县—白云—山阳深断裂西段膨大、分支锐角夹持区,受印支期中川花岗岩体南外接触带中近EW向脆韧性剪切带和叠加于该带上的脆性断裂构造控制。通过对矿体空间展布、矿石特征、载金矿物特征等的论述,对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进行总结。今后在该地区找矿因应以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为找矿的重点部位,地表以褐铁矿为主要找矿标志,深部以黄铁矿和毒砂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唐敏  任永国 《科技信息》2011,(33):I0317-I0317,I0330
东岔-宽平金矿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豫西台隆西段的崤山-熊耳山古地块,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中元古界熊耳群及第四系,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走向为NW向、NE向和近EW向。矿床类型为构造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围岩蚀变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的蚀变是硅化、碳酸盐化。论文根据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提出本区构造蚀变破碎带内具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强烈发育,且伴有碳酸盐化、褐铁矿化的地段是找矿的直接标志。物化探异常集中区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黄陵背斜核周缘地带分布着许多小型金矿床,它们都是自然金——硫化物——石英建造型的金矿床。过河口金矿是其中较典型的一个矿区。本文对矿区的主要矿物——自然金、黄铁矿,石英的标型特征及找矿意义作了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金硐岔矿区位于小秦岭金矿田中矿带东部,矿区石英脉型矿化特点和构造蚀变岩矿化类型具有小秦岭金矿的普遍规律。通过论述金矿分布特征、金矿矿物组合、金的富集规律、对比小秦岭地区其他矿床的矿化特征和赋存规律后,发现金硐岔金矿床的矿化富集规律在区域上具有普遍性意义。金矿化的富集规律对进一步找矿和深部盲矿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此指出了不同矿化带和亚带矿床可能出现相同的矿化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门源县铜厂沟金矿床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产于蚀变闪长岩内或超基性岩接触带附近,为受构造蚀变破碎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本文详细阐述了该矿床中矿石和矿物的化学成分、类型、共生组合、结构构造等特征,研究表明金的赋存状态是以独立的矿物自然金存在为主,而自然金又以裂隙金和粒间金为主,包裹金较少,通过对单一浮选工艺试验和全泥氰化工艺试验进行对比,认为全泥氰化工艺选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东昆仑大场金矿田扎家同哪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地质现象分析认为扎家同哪矿床为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作用与区域热流值升高驱动含矿热液沿构造破碎带充填有关.自矿体至围岩发育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含矿破碎带总体表现为浅部脆性变形,岩石多呈碎裂团块状,深部为韧性变形,破碎带与围岩界线不明显.载金矿物主要为毒砂和黄铁矿等硫化物.扎家同哪金矿床以断层破碎带、土壤异常、围岩蚀变、砂金为主要的找矿标志.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及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分析,认为矿区东部的阿棚鄂一也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矿床资源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徽县通天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亮 《甘肃科技》2008,24(4):34-37
从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入手,阐明了金矿床的矿体规模、空间位置及展布特征、矿石的矿物成份、结构、构造、有用矿物的含量、粒度、粒径、形态及嵌布方式;矿石有益、有害组份含量及赋存状态和伴生元素特征,初步探讨了金矿成因,提出了金的成矿模式,指出了通天坪金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金厂沟金矿地处西秦岭海西褶皱带多金属成矿带,从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地质特征入手,结合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化特征和多条构造蚀变金矿化带分析,认为金厂沟金矿床属于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探讨了金厂沟金矿控矿因素,初步建立了成矿模型,认为金厂沟金矿床深部受韧性剪切带和背斜核部灰岩双重控矿作用显著,对该地区深部找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雒增路 《甘肃科技》2014,(6):28-30,129
猪婆沟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北秦岭加里东商丹蛇绿混杂岩带与中秦岭华力西褶皱带的接合部位,分属北秦岭柴家庄-庞家河金及多金属成矿带和中秦岭李坝金成矿带,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下古生界丹凤群、泥盆系舒家坝组,近东西向断裂是矿区最主要容矿构造,具有多期活动特征。通过对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体特征分析,研究和总结了该矿区的成矿规律,为该区找矿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两当县大店沟金矿床位于北秦岭西段,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等产出;主要赋存于丹凤群木其滩组第三岩性段绢云绿泥石英片岩中;望天沟-利桥复背斜及舒家坝-太阳寺大断裂控制了金矿的定位,元家坪-小寺沟韧性剪切带及次级韧性剪切挤压带控制了金矿化体的空间展布及形态。矿石类型可分为黄铁矿化石英脉型和黄铁矿蚀变岩型2类。矿石结构主要为鳞片变晶结构,构造主要为千枚状构造、条带状构造。金以微粒金产出,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通过综合研究表明,加里东运动使地层受到高绿片岩相的温、压作用,造成了金元素的活化及初步富集;印支期活动的热液使金进一步富集,同时为石英脉体串通韧性剪切带的薄弱地带提供了动力,又为后来的金矿化准备了储矿空间。研究表明,该矿床受韧性剪切带及含金地层控制,具多期次金富集成矿成因特点。  相似文献   

12.
韧性剪切带是地壳中深层次呈带状展布的高应变的韧性断层.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以卡拉麦里断裂带附近发现的与韧性剪切带型相关的金矿床(金矿点)为研究对象,解剖了韧性剪切带的成矿特征研究,主要从剪切带的构造成因机制、组构特征、剪切带的变形与成矿的关系、金矿与剪切带的关系、成矿模式与成矿预测做了一个深入的分析.大型深剪切断裂应变特征和构造演化控制着金的成矿作用,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构造叠加和区域构造转换在剪切带长期演化过程中,使得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性和复杂性,多种有利累加效应使得成矿作用规模不断提高,从而形成大型剪切金矿带或金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13.
李建安 《甘肃科技》2010,26(17):30-32
东车路沟金矿为一石英脉型金矿。含矿岩石主要为凝灰质砂岩夹板岩;构造蚀变带呈帚状分布,蚀变类型为黄铁矿化、硅化;矿体延深大于延长,并有向南侧伏特征;矿石成分简单。矿区断裂构造为金矿体的赋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断裂构造的规模、强度控制着金矿脉分布。金元素区域分布与地层、岩体、构造展布关系密切,元素组合为Cu、W、Ba、Mo、Ag、Au、Sb、As。文章总结了地层、侵入岩、构造、蚀变等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阔尔真阔腊金矿床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北西缘萨吾尔成矿带东段。文章通过对野外岩石样品肉眼观察与镜下鉴定,发现阔尔真阔腊金矿床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银金矿、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和毒砂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及钾长石等;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其次为毒砂。对矿石成矿元素化学分析发现,金矿石中Au与As、Cu、Pb呈正相关关系,金与毒砂密切共生说明流体中As的存在可能加大了Au的溶解度。通过电子探针分析金的赋存状态,观测到阔尔真阔腊金矿床金矿物主要以裂隙金、粒间金2种状态产出,并以裂隙金为主,表明该地区金矿的沉淀可能受构造控制作用较大;在毒砂中发现金以粒间金和裂隙金2种形式赋存于同一毒砂颗粒中,推测该矿床可能存在两期金的沉淀事件。  相似文献   

15.
爱林金矿田位于吉林省梅河口市水道镇爱林村附近。金矿田主要由香炉碗子和烟囱桥子金矿床组成,它们分布于烟囱桥子—龙头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内,相距约3.5km,是同一个成矿带中的两个金矿床。爱林金矿田南西距清原金矿田约60km,北东距夹皮沟金矿田约210km,东南距离安口镇金矿约24km。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与上述3个矿田基本一致。通过近年来专家学者对韧性剪切带的研究认识和与区域上邻近金矿田类比分析,认为爱林金矿田深部资源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6.
该矿区位于川西石棉,属于碳酸盐岩系中的地下水热液金矿床,矿区黄铁矿亏硫,含微量元素种类多,微量元素含量与晶形、粒度有关。黄铁矿的热电导型在垂直方向上,由上至下呈现出由N型一NP混合型一N型的序列,富矿部位为NP混合导型。黝铜矿族矿物以贫银、锌、砷,富铁、锑为特征。黝铜矿族变种矿物有锌锑嘲铜矿、铁锑黝铜矿、铁砷黝铜矿和锌砷黝铜矿等。金一银系列矿物以自然金为主,银金矿次之。矿区上部以银金矿为主,中下部主要为自然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矿体特征的探讨;研究矿区内成矿有利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矿体赋存状态等特征,确定矿床成因类型为浅成中—低温热液型岩金矿床。并总结归纳了矿区找矿标志,为同一区域内找矿提供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8.
以位于河北永安—下营房—毛家沟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下金宝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点分析及面分析技术,对本区金的赋存状态以及主要载金矿物的形成环境和成因类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可见金"的粒径集中在0.005~0.053 mm范围内,微细粒级金矿物质量分数占80%以上,主要以粒间金、包裹金及裂隙金的形式出现;载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自然金、黄铁矿、闪锌矿;本区"不可见金"不仅以机械混入的"不可见"显微-超显微包体金存在,而且以晶格金的形式存在;本区黝铜矿As与As+Sb的物质的量比x(As)/(x(As)+x(Sb))高于0.25,银金矿中Au的质量分数w(Au)为73.512%~80.120%,闪锌矿的w(Zn)/w(Cd)为79.82~145.33,表明矿床形成于浅成—中低温环境中;黄铁矿、闪锌矿的主微量元素特征指示下金宝金矿床为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李红松  史宝堂  闫金苗  谢一波  李萍 《科技资讯》2015,13(3):116-117,119
上宫金矿床的矿石矿物组分及结构构造复杂,矿石中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和碲金矿。金的赋存状态有两类,即可见金和次显微金。物相分析结果标明,金矿物多以粒间金和裂隙金的形式赋存,包裹金相对较少。石英和黄铁矿是最重要的载金矿物;主要蚀变类型为硅化、黄铁矿化、铁白云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蚀变分带现象明显,与金矿化关系密切,蚀变带中心金矿化最为富集。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东昆仑西段地区金矿成矿特征,本文通过分析小干沟金矿床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探讨了矿床成因,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研究表明:小干沟金矿床是受构造控制的造山型金矿,区内早期发育韧性变形,后期叠加脆性变形,强烈的构造活动为金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提供了基础。三道湾北断裂是控矿构造,其次级断层控制的破碎蚀变带和构造裂隙是主要的储矿构造。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和勘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