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紫外线照射对铜绿微囊藻的灭活效果及光合活性的影响,并研究了经紫外线照射后藻溶液水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紫外线对铜绿微囊藻的灭活效果随着紫外线剂量的增大而提高,而光合活性随着紫外线剂量的增加呈指数下降;在藻浓度为35×108个.L-1条件下,91.8mJ.cm-2的紫外线剂量即可对其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紫外线照射时间10min是抑制藻类生长的最佳时间;藻的浓度对紫外线灭活藻有一定影响,紫外线对高浓度藻灭活效果明显;紫外线照射对藻液的UV254影响较小,但藻液的DOC(溶解性有机碳)随着紫外线剂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中隐孢子虫的紫外线灭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隐孢子虫的生活形态以及隐孢子虫病的传播情况,通过对欧美等国爆发的隐孢子虫病的分析,指出传统的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地去除侵入水中的隐孢子虫卵囊,应该对现有的处理系统进行改造.紫外线灭活隐孢子虫研究的进展情况表明,紫外线对其的灭活率达到99%和99.99%时,紫外线剂量分别为11mJ/cm^2和19mJ/cm^2.最后建议确定简单合理的检测方法,并加强紫外线灭活污水中隐孢子虫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运用细胞外表面技术和电化学方法,构建了一种藻细胞膜电位传感系统,并研究了Pb2+污染对淡水藻细胞膜电位和膜电阻的影响.结果表明,膜电位和膜电阻两指标互为补充,快速而灵敏反应Pb2+对藻细胞的毒性影响,响应时间均控制在30 min内,明显响应的最低浓度为0.10 mmol·L-1.本实验浓度范围内,低浓度Pb2+(0.10 mmol·L-1)导致藻细胞超极化、膜电阻增大;而高浓度Pb2+(0.20~1.00 mmol·L-1)则引起细胞去极化和膜电阻减小.此外,高浓度Pb2+对藻细胞膜电位、膜电阻的影响不可逆,而低浓度Pb2+对藻细胞的影响具有可逆性;而对比各高浓度组影响差异性,毒性剂量效应不显著,表明藻细胞对高浓度Pb2+具有一定抗性.  相似文献   

4.
高锰酸钾灭活铜绿微囊藻及胞内毒素释放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锰酸钾对微囊藻毒素MC-LR进行氧化试验,结果表明MC-LR氧化降解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铜绿微囊藻细胞外代谢有机物(EOM)和细胞内代谢有机物(IOM)背景下,MC-LR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368.3(mol·L-1)-1·s-1和400.2(mol·L-1)-1·s-1.同时,采用高锰酸钾对铜绿微囊藻进行预氧化试验,研究不同氧化剂投加量、氧化时间对铜绿微囊藻活性、藻毒素MC-LR的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藻活性、细胞内MC-LR的释放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氧化过程中存在两个氧化剂暴露剂量临界点,细胞灭活临界点及毒素释放临界点.细胞灭活临界点之前氧化剂主要与EOM和藻细胞细胞壁上的分泌物反应,藻活性缓慢降低,细胞灭活临界点之后,氧化剂直接与细胞壁反应,导致藻细胞迅速丧失活性,同时藻活性下降速率常数由0.49~2.35(mol·L-1)-1·s-1突变至5.00~19.38(mol·L-1)-1·s-1.毒素释放临界点之前藻细胞基本保持完整,MC-LR释放不明显,毒素释放临界点处藻细胞发生明显破裂和溶解,细胞内MC-LR大量释放,同时,MC-LR释放速率常数在临界点前后由0.55~1.45(mol·L-1)-1·s-1突变至0.96~14.45(mol·L-1)-1·s-1.3维荧光光谱(EEM)分析发现,当高锰酸钾暴露剂量达到细胞灭活临界点时,EOM中类腐殖质峰开始出现,暴露剂量达到毒素释放临界点时,类腐殖质峰显著增加,与藻细胞活性及胞内MC-LR释放规律类似.  相似文献   

5.
雌核灭活是雄核发育的第一个关键步骤,为研究紫外线对斑马鱼卵的雌核灭活效果,将斑马鱼的卵采用干法或置于纯水、Ringer氏溶液和Cortland鱼用生理盐水进行紫外线照射,结果表明,各种方法中均得到畸形鱼苗,并经染色体检查大多为单倍体;四种方法中在Cortland鱼用生理盐水中灭活效果最好,120 mJ·cm-2紫外线可以使雌核完全灭活;干法处理不能达到雌核完全灭活的目的,在纯水中灭活后的卵子受精率较低.而延迟受精的结果也表明,盐度较高的Cortland鱼用生理盐水可以较好的保护卵子,维持较长时间的受精能力,和其它处理方法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铜绿微囊藻是中国典型的水华蓝藻。该文研究亚致死剂量短波紫外线(UV-C)辐照对其生长的抑制效果。采用准平行光束仪进行定量辐照处理,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进行藻细胞计数,用流式细胞术识别藻细胞膜完整性,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藻蓝蛋白及叶绿a的相对荧光水平。结果表明:对初始密度为106个/mL铜绿微囊藻,UV-C辐照能抑制藻细胞生长,亚致死剂量范围是50~100 mJ/cm2,抑制效果可以持续7 d。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条石鲷精子最适紫外灭活剂量及其诱导大黄鱼雌核发育的效果,利用Ringer氏液将条石鲷精子稀释40倍后,置于辐射强度1 330~1 350μW·cm-2的紫外灯下进行灭活,然后与正常大黄鱼卵子进行人工授精和冷休克处理(水温3℃,受精2 min后,冷休克10 min)。结果表明:条石鲷精子最适紫外灭活剂量为80 mJ·cm-2,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条石鲷精子表现出典型的Her-twig效应。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倍性,未经冷休克处理的受精卵全部为单倍体,冷休克处理的均为二倍体,表明精子灭活有效。性腺组织切片结果显示了雌核发育群体的全雌性。实验结果表明:条石鲷精子可作为一种合适的激活源,诱导大黄鱼的雌核发育。  相似文献   

8.
利用混合金属氧化物(IrO_2-Ta_2O_5/Ti)电极在氯化钠电解质中产生的活性氯(氯气和次氯酸)灭活铜绿微囊藻细胞.活性氯在溶液中的生成符合法拉第定律,其浓度与电流密度和反应时间成正比.实验系统考察了藻细胞完整性、表面形态和光合活性在电化学氧化过程中的变化,并研究了藻类有机物和微囊藻毒素(MC-LR)在该过程中的释放与降解情况.结果表明:电化学氧化工艺可有效灭活铜绿微囊藻细胞;电流密度越大,反应时间越长,藻细胞破损程度越严重;胞外MC-LR在氧化过程中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最终质量浓度可达到1.0μg·L~(-1)以下.电化学氧化工艺不仅可以有效灭活藻细胞,还能有效控制藻细胞胞外有机物和藻毒素,因此对于高藻水处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酶解墨西哥黑甜玉米的愈伤组织产生的原生质体,经380μW/cm~2紫外线分别照射30 s,60 s,180 s,300 s,发现原生质体的活力及生长与紫外线的剂量有密切关系,随着紫外线剂量的增大,生长及活性趋于降低.辐照30 s的玉米原生质体与对照都可以恢复分裂并长成愈伤组织;辐照60 s的原生质体可以形成小细胞团,未见形成愈伤组织;而辐照180 s和300 s的原生质体都未见细胞分裂.  相似文献   

10.
几种藻对卤虫养殖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不同单细胞海藻、混合单细胞淡水藻和螺旋藻分别养殖卤虫的结果表明:单一盐藻养殖的效果最佳,可使卤虫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及繁殖;螺旋藻的效果最差,它几乎不能为卤虫滤食;三角褐指藻、紫球藻、混合淡水单胞藻也明显地比盐藻差。盐藻有可能成为对虾苗饵和海产动物生态养殖的适用藻种。  相似文献   

11.
C_(60)臭氧化生成C_(60)O_n(n=1~5)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C60 臭氧化反应的产物C60 On 进行UV vis光谱测定和理论分析 .指认C60 On 异构体高效液相色谱 (HPLC)峰归属的可能结构 ,对HPLC峰的保留时间 (tR)与极性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初步设想了反应的局部网络机理 .  相似文献   

12.
研究1,3-二溴-5,5-二甲基海因(DBDMH)水溶液中的有效溴、溴离子和溴酸根离子在紫外(UV)辐照下的转化过程,并探讨pH、光照波长和氨氮等因素对次溴酸溶液的光促歧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通消毒剂量的DBDMH水溶液(质量浓度为3.2 mg/L)紫外辐照5 min后可产生质量浓度较大的溴酸根离子(>25.9 μg/L);溴酸根离子是次溴酸光促歧化反应的中间产物;在实验条件下,紫外光波长越短,越有利于有效溴的光解和溴酸根的 生成,而pH的影响较小;氨氮通过与有效溴反应形成溴氨抑制溴酸根离子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UV技术在市政给水、瓶装水、二次供水消毒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包括国内为数不多的应用此技术的给水厂工程实例;探讨了UV消毒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并该对技术在我国饮用水消毒领域广阔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多波段紫外辐照计.采用AlGaN基紫外探测器,利用可编程波段选择运算电路,通过对探测器输出信号的处理来测量UVA、UVB和UVC波段或整个UV波段的紫外辐射,测量结果由LCD显示.该多波段紫外辐照计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且体积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紫外图像的成像质量,需要对图像进行平滑处理。DSP硬件具有强大的运算能力及灵活的可编程性的特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实时图像处理领域。根据紫外检测技术的基本要求,在DSP平台上实现了对紫外图像的中值滤波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紫外检测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丙酮分别与苯甲醛、取代苯甲醛在碱性条件下缩合,合成了七种取代的二亚苄基丙酮,测定了他们的熔点,紫外吸收光谱,并用紫外光谱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光物理行为。  相似文献   

17.
小波变换在紫外图像融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外双光谱成像技术是光谱技术和成像技术的合成,是针对军事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检测技术,图像融合是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波理论是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学科,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时频特性,为图像融合提供了一种新手段。根据双光谱图像融合的需求,介绍了利用小波理论进行图像融合的方法、特点和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紫外检测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黄药(黄原酸盐)是目前金属矿山浮选工艺中应用最广的硫化矿捕收剂.经浮选后的该类选矿废水中残余一定量的黄药,若不处理易造成环境污染.研究了用氢氧自由基处理某选矿残余的黄药废水,考查了pH值、H2O2和Fe2+浓度对黄药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2O2/COD质量浓度比为1.5,Fe2+/COD质量浓度比为0.25,初始pH值为3的条件下,反应90min后黄药的去除率可达94.7%,废水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9.
臭氧-活性炭工艺处理油田轻度污染地下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及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的实验研究,探讨了利用臭氧-活性炭工艺处理石油类污染物轻度污染的地下水的可行性.研究发现,臭氧氧化能去除地下水中的部分石油类污染物(30%)和高锰酸盐指数(<10%);单独使用活性炭吸附对石油类污染物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有限,在空床停留5~60 min条件下,去除率分别约为14%,8%;在正交实验获得的最佳实验条件下,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可以使地下水中的石油类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结果证明,臭氧-活性炭工艺是处理石油类污染物轻度污染地下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介绍用臭氧、过氧化氢、O3/H2O2联合处理微污染水,对比试验研究的结果,中试规模3.0 m3/h.结果表明:2种预氧化剂处理微污染水均有较好的效果,滤后出水的浊度在0.50度左右,滤后水的UV254值平均下降约60%,相对常规处理而言,可节省矾耗和氯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