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经济增长中金融要素贡献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金融支持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模型分析,得出,金融中介机构的信贷资金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显著,外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居次,股票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最末。从金融系统支持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我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于金融中介机构和外资的作用,对股票市场的依赖程度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2.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34-37
人口老龄化一直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不仅关乎民生,而且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老年人口基数大,地区差异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显著特点。针对上述问题,以江苏省为例,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做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存在相关性,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与问题,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教育对经济增长有直接贡献和外溢作用。文章借鉴于菲德模型,在收集1991-2007年江苏省经济发展数据的基础上,对教育在江苏经济增长中的外溢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由实证结果可知,教育对江苏经济增长的外溢作用是巨大的,研究结果同时表明江苏教育部门与经济中其他部门相比生产力较低。同时对如何提升江苏教育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大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反映经济增长效率的重要注解,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源泉的分解随着人们对经济增长的认识深化和经济计量分析工具的发展在不断深入。文章从经济增长源泉、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和计量方法等层面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西藏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西藏经济维持长期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政策取向应该是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王建康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3(3):334-342
文章利用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分析了福建省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的时空格局演变,并通过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因素。研究发现:(1)福建省经济增长方式总体呈现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进而又转为粗放型的特点;(2)福建县域集约型增长方式地区呈现从闽西、闽南向闽中、闽北逐渐演变的趋势;(3)工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会显著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服务业发展和政府规模则不同程度阻碍其转变进程;(4)空间杜宾模型显示周边地区城镇化显著阻碍当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周边地区政府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则显著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6.
陈晓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1):48-5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质量和数量都在不断丰富和深化.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人力资本要素对以GDP表征的经济发展数量和以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表征的经济发展质量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促进作用相对较弱,人力资本要素的质量和规模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依托人力资本要素促进经济增长,应建立人力资本投资长效机制、提高人力资本开发针对性、建立职业经理人机制、推动核心员工股权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是对信息化的一点理解。探讨了信息与专业化的关系。并根据对广东省的实证分析来探讨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给出了一些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作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文丽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3,20(1):72-76
运用经济增长理论,以新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对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区1978-1998年劳动、资本、技术的增长率及对GDP的贡献进行分析,比较东中西部地区在要素投入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要素投入来拉动;但经济发达的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和北京这些省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趋于饱和,其投资的边际产出已经很低,造成其资本利用效率低下,应着重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而西部地区的省市应该是资金首先投向的地方。由于先阶段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主要由其资本增长率决定,因此,西部开发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各省市的资本生产率,即要提高其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整个地区的综合生产率。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的质量是目前学术界较为关注的问题,经济增长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或地区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考虑到数据资料的可得性与分析的可行性,利用综合生产率测算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对浙江省衢州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外贸易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而对外贸易则以高于GDP的速度增长。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角度入手,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方法,并以山东省1995—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山东1995—2006年期间的对外贸易贡献加以测算,分析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达州市1993—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产值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利用JJ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等,对达州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利用方差分解分析,实证出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结合达州市经济发展特点,最后提出优化第一产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利用各产业间的连动作用加强产业问的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作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丽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1):72-76
运用经济增长理论,以新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对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区1978~1998年劳动、资本、技术的增长率及对GDP的贡献进行分析,比较东中西部地区在要素投入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要素投入来拉动;但经济发达的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和北京这些省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趋于饱和,其投资的边际产出已经很低,造成其资本利用效率低下,应着重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而西部地区的省市应该是资金首先投向的地方。由于先阶段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主要由其资本增长率决定,因此,西部开发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各省市的资本生产率,即要提高其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整个地区的综合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在总结前人对经济增长要素分析折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定量衡量各种经济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方法,并结合中国的数据,计算了1952-1997年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一直是经济研究的热点,尤其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本文通过测算中国经济增长的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从要素贡献度的视角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表明,由资本拉动和劳动供给构成的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偏低,但不同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偏低的原因并不相同。在供给侧改革下,中国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对三大经济区域采取不同策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析——以湖南省人力资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几年湖南教育投资以及健康投资和经济增长总量的数据,通过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湖南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结论表明,教育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几乎是同样重要的,健康投资略次于教育投资。因此,未来湖南经济的发展在注重物质资本投入的同时,必须注重加大教育投资力度,调整教育投资比例,同时扩大健康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提高人民健康投资意识。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索洛余值法 ,对其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进行了修正。估算了中国邮政物质资本存量 ,考察了反映人力资本的指标。在此基础上 ,用Cobb Douglas总量生产函数对中国邮政 1991年至 1997年的经济增长差异进行了增长核算 相似文献
17.
增长与发展是经济学的永恒主题。基于1978-2008年浙江省经济增长数据,利用卢卡斯人力资本模型论证人力资本对浙江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到回归方程,分析增长要素得出:物质资本仍是推动浙江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且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在此基础上,利用1978-2002年的数据做2003-2006年模型预测的OLS分析与浙江省经济实际作比较,来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职业教育为福建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该文从供给侧角度分析福建省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用实证方法研究福建省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生均财政教育支出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均为正值,且中职教育弹性系数大于高职教育,根据这一结论,为新时期福建省职业教育财政支出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运用经济增长理论,选取资本、劳动、技术、制度等相关变量数据,应用时间序列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1981-2010年福建省九地市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资本要素始终是促进福建省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科技与教育是支撑福建省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此外,福建省要素投入增长率和要素贡献率呈现明显的地区间不平衡,主要存在4种要素驱动类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福建省近20年的经济增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通过选取的四个变量来证明技术进步对福建经济增长具有的贡献,增强论证的力度,并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对接下来的经济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