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以3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和3个抗、感水稻为样品,研究了水稻-白叶枯病菌互作中过氧化氢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接种15d的水稻CAT无活性,CAT同工酶电泳也未显示酶带,对照组CAT则显示活性;在NB培养基中生长的白叶枯病菌显示CAT活性;用水稻酶解液培养了3种病原菌,菌体显示CAT活性,抗、感水稻对白叶枯病菌的影响不同,抗病水稻使病原菌CAT活性降低,感病水稻使CAT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2.
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拮抗菌的筛选及其抗菌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稻飞虱肠道中分离,筛选出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其抗菌物质是一种蛋白质。  相似文献   

3.
以3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和3个抗、感水稻为样品,研究了水稻—白叶枯病菌互作中过氧化氢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接种15d的水稻CAT无活性,CAT同工酶电泳也未显示酶带,对照组CAT则显示活性;在NB培养基中生长的白叶枯病菌显示CAT活性;用水稻酶解液培养了3种病原菌,菌体显示CAT活性,抗、感水稻对白叶枯病菌的影响不同,抗病水稻使病原菌CAT活性降低,感病水稻使CAT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4.
我们曾报道了来自水稻白叶枯病菌真基文库的重级质粒pGXN3000中含有一个能互补甘蓝黑腐病菌rpfG致病因子调控基因突变全的基因,并通过转座子诱变获得子转座子插在pGXN3000中的这一基因的转座子插重组质粒,本研究利用这些转座子插入重组质粒,通过标记置换方法构建了不稻白叶枯病菌这一基因的突变菌株,植株试验结果表明,突变株虽然在水稻中仍能正常生长繁殖,但毒性严重降低,说明水稻白叶枯病菌的这一基因在  相似文献   

5.
从稻飞虱(NilaparvatelugensStal)肠道中分离、筛选出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campestrispv.oryzae)有抑制作用的桔抗菌,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spp.).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其抗菌物质是一种蛋白质.  相似文献   

6.
水稻白叶枯病菌luxR同源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xR基因是革兰氏阴性菌感应反应(Quorum Sensing,QS)LuxR/Luxl环路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从水稻白叶枯病菌中分离到一个luxR同源基因,命名为xooR.xooR全长765bp,编码一个由25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转录因子,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8.3ku和8.72.XooR蛋白的N一端15AA-171AA是一个Autoindbind结构域,C-端191AA-245AA是一个HTH(helix-turn-helix)结合DNA结构域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4a(+)和gfp基因构建融合蛋白表达系统,Western blot分析表明XooR-GFP融合蛋白大小为54ku,xooR基因成功地在E.coliB1.21中实现了表达.  相似文献   

7.
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是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之一。本研究采用Tn5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的方法构建水稻白叶枯病菌广西菌株K74的突变体库,Southern杂交显示Tn5随机单拷贝插入基因组。通过水稻致病性检测试验,目前获得15个致病力降低50%以上的突变体,为定位Tn5插入突变基因,经质粒拯救、测序、序列分析后发现:4个突变基因为gum基因簇基因,5个为LPS基因簇基因,2个为metB基因,1个为hrpB1基因,2个是与糖合成转移酶相关基因,1个为编码假定蛋白的基因。其中14个突变基因是已知的与致病相关的基因。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个筛选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的系统,为进一步研究水稻白叶枯病致病相关基因,阐明该病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根据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oc)hrp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从水稻白叶枯病菌JXOⅢ和PXO99A菌株中扩增得到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的hrpG基因.以该基因为探针与JXOⅢ/pUFR034基因组文库中含有hrpX克隆pUHRX245(36.8 kb)的4个亚克隆进行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确定在亚克隆pB1中1.3 kb大小的片段和AE4(3.0 kb)片段中存在hrpG同源序列.测序结果表明,在pB1中有586个碱基序列,在AE4中有206个碱基,共同构成完整的hrpG基因,且与已知的hrpX基因是毗邻的.以同样方法从水稻白叶枯病菌PXO99A菌株的hrp-突变体M16中扩增得到hrpG基因对应位置的同源突变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其有意义突变为541位的C→T的突变,从而导致亮氨酸变为苯丙氨酸(Leu→Phe).将hrpG基因和突变序列分别导入突变体M16中,转移结合子M16/hrpG(PXO99A)恢复了其在烟草上的过敏反应和在水稻上的致病性,而突变序列的结合子M16/hrpG(M16)则不能使其恢复功能,从而确定M16是由于单个碱基的突变所引起的功能突变.经过对基因及其产物的比对发现,对于第Ⅱ组hrp调节基因hrpG的变异,种间变化明显高于种内不同致病变种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从菲律宾水稻白叶枯病菌9a生理小种的代表菌株PX0339中克隆到一个新的无毒基因,全长2118bp,编码705个氨基酸,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约为74.7ku和6.585.NCBI网站BLAST表明,该基因属于avrBs3基因家族,命名为arp3.与所有avrBs3同源基因的Alignment分析发现,arp3的5’端缺少了两个长度分别是144bp和45bp的片断,但在水稻白叶枯病菌中,arp3基因的5’端的特征很普遍.全长的arp3基因中间区域是一个特异的只有5.5次102bp的重复区,是已克隆的avrBs3基因家族中重复次数最少的一个,C-端有3个核定位信号NLSs和1个酸性转录激活域AAD.  相似文献   

10.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水稻条斑病菌是水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种下的2个致病变种,其侵染水稻的途径、定殖部位和引起的症状明显不同。本文采用平板法和毛细管法分别对2个病菌的基本表型和趋化性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剪叶接种法和压渗接种法,检测了它们在水稻日本晴Oryza sativa L.japonica品种上的致病性。结果表明,2个病菌在部分检测指标上保持一致,均能形成隆起的黄色菌落,能合成相当数量的胞外多糖和胞外淀粉酶,对蔗糖、多种氨基酸、水稻提取物的趋化反应一致。然而,两菌在胞外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分泌、运动性,以及对葡萄糖、木糖、果糖、柠檬酸、多种植物激素趋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2 个品种(余水糯, 浙辐802)的水稻幼苗经白叶枯菌(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弱毒株75-1处理后,均获得了对白叶枯菌强毒株 76-25 的系统抗性,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下降, 脂氧合酶( LOX)、 丙二醛含量升高Ti ron 削弱了75- 1对上述指标的诱导作用,导致75-1对余水糯和浙福 802 的互作由非亲和性类型转变为类似亲和性性类型.提示 O- .2 等活性氧介导的脂膜过氧化损伤及防御酶系统的活性变化与水稻幼苗对稻白叶枯病的系统性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含多个抗性基因的聚合品种和单个抗性基因的近等基因系对云南省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抗性差异.基因聚合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抗性达到高抗至免疫水平,病斑长度比单基因品系明显缩短,表明聚合抗病基因提高了水稻品种的抗性.单个抗性基因的近等基因系对这些菌株的抗性均不高,对我省生产中的主要白叶枯病菌株多表现为中感;这一研究结果为培育具有持久抗性的品种提供了新思路,它在实践应用方面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是一种重要植物病原菌,其引发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导致水稻严重减产。Xoc一个假定的udgH基因的突变,导致Xoc产胞外多糖和致病力的严重减弱,并使胞外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也有一定的降低,互补菌株能恢复到野生型水平,但致病力仅能恢复到80%,而高表达菌株与野生型相比胞外多糖产量增加,但致病力降低。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水稻条斑病菌中胞外多糖代谢途径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并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高产黄原胶菌种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从稻田土壤、水稻植株、昆虫肠道等环境中分离纯化得到88株菌株,以水稻白叶枯病菌生理小种P6菌株为指示菌,通过琼脂块法和牛津杯法从中筛选得到了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12号菌株,其抑菌圈直径为6.09 cm.根据12号拮抗菌株菌落和菌丝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该菌株为Streptomyces gramineus.该拮抗菌发酵液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光照稳定性,将其作为生物农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Eight putative avirulence genes in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Xcc) strain 8004 were characterized by Tn5gusA5 mutagenesis and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The virulence test of mutants on Chinese radish showed that all mutants in individual avr genes except avrBs2 mutant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wild type in virulence. The avrBs2 mutant showed reduced virulence and bacterial growth in planta.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using β-glucuronidase as reporter indicated that avrBs1.1,avrBs1,avrXccB,avrXccC,avrXccE1 were regulated by hrpG, whereas avrXccA1, avrXccA2 and avrBs2 were not. RT-PCR analysis showed that all hrpG-regulated genes except avrBs1 were also regulated by hrpX. In addition,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avrBs1  was responsible for elicitation of a type III dependent hypersensitive reaction (HR) on nonhost plant pepper ECW-10R, and wild type Xcc 8004 was unable to cause HR on pepper ECW-20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