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NH4)2S2O8-NH2CONH2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酸胺(AM)、甲基丙烯酸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酸(AA)三元水溶液共聚合反应,考察了聚合温度、原料配比、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以及pH值等因素对聚合速率、单体转化率和产物特性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起始单体总浓度为30~40%,PH≤5.0,DMC和AA在原料配比中的含量分别为20~70mol%、0~30mol%时,聚合反应的条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酸(AA)及丙烯酸甲酯(MA)为接枝模型单体,以接枝率、接枝效率、单体转化率、黏度、黏度热稳定性和黏附性能为评价指标,研究了Ce(NH4)2(NO3)6,FeSO4/H2O2,KMnO4/C6H8O7,K2S2O8/Na2S2O3,(NH4)2S2O8/NaHSO35种引发体系对淀粉的接枝引发作用,评价了它们作为接枝淀粉浆料引发剂的优劣,为进一步改善接枝淀粉浆料的使用性能奠定基础,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NH4)2S2O8/NaHSO3和FeSO4/H2O2是性价比较高的引发剂,可以作为接枝淀粉浆料的引发剂.  相似文献   

3.
反相微小乳液合成速溶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采用反相微小乳液法合成了速溶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研究了乳化剂和pH值对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NH4)2S2O8—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NaHSO3引发剂、单体浓度、烯丙醇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实验条件:pH值等于10;乳化剂用量为5%(油相);引发剂浓度分别为0.06%、0.04%、0.02%(W单体);烯丙醇的浓度为0.08%(W单体);单体浓度为40%(水相).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合成聚合物分子量超过2×107,且溶解性能优于溶液聚合和反相悬浮聚合所得产品.  相似文献   

4.
含亲水羟基丙烯酸酯单体的乳液聚合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和羟基单体用量对含亲水羟基丙烯酸酯单体乳液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引发剂用量对含有亲水单体的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影响较大,较理想的反应温度在75℃以上,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2.3 kJ/mol;乳化剂或引发剂用量增加,乳液聚合速率加快,单体转化率提高,聚合速率Rp对乳化剂浓度[S]的关系为Rp∝0.436[S],对引发剂浓度[I]的关系为Rp∝1.57[I];含有亲水单体时,乳液聚合有一定的引发诱导期,其用量对初期单体转化率影响不大,而最终转化率随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聚合速率与亲水单体浓度[OH]的关系为Rp∝-0.13[OH].  相似文献   

5.
采用光引发聚合技术,选取合适的光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AM)反相微乳液聚合。用UV光引发AM/水/白油/(Span80+OP-10)体系聚合,所得聚合物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达10^6.考察了光引发剂类型及质量分数、单体质量分数、乳化剂质量分数和聚合时间等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得到了光引发合成聚合物的较优工艺条件。通过红外光谱法鉴定出所得聚合物为聚丙烯酰胺(PAM)。  相似文献   

6.
偶氮二异丁腈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一种新的Y型乳化剂12-丁酰氧基-9-十八烯酸(BOA),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含量高达20%的微乳液,并以油溶性引发剂偶氧二异丁腈(AIBN)引发其聚合。实验表明,与单体含量较低的微乳液聚合相比,MMA在其含量较高的微乳液中聚合时表现出一些明显不同的特征,如在聚合初期,聚合主要在大粒子内进行。MMA的 聚合与非极性单体的微乳液聚合相比也比较特殊,其聚合速度和聚合物分子量与引发剂浓度、单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酰氧基Span-60反相乳液合成聚丙烯酸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氧基Span -60为乳化剂,采用反相乳液合成高分子聚丙烯酸钠尚未见有文献报道。本文研究了乳化剂和反应温度对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NH4 ) 2 S2 O8—DMAEMA—NaHSO3引发剂和烯丙醇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实验条件:反应温度为40℃;乳化剂用量为3 % ;引发剂浓度分别为0 .0 6%、0 . 0 4%、0. 0 2 % ;烯丙醇为0 . 0 8% ;反应温度为40℃.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合成聚合物分子量超过3×10 7,且溶解性能优于溶液聚合所得产品.  相似文献   

8.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ASMS存在下AM反相乳液聚合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可聚合的丙烯酰化失水山梨醇糖单硬脂酸酯 (Acrylicsorbitanmonostearate,ASMS)作乳化剂 ,在白油中进行了丙烯酰胺 (AM)的反相乳液聚合 .用HPLC考察了ASMS乳化剂存在下AM的反相乳液聚合特征 .使用 (NH4 ) 2 S2 O8引发反应 ,其聚合动力学方程可写成 -d[AM]dt =K·[AM]1 68·[ASMS]0 12 ·[(NH4 ) 2 S2 O8]0 3 8.研究还发现 ,当AM的转化率达到 68%左右时 ,由于ASMS开始与AM发生共聚合 ,体系中游离的ASMS分子浓度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9.
微乳液聚合制备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十三异构醇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半连续滴加预乳化单体与引发剂,微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丙烯酸全氟己基乙基酯(PFEA)、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考察了PFEA、乳化剂的质量分数和温度等因素对微乳液聚合及共聚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乳化剂质量分数在2%~3%,PFEA质量分数在12%~20%,聚合温度在75~80℃时,聚合反应稳定,且制得的共聚物憎水性优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K2S2O8/NaHSO3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上接枝聚合,考察了反应条件,如引发剂浓度、温度、反应时间等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