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稻茬麦的病害主要有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害虫主要有蚜虫、牯虫等。在优化品种布局、合理栽培等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只要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药剂防治措施,一般就能达到控制病、虫发生及危害的目的。一、麦田病害的防治 1、赤霉病的防治。小麦赤霉病是稻茬麦区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仅信阳地区1985年发病面积达316.15万亩,损失小麦8500万公斤。因此,抓好赤霉病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其农业防治措施有:健全麦田沟系,降低田间湿度;选用高产、耐病品种,消灭菌源,改善田间环境条件等。药剂防治的方法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即80%以上麦穗抽出定长时,  相似文献   

2.
<正> 在夏玉米生产中,追施速效氮肥是增产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生产上夏玉米追氮肥的方式繁多,为寻求最佳方式我们于1988—1989年对我省夏玉米主要几种追施氮肥方式的增产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研究。研究采用田间小区随机排列和15N 微区示踪的方法,经过田间小区的实产测定、统计分析和15N质谱分析,两年试验结果都表明以先施3/10种肥、播后40天施6/10追肥、抽雄期补施1/10穗肥和播后35天集中一次施追肥效果较好,其它方式施肥  相似文献   

3.
<正> 水稻白叶枯病由黄单孢杆菌属水稻白叶枯菌[Xanthomonas oryzae(Uyeda etIshiyama)Dowson]所致。素称水稻三大害病之一。自六十年代初期大面积引种和栽种水稻矮杆品种之后,在我国的东部、中部、南部、西部发病较重。随着稻种的调运,由南方传至北方,现已成为北方稻区限  相似文献   

4.
郑稻18号     
《河南科技》2008,(12):6-6
审定编号 国审稻2007033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 郑稻2号×郑稻5号 省级审定情况 200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 征特性该 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59.4天,比对照品种“豫粳6号”晚熟3.4天;株高107.1厘米,穗长15.7厘米,每穗总粒数128.1粒,结实率86.5%,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源生物化学农药 抗氧菌素(农抗120)剂型有2%、4%水剂.每亩用2%水剂300~500毫升,每隔15~20天叶面喷雾1次,防治白粉病. 井冈霉素剂型有3%、5%、20%可湿性粉剂,3%、5%、10%、20%水剂.以5%水剂为例,每亩用制剂100~130毫升,叶面喷雾,防治纹枯病等.  相似文献   

6.
<正> 用裂区设计估价一个田间试验,插秧后淹水0、1和2个星期和淹水不施用绿肥对产量和钠质土的改良,试验重复三次。重钠质土试验田pH10.5,交换性钠(ESP)、交换性钙+镁0.48meg/100克土,有机碳0.21%,碳酸钙2.85%,阳离子交换容易(CEC)10.8meg/100克土。在全部40M~2的小区内施用石膏10吨/公顷和用池塘水灌水一周后播种多刺田菁(1985 5.10)。绿肥作物也进行了灌溉,没有绿肥作物的小区同样灌溉。田菁翻压50天,Jaya水稻在插秧前小区  相似文献   

7.
<正> 开春随着气温的回升,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开始活动,为害小麦根茎;灰飞虱,红蜘蛛等吸食性害虫,也开始为害小麦植株;全蚀病、纹枯病应注意防治。一旦发现病虫危害,就要及时除治,尽快消灭,防止蔓延为害。 1、防治地下害虫。小麦返青后,当田间死苗率达3%时,立即施药防治。可采用撒毒土,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2公斤,对细土30-40公斤,拌匀后撒于行间并锄入土中;撒毒饵,用5公斤麦麸或饼粉,炒香后,加入适量水和40%甲基异柳磷乳剂或5%“1605”乳剂50克,拌匀后,于傍晚撒在田间,每亩撤2-3公斤;浇药水,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剂或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兑水750公斤,顺垅浇施。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正> 病虫害防治是确保蔬菜丰收必不可少的手段,但病虫害繁多,应辨症施治。 1.白粉病。多发于瓜类,可用70%托布津1000倍液或50%托布津5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40%多硫合剂(40%多菌灵加硫磺胶悬剂)1000倍液喷雾。 2.霉病。多发于豆类,发病初期至发病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霜霉病。多见于辣椒、黄瓜、西红柿等。发病初期,可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1:  相似文献   

9.
<正> 一.新城疫与鸟痘:20日龄,用Ⅱ系弱毒疫苗饮水免疫新城疫(同时接种鸡痘疫苗)。3周后二次免疫,在产蛋前再进行一次。饮服疫苗后,可给以1%的脱脂奶粉或糖水。不用口服疫苗的,一般可在30日龄后用Ⅰ系苗肌注免疫一次。待产蛋前再进行一次即可。二.慢性呼吸道病:病状主要发生在鼻窦、脸颊、脓汁较稀。防治可用各种抗霉形体制剂,但目前用北里霉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正> 红豆草是一种抗旱、抗寒、耐瘠、适口性好的豆科牧草,在我国甘肃、河北等北方省区种植面积较大。我们于1988年对红豆草组织培养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结果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普通红豆草(OnobrychisViciaefoliaScop)无菌苗获得:红豆草种子剥皮,在1-2%洗衣粉水中清洗,自来水浸泡20小时后,用70%乙醇浸泡1分钟,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0.1%氯化汞消毒10分钟,无菌水冲洗4-5次后,分别接种到MS_0、MS_4、MS_5上。外植体获得及培养:取具13天苗龄的无菌苗的根、下胚轴、子叶、叶柄等在无菌条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抑制雪梨腐烂的拮抗菌的拮抗效果,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析腐烂雪梨表面真菌群落结构,并从新鲜雪梨表皮筛选拮抗菌,研究拮抗效能.结果表明,在采后的腐烂雪梨表面,共分离出10株真菌,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是优势菌属,占80%,毛霉属(Mucor)和胶霉属(Gliocladium)其次.采用菌丝体牙签接种法发现,Penicillium是引起雪梨腐烂的主要致腐菌.通过离体实验发现酵母菌Sac1、Sac2和Sac3作为拮抗菌对某些主要致腐菌有拮抗效果.在确定最佳拮抗效果的酵母菌浓度试验中,浓度为75%的Sac2对Pen6的拮抗效果最好;浓度为50%和75%的Sac3对Pen7的拮抗效果最好,浓度为25%的Sac1对Pen5的拮抗效果最好.因此利用酵母菌作为拮抗菌的生物防治技术来预防水果腐烂是可行的,为水果防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 防治蔬菜害虫时,必须坚持安全用药。施用常规农药一般可掌握以下标准。 1.叶菜类。施用乐果,施药总次数不超过6次,常用量每亩50毫升,安全间隔期(最后1次施药至采收)不少于7大,秋冬季间隔8天;施用乙  相似文献   

13.
<正> 784—1是南开大学元素所研制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探讨对芝麻的增产效应,我们从1983—1984年在平舆县平舆,万全店、杨埠、双庙等乡进行了784—1不同浓度浸种对芝麻增产效应的研究。材料与方法用90%的784—1乳剂,试验浓度分别为150ppm,250ppm,350ppm,清水作对照浸种4小时捞出凉干后播种。供试品种郑芝一号。试验用随机区组法排列,重复四次,小区长6米,宽2米、面积12平方米。5行  相似文献   

14.
<正> 1980年小麦在低温和多种自然灾害条件下,突破了小麦千斤。其作法: 一、重施底肥、增施磷肥、氮磷配合以农家肥为主,亩施粗肥8方。亩施复合肥——磷二铵(含氮18%、磷46%)40斤,饼肥50斤。二、选用良种,合理密植选用“百农3217”、“郑州761”“练丰1号”三个良种。于10月11日播种,亩播量12斤,亩留苗14万株。三、加强田间管理根据苗情于11月中旬亩追尿素25斤,然后灌水一次,11月下旬中耕一次。返青期追尿素15斤,施肥后进行喷灌和深中耕。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我省以巨峰系为主的鲜食葡萄发展很快,据统计全省已种20016亩,对改善人民生活和调节市场水果供应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有部分专业户,栽上后管理不善,造成推迟结果期,产量低而不稳,为使我省巨峰葡萄达到早日丰产之目的,现介绍早期丰产技术,供广大果农参考。一、加强土肥水综合管理。科学施肥。栽植当年追肥4次,第一次在新稍7—10厘米时进行,以后每隔20天施一次。1—3次,每株施碳酸氢氨50克;第4次改追施复合肥。自第二年起,每年追肥3次,分别在幼果豆粒大、果粒开始着色和第一茬果采收后进行。每株用肥量250克。为提高果实品质,后两次追施磷酸二氨和硫酸钾各75克。同时,大力推行叶面喷肥,5—8月份葡萄生长期喷0.5%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  相似文献   

16.
鸭三包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指以鸭心脏、肝脏、胸腹气囊表面有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为特征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病原为鸭疫巴氏杆菌。该病发病快,传染快,发病率达80%,死亡率达60%,主要危害2-4周龄幼鸭,由于该病往往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而且极容易产生耐药性,故治疗效果较差,是目前危害养鸭业的严重疫病之一。防治方法:1.严格检疫、消毒及接种苗。2.一旦发病可选用下列特效药物治疗:“三包病”治疗剂,每羽肌注0.5毫升,1次见效;“949”(一服灵)每瓶加水50千克,连服3-5天, 番鸭三周病主要…  相似文献   

17.
平菇栽培料添加食盐防治杂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塑料袋栽培平菇,是我省广大食用菌专业户生产平菇的主要方法,但在发菌阶段(尤其春季生产)常因杂菌感染给生产者造成很大经济损失。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根据黑龙江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用0.85%的生理盐水保藏食用菌母种的做法得到启示,于1990年春进行了“在平菇栽培料(常用配方)里添加食盐防治杂菌污染”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初报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风美侧耳”;栽培主料:棉籽皮;塑料袋规格:26×45×0.05厘米。试验方法:按培养料干重添加不同比例的食盐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A(O%)、B(0.5%)、C(1%)和D(1.5%)处理,A处理为对照。每个处  相似文献   

18.
<正> 为了探索5%来福灵防治棉铃虫效果,并筛选最佳用量,我们进行了试验,现在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供试条件 (一)药剂:5%来福灵乳油(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5%来福灵乳油(山东宁阳农药厂) (二)试验地情况:试验分别设在杞县城关镇和荥阳县广武乡。杞县点为两合土壤,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棉苗长势整齐,为麦棉套种田,棉花行距为0.4米,株距为0.2米,品种是中棉12白系。喷试验药后又喷一次杀虫满醇防治红蜘蛛。荥阳点为井渠双保险老产棉区,麦田套种棉花,  相似文献   

19.
河南孟津梨     
<正> 孟津梨是我省古老的名贵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相传在明朝末年就开始栽培,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当时仅在小集有零星种植,到1957年已扩大到1231亩(28423株),年产95万公斤;66~69年连续4年,年产均在150万公斤以上。孟津梨具有皮薄、味甜、芳香、汁多、肉细、耐藏等优点,曾大量运销上海、武汉、沈阳等地,解放后又出口国外。孟津梨集中分布在老城乡的扣马、扣西、花园等九个村。主要有天生伏、天生平、白梨、老平梨等20多个品种,其中天生伏和天生平约占50%,白梨、老平梨占40%,其他为10%。现择主要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1.原料的清洗:将不能食用水的烂苹果用水洗净。 2.入缸与接种:把干净的烂苹果用打浆机或石槽(臼)捣碎成浆,每五十公斤加入半公斤白糖(绵糖、砂糖均可),再加入8至10%酒曲(母)或10至15%酒糟(各酒厂均有),充分搅拌均匀。然后装入国加酒容器(酒坛),装至留五分之一空隙为度,上加消毒盖严封。 3.发酵酿造:把装好的酒容器放置8-10C的房间或窑洞让其发酵。3至4天发酵进入激剧阶段,酒帽(即果渣)上浮,这时,应及时检查并很快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