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0/0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b-聚己酸内酯(PCL)微球.观察 了共聚物微球的整个形成过程,考察了温度、乳化剂浓度、共聚物浓度和组成、分散相组成以及分散 相/连续相比例等因素对成球的影响,得到制备mPEG-PCL 嵌段共聚物微球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2.
Carmofur/PLA-PEG微球制备及其对包封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开环聚合制备的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共聚物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药物载体.将其作为壁材用相分离法制备含抗癌药Carmofur的PLA-PEG微球,研究了共聚物质量浓度、油水体积比、油相和水相的温度、共聚物的特性粘数、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等因素对药物包封率的影响,并进行了体外药物释放的测试.  相似文献   

3.
PLA-PEG/Fe3O4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酸钠改性的Fe3O4纳米粒子为磁性内核,聚乳酸一聚乙二醇(PLA-PEG)嵌段共聚物为载体材料,吐温-80(Tween-80)为表面活性剂,采用非溶剂引起相分离的方法,制备了PLA-PEG/Fe3O4磁性复合微球,系统考察了PLA-PEG质量浓度、Fe3O4与PLA-PEG的质量比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磁性复合微球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制备PLA-PEG/Fe3O4磁性复合微球的最佳条件,并利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所得产物的形貌、粒径、化学组成、Fe3O4的质量分数及磁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剂置换自组装方法使用聚苯乙烯和聚苯乙烯-嵌段-异戊二烯制备了两种表面结构不同的聚合物微球粒子.SEM和TEM结果表明,采用聚苯乙烯为原料得到了表面光滑的微球,采用嵌段共聚物得到了表面具有波纹结构的微球,表明这种自组装过程是一种高度有秩序的单层分子排列过程.  相似文献   

5.
利用L-天冬氨酸和苯甲醇反应,合成L-天冬氨酸苄酯(BLA),再与三聚光气反应制备N-羧基-L-天冬氨酸-苄酯-环内酸酐(BLA-NCA).以甲氧基聚乙二醇胺(MPEG-NH2)为引发剂,引发NCA开环聚合,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苄酯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利用核磁、红外、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对共聚物结构及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核磁、红外图谱证明合成所得聚合物均为嵌段结构,调整MPEG-NH2与NCA的投料比合成了三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嵌段共聚物,这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性质的聚合物对药物纳米粒子的稳定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嵌段共聚物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聚乙二醇(PEG)为引发剂在辛酸亚锡催化下引发己酸内酯开环聚合,制备PCL(聚己内酯)-PEG-PCL两亲三嵌段共聚物(PECL).采用红外光谱、体积排阻色谱及核磁共振对该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共聚物具有预期结构.采用差热分析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聚合物的微相分离结构;利用动态光散射测定了共聚物在水中自组装生成的纳米聚集体的粒径.  相似文献   

7.
两亲性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端羟基聚乳酸和α-溴代丙酰溴为原料,制备了溴端基的聚乳酸;再以其为大分子引发剂,以溴化亚铜/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进行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得了两亲性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用IR、GP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了聚合物薄膜的水接触角,并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对共聚物的特性粘度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聚乳酸共聚物的亲水性较聚乳酸均聚物明显增大,TEM证实共聚物在水相中可形成一壳多核球状胶束,进一步佐证了该共聚物具有明显的两亲性。  相似文献   

8.
高度不对称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可以通过自组装形成平头胶束聚集体.文中综述了嵌段共聚物的聚合方法,嵌段共聚物平头胶束的结构、类型和制备方法,平头胶束的形成机理及对其形貌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双溴端聚乳酸(Br-PLA-Br)为引发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乳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LA-PMMA)三嵌段共聚物。考察不同单体与引发剂比例对共聚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产物相对分子质量随单体比例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及随时间延长而递增,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恒定,符合ATRP活性、可控聚合的特点。热分析结果表明:该共聚产物的热分解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之聚乳酸均有明显的提高,说明该嵌段共聚物提高了聚乳酸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聚ε-己内酯二醇预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生物可降解聚ε-己内酯/聚乙二醇聚氨酯的预聚物的性能,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乙二醇或聚乙二醇为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制备双端羟基聚ε-己内酯和聚ε-己内酯-聚乙二醇-聚ε-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用作制备聚ε-己内酯/聚乙二醇聚氨酯的预聚物.采用FT-IR1、HNMR、DSC、GPC、XRD等对聚合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确认.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单体与引发剂的比例可控制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聚ε-己内酯均聚物随着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熔点小幅升高,结晶度从58%逐渐提高到72%;共聚物中,随着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熔点升高到69.3℃.通过引入聚乙二醇,预聚物呈现相分离结构,结晶度变高.  相似文献   

11.
聚苯乙烯-丙烯酸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性高分子微球兼具高分子微球的表面功能性和磁响应性,是一种新型生物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分离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聚苯乙烯-丙烯酸磁性高分子微球采用分散聚合法,以Fe3O4磁流体为磁核,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为高分子壳层,制备复合微球。通过形貌和粒径、分子量及固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微球尺寸较小、粒径分布窄、化学稳定性好、表面含有丰富的功能基团,提高了磁性微球的极性。  相似文献   

12.
丙交酯(L-LA)与PEG600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氧化锌为催化剂,使丙交酯开环与PEG600共聚,得到三嵌段的HO-PLLA-PEG-PLLA-OH预聚物,产物的数均相对分子量为2127。以TDI-80为扩链剂对其进行扩链,得到多嵌段共聚物。采用NMR、IR、GPC等对产物的结构、分子量分布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表面引发ARGET ATRP制备聚合物刷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对无机物基质(SiO2和碳纳米管)和有机物基质(纤维素和聚合物微球)的表面改性。该法不仅催化剂用量少、操作简单,而且聚合可控性好、聚合物接枝密度高、分子质量大,是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9,9'-bixanthydrol (Bixan)为引发剂,在四氢呋喃溶液中于80℃下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制得了末端带有引发剂残片的聚合物PMMA-XTOH。1H-NMR分析证实了聚合物链中含有引发剂残片,紫外光谱分析说明聚合物链两端均含有引发剂残片,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聚合物PMMA-XTOH分子量也随之增加,分子量分布为1.5~2。进一步以PMMA-XTOH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本体聚合,制得了PMMA-b-PS嵌段共聚物,随反应时间延长,共聚物的分子量迅速增长,分子量分布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磁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得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微球。进而采用磁流体存在下的分散聚合法得到了磁性聚合物微球。分别研究了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的用量对微球表面羧基含量、直径与直径分布的影响及磁流体用量对微球磁响应性、直径与直径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端修饰的聚合物分散剂,并研究了其在钛白、铁红颜料上的吸附性能.其中分散剂的合成分为3步,首先以巯基乙酸为链转移剂通过自由基链转移聚合反应合成了端羧基聚丙烯酸正丁酯,当链转移剂与单体的摩尔比大于2%时,可以得到高端基官能团化的聚合物.利用甲苯二异氰酸酯作为扩链剂在聚合物的链端偶联上多乙烯多胺作为吸附端.并探讨了分子量、溶剂等因素对分散剂在钛白颜料上吸附量的影响,并与在铁红颜料上的吸附作了对比,在铁红颜料上化学吸附的成分更多。达到95%,而在钛白颜料上化学吸附成分较低.  相似文献   

17.
聚乙烯醇-b-聚苯乙烯嵌段星形聚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CCl4调聚反应制备出了末端带有氯原子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进一步引发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聚醋酸乙烯酯-b-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PVAc-b-PSt),此嵌段共聚物与偶联剂二乙烯基苯反应后醇解,得到了聚乙烯醇-b-聚苯乙烯星形嵌段共聚物(PVA-b-PSt)n。分别以GPC,1H-NMR及FT-IR对各步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聚醋酸乙烯酯比较完全地引发苯乙烯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与单体转化率呈线性关系,证明聚合过程为活性聚合;以二乙烯基苯偶联PVAc-b-PSt,得到了星形共聚物,并出现了星形共聚物之间的偶合;醇解过程进行比较完全,1H-NMR及FT-IR谱图表明酯基团已较完全地转变成羟基。  相似文献   

18.
以丙酮/水为溶剂,采用紫外光(UV)引发丙烯酰胺(AM)沉淀聚合,考察了聚合反应的特征以及溶剂、初始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表面入射光强、液层厚度等参数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光引发丙烯酰胺沉淀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率和聚合物分子量都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光照80min时,单体转化率可达90%以上。所得聚合物分子量为105~106,提高单体浓度可使聚合物分子量增加,增加引发剂浓度和提高光强导致聚合物分子量降低,液层厚度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影响不大。所得聚合物粒子粒径约为200~300nm左右,粒径分布较为均匀,溶剂组成对聚合物粒子相貌影响较大,增加水含量可使粒子粒经变大但分散性变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研究了二过碘酸合铜(Ⅲ)钾—尿素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碱性介质中引发丙烯睛聚合反应。测得了各种因素对聚合反应速率、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探讨了聚合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